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的圣旨到,令岳飞即日班师。
远隔千里,临安城的反应精确到这种地步。
自从北伐以来,圣旨像天雷一样神出鬼没,每一次都在最关键的时刻降临。——比如刘锜在顺昌城胜负未分时,比如岳飞兵力铺开将胜未胜时,比如这时再前进一步岳飞就将收复开封时。
这是怎样做到的呢?难道赵构时刻关注战场,身边快马准备,发现情况立即出发吗?不是,皇帝下命令是要从全局出发为帝国整体利益考虑的,是要走一整套合法程序的,中间很多人很多部门一起配合才行。
这一次令岳飞撤军,由御史罗汝楫发起。罗说,张俊、王德已撤军,刘锜也在撤退之中,岳飞孤军在外,兵微将少,民困国乏,怎能言胜?再深入的话,完全是对国有资产的不负责任。
说得有理。
整个御史台响应,提交宰执审核,上报给皇帝,请示批准。赵构考虑到大多数干部都这样想,觉得这能体现出大多数人的利益,于是批准。
以上意味着什么,这不是一场闹剧,是整个国家上层建筑都在阻止岳飞,是南宋作为一个国家,走了绝对的合法程序之后,阻止自己的军队收复旧京故都!
莫名其妙,奇哉怪也!
可偏偏就是发生了,我想我之前说过的话是不准确的。金兀朮的命不是好,不是每到危难时都有汉人帮他,而是随着危难的等级,汉人的帮助力度都会随之升级。比如这一次,整个汉人的最高权力层都在帮他。
为什么啊?!
这句疑问千年以后有人问,当时迷茫的人更多,最痛苦最无助的当属岳飞。他接到诏书之后悲愤不已,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要班师。
他给赵构写了一封回信,摘要如下:
金虏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内外震骇。闻之谍者,虏欲弃勘辎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唯陛下图之。
这段话一针见血,道尽了当时的形势。
一直有专家教授说,岳飞孤军深入,虽然全是胜仗,但潜力已尽,怎么能以一军抗金人全国?所以无论怎样,他都是强弩之末了,不退兵就一定全军覆灭。所争者,不过是在何时何地以怎样的方式失败而已。
看着是很理智啊。不过请问,金人全国的力量是什么?的确是金兀朮的河南一部在对抗岳飞,他们还有河北、原辽国等其他疆域的守军、物资没有参战。但是能搞过来吗,女真人敢吗?
之所以派去守军,就是因为有敌人在。看金国的邻居们,西夏自始至终没有真正服从过任何一个国家,别说是金国,连后来的成吉思汗他们都不服。金人敢从这里撤军南调吗?不敢。
更远的北方,耶律大石创建的西辽已成国土面积堪比原辽国的超级大国,与金军几次鏖战,不仅不落下风,还重创了远征的金军。只是在反攻金国时,还力有不足。
这样的死仇窥视,金国敢置之不理吗?同样不敢。
女真人发展得太快了,国土面积骤增千百倍,第一代的战士们却死伤老病,很多时候是契丹、奚、汉人等异族军队在支撑门面。尤其是在汉地,岳飞连战连捷,金兀朮想征兵,都没人搭理。在这种局面下,凭什么说岳飞潜力已尽,金兀朮将反败为胜?
颍昌之战,是夺河南的天王山,而过了河南之后,黄河北岸一马平川,直到燕云都无险可守,这一点是两宋战史的铁律。当此时,从纯军事角度来看,岳飞已成无法遏制之势,复开封、渡黄河、收河北甚至夺燕云都在意料之中。
至于所说的物资粮草,更是不值一提。中原大地上全是汉人,军队可以无限制扩充,物资可以每到一地随时调用,这让岳飞再不用顾忌前三次北伐时的粮草问题。他的前面是一条光明之路,只要他向前,他将赢得一切。
没有谁能否认这一点,所以某些人才心慌意乱,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比如赵构。按逻辑,岳飞是他的员工,工作越出色,他越得利,何来阻挠一说?
这一点很让人想不通。
其实也没什么,世间事只有故作高深,没有真正的高深。人类的麻烦,除了有限的几种天灾之外,都是人给人找的,之所以涌现出各种无厘头的事,说到底只有一个原因在作怪——私心。
岳飞北伐成功,赢得一切,那时江山的产权归谁……这个命题像梦魇一样困扰着赵构。赵九弟是一个有身体心理双重缺陷的人,他的所作所为和才能志向,哪一点都充满了小富即安的局限。这种局限是天生的,无法在后天扭转。
比如,谁都知道百万、亿万富翁好,可谁又能轻松面对亿万财富所带来的压力和责任呢?
这是天赋。
岳飞飞扬勇决,为夺天下之臣子,而赵构远不是像秦皇、汉武一样的皇帝,他时刻都牢牢地抓着铁算盘,计算他个人的安危富贵。
岳飞再向前就会失去控制,很可能会变成南北朝时南朝的开国皇帝刘裕!这一点的可能性不管有没有,有多大,只要存在,就必须扼杀!
于是,岳飞在宋绍兴十年(1140年)的七月十八日一天内连续接到了十二道金字牌班师令,严令他不许辩解不许耽搁立即撤军。
岳飞茫然、错愕、灰心、沮丧,直到这时他仍然没有了解到上面所说的那些私心酝酿出的阴暗微妙的心理,好久好久,当他终于能说出话来时,吐露的心声是下面一句。
——“臣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
直到这时,岳飞仍然认为他的陛下是好人、正人,是一位中兴之主,只是受了秦桧的蒙蔽蛊惑,才变得倒行逆施、反复错乱。
千般不情愿也要遵守皇命。岳飞在第二天班师。当他起兵时附近州县的百姓们都赶了来,拦住他的马,问为什么要走。
岳飞来时,他们倾力支持,岳飞突然撤走,金军回来会反攻倒算的!百姓何辜,不忘故国却为国所累。
岳飞愧悔难当,无奈中只能取出圣旨,说——“吾不得擅留。”身为军人,他实在没法拒绝军令。但是此情此景,又怎能置之不理?岳飞下令多留五天,由他亲自断后,想跟着宋军走的百姓一起南迁。如此这般,岳飞的军队终于还是南撤了。
他撤之后,中路的刘锜、最东端的韩世忠跟着撤军,轰轰烈烈的绍兴十年北伐就此突然中断。它的尾声耐人寻味,金军一方,注意金兀朮的命令,他命令孔彦舟,也就是那个抓住洞庭湖义军首领钟相的游寇大佬,领军重占开封。
为何是重占呢,难道金军已经从开封城逃跑了吗?!这可不是汉人史书的记载,是《金史》里的记录。
千载一时,只需前进而已!
居然就这样错过了,更让人气得吐血的是这个时候居然有一支部队逆方向开到了前线,这是谁呢?非常显赫,是宋军里最核心最忠心最放心的禁军,杨沂中的部队。他们来干什么?岳飞都撤退了,他们离开赵构远涉大江,为的是什么?
联想之前,答案呼之欲出,这不是来帮岳飞的,这是来监视、掣肘、制衡岳飞的!为了让岳飞撤军,赵构用了多少心思,耍了多少手段啊。从张、王撤退,逼岳飞成孤军,到十二道金牌赤裸裸命令,这样还不托底,竟然派军队监视!
可惜的是杨沂中运气太差,被卷土重来的金军伏击,败得跟后方失去联系,把赵构差点吓晕过去。这是赵九弟手里唯一一支亲兵,无论如何不能有闪失啊。
杨沂中逃回去了。
逃不走的是河南大地上的义军、州城。岳飞撤走后,金军迅速反攻,南宋北伐中所得到的一切,都输了回去。义军被镇压,城池被复夺,百姓被残杀。消息传来,岳飞悲愤不已,他仰天大叫——“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他可以委屈,但百姓不能危亡;他可以失意,可江山国土不能沦丧!当此时,岳飞终于愤怒,终于失控,他心里郁积了太多的东西,必须要说些什么!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一曲《满江红》,到尾声时岳飞还是习惯地希望着什么,可他不会知道,在临安城里等待他的,会是些什么人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