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942500000086

第86章 好布局就先胜一筹(1)

这正是中山--

地处珠江出海口西岸,北接广州、顺德,西邻江门,南连珠海,隔海与深圳、香港相望……

得天独厚。优势多多。

然而,中山处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诸多“列强”的夹缝之中。那轰鸣而隆隆震荡的前进车轮,无时不在催醒着中山人的每一根神经--你稍稍喘息,后来者即傲居于上;你想迎头赶上,必须百倍努力……

“中山人杰地灵,各项发展形势喜人。中山要建设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示范市。”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在视察中山后向中山市领导这样说。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意味着什么?那是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后加了个“示范市”,并且是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最快的广东全省的“示范市”,这要求包含了多少期待与期望,中山人心里自然清楚省委书记说这话的分量。

“中山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事,就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符合中山实际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市委常委会议上,崔国潮书记将一双浓眉往上一扬,说,“在这之前,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情况,也就是说对中山目前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情况有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有了这个客观真实的评价体系,我们才能确立下一步的发展战略目标及对策思路……”

“这是个大课题。中国人没有做过,外国人也没有做好。世界经济学家们都有一个理论: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后,其之后的发展将是一个关口,一种可能是能够抓住机遇,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不丧失发展的黄金时期,最终实现现代化,另一种可能是经济在一段时间内停滞不前,社会矛盾突出,甚至加剧两极分化和社会震荡。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拉美现象’,便是突出的一例。”有人这样说。

张德江书记向中山提出要建设“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时的2003年,中山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已近4000美元的水平。这就意味着中山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关口。

这个所谓的“关口”用经济用语即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大都依托本国或本地区资源和相关生产要素的成本优势,以低成本换取经济的高增长--中国现阶段的高增长,基本属于这类情况。而经济发展的梯度推移理论认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人均1000美元就是一个“关口”,原有的优势将消失,产业如果得不到升级与调整,其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将难以为继,甚至严重倒退。上世纪80年代前后的拉美国家就曾饱受此苦,至今仍萎靡不振,停滞不前。

“我们中山绝不能步拉美国家的后尘!更要防止那种在经济发展了,政治文明却严重缺失、社会分配不公、百姓对现有制度的普遍不信任等现象的出现。”崔国潮警示他的同事们。

“我们中山已经有了这个那个的国家级荣誉,但这些荣誉只能说明我们还是个‘单项冠军’,现在我们该向‘全能冠军’的目标前进了!”市长陈根楷的话引得同仁们频频点头。

“单项冠军”固然可喜可贺,但“全能冠军”才是实力的真正体现。

孔子曰: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古人的生态伦理观,阐释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朴素思想。

“中山先生有句名言:‘发展文明,非仅关乎财富一方,并负谋人民之幸福与安全。’这句话言中了我们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中山是先人创下的文明之地,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关乎‘人民之幸福与安全’是我们为官者的根本职责,这与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我至今仍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崔国潮说到这儿,又举出一次他随考察团到某市参观一著名“治安安全示范区”所看到的那一幕:漂亮的小区内戒备森严,形同固若金汤的城堡。表情严肃的保安人员在小区内来回走动,目光里充满着警惕;架设在小区四周的各种监控设备,更如一个个严阵以待的哨兵监视着可能出现的每个细节……而小区外则是拥入这个城市的各色谋生的人群,在小区外的大街上带着几分神秘感地看着“城堡”内的一切景象。

“这样的所谓‘安全’,我不欣赏。”崔国潮话锋一转道,“我们中山人也正在富裕起来,但我希望他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的同时,能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山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就已经把这一创建文明城市的核心价值,当做衡量工作的一把毫不动摇的尺子,并取得宝贵经验。

他们因此有了这样的收获--

连续三次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单位)”的荣誉称号(在广东省也是唯一的城市)。

“宁愿放弃1亿元产值,也决不上马一家重污染企业。”在这样的理念和原则下,中山市早在1985年起就未雨绸缪,请专业规划机构作了第一张建设蓝图,从而在之后的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中有效地防止了无序建设的现象。例子比比皆是:正值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开发最火爆时期,市政府断然否决了城东新区一个外资项目,斥资1亿元建起当时全省最大的城市生态公园……

土地资源是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基本资源,大量粗放型的外资企业拥入这里时寻求的正是这里的廉价的土地。而珠江三角洲能够快速发展,最直接的优势便是这儿拥有与港澳台地区相邻的地理环境。“有地就能发财”,这是广东多数地方的“至理名言”。可中山是个小市,土地面积本不富足,但中山的执政者则在与别人拼争吸引外资的搏杀中响亮地提出了“零土地”招商。

可能吗?中山也在作秀?是不是想把外资拒之门外?非也。

中山人回答道:第一,“零土地”招商的概念在中山之前就有人提出过,我们中山所做的正是为了将它化为现实。第二,实行“零土地”招商后的中山引资情况势头良好。

无法叫人相信,可又不得不令人信服。中山每年有个“3·28”经贸招商洽谈会,在他们提出“零土地”招商那年的第一个“3·28”招商会上,签约项目319个,合同协议利用外资17?郾97亿美元,完成预期目标的208?郾96%;签订贸易合同4754宗,出口合同2521宗,成交额20?郾77亿美元,是预期目标的241%;内销合同2233宗,成交额32亿元人民币,是预期目标的190%。

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中山市三乡镇党委书记梁欣笑着透露“真相”:比如拿我们三乡来说,因为土地控制得严,地价甚至达到了别的镇区的两三倍,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外资和内资企业愿意到这儿来呢?其实原因并不复杂,是老板们到我们这儿生活可以放心,衣食住行样样满意,产业发展也比较成熟,自然环境更没说的,这样的地方他不来投资,还上哪儿去?

是啊,中山凭借的不是廉价的给予和自我的丧失,而是依靠追求整体协调,实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功能最大化。即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状态要求有序调整经济社会的内在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生态环境可持续支持前提下的能量供需,促使其以接近均衡状态的高层次水平发展。用更通俗的话说,这种高层次的发展水平,其实就是以实现全面发展为目的,以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支持为基础,通过调整区域内经济、人口、环境、资源和制度等系统及各系统内部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形成能够适应外部环境机制的良性循环态势。

中山正是在不断创造和构建这种态势中,使得这块热土变得异常缤纷多彩,从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渴望有个良好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投资人。

在张德江书记要求把中山“建设成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的第二年(200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10亿元,人均GDP达到44005元,折合美元人均过5000元大关!

五桂满芳菲,中山尽妖娆。

这一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来到中山视察,当听说中山正在全力构建“既适宜居住又适宜创业”的现代城市时,非常高兴地称赞“提得好”。

市委书记崔国潮进而汇报道:“创业要求开发更多土地和资源,容纳更多的人口、企业和交通工具,而居住则要求更多的绿地、更舒适的环境和更洁净的空气,这可是个‘世界城市难题’……”

“正是‘世界难题’,才要交给你们去破解!”总书记充满期望地对中山人说。

破解“世界难题”--总书记的嘱托,也是中山人的追求。

提出既适宜居住又适宜创业这一命题,似乎与鱼和熊掌兼得一个道理。可世上哪有鱼与熊掌兼得之理?中山执政者怀着对父老乡亲和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以不懈的努力,甚至有时是痛苦的抉择与奋争,将鱼和熊掌一起托在自己手中,并赢得人们的青睐。

这一年,一位北京的年轻人带着妻子和儿子从京城迁到了中山,问他的理由时,他回答得叫人有些不敢相信:“因为中山很和谐,没有一些城市那种贫富悬殊的视觉冲击,外地人很容易融入这个地方。”

这个年轻人叫赵为民,他是总部在顺德的著名家电企业--格兰仕集团公司总裁办公室的副主任。2004年,格兰仕在中山投资20亿元的空调厂投产。“适宜居住又适宜创业不是一句随便说说的空话,它是必须经得起历史和现实检验的。我认为中山做到了这一点。格兰仕不久前在中山开一个2000人的订货会,这本来是我们企业的事,可当地政府竟然专门组织了一个班子与我们对接,提供各种服务,就像我们格兰仕的口号:‘努力让顾客感动’,你说在这样的地方创业、投资,谁还会走呢?”

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远明向笔者介绍过,说中山市每年要组织各级干部除了到国内发展快的地区学习取经外,还要走出国门,到世界发达国家学习进修。市级机关的干部和镇级干部基本都走出国门学习进修过,甚至连三分之二的村级干部也到过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学习进修。

中山还有“一绝”:市政府按照每年企业的纳税额,将纳税大户选派的人员送到国外学习,无论是本地企业主,还是外地投资者,你只要达到一定的纳税水平,你就有机会获得政府的这种选派。格兰仕的赵为民谈起此事,颇为激动:“这比颁奖更有意义,是中山政府真切了解企业所需后的一种反哺。虽然我们企业自己也可以出国走走,但政府选派我们出去,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那是自家人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