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发明的故事
958600000021

第21章 世界趣味发明故事(6)

抽水马桶

1595年,伊丽莎白女王的侍臣约翰?哈林顿爵士,在意大利旅行途中听说了一项令人神往的发明,即一种用水冲掉污物的厕所。当时,伊丽莎白女王上厕所时感到很不舒服,一直抱怨里士满宫殿里弥漫着未去除的便器味儿。于是,哈林顿前来解难,在里士满宫中试修了一个抽水马桶,结果证明很成功。

哈林顿的设计只是一个超越时代的特例。当时的抽水马桶由于没有任何排污的主管道、没有自来水等因素,对大多数人而言仍是不切实际的。

他们的排污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让掏粪工人将粪便集中起来用车运走,倒进化粪池,化粪池装满后,又得挖新的,一切依然照旧。

第一种普遍使用的抽水马桶直到1775年才由伦敦的一名钟表匠克明斯发明。这种马桶上方有一个水箱,一拉手柄,打开阀门,水就流下,同时打开滑阀,把金属马桶里的粪便冲入粪坑。

18世纪后期,英国发明家约瑟夫?布拉梅在克明斯发明的基础之上,又改进了抽水马桶的设计。他采用了一些构件,诸如控制水箱里水流量的三球阀,它能把出口封住;另外还有U形管,它能够保证污水管的臭味不会让使用者闻到。布拉梅改良的抽水马桶1778年取得了专利权。

1870年,英国陶瓷工匠泰福德设计出整体式陶瓷马桶,它的成本比金属马桶低,它有一条蛇形排水管,即S形管,或者说是下水道的存水湾,它总是保存一些水,这些水相当于一个密封垫,将管道内积存的臭气堵住。

1889年,英国水管工人博斯特尔发明了冲洗式抽水马桶,它结构简单,采用了储水箱和浮球阀,所用的阀门和杠杆比以前少,所需水压也低得多,一拉链子,水就从上面的铸铁水箱冲下来,把马桶冲洗干净,储水箱水位降低后,浮球阀就自动打开,屋顶水箱里的水又把储水箱重新灌满。至此,抽水马桶的结构基本上稳定下来,而抽水马桶的铸铁零件也尽可能地改成了不生锈的塑料。

直到19世纪后期,欧洲的城镇都已安装了自来水管道的排污系统后,大多数人才用上了抽水马桶。

如今,虽然许多人仍在沿用老式马桶,但随着新建住宅的涌现,城市化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家都将使用抽水马桶。而曾被看做是藏污纳垢之英国水管工人博斯特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冲洗式抽水马桶地的厕所,也因为抽水马桶的出现而变得方便和卫生,消除了人们那种不舒服的感觉。

牛仔裤

1850年,列维·施特劳斯和数十万怀着淘金梦的小伙子一样,来到美国旧金山。起初,他开了一家百货店,给淘金者们提供小百货、布料等。

热闹非凡的淘金场面、蜂拥而来的淘金工人,给列维带来了灵感,他到远处贩了一批帆布,准备高价卖给工人搭帐篷作临时住宅用。谁知在将帆布运回的路上遇到了连绵阴雨,等他把帆布运到工地时,绝大多数淘金工人已经在下雨前安营扎寨了,因此,这批帆布也就没有任何用途了。眼看所有的积蓄就要花光,而投资却一无所获,列维急得团团转。经过几天的观察,他发现工人们的衣服破得很快,列维灵机一动,何不将这批结实耐磨的帆布裁制成裤子卖给那些淘金工人呢?

列维当即找到自己经营杂货店时认识的雅各布·戴维斯裁缝,向他说了自己的想法。于是,雅各布就根据工人们的体型和工作特点,将做帐篷用的帆布缝制成了几百条结实耐磨的“干活时穿的裤子”。列维把这批裤子拿到淘金工地去推销,结果大受欢迎。1853年,列维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工厂,以淘金者和牛仔为销售对象,大批量生产“列维”牌工装裤,获得了大量的利润。

为了以优质产品应市,列维购买了一批法国涅曼发明的经纱为蓝、纬纱为白的斜纹粗棉布,这种新式面料不仅坚固耐磨而且美观大方,一上市就大获成功。开始时,雅各布是自己裁剪,然后交给一些女裁缝、家庭妇女,让她们带回家缝制。但由于工装裤需求量过大,所以没多久两家专门的制作工厂便应运而生。

这种本来专门为矿工劳动设计的裤子,最初还是重体力劳动者的一种象征,但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好莱坞的几位男影星在一些描写西部生活的影片中穿了它,出人意料地创造出了一种现代的着装风格。自此,列维发明的工装裤在美国西部流行起来,成为大众的新装,尤其受到西部放牧青年的喜爱,人们给了它一个新名字——“牛仔裤”。

1871年,列维·施特劳斯为自己的牛仔裤申请了专利,并成立了列维?斯特劳斯公司,专门制作销售牛仔裤。后来,这个牛仔裤公司发展成为国际性公司,产品遍及世界各地。

20世纪70年代,牛仔裤进入了最辉煌的时代——出身男族的牛仔裤走进了女性衣装的天地,并在缤纷的女装世界里悄然酿造出一种中性化的青春派势:牛仔裤与各种衣衫的搭配中,创造着一种色彩沉稳优雅、款式单纯洗练、做工精致完美的风格。尽管这种做工精细的牛仔裤崇尚造型简洁和颜色温雅,但款型本身变化并不大,这反而更加体现出了牛仔裤款型的稳定和对优美感的专心追求。

方便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食品严重不足。安藤百福偶尔经过一家拉面摊,看到穿着简陋的人们顶着寒风排起了二三十米的长队。这使他对拉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那时,安藤百福经营着一家小食品作坊,他常常盘算如何将买卖做好做大。面对这种情况,他敏感地意识到大众需求中的巨大商机。于是,他毅然决定开发“方便面条”。

1958年春天,安藤百福在自家后院建了一个10平方米的简陋小屋,找来了一台旧制面机,然后买了面粉、食油等,埋头于方便面的开发。安藤百福设想的方便面是一种只要加入热水立刻就能食用的速食面,他设了五个目标:味道好且吃不厌;保存性能良好;简便,不需要烹饪;价格便宜;安全、卫生。他每天早晨5点起床后便立刻钻进小屋,一直研究到深夜一两点。这样的日子整整持续了一年,没有休息过一天。

面条的原料配方有很大的学问。他把所有想到的东西全部试了一遍,但放到制面机上加工时,有的面松松垮垮的,有的则黏成一团。做了扔,扔了又做。整个开发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后来,他总算悟出了一个经验:食品讲究的是平衡。

后来,安藤夫人做的油炸菜肴启发了他。油炸食品的面上有无数洞眼,这是因为面是用水调和的,其中的水分在油炸过程中会发散掉,形成“洞眼”,加入开水后,很快会变软。这样,将面条浸在汤汁中使之着味,然后油炸使之干燥,就能同时解决保存和烹调的问题。

1958年,方便面的开发基本完成,进入了试制的阶段,安藤把全家人都动员起来,大家把研制成功的“鸡肉方便面”分发给熟人们,得到的评价是:“具有和现有拉面不一样的美味,而且十分方便,能够成为一种新商品。”

随后,安藤委托朋友把新商品的样品送到美国试探一下反应,结果美国那边立刻回信要求再订500箱。接着安藤百福在百货店尝试销售,他以“倒上开水后两分钟便可食用的拉面”作为宣传语,大声向顾客推销,顾客刚开始显然是将信将疑,最后的结果是带去的方便面被抢购一空。

日本安藤百福和他发明的方便面1962年,安藤百福的日清公司获得了制造方便面技术的专利权。安藤并不满足现状,他的日清公司碗装、杯装方便面,由于方便、简易的特点,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经过几年发展,安藤百福的方便面销售额逐渐增长。截至2003年,全世界消费方便面652.5亿份,产值折合人民币高达1000多亿元。如今日清公司也已成为速食食品的领头羊。为表彰安藤百福对食品业的卓越贡献,在日本大阪甚至建有“速食面条发明纪念馆”。

可口可乐

19世纪80年代,潘伯顿在美国佐治亚州经营着一家药店,他是一个成功的经营者,非常注意医药市场的动态和信息。有一次,潘伯顿在一本医学杂志上看到一篇报道。报道称:1884年,美国医生柯勒从古柯树中提取出一种叫做古柯碱的物质,具有止痛功效。经深入研究和多次实验,潘伯顿用古柯树叶和柯拉树籽儿做原料,配制成一种名叫古柯柯拉的药水在自己的药店出售:由于古柯柯拉治疗头痛效果相当好,所以回头客特别多。

1886年5月的一天,住在药店附近的贺斯先生因头疼到药店买古柯柯拉。可不巧,药水都卖光了。潘伯顿不在,药店的伙计无法到配方房取药。为了应付顾客,平时看惯了潘伯顿配药的伙计,顺手拿了一瓶其他治头痛的药水,配上苏打水糖浆,交给了他。

没过多久,又有一位顾客来店里买药,他自称是贺斯的朋友,头也有点疼,喝了贺斯刚买的药水,感觉味道不错且能解渴,来询问是否有毒副作用。伙计胡乱地敷衍道:“这种药水的原料取之于两种植物,当然不会有什么毒副作用。”其实,他说的是古柯柯拉,而他自己刚才配的是什么药水却记不清了。“那我再买几瓶当饮料喝。”顾客说道。伙计取了几种治头痛的药水交给顾客,顾客都说不是刚才那种深红色的药水。对症吃药绝非儿戏,顾客生气地敲着柜台,厉声呵斥伙计不负责任的态度。

潘伯顿刚巧回到店里,他向伙计了解事情的原委。伙计怕老板责怪自己乱配药,便随口撒谎说顾客要买古柯柯拉,可是已经卖完了。潘伯顿连忙上楼重新配制药水,顾客便耐心地站在柜台边等。这分明是地地道道的古柯柯拉呀!为什么顾客说不是呢?潘伯顿觉得很奇怪,在他的再三追问下,伙计只好供出自己胡乱配药的事实,潘伯顿严厉地批评了他。事情到此本可画上句号,可潘伯顿是一个思维活跃的人,他想:那深红色的药水的味道肯定不错,要不,那位顾客就不会缠着伙计执意要再买了,说不定正好是一种新型饮料的配方。

于是,潘伯顿反复将多种药水按不同比例配制。一个月后,他终于配出了风味独特、爽口解渴的深红色饮料。由于它是错配古柯柯拉的结果,因此,潘伯顿也把它叫做古柯柯拉。后来,这种饮料传到中国,翻译者把它译成一个朗朗上口而又颇有意味的名字——可口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