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有技巧可循的,人脉越广越深,便越容易成功。因此,每个人要获得成功,先得学会结交人的绝顶“武功”,花比别人更少的时间结识到最有价值的人。只有网罗人脉,才能更接近成功。
踏破铁鞋无觅处,原来在天涯咫尺
我们知道马克思哲学有句话,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只不过这些联系有的像树杈相触在云里,而有一些像树根交织在地下。在茫茫人海中,一个人要联系到另外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需要多少人,从感观上觉得那难度简直如同大海捞针。但科学的实验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距离短得可能远超过你的想象,任意两人之间的最短距离都不超过五个人。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在事业上,常常后悔没能认识哪位有权有势的人物;在学业上,希望能结识你所学领域的一位专家;在生活上,希望与你擦肩而过的一个街头女孩发生点儿故事,那距离感只不过是由我们心理上的怀疑,以及没有采取行动的恐惧和懒惰造成的。
这个理论叫做六度分离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是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提出的。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根据这个理论,你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之间只隔着五个人,不管对方在哪个国家,属哪类人种,是哪种肤色。
2001年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始在互联网上进行这个实验。他们建立了一个实验网站,终点是分布在不同国家的18个人(包括纽约的一位作家、澳大利亚的一名警察以及巴黎的一位图书管理员等),志愿者通过这个网站把电子邮件发给最可能实现任务的亲友。结果一共有384个志愿者的邮件抵达了目的地,电子邮件只花了五到七步就传递给了目标。
微软公司的研究人员为证实这种理论而专门开展实验。他们随意挑选了2006年的某一月,记录下当月所有通过微软网络发送短信的用户地址,分析了300多亿条地址信息,最终统计得出,多达78%的用户仅通过发送平均6.6条短信,或者说通过6.6步,就可以和一个陌生人建立联系。
这个理论更是有力地证明了天涯若比邻的人际关系。在六度分离理论中,这个原本很大的世界其实就是一个“小世界”,不管他待在镁光灯照耀的舞台上,还是待在地球的某个角落里,通过人脉形成的关系网,他们每个人其实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熟人。
按照六度分离理论,我们甚至可能跟奥巴马、麦当娜、迈克尔·乔丹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难道真能这样吗?德国一家报纸做过一个实验,一个德国烤肉店的老板与著名影星马龙·白兰度会存在联系吗?从地理位置上看,一个在欧洲,一个在北美,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但一切就神奇地发生了。
为了帮助这个烤肉店的老板能够与马龙·白兰度取得联系,德国报纸帮着他积极地寻找与排查有可能起到中间人作用的朋友,经过几个月居然成功了。原来,这个烤肉店老板的一个朋友住在加州,刚好这个朋友的同事是电影《这个男人有点色》的制作人的女儿在联谊会上结拜的姐妹的男朋友,而马龙·白兰度正是这部片子的主演。就这样,这两个身份、地位悬殊,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人,只经过几个人就建立了人脉关系。
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不要对结识成功人士存有畏惧心理,认为自己高攀不上,任何人之间都可能建立起联系。就是这样神奇,看似毫无联系的两个人,说不定通过哪一条人脉就建立起了联系,而一个人的人脉越广,就越能快捷地联系到所需要的人。
因此,每个人只要积极地投身于人脉经营,总会有办法联系到自己想认识的人。只要我们有自信,有恒心,加强联系和沟通,我们就可以交到来自各行各业、世界各地的朋友。这种想法在十几年前实现可能困难要大一些,但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通信方式的发达,沟通手段的多样化,联系到一个陌生人变得越来越容易,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一步步变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一步步密切。从你身边的人着手,将亲戚、朋友、同学、老乡的人际关系一一摸透并能为己所用、为己所知,说不定就藏着一位你正千方百计想认识的人。相信你能够与任何一个对你有帮助的人达成联系,那你的事业将会如日中天。
融入人脉的海洋才不会干涸
在庞大的人际海洋中,每个人都如同一颗水滴,如何让它永不干涸,只有把它放进大海之中。在人脉网中,每个人都是其中渺小的一员,也是一个属于你的人际网络的中心,为了让自己的人脉永不僵化,也要把自己变成整个脉络中的一个节点。通过自己为其他不相识的朋友牵线搭桥,这样在他们建起的人脉之中无形中包含了你,就能不断将你的人际网络拓宽,你的人脉资源将会越来越丰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感到有一些事情非常蹊跷,对于一个人来说急需的东西,对另一个人却是急于脱手的东西;对一个人来说十分困难的技术,对另一个人却几乎是天天在操作的工作。比如,当你的某个同事因为要搬家而四处找房子,而你的一个亲戚却正好有房子要出租;当你的领导为了家里的电脑坏了而焦头烂额时,你的一个朋友却可能正是维修电脑的高手;当你的一个朋友说自己要买房子而无从下手,而你的一位同学刚好是某房地产公司的项目经理。面对这些情况,你会不会主动提出帮助他们呢?如果你抱着事不关己的想法而选择沉默,那你可能就错失了一次扩大人际网络的机会。
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从美国西部一个偏僻的山村来到纽约。走在繁华的都市街头,他发誓一定要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然而,对于没有进过大学校门的丹尼尔来说,要想在这座城市里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简直比登天还难,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拒绝了他的求职请求。
就在他心灰意冷之时,有一天,他接到一家日用品公司让他前往面试的通知。他兴冲冲地前往面试,但是面对主考官有关各种商品的性能和如何使用的提问,他吞吞吐吐一句话也答不出来。说实话,摆在他眼前的许多东西他从未接触过,有的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眼看唯一的机会就要消失,在转身退出主考官办公室的一刹那,丹尼尔有些不甘心地问:“请问阁下,你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主考官彼特微笑着告诉他:“这很简单,我们需要能把仓库里的商品销售出去的人。”
回到住处,回味着主考官的话,丹尼尔突然有了奇妙的感想:不管哪个地方招聘,其实都是在寻找能够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既然如此,何不主动去寻找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想,总有一种帮助是他能够提供的。
不久,当地一家报纸上,登出了一则颇为奇特的启事。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谨以我本人人生信用作担保,如果你或者贵公司遇到难处,如果你需要得到帮助,而且我也正好有这样的能力给予帮助,我一定竭力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让丹尼尔没有料到的是,这则并不起眼的启事登出后,他接到了许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求助电话和信件。原本只想找一份适合自己工作的丹尼尔,这时又有了更有趣的发现:老约翰为自己的花猫生下小猫照顾不过来而发愁,而凯茜为自己的宝贝女儿吵着要猫却找不到卖主而着急;北边的一所小学急需大量鲜奶,而东边的一处牧场却奶源过剩……诸如此类的事情一一呈现在他面前。
丹尼尔将这些情况整理分类,一一记录下来,然后毫无保留地告诉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久,一些得到他帮助的人给他寄来了汇款,以表谢意。据此,丹尼尔灵机一动,辞了职,注册了自己的信息公司,业务越做越大,他很快成为纽约最年轻的百万富翁之一。
帮助别人才能成就自己,丹尼尔其实做的就是将自己变成人脉中的一部分,有偿提供信息帮助,简单地说就是让两个原本不相识的人通过第三个人而相识,通过人脉的交换,找到更多的商机,而为两者牵线搭桥的人也同时为自己创造了最好的成功机会。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定的人际价值,你有价值,你身边的朋友也各有自己的价值,那么为什么不把他们联系起来,彼此传递更多的价值呢?如果你只是接受或发出信息的一个终点,那么你的人脉关系就是单向的,其产生的价值也是有限的;但如果你将两条有价值的人际关系连接起来,那你就是人际网络的一个枢纽,也就有更多的机会去巩固和扩大自己的人脉关系网了。
团队合作胜过单打独斗
在现在这个时代,千万不要迷信“单打独斗”,只有懂得广结善缘,才能事事亨通。一意孤行只会害人害己。一个人之于商场如滴水之于大海,实在微不足道。一个人终其一生,顶多在一两个领域颇有建树,大多数领域对他来说,都是未知,都是零,要想做成更多的事,做成更大的事,只有依靠群体,依靠众多人的合力才能完成。
那些成功的人从来不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单打独斗”出来的,比尔·盖茨曾说:“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更多的成功人士在为我工作。”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不是自己一人之力,其背后一定有一个团队在支持他。舞台上光鲜亮丽的明星,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支持,电影明星离不开制作群,也离不开摄制组和众多演员的合作。歌星也不是张张嘴就声名鹊起了,他得有作词、作曲的人,得有人为他出唱片,有人为他炒作为他宣传,这样他才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下是一个合作的时代,没有合作,成功无从谈起。
张瑞敏领导下的海尔一向是国人的骄傲,可是,伟岸如海尔也是凭借团结的力量才走到今天的。海尔的每一单生意,没有合作都无法进行。比如有一次,德国的某经销商要求海尔务必在两天之内将货物送到,否则他们就取消订单。海尔人当然知道这两天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德国经销商打来电话的当天,他们就必须将货物装船。这简直是无法实现的。
然而,此刻海尔的团队合作产生了强大的力量,他们分工合作、齐头并进,联系船期的联系船期、调货的调货、报关的报关,全部都投入到这场“战斗”中。当天下午5点半,当德国经销商收到了海尔发货的消息后,非常震惊,继而由衷地表示感激。
海尔产生的非同一般的攻坚战斗能力,必须调动起每位员工的积极性。海尔公司真正验证了人多力量大这句话,正是这种合作的强大力量,海尔奉献出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赢得了最大的荣誉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