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特级教师教你写作文:小学六年级专用
9428700000002

第2章 如何写好读后感

——以读《鲁滨孙漂流记》为例谈写作窍门

一、写作技巧

读书是人生中很美妙的一件事,很多同学都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但提到写读后感,可能又会直皱眉,觉得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内心似乎有很多话想说,却不知道从何处落笔。读后感,是读完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后发表自己感想的一种写作形式,我们就以“欧洲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的旷世巨作《鲁滨孙漂流记》为例谈谈写读后感的窍门吧!

1.提炼挖掘,把书读“薄”

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重点。一本书洋洋洒洒数十万字,能让我们产生感悟和启示的地方不难寻找,如果面面俱到,什么都谈,必然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要使这“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关键要提炼出最能打动自己的“点”。这个“点”,可以是书中的一个人物,可以是这个人物的某种品质,可以是一个特别的情节,甚至可以是这个人物说过的一句话,“点”越小,“感”的内容就越集中,从而避免泛泛而谈的现象。

《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中有哪些可写的“点”呢?

第一,人物。《鲁滨孙漂流记》不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刻画了群体人物,它的主人公的形象异常凸显,鲁滨孙聪明勇敢、积极乐观,具有惊人的毅力和强大的内心,是一位英雄、一位探索者、一位发明者、一位创造者,我们可以抓住他的一两点精神品质,以此来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情节。这本书描述了鲁滨孙在荒岛上28年的求生经历,情节的丰富性不容置疑,自然没必要一一罗列。鲁滨孙在岛上试种粮食,搭救“星期五”,建造木舟……哪一个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使你产生感慨、共鸣,乃至合上书本,相关画面还在脑海浮现?选择这样的情节,自然有话可写。

第三,书中的一句话。凡是看过这本书的同学,都会记住这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如果把这句话作为“感”的核心,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书中还有一些句子也可能触发你的感慨。“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勇敢、实干、乐观等关键词,那么,这篇读后感的观点不就挖掘出来了吗?

除了上述几点,同学们还可以从不同的书中挖掘出更多的写作点,只要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只要是与众不同的看法,都会感染读者。

“感”的“点”找到了,文章的题目也就呼之欲出了。我们可以把“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作为副标题,正标题则写我们挖掘出来的感悟重点。角度不同,题目也不同,比如“永不言弃——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智慧+毅力=成功——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我心中的英雄——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一首生命礼赞——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等。这样拟题,文章的主题就更鲜明了。

2.纵横拓展,把书读“厚”

当我们提炼出这篇读后感的“点”之后,就得结合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的经历,联想到自己所见的人和事,摆事实讲道理,把这个“点”生发开去。与书中相近、相似的事例、现象,与书中相反、相对的看法、问题,都可以拿来作比较、谈感受,这也是读后感的重点内容。

鲁滨孙身上的优秀品质是非常鲜明的,我们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鲁滨孙进行比较。鲁滨孙学会了自立,你的自立能力如何?鲁滨孙乐观向上,心理承受能力是无比强大的,你面对困难是否消极气馁?鲁滨孙具有顽强的毅力,你是否像他一样不屈不挠?鲁滨孙做事持之以恒,你是否半途而废?有了答案,再结合具体的相关事例来谈感受,就有理有据了。

写读后感贵在真实,要阐述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就更能吸引读者了。举两个例子,以便打开同学们的思路。

例1:

鲁滨孙在缺少食物的困境中,无意间发现掉在墙角的谷壳竟然长出了绿色的茎干,不久就长出了几十个穗头,从此他一到下雨天就撒下半数种子来试验,几经波折,终于试种成功。鲁滨孙凭自己的智慧、耐心、乐观,获得了宝贵的粮食。这自然而然使我们联想到《火星救援》中的主人公,这位宇航员刚好是植物学家,被独自遗留在火星后,他利用科学技术制造出氧气和水,最终种出了土豆。当然,我们也可能联想到《荒野求生》中的冒险家贝尔·格里尔斯,从中获得的启示也是相同的:尽管我们在生活中不太可能流落荒岛或遗留太空,但总会陷入逆境,此时要保持一颗冷静的心,坚持不懈地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已有知识来想方设法地克服困难,终会走出困境。

例2:

鲁滨孙在荒岛上多次回想起父亲对他的忠告,后悔不已,埋怨自己当初为何没有听取父亲的意见。面对同样的情况,同学们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是鲁滨孙太冲动、不理智,家长或长辈们的生活阅历比我们丰富,我们应该听从他们的合理建议;二是鲁滨孙没必要后悔,他不满足于现状,不甘平庸,有闯劲,人生过得精彩非凡。不管你认同哪种观点,只要能够列举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文章就会有说明力。

同学们,看了上面两个例子,是不是觉得写读后感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了?多读、多思、多写,你会收获更多!

二、范文与点评

范文一

向吴承恩爷爷“偷师”——读《西游记》有感

每读《西游记》,每每不能罢,掩卷后嘴角都咧着。书中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个性、不屈的精神都令人拍手叫好,我不禁想向吴承恩爷爷“偷师”。

他的想象怎么那么奇特?你看,他描写的灵霄宝殿:“明霞幌幌映天光,碧雾蒙蒙遮斗口……金钉攒玉户,彩凤舞朱门。复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三檐四簇,层层龙凤翱翔。”难道他在梦中来此处游玩过?比起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而这奇特的想象又是那么合理,在孙悟空跟小妖怪斗法时,连泰山都背起来了,他又怎么能轻易被五行山压住呢?于是吴爷爷让如来请了一张金帖子,又派了一尊土地神居住此山监押孙悟空,这才让齐天大圣乖乖地待了500年,这天衣无缝的编排怎么能不让人折服?

他的语言怎么那么幽默?你听,八戒又在数落猴哥了:“这个猴子,不做和尚,倒做妖怪!这个猢狲,我好意来请他,他却不去!你不去便罢!”被悟空点破后,他又跪在地上道:“哥啊,我不曾骂你,若骂你,就嚼了舌头根。我只说哥哥不去,我自去报师父便了,怎敢骂你?”这寥寥几笔就写出了八戒想骂又不敢骂的矛盾心理,一个滑稽可笑、爱耍嘴皮子的八戒跃然纸上。在下一段落里,我们又能看到一个足智多谋的八戒,当孙悟空不肯出山救唐僧时,他立马心生一计:“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什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着油烹!'”这激将法一用,孙悟空哪还能坐得住?聪明的八戒既给了悟空台阶下,也让我们读者会心一笑!

他的细节怎么那么真实?你瞧,大圣与二郎神斗法,大圣变小鸟,他变老鹰,大圣变鱼儿,他变鱼鹰,大圣变水蛇,他变灰鹤,最后大圣被二郎神一弹弓打个跟头。他趁机滚下山崖,变成一座土地庙,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棱,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成一根旗杆。这不就像一场真实的捉迷藏吗?到了最后,即使像孙悟空这么神通广大的人也会露出破绽。

读《西游记》,是听故事,是品美酒,是悟人生,吴承恩爷爷在用他的智慧和魅力向我们传授毕生所学。吴爷爷不就是那法力无边的菩提祖师吗?我这小猴子能从他那里偷学到几招呢?

(诸鸣远)

点评

这篇读后感的构思比较巧妙,作者另辟蹊径,选取了“向吴承恩爷爷‘偷师’”这一个别致的“点”,从《西游记》的写作技巧这一角度谈自己的感悟,围绕奇特的想象、幽默的语言、真实的细节这三个方面,通过列举书中的实例阐述自己的见解。

范文二

重新认识猪八戒——《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是一本老少皆宜的好书,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可能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在很多人的眼中,猪八戒是一个好吃懒做、贪财好色、意志薄弱的角色,最大的作用似乎仅仅是为取经路上增添乐趣。难道猪八戒就没有一丝优点吗?我看完书以后,还是找出了他值得称道的一些地方。

猪八戒本领高强,擅长三十六变,只不过这被孙悟空的耀眼光芒遮盖住了。他的水性比孙悟空好,遇到水中的妖怪,孙悟空就没辙了,只能靠猪八戒出场。他如果没有两把刷子,怎么会成为天蓬元帅?

别看猪八戒好吃贪睡,其实他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沙和尚没来之前是他一直挑着行李,沙和尚来了以后,他一直牵着马,从不无所事事。孙悟空不在场的时候,猪八戒就是开路先锋!与妖怪打斗的时候,猪八戒也是不遗余力,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比沙僧的存在感强多了。猪,毕竟是猪,猪的本性,当然是好吃懒做的,他有这些苦劳已经很不错了!

别看猪八戒长得笨拙,那张嘴可会说了,可称得上是能言善辩。三打白骨精后,孙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是谁把孙悟空请回来的?当然是猪八戒啦!他靠着三寸不烂之舌,用激将法成功地说服了孙悟空。他的嘴很甜,相比会惹事的孙悟空和沉默的沙和尚,他当然最受唐僧宠爱,连孙悟空都常常嫉妒地说唐僧“护短”。唉,对我这个不善言辞的闷葫芦来说,这正是得向猪八戒好好学习的地方呢!

猪八戒,不愧是《西游记》中最接地气的人物,真实、鲜活,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在重新认识猪八戒的同时,也应该牢记: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一个人,不要随便给他人贴标签。

(周予涵)

点评

同样是读《西游记》,这位作者关注的是猪八戒这个特别有意思的人物,他匠心独运,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行文,先从人们对猪八戒的不良印象写起,接着为猪八戒找到了本领高强、吃苦耐劳、能言善辩等优点,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尾则巧妙地将话题引入生活中的读人艺术——看待每一个人都要全面、客观,颇有道理。

范文三

点亮生命的光芒——读《亲爱的灯光》有感

生命像歌,唱着感人的旋律;生命像诗,说着优美的事物;生命像花,绽放瞬间的灿烂。如果没有太阳的照耀,生命将没有温度;如果没有《亲爱的灯光》的点亮,生命亦将黯然失色。

王开岭怀着善良纯朴的心敬畏有意义的生命,让他们的生命更有重量;他用明快而有温度的文字点亮有价值的生命,让他们的生命更有长度。

王开岭向伟大的华盛顿致敬。“现在我已完成了战争所赋予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并且向尊严的国会告别。”这是华盛顿的宣言,他主动放弃了军权,把美国引向了自由、平等、民主的殿堂。正如王开岭说的,史上大人物的名字比比皆是,可真正能经受得起考验的却是寥寥无几,而华盛顿将伟大保持到了生命的终结,难道不值得我们敬重和感激吗?

王开岭向遭遇不幸的平凡人——周永臣致敬。“1979年,我还不到40岁,还可以为国家工作20年,可现在……”这是“文革”中蒙冤的普通人因为尘封17年的判决书而在自杀前所发的肺腑之言。由此,作者引领我们去思考:当个体面对庞大的集体,“大”对“小”应负有怎样的责任与义务呢?他更清楚地告诉我们要严肃地活着,有尊严有价值地活着。

王开岭甚至向犯了错的卢武铉致敬。“我知道,大家对我的期望是什么,那是一个没有腐败、没有特权、没有违规的社会,一个用自己双手生活的诚实的社会。”但他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于是他在看客中划掉了自己。王开岭带着我们重新去认识他,理解他对自我的失望,在我的心灵上划过一道精神的亮光。

是啊,在王开岭眼中所有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理解和关爱,他愿化作亲爱的灯光来照亮大家的心灵,经过光的抚摸,生命将完成一次华丽的转身。这灯光也点亮了我,我多愿也化作一道光,去帮助暂时迷失的人们:当路上有人随地吐痰时,我可以弯下腰去帮他擦去痰迹;当有人随手丢弃一本书籍时,我会把它细心地放回属于它的家;当有人欺凌弱小时,我会为他擦干眼泪,一起讨回公道……我想这些举手之劳的事也许能为我的生命增添些许光彩。

“当每一株草都挺直了茎秆,扬起尊严的头颅和长发,那你看到的风景就不再是匍匐的草坪,而是雄阔恢宏的草原了。”当每个生命都被点亮时,那它还是简单的存在吗?

(朱慧)

点评

这是一篇有思想深度的读后感。作者赋予“灯光”生命的内涵,解读了伟人华盛顿、凡人周永臣、犯错的人卢武铉这三人生命的重量、生命的价值、生命的长度……三个段落结构相似,都是以“王开岭向……致敬”起句,三个人物的精心选择使主题显得鲜明而深刻:所有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理解和关爱,我们要多做为生命增光添彩的事情。开头的排比句式和结尾的原文引用,使这篇文章更具可读性。

范文四

宽恕是一味良药——读《水孩子》有感

每一部名著都可以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片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莽的宇宙,它们如同一位位优秀的心灵导师,为人们排除困扰,解开谜团,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近来,我就阅读了19世纪著名小说家查尔斯·金斯莱的名著《水孩子》。

《水孩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英国的一个大城镇里,住着一个贫苦的扫烟囱男孩儿,名叫汤姆。他终日跟随凶恶的师傅去扫烟囱,受尽了虐待,十分痛苦。一次,一位仙女救了他,把他变成了一个水孩子。汤姆在小河中洗去了身上的污垢,变得非常整洁,还认识了许多朋友,增长了不少见识。他开始了一次次惊险的旅行,救了被关进监狱的师傅,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勤劳的青年。

《水孩子》中,汤姆遇到了许多奇妙的事:他看见波罗普拉格莫辛岛上的人做事颠倒而怪异;愚人城的人自认聪明其实愚不可及;一群“小萝卜们”被父母逼迫着学习……种种不平凡的经历,不仅丰富了汤姆的见闻,还开阔了他的心胸。最终,面对狠毒的师傅,汤姆不计前嫌,并诚恳地给予其帮助。师傅被感化了,从此洗心革面,也得到了仙女的宽恕。

蜕变之后的汤姆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像他一样不计前嫌,宽容善良。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下课时经过我的课桌旁边,不小心把我的笔袋碰掉了,文具撒了一地,其中一把备用的新尺摔出了裂痕。我感到很生气,想责备她一顿。她也被吓傻了,只知道不停地说:“对不起!对不起!”就在那时,我想起了汤姆,汤姆的师傅对他那么坏,那样无情而又残忍地折磨、虐待他,而我不过是被别人摔了一下笔袋,虽然尺子不美观了,但也还能用,我又有什么理由斤斤计较呢?于是,我调整了心态,微笑着说:“没事的。”之后,我们一起收拾了文具,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比以前更好了。

宽恕是一味良药。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冲突,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学会宽容。正如汤姆所说:“我的那些事情甭管是好是坏,毕竟都已经成为过去,没必要再去计较什么了。”

(高佳敏)

点评

这一篇读后感采用了常见的写作模式,先简要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再选择“宽恕”这个“点”,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具体谈感受,最后引用作品主人公的语言阐明自己所要表达的见解,叙述和议论相结合,“读”和“感”的关系处理得比较自然。

范文五

那些不能消逝的……——读《每个故乡都在消逝》有感

读书和旅行,是人生最幸福的事。这个寒假,我很幸福,和爸爸妈妈一起飞越千山万水领略了埃及的千年文明,归来之后,又静心阅读,开始一场场内心之旅。其中,王开岭的《每个故乡都在消逝》给我的感触特别深。

对我来说,这本书的语言并不通俗易懂,读起来有点吃力。王开岭用诗一般的语言追问流萤、河流、黑夜、虫鸣、鸽哨、地平线的消逝,怀念节气、故乡、脚力、街坊、漫步、放学路上的远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忧思。或许我年龄尚小,王开岭怀念的很多事物、场景我都没见过,但《生活在险境中》这篇文章使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我们警惕地、愤怒地,如履薄冰、担惊受怕地过日子。”“我想,我若是个傻瓜,可怎么活啊!这么多陷阱、这么多圈套和天罗地网,我何以摆脱猎物的命运?”这话虽有些触目惊心,却也是事实。我奶奶是一名退休教师,自认警惕性高,不会上当受骗,可那天也掉入陷阱中了。奶奶一个人待在家里时,有个陌生人敲门。本来奶奶是不会开门的,可对方自称是南长区为老人做好事的,家里有什么电器坏了,打个电话立即有人来修,免费上门服务。奶奶一听“免费”两个字,又听对方说的是无锡话,立即放松了警惕,便打开门让对方进来了。那人进门后,拿出一份合同说如果签四年的合同,每年只要付50元。奶奶二话不说,连合同都没看一眼就签了字,付了200元钱。事后,奶奶一想,肯定上当受骗了。爸爸回家后,也把奶奶批评了一通。奶奶郁郁寡欢了一段时间,后来连她的朋友从广东深圳打电话给她拜年都没敢接,到了第二天,朋友又打来电话,在爸爸的劝说下奶奶才接的电话。这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亦不例外。这次我们在埃及参观哈特谢普苏特女皇神殿时,一位当地人热情地指点我们在合适的位置拍照,并帮我们拍难以发现的壁画。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多次感受到了埃及人的热情朴实,正当我们又一次感慨时,他居然缠着我们要小费。爸爸从包里掏出了圆珠笔和清凉油——这是很多埃及人都喜欢的小玩意儿,没想到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爸爸让步了,给他十埃镑,没想到他直接拒绝,并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说:“人民币!”人民币可比埃镑值钱,这个埃及人太精明了。无奈之下,爸爸付给他10元人民币,但他还嫌少,最后我们付了15元才得以脱身。唉,没想到我们在异国他乡也会落入“热情”的“陷阱”之中,真是“旅途中的险境”啊!经过这件事,我们看见其他主动打招呼的埃及人都不敢搭理了。难道古埃及几千年的神庙、金字塔没有消逝,有些埃及人淳朴的心却消逝了?

此时,再看书名中的“消逝”两字,我的心情格外沉重。“人,何时能把自己送回去?还回得去吗?”纯净的自然环境不能消逝,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更不能消逝!我们应该像保护千年古迹一样保护人间独有的那份纯真、诚实、友善、信任……该消逝的应该是“生活中的险境”!

(张弋歌)

点评

这篇读后感的正标题“那些不能消逝的……”设置了一个悬念,吸引读者往下读。作者选取了书中的一篇文章《生活在险境中》来谈感受,一下子降低了写作的坡度。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选取了两个真实的事例,很有现实感。开头的埃及之旅,中间“旅途中的险境”,结尾的“像保护千年古迹一样保护人间独有的那份纯真、诚实、友善、信任”,互有关联,结构完整。

范文六

从狼身上学到的……——《狼王梦》读后感

《狼王梦》,一本让我爱不释手且深有感悟的好书,它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一口气读罢方觉得过瘾。

书中讲述了一只母狼坎坷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很有意义。它为了让自己的狼崽当上狼王,不惜付出任何代价,想尽办法把狼崽训练成优秀狼种。可惜,事与愿违,所有狼崽都死于非命,但它仍然不放弃,再次把希望寄托在子孙后代身上。

狼的本性虽十分残忍,但其身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学习其精华部分,像狼一样拥有坚定的信念。命运的捉弄致使母狼的心血一次次泡汤,但它始终不言放弃,它坚信子孙后代总有一匹狼会达成它的心愿。这不正是愚公移山的精神吗?一匹狼都有这么顽强的毅力,更何况我们人类呢?我们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不能因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而失去信心,打退堂鼓。本杰明·迪斯雷利曾说过:“成功的奥秘在于目标的坚定。”我们只要越过那道坎,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成功就是属于我们的!

狼还告诫我们,团结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在关键时刻,狼总是团结一致,组成一个群体。每当寒冬,狼在无法单独生活的条件下,总会化零为整,一起捕食,一同取暖,共同合作,渡过难关。我们人类同样如此,在这个世界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很多事情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完成。我们作为学生,就得和同伴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共同进步。不管是每天的打扫卫生,还是每周的黑板报,抑或是每学期的运动会,都需要我们拥有统一的目标和协作精神。

让我们学习狼持之以恒、团结一致的优秀品质,相信将来定能收获成功的硕果!

(张佳英)

点评

《狼王梦》是一个关于狼、关于爱、关于生命、关于梦想的故事,能带给读者很多启示,作者化繁为简,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要学习狼持之以恒、团结一致的优秀品质。作者由狼坚定的信念联想到愚公移山的故事,由狼在寒冬共同捕食、取暖联想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找到了动物与人类的相通之处,显得“读”与“感”之间的过渡比较自然。

范文七

勇者不会被打败——读《老人与海》有感

一个普通的老渔夫,一条巨大的马林鱼,一条凶猛的大鲨鱼,他们在茫茫大海上演绎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这就是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

小说写的是一位老渔夫在外出捕鱼的第85天,钓到了一条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并绑在了小船的一边。然而,血腥味引来了大鲨鱼,老人不愿放弃自己80多天的辛苦成果,与大鲨鱼搏斗,但大马林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回到渔港时,只剩下了鱼骨。

“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老人与海》中的这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那位老人就是一位不能被打败的勇者,他有着一战到底的坚持与耐力,也有着必胜的信心。虽然最终老人只带回了鱼骨上岸,看上去像个失败者,但他仍然算得上是全胜者。

我非常钦佩老人那种毫不畏惧、坚持不懈的精神,就算对手实力很强,也没有丝毫退缩,而是勇敢面对,迎难而上。正是他的这种硬汉精神,使他获得了这场生死较量的胜利。

我不禁想起了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她自幼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可是她放弃了吗?在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她终于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说话,并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一个女子为何被称为英雄?因为她勇敢地接受了生命的挑战,并赢得了生命中的光明。她和老渔夫一样,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勇者,没有被命运打败,反而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我也想到了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当我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就会产生负面情绪,轻言放弃。记得初学溜冰时,总要别人搀扶着才能一步一步向前挪动,一旦离开别人的帮助,我就摔跤。摔了几跤,我就畏缩不前,生怕自己继续失败。最后,我还是没有学会溜冰。现在想来,我遇到的挫折和困难跟老人比起来,跟海伦比起来,根本不值得一提,但为什么我会被打败呢?我缺少的就是那种持之以恒、坚韧不屈的精神。

《老人与海》教给我们的太多了,我深信这部著作将会使我以后的人生发生变化,至少,它使我相信坚强的意志能征服任何一座高峰,它使我遇到困难时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潘佳欣)

点评

这篇读后感的题目拟得很好,抓住了《老人与海》的核心,也回应了著作中那句名言——“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被打败的只能是懦夫,而勇者是不会被打败的。作者还通过海伦·凯勒和自己的经历,进一步诠释了她对勇者的理解:一个具有持之以恒、坚韧不屈精神的人,就是勇者。文章的主题也因此更加鲜明深刻。

范文八

童年之梦——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读着鲁迅先生的这篇讲述童年妙趣生活的散文,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自己也不禁为鲁迅先生心底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品质所打动。

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捉不到。他还常听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有寿镜吾老先生严厉的管教,学生们却在下面干各种各样的事儿,有的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头上玩儿,有的逗着从草地上捉的蚂蚱,还有的把头埋在课桌底下看小说书,而鲁迅先生呢?正聚精会神地趴在课桌上画画。

品味着鲁迅先生的这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从中透露出来的年少无知时的童真,神思似乎飘向了那段曾经属于我自己的逍遥日子。小时候,爸妈公司刚起步,特别忙,就把我留在老家由奶奶照顾。每到春天,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我都会跑去花丛里捉蝴蝶,时而还逗逗小蜜蜂,玩得不亦乐乎。等玩累了,就坐下来随手采一根草,将它“碎尸万段”。现在,随着学业压力的逐渐增大,那种快乐时光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在年过不惑的时候写下的,被收录进散文集《朝花夕拾》。年纪大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是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花朵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去采摘,虽然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但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在心头慢慢漾开。

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琐碎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

(吴悠)

点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鲁迅先生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本文的作者也试图以如诗般的语言描绘已渐渐远去的童年,字里行间略带一丝怀念的伤感,更多的是对自然、对自由、对纯真的热爱。

范文九

做更好的自己——《小妇人》读后感

每一个女孩,都有她们自己的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四个性格不同的女孩,会编织出怎样美好的故事呢?让我们翻开《小妇人》来看一看吧。

四个姐妹,梅格、乔、贝丝、艾米,诞生在一个不富裕的家庭,她们的父亲马奇先生去当兵了,本来并不富裕的家境就更贫困了。她们最想实现的小小的梦想都很奢侈,一双新手套、一本书、一份钢琴谱……一个简单平凡的愿望却因为顾及妈妈的感受而闭口不谈。但她们没有悲观退缩,而是乐观向上,懂得知足常乐,并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着。

当我读到贝丝染上重病,其他三个姐妹都后悔不已、悲痛欲绝时,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懂得了爱的可贵。同时,我也扪心自问:“马奇姐妹一家的贫困遭遇多么令人悲悯,但她们始终自强不息,我的生活条件如此优越,怎么就没学会珍惜与奋斗呢?”

读完《小妇人》,我也有了全新的目标:向四个女孩子学习,做更好的自己。有一次,我在做一张数学试卷时遇到了难题,读了几遍题目,还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便有点不耐烦了。当我垂头丧气地往椅背上重重地一靠时,眼睛无意中扫到了书架上的那本《小妇人》,我猛然想到书中那些小女孩们,哪一个不是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成功的,我又怎能停滞不前?想到这里,我静下心再一次思考起那道题目,一种方法不行,再换一种方式,凭着一股做不出来誓不罢休的精神,硬是攻克了这道难题。虽是小小一道题,却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只要不懈努力,我也能成为《小妇人》中那些可爱的女孩子。

每当我耐不住性子想发脾气时,我总会想起梅格的温柔典雅;每当我遇到困难想放弃时,我总会想起乔的坚定不移;每当我认为帮助他人太麻烦时,我总会想起贝丝和艾米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小妇人》哪,教会了我太多太多,使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邹佳宏)

点评“做更好的自己”,这是一句多么美好的话啊!作者从《小妇人》这本书中读出了四个小女孩的精神品质,更可贵的是她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的感悟,努力变成一个更坚强、更出色的女孩。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书籍的力量是奇妙而巨大的,希望每一位同学都通过阅读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范文十

生活中的美和趣——《人间草木》读后感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天正是读书时。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此时不看,更待何时?散文可是最适合在春天看了。躺在阳台的沙发上,静静地等着一阵微风吹来,吹到哪页看哪页。

汪曾祺的文章都像家常话一样,平淡闲适,像一位老人在怀念往事。虽然文字朴实,却蕴含着大千世界的缩影。一花一草、一虫一鱼、一人一物,任何不起眼的事物在汪曾祺笔下都变得充满了生活之美、生活之趣。如书的封面所言:静下心来,才能发现生活之美。

蜡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种平常的花朵,没什么稀奇,但在作者眼里,它们“一朵挨着一朵,系成了一串”“实在是一个不寻常的境界”“满树繁花,黄灿灿地吐向冬日的晴空”。我忍不住想回到冬天,重新欣赏这不寻常的美景。《紫薇》这篇文章里写到了大黑蜂,在人家屋檐下钻个洞就当作家了,汪曾祺用竹子捅进圆洞捉大黑蜂的情景煞是有趣,简直让我无法想象。生活中许许多多我们没有注意到的事物,作者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而且用如诗般的语言记录下来。

的确,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并不缺少趣,而是缺少发现趣的眼睛。前几个星期,爸爸妈妈带着我去了奶奶家即将拆迁的老房子,房子破破烂烂,旁边有几块田,我看了看,感觉没什么意思。门口有一棵主干碗口粗的桃树,爸爸便笑呵呵地回忆起了他的童年:那时候的桃树主干只有食指粗,是他无数次的童子尿让它现在如此茁壮!走近田边,妈妈看着金灿灿的油菜花骄傲地对我说:“我还会徒手抓蜜蜂呢!”然后妈妈给我看一株植物,摘下来,放在我耳边摇摇,声音像风铃一样清脆。看到蚕豆花,妈妈又摘了一朵,撕掉花瓣,把最中间的花蕊塞进我的嘴,我抿了抿,竟然有大自然清纯的丝丝甜味……我突然感觉这田间有了许多生气,变得像汪曾祺描述的样子,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片叶,似乎都有生命,有故事。

人间的花花草草里蕴藏着多少生机,人间的生活充溢着多少美与趣,亲近文学,亲近大自然,便能找到它们。

(俞子睿)

点评

汪曾祺的《人间草木》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内容丰厚,处处流露着平和素净的诗画境界和清新淡雅的灵动之美,小作者阅历尚浅,便选择了“生活中的美和趣”这一切入点谈自己的感悟。可贵的是,通过阅读《人间草木》,原本对大自然的花花草草毫不在意的小作者,也能尝试着去发现蕴含于其中的美与趣,这也算是读书的一大收获吧!

范文十一

成长的美丽——读《草房子》有感

周日,我坐在书桌前翻开《草房子》,扉页上有曹文轩的亲笔题词“美丽的成长”。迫不及待地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这里的“美丽”指的是草房子里每个人金光闪闪的心灵,“成长”意味着人生不得不经历的苦痛,在苦痛中坚强地成长,美丽地蜕变。

小说里,杜小康的成长在我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杜小康原本家境很富有,又是班长,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最让孩子们羡慕的是,他有一辆连老师也没有的旧自行车。可有一天,天似乎塌了下来,生活发生了大逆转,父亲运货的大船沉了,又病了一场。他只能中途辍学,跟着父亲一起去池塘养鸭,他失去了希望,更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但他没有被命运打倒,继续选择坚持面对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挫折。

“他坐在校门口的小桥头上。令油麻地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感到震惊的是,这个当初整日沉浸在一种优越感中的杜小康,竟无一丝卑微的神色。他温和、略带羞涩地向那些走过他身旁的老师和同学问好或打招呼。”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杜小康经历了苦难的洗礼后,真正战胜了自己,变得坚强、乐观和勇敢。如果是我,我真不敢这样勇敢地站在校门口面对大家。

在乡野纯净的天空下,在油麻地金泽闪闪的房檐下,我听到竹笋拔节的声音,我闻到了花苞绽开的芳香。冬夜的苦练中,秃鹤长成了月光下最英俊的少年;洪水的洗礼下,细马用瘦弱的肩膀顶起了家的重担;病痛的折磨下,桑桑绽开了不屈的微笑……

在这小学的最后阶段,我也经历着成长。在小升初的压力中,我明白了坚持才能收获;在与同学相处中,我懂得了友谊也很重要;暑假,作为学校管乐团的一员,赴澳大利亚参加交流演出,我学会了自理,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谦让,变得更加懂事了……

一首清新优美的歌,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一段难忘的心灵旅程,一次美丽的邂逅,让我沉浸其中,久久回味。走进曹文轩纯美、高贵的《草房子》,我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秦越)

点评

好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影响读者的人生。小作者从曹文轩的纯美小说《草房子》中提炼出“成长的美丽”这一主题,讲述了书中杜小康、秃鹤、细马、桑桑等人物的成长,并结合自身实际,简要概括了自己在小学最后阶段的成长心路,叙议结合,主旨鲜明。

三、阅读推荐

《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是一本教你如何阅读的书,是一本有关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的阅读指南。作者是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作为《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莫提默·J.艾德勒有着丰富的阅读技巧和经验;而查尔斯·范多伦更是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亲马克·范多伦、叔叔卡洛·范多伦都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文学教授,而且都获得过普利策奖。两位作者丰富的阅读背景,注定他们写出的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会成为阅读方法与技巧的经典之作。

在书中,作者介绍了四种阅读方法——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并给出了不同类型书籍(如科学、哲学、小说、文学等)的阅读建议。这本书告诉我们,读书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去读,要带着问题去读,要带着批判思维去读,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主动的阅读者,才能通过阅读来获得心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