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百年香港大事快览
958300000029

第29章 “臭港”“饿港”“死港”

关键时间1925年6月19日至1926年10月10日。

关键人物邓中夏苏兆征。

关键事件沙基惨案封锁香港。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广东的革命形势日渐高涨。

香港工人一直具有反帝爱国传统,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邓中夏等共产党人就在香港工人中间开展了有效的组织和革命宣传工作,极大地提高了香港工人的阶级觉悟。1925年5月30日,上海工人、学生为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顾正红举行示威游行,英国巡捕竟在上海南京路公然屠杀群众,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消息传来,香港工人极为愤怒,勇敢地投身于反英斗争之中。

“五卅惨案”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共广东区委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决定组织省港工人联合大罢工。他们决定派邓中夏、杨殷等到香港做协助工作。邓、杨抵港后,召集党团员和积极分子会议,传达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广东区委关于组织省港工人举行联合大罢工的指示,同时对发动工人罢工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实际困难,对各个工会领袖的态度,都作了具体分析,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制定了罢工实施方案并着手操作。

6月19日晚,如大地震一样,香港罢工爆发了。海员、电车工人和印务工人首先发难,接着是洋务、起落货、煤炭以及其他行业的工人相继而起,人数约有15万之多。罢工工人纷纷乘火车、轮船分道返回广州。同时,广州沙面租界的洋务工人亦举行了罢工。驻沙面的英、日、美等各国领事目睹此情形,大为恐慌。

22日,列强将沙面东西桥铁闸完全关闭,并派水兵登陆,在所有重要地点高筑沙包,如临大敌,先后驶进白鹅潭及珠江河面停泊的日、英、美、法、葡等国军舰达10艘之多。显然,帝国主义者对于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运动早有预谋,并已做好了军事部署,准备随时对广州人民实行大屠杀。但是帝国主义的武力恫吓并没有使省港工人屈服。

6月23日,广州工、农、商、学、兵各界人士约5万多人举行示威大游行,一路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援助上海‘五卅’惨案”的口号,当游行队伍行至沙基时,英军竟然开枪扫射,军舰同时开炮示威,顿时弹如雨下,游行队伍猝不及避,伤亡惨重。据事后统计,共有50余人被打死,170余人受重伤,轻伤无数,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沙基惨案”。

帝国主义血腥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更加激起了广大省港工人的愤慨,增强了他们反帝斗争的决心。不少以前未参加罢工的工人,也纷纷加入到反帝斗争的行列中,从而使罢工的规模不断扩大。从大罢工开始,前后约有25万香港工人参加罢工,返回广州(当时香港总人数为80万人)。为了回击帝国主义的血腥屠杀,省港工人成立纠察队,封锁海口,对香港实行经济制裁。纠察队的任务是截留粮食出口,缉拿洋货入口,逮捕工贼走狗,维持罢工秩序。

港英当局自恃武力强大,不断派遣军舰在广东海面游弋骚扰,袭击执行封锁任务的罢工纠察队,并进行武装走私,偷运粮食。纠察队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封锁香港期间,香港的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罢工领导人邓中夏曾撰文揭露:香港街上垃圾粪秽,堆积如山,楼居者以纸裹粪,抛掷街中,加以炎日蒸炙,臭气熏天,故群呼香港为“臭港”。交通既绝,内地肉食菜蔬,无从运至。猪肉涨至一元余,鸡蛋涨至五角多,牛肉几乎绝迹,街市等于虚设,故又称“饿港”。

轮船阻滞,船坞停废,商店歇业,银行挤兑,一时社会秩序纷纷大乱,孤悬海中,呼救不至,故香港又变为“死港”。本来香港洋行、商店林立,市面繁荣。特别是入夜以后,到处灯火通明,呈现出不夜天的情景。茶楼酒店,顾客满座,欢歌笑语,生意兴旺。但是省港罢工爆发以后,罢工工人和学生纷纷离开香港返回内地,其他居民也相继离港,走避他处。再加上航运中断,货物运转不灵,贸易受到了严重打击,各洋行、商店没有顾客光临,顿时变得生意冷淡,门可罗雀,只好关门闭店。

同时,由于供电部门工人参加了罢工,供电照明系统瘫痪,每到夜晚,香港便变得死气沉沉。长期以来,香港日常所需粮食和猪牛、家禽及蔬菜等各种副食,主要靠内地供应。罢工以后,罢工工人实行了封锁香港的政策,粮食和副食品的来源几乎中断。由于有出无进,库存日益短缺,日常供应骤呈紧张。当年参加过省港罢工的一位老人生动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罢工封锁后,香港粮食和物资来源断绝,供应十分紧张。居民纷纷跑到街上抢购各种粮食和食物,连咸干湿菜、咸什酱料等东西,都抢购一空。

在香港,从未有见过英籍妇女背着孩子上街购物的情景,如今却经常看得见了。因为洋务工人罢工了,她们没有人服侍,只好自己下厨房,背小孩,上街买东西。她们的样子真是狼狈极了。”往常,香港的街道、市场和公园等公共场所,每天都有工人打扫,由于工人罢工,街头巷尾到处堆积着像小山一般的垃圾。当时正值炎夏季节,气温很高,垃圾极易腐烂,臭气熏天,蚊蝇滋生,疾病极易传染,香港因而发生了疫病,特别是痢疾相当严重,不少人患病死去。

1926年10月10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发表《停止封锁宣言》,广州工、农、商、学各阶层人士30万人举行大会,热烈拥护。11日,广州国民政府和省港罢工委员会在海关附近设立机构,对洋货征收附加税,列强各国被迫予以承认。至此,坚持16个月之久的省港大罢工宣告结束。

省港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一次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反帝爱国运动。由于省港工人的英勇斗争,给了当时英帝国主义沉重的打击。据统计,每罢工一日,港英当局至少损失350万港元,总计损失达16亿以上。与此相反,广东的经济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1925年12月,广东革命政府每月收入达400万元,比罢工前两年的月平均收入多了五六倍。罢工工人还积极支援国民政府东征、南讨和北伐,组织运输队给国民革命军运送物资,组织卫生队抢救伤员,组织宣传队宣传鼓动,并且积极支援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团结社会各阶层坚持开展反帝爱国斗争。罢工工人为打击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嚣张气焰,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推进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成为广东革命政权的坚强柱石。

邓中夏在1926年4月28日的《工人之路》上指出:“省港罢工……十个月长久奋斗,是很光荣的!因为纵观古今,横览中外,未有如此长久的罢工。有之,则自我们省港罢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