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4
9403200000009

第9章 注释

[1]这个机构还有“议政处”、“懋勤殿”等其他名字。

[2]当时称为“懋勤殿”。

[3]这一说法来自于民国学者曹孟其转述两广总督谭钟麟之子谭延闿的说法,按照曹孟其的说法,谭延闿是从荣禄那听来的。参见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第1版,第429页到第430页。

[4]如果要严谨一点说,外国产品倾销对国民经济有利最少还要达到两个条件。一是这种商品不能是给社会带来负面效益的商品,如鸦片。二是外国商人不能垄断市场,否则外国商人可以用控制出货量的方法获得极高的利润。这样一来,工业产品本该带给中国消费者的那部分利益都被垄断商人夺走了。清末“洋布”等商品基本不存在垄断的情况,因为外国来华商人众多,国与国之间,商人与商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5]本书里的“端郡王”指的是载漪。

[6]金易,沈义羚著《宫女谈往录》,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199页到第207页。转述太监崔玉贵的话。

[7]此说见《庚子西狩丛谈》。据身边的宫女说,是先有李莲英报信,后有子弹射入。(金易,沈义羚著《宫女谈往录》,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213页)

[8]条约签订对象是11国,赔款对象又加上3国,最后一共是14国。

[9]“有条件暗杀但是没动机”指的是光绪身边的内侍。为防暗杀,清朝宫廷制度极严,除慈禧外,有条件暗杀光绪的只有李莲英等少数最高等级的太监。但这些高级太监和光绪的私人关系并不差,没有暗杀的动机。如李莲英一直以为年轻的光绪会比慈禧后死,为了给自己留后路,他私下里对光绪很好,还因此引起了慈禧的不满。

“有动机但是没暗杀条件”指的是袁世凯等在戊戌政变中得罪过光绪的大臣。袁世凯是除慈禧外,受史学家怀疑的第二号嫌疑人。但是在清廷严格的宫廷制度下,外臣和内侍亲密接触的机会很少,难以建立特别强大的同盟。袁世凯即便能够暗杀光绪,也难以做到严守秘密,以至于在一百多年里没留下一丝痕迹。更重要的是,慈禧又不傻,假如在她临死前这么敏感的时间点光绪突然去世,必然会引起她的警惕。有人擅自做出弑君这种忤逆之事,是她不可能容忍的。尤其袁世凯还是汉人,汉臣弑君,更是慈禧极不能容忍的。如果慈禧对袁世凯有怀疑,在她临死前应该会做出重大人事调整。

其实,既有动机又有条件的凶手除了慈禧外,还有一个人,就是裕隆。裕隆和光绪原本就关系不睦。光绪在病重时,慈禧已经内定溥仪继位。只要光绪死在前面,裕隆就可以成为幼主的皇太后,有机会当上第二个慈禧。如果是她擅自刺杀光绪,慈禧有可能被迫接受现实不去处罚她。但裕隆为人似乎胆小无能,弑君的可能性不大。

[10]这个团体只是个各省代表的联合会议,当时并不称为“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