书城短篇我的笨儿子,感谢您伴我成长
9206600000037

第37章 因为爱,一切变得容易

人生如同一首列车,每个站点总会有人上下车。我们热情欢迎新上车的人,却常常忽略下车的人。有的人,一旦到站,极少会有重逢的机会,连擦肩而过的瞬间都变得珍贵。而那些仅陪你坐过一站的人,到最后连容貌都变得模糊不清。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高科技时代,即使相隔十万八千公里仍能维持友情,继续共享生活的一角。

人无法确定该走的方向,看似完美的计划直到开始执行才发现思路错了。回不去,你必须重来。

“这几个月,真是委屈了邓叔叔,”看到邓峰推着20寸的行李箱进入餐厅,刘健华感叹万分。我们前脚走,别人后脚就搬回家住,可见在工作室住得难受。

“华哥,这是我妈给你们捎过来的老家特产,希望你们喜欢。”邓峰将行李箱推到刘健华餐位边上。

“一箱?”刘健华回不过神来,懵了。

“是的。都是吃的,你们可以打开看看。”

“太破费了。请转告我们的感谢。”

“这一点特产算什么,你们往我家里寄那么多的补品,我妈天天念。”

“看你有点累,在工作室睡得不好吧?”

“昨天同学聚会,聊过点了。”自制,要自制。“等小志的事情安排好了,你们一定要安排时间去我们老家走走。离我们家大约10公里的路程,有个5A旅游景点,常年累月旅客不断。”

“谢谢你的邀请,有时间一定会去。你哪一天想休假,一定要联系我们。我们的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很值得去。”

“一定去。李明浩常常开玩笑说,人啊,活多一天就少一天,能见面就尽量见。可以拥抱就不要握手。”

“说出这样话的人,岁数都不小了。”

“哈,有思想的人思考的人生题目比较有深度。走,我送你们去机场。”

“不用,我们打车过去。你回去补睡眠,你的眼睛都快合上了。”

“行。到了,记得发信息报平安。”

“小志,跟邓叔叔说再见。”梁小英说。为了不影响男人间的交流,梁小英安排刘小志坐在自己身边。无聊的刘小志站起来,一心想将墙上的装饰品抠下来。行为被阻止,使劲用小脚踢椅子发泄小情绪。小象弟弟精力充沛,不展示活动细胞对不起观众。再不走,他们就要被邻座投诉了。

“再见。”每次爸爸见这位叔叔,会说很多很多话,都不理我。快走,快走。

“给叔叔拥抱。”

好吧,拥抱吧。以后再也不见。

时间是最无情的,无论你走与不走,都会逼着你向前走。

梁小英眺望着机窗下方城市的缩影入神。从一座城市转到另一座城市,希望这次是对了。

“3个半小时飞行时间,睡一会吧。我照顾儿子。”刘健华体贴地说。四个月,喜过悲过。一路走来,夫妻俩更默契了。谈论儿子的事,也更自然。生活是一种催熟剂,让你快速成熟。

盖着毛毯的刘小志,已进入了梦景。在飞机上睡觉是刘小志最喜欢做的事,甚至比在家里睡得更香甜,梁小英怀疑他是不是晕机。不吵不闹,真好。

“这里太潮湿了。”一出机场,空气中的潮湿感迎面而来,梁小英感到不适。午夜的南方都市的夜生活才刚开始,灯光霓虹,热情地向行人展示城市的特色。

“我们的城市太干燥,所以才会有明显的对比。这是小事,我们很快就会适应的。走吧,找酒店去。”既来之,则安之。路过,就用旅客的眼光看这座城市,它必有它的亮点。

顺利的开篇预告了接下来的事情都会如期有序地进行。

“还有一个站就下车。”刘健华说。要下车了,刘小志主动牵住了爸爸的手。跟着爸爸走,安心。

“他们在B出口等我们,走这边。到哪里都有朋友来接。这就是我用钱财结交朋友的结果。”刘健华开玩笑地说。

“瞎说什么呢。”在儿子面前,梁小英努力避开不良的交谈。

夫妻,带着1岁半的儿子。一出地铁口,刘健华马上认出了来接他们的人。感谢的话留着慢慢说,直奔目的医院。

医院靠近地铁口,步行5分钟就到了。自家的孩子正在医院做康复,回医院就好像回家一样。“我们先上8楼的康复中心,现在这个时间段你可以看到比较齐全的治疗流程。之后我们再去找医生。”新朋友林招弟说。

一出电梯,小孩子的哭闹声不绝于耳。一进入中心,梁小英吓了一大跳。头顶、双手扎着密集细针的小孩子坐在座椅上哭得稀哗哗。

“这是针灸。正在排队等扎针的都是一大早就来排队的了,有的5点多就来了。扎针是有时间的,你错过时间拿不到号就要等下次。而且,不是每天都有针灸疗程。”

“为什么要转动针?”一位男护士在帮孩子们转头上的针。又是一场哭。

“为了刺激大脑的神经。扎针和转针都是很痛的。我儿子扎针时,我们都是使劲按住他。乱动不好扎,也容易出血,孩子更害怕。扎针这事,你不能哄。哄没用,一定要狠心。”林妈妈说。进入中心后,她的儿子一直拉扯着她,要往外面走。想离开这个恶梦之地。

“你们可以进去看护士怎么扎针。”

“扎好针,接着就去听这个听筒。每次10分钟。”

、、、、、、

“老婆,我们来对医院了。”刘健华轻声对梁小英说。这就是他们一直寻找,想要的。

“一个星期去医院3次,这样我可以安排时间处理工作上的事。一个大疗程,只要一次不落,5个月可以完成。一个大疗程结束,休息两个月才能继续做。休息期间,我们回家。工作、家庭都能兼顾。”兜兜转转,终于找到了。

“老公,你要多结交像李明浩这样的朋友。”

“人这一生,能遇到一个李明浩,满足了。”

第一间医院,错了。自责,李明浩怀着赎罪的心去为刘家找医院。申请加入相似种类的咨询群,活跃在各类的社交网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从公司的学员那打听到,学员表亲的小孩在南方的保健园做康复的事。很换,他联系上了这位表亲(林招弟)。交换信息后,李明浩隐约觉得这家医院能满足刘家的要求。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过了两天,直到收到刘健华发来确认入院的信息,他才放下心来。

“李同学,为了感谢你,我打算将你的十大择偶标准做成广告,帮你征婚。”

“这一份礼我不收。结婚的事没得商量,其他事好说。”

“你打算活活气死你妈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

“我忘记跟你说了,我妈现在放弃我了。”李明浩洋洋得意地说。

“真行啊,你妈都被你说服了。”

“不得不服。我是大石头,她推不动。”

“真是欣赏你。”

“请放心,我自己的事我会看着办的。我向你保证,不会孤单一人过完这一生。”

缺了角的拼图,终于在众人的同心协力之下拼接完整。每一根针,扎在儿身,痛在母心。治疗在继续,刘小志身上也慢慢地出现一些可喜的变化。

跑医院、陪儿子上亲子课。刘健华现在是得到刘小志认可的金牌好爸爸。以往从不翻阅教育书籍的刘健华最近读书比梁小英更勤快。

“老公,你在看什么书?”梁小英好奇地问。

“宠物与孩子。”

“打算周末带儿子去动物园玩吗?”

“啪”一声。刘健华合上书。“老婆,你记得上一次小志因为一只猫哭闹的事吗?我想让他养宠物。我不懂动物和人之间奇特的交流,或许儿子懂。他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我希望他通过和动物相处,能带给他更大的进步。你觉得我这个想法行得通吗?”

“支持。”梁小英高举右手。

“猫会抓坏家具,会乱撒尿,没问题吗?”

“没问题。为了儿子,它将这个房子拆了我都没意见。”

“买只真猫给刘小志,希望能抹平上次用假猫欺骗他的事。”

“就算没有给儿子买猫,你也是他的一百分爸爸。”

“爸爸,手机响。”在吃苹果的刘小志提醒父亲。刘小志同学能表达简单的意思了。

“好的,谢谢小志。”老父亲追踪来了。“小志,爷爷找你,你来听。”

“爷爷,”听到孙子主动开口叫爷爷,刘父老泪纵横。

“小志,我是谁?”刘母问。

“奶奶。”

“乖。”

“叫我奶奶,你听到了吗?”刘母高兴得像个小孩一样。

“叫我爷爷,你没听到吗?”为了争宠,各出奇招。

“小志,你在吃什么呢?”奶奶问。

“苹果。”发音准确。“奶奶想吃吗?”刘小志将苹果递给视频中的奶奶。

过往你的所有付出,必定会在某种时刻回报你。

一年后。

经过一年的治疗,起跑慢了一步的刘小志在智力上有了提高。特别在爸爸的协助下训练猫咪的过程中,他培养了主动做事的良好习惯。现在,他能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当然经常会出现病句,但是这不重要了。别人的孩子画的是圆形,我们的刘小志画成椭圆形,也不错。有时候,生病的不一定是孩子,得了病的可能是我们,我们想要什么就想将孩子刻画成什么模样。想要的多了,心病自然多。

“园长,非常感谢您愿意接收我们的孩子。”刘小志通过了幼稚园的入学面试。附加条件是,必须有人陪读。

“不客气。孩子一定要接受教育。小志的情况有点特殊,我们必须得特殊处理,请你们夫妻多多包容和体谅我们园的做法。”

“可以理解,可以理解。我们夫妻俩回家商量,由谁来陪孩子上学。”

“行,下周一请准时来报到。”

走出园长室,梁小英想哭。我们要上学去了。

“妈妈,请帮我们拍张照片。”第一次,刘健华主动要求拍照。“来,小志,我们合照。”

“不够清晰,拍多几张。要将学校的名字拍进去。要让别人一眼看出来这是学校的大门。”

“好的,知道了。”

“等等,我发个朋友圈。”

“儿子以前上国际学校,你都没有发朋友圈。现在读这么一个普通的学校,你还告知天下。”

“读什么学校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儿子长大了。我儿子明白读书的意义了。”

“我儿子要上学了。”刘健华的这条信息收获了500个点赞。第一名的赞仍旧是由爷爷抢得。李明浩叔叔和邓峰叔叔的赞紧跟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