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剑墨染血
9289200000006

第6章 -日上三竿

杨云在满香楼阴差阳错的获得了一个功绩,也因此完成了入院任务。又鬼使神差的与乐天帮帮主乐震及白玉凌结为了异姓兄弟。在返回学府的路上也是晴空万里,杨云此刻心里对后面的日子,更是充满了无限的幻想。

杨云回到侠道学府后,得意洋洋的将这两天发生的故事告诉了易侠师。易侠师也表示对此事有所耳闻,便带着杨云来到了侠府北院。

易侠师边走边对杨云说道:“侠道学院的学子分为一段、三段、五段、七段、九段。北院为一段学子和三段学子的修学之地;南院为五段学子和七段学子的修学之地;东院为九段学子的修学之地。这里是侠府北院,以后你就在此修学,并为侠道学府一段学子。”

杨云想了想疑问道:“学院中的学子分一段到九段是为何意。”

易侠师回道:“一段和三段为初入院的学子,五段和七段为学有所成的学子,九段为有所成就的学子,过了九段方可入世为侠,吾院称其为九段出尘。”

杨云点了点头表示懂了。

“明白就好,明白就好。”易侠师笑了笑对杨云说道。

话刚说完,易侠师又将手中的长剑交给杨云,表示对其十分欣赏并说道:“吾院学子都拥有自己的宝剑,我看杨少侠没有佩剑。若不嫌弃的话,这把剑杨少侠就收下吧!就算我易宗良送给杨少侠的入院之礼。”

杨云看着易侠师赠予的宝剑,神情有些迟疑后回道:“剑乃凶器,伤人性命,我有拳头,行侠足矣。”

“哈哈,杨少侠你虽无伤人之心,但妖邪和狂恶之徙们,可不会对你手下留情!也罢,也罢!”易侠师感叹道!

说完,易侠师带着杨云到侠府北院各处认识了一遍,最后俩人来到了一间名为一段学堂的阁楼外,易侠师在此把杨云交给了一位名叫刘道君的侠之导师。

刘导师看上去三十左右,言行豪迈,宛如一位大侠,穿着装饰和侠道学子同样,只是青衿与易侠师一样同为灰色。刘导师带着杨云进入了一段学堂内,杨云看到了众多学子在此听教。杨云上前自我介绍了一番后,便找了一个空位座了下来。

听完了刘导师的说教,杨云闲暇之余到处打听关于苻尘的事,得知苻尘乃是剑圣苻臻之女,善气律懂音韵,知书达礼龄芳十八,追求者数不胜数,可苻尘觉得大都太俗套肤浅甚至粗鲁,心中只崇拜真真正正为国为民的大英雄。

得知这些后杨云决定,往后要对自己的形象做出一些改善,立志成为一个万人敬仰大英雄。

——随笔

青山绿水多闲游,何故多情自添愁。

不知英雄美人泪,从此才子酌酒醉。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虽然杨云说是要改善自己的恶习,可这一觉醒来,也就忘的差不多了。

清晨的朗诵声从侠府北院传来:“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刘导师在一段学堂内转悠,听着学子们诵读着《墨子-亲士》。突然发现不见新来学子杨云,于是问了问几个学子有谁知道杨云在哪,都说不知。刘导师有些愤慨心想:初见其人时,言行得体也挺懂礼节,没想到竟然如此不守院规,失望至极矣。

几个时辰过后,杨云一身侠道学府学子服饰,从北院住处慢悠悠的走到了一段学堂,见学堂内已是空无一人。杨云回想了一下昨天刘导师的交代:辰时诵书,巳时习武,申时讲道,切记不可误了时辰。

杨云找到了北院习武场。习武场上学子们使枪弄棍、舞剑练气、骑马射箭热闹非凡。杨云走到刘导师面前问候了一声。刘导师见是杨云神情变的有些严肃,走到了人群稀少的一颗大树下。杨云便跟了上去,并解释道:“平日里睡习惯了,今日一时疏忽误了时辰,还请导师谅解。”

刘导师严肃的训教道:“我还从未见过,一个人能把懒惰说的如此理所当然。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杨云见刘导师言语中有些训斥,杨云心中面对这训教反而有些不开心。杨云心想:我来此本意并非为了什么狗屁侠之大道,只是为了苻尘仙子而已。我乃堂堂名门之后国之大儒,还给我讲道,叫你一声导师已经够抬举你了。

杨云反驳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凡事都要有个过程,初到此地我也要慢慢习惯不是,导师何至于说的如此刻薄呢?”

刘导师见杨云拿儒学来反驳自己,于是就用儒学质问道:“话虽有理,可你们儒家讲究中庸之道以修身为本,你为何自律性如此不堪。如何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杨云笑了笑,反问道:“子曰‘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孔圣都说中庸之道自己连一个月也不能坚持下去。何况是我,导师您说呢?”

刘导师有些无奈的说道:“既然如此,我辩不过你,那随你便是,好自为之,去吧!”又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唉!

一日。

二日。

三日。

…………。

一个月过去了,杨云日日如此,每天睡到日上三竿,在学府内也懒出了一定的名声。然后就是出府找宇文洛生和乐震去喝酒,再则到处想办法如何进入南院,或者打听苻尘的行踪。

话说杨云如此不守院规,为何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就是侠道学院的制度了,侠道学院并不会强制要求于人,只会讲道或劝教。每年当剑圣尊者来烎武论道时,师者们会参考平日的表现,以及三月九月的侠道大会上的表现和烎武论道上的成绩,来评定学子的段位及留下还是离开。每年的烎武论道的次数并没有定死,有过一年一次也有过一年三次。

杨云不知这种庸懒和强词夺理的表现早已经传遍了侠道学府内外,苻尘在侠府内修学,当然也有所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