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提高儿童免疫力的6大方法
9712400000002

第2章 饮食讲营养,孩子最健康(上)

儿童时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极度脆弱、易受病毒攻击及感染的时期,精心照顾好你的孩子,提高他们机体的免疫力是保障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在过去的30年中,许多研究得出结论,免疫功能低下与营养不良有着非同寻常的联系,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加强饮食中均衡的营养,对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免疫力,好身体

“免疫”一词是从拉丁语(immune)翻译来的,原是豁免或免除的意思,后被用来表示免除疾病(传染病或感染),特指人体防御感染的现象。免疫力也称抵抗力或免疫功能,是指人在自然状态下防御疾病的能力或功能。从生理学来讲,免疫系统是指体内一个特殊的能识别异己、排出异己物质的系统,它犹如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捍卫着人体的健康。

免疫力具有四大功能:①防御和保护功能,即清除外来的致病因素,如各类微生物等,使人体免于病毒、细菌、污染物质及疾病的攻击;②清除和稳定功能,各种新陈代谢后衰老、死亡和受损伤的细胞,即免疫细菌与“敌人”打仗时遗留下来的病毒死伤尸体,都必须凭借免疫功能加以清除,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③修补和监视功能,免疫细菌能修补受损的器官、组织,使其恢复原来的功能,同时能发现并处理体内的异常细胞;④记忆功能,免疫细胞会对入侵者产生记忆,当下次有同样的病原菌(即抗原)入侵时,它便凭借记忆功能产生的物质(即抗体)将其消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疫苗或预防接种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通过免疫系统的这些功能我们可以了解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没有防御微生物感染的能力,人类可能早就灭绝了,而正是依赖人体的这种复杂、精密、有效的防御系统,人类才能得以生存繁衍至今。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简单说来,皮肤、黏膜、毛发、各类免疫细胞等均是人体免疫防线的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人体对抗疾病的主要屏障。而发挥人体免疫力的免疫机制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

特异性免疫一般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是人体对某种病原体所具有的针对性的抵抗力,而这种抵抗力既是“因人而异”的,也是“因病而异”的,因此也叫做后天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细菌、病毒一旦突破了人体的这几道防线并进入体内,就会使人体的健康状态受到严重的威胁。特异性免疫一般可以通过预防接种、患传染病或隐性感染而获得。比如说得过甲型肝炎或者接种过甲型肝炎疫苗的人,就会在体内产生甲型肝炎抗体,当他感染甲型肝炎病毒时,就有足够的能力抵御该病毒;一般情况下接种过甲型肝炎疫苗或得过甲型肝炎的人就不会再得甲型肝炎了。

非特异性免疫也被称为先天性免疫,是人类生来就有的。比如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各种各样的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甚至人体的皮肤、黏膜所分泌的有特殊杀菌作用的物质,它们是时时刻刻保护着人体的健康卫士。如果人体的这种免疫功能被削弱了,就有可能百病缠身。

★人体的边防前线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屏障。健康完整的皮肤和黏膜是阻止微生物向体内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1.当失去它时才知道它的重要

体表上皮细胞的脱落或更新,可清除大量粘附于上面的细菌。呼吸道黏膜的纤毛不停地向上摆动,可将细菌排至咽喉并咳‘出体外;当烧伤、发生湿疹或皮肤损伤时,人体易于发生感染,这表明完整的皮肤具有抗感染能力;冬春之际,气候寒冷干燥,易患流感,是由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易受到损伤,因而容易发生继发感染,表明健康完好的黏膜具有抗感染能力。

2.你的分泌液是防毒剂

皮肤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汗液中的乳酸均有一定程度的杀菌作用。胃酸能杀灭吞入胃内的多种细菌,胃液缺乏时可增加对肠道致病菌的易感性。阴道上皮细胞中的糖原被乳酸杆菌酵解而呈酸性,能有效地防止酵母菌类、厌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定居和生长繁殖。

3.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坏蛋

上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寄生有众多的细菌,能与机体保持着相对平衡状态而生存的细菌,总称为正常菌群。它们可阻止或限制外来微生物或毒力较强的微生物的定居和繁殖,对机体起着有益的作用。临床上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菌素可导致正常菌群失调而发生菌群失调症,从而易患各种各样的疾病,所以不能滥用抗生素,政府也规定抗生素类属于处方药,到药店购抗生素需要凭医生处方。另外,内分泌异常、应用免疫抑制剂、X线照射、手术或外伤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平时对机体无害的正常菌群的成员或毒力较弱的外源性微生物也可使人致病。

血脑屏障主要由软脑膜、脑毛细血管壁和包在血管壁外的由星状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所构成。这些组织结构致密,细菌及其他大分子物质不易通过,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小儿由于血脑屏障发育未完善,容易发生脑部感染。

★免疫系统的“作战士兵”和“武器弹药”

1.作战士兵

巨噬细胞如同军队中的“作战士兵”。巨噬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两大类。中性粒细胞犹如“先头部队”,在感染的急性期,渗出的抗炎症细胞以中性粒细胞占绝对优势,进行“攻坚战”。单核巨噬细胞如同“增援部队”,当感染时间较长或形成慢性炎症,“战斗僵持不下”时,则由单核巨噬细胞取代中性粒细胞“继续作战”。单核巨噬细胞不仅吞噬病原微生物,尚可清除炎症部位的中性粒细胞残骸,即打扫战场,以有助于组织恢复,最终“大获全胜”。

2.武器弹药

正常人体的体液和组织中有多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在实验室条件下这些物质对某些细菌可分别表现出抑菌、杀菌和溶菌等作用,如补体、溶菌酶、乙型溶素、巨噬细胞杀菌素等。这些物质如同战争中的武器和弹药,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

★让免疫力保持在最佳状态

使人体生病的各种病毒是客观存在的。这些病毒在平日身体状况良好时,能够与人相安无事地共存着。但是当人的免疫力下降时,这些病毒就会伺机侵入人的身体系统中,对健康产生各种威胁。

当我们不小心,太过疲劳,精神、心理压力过大或是不注重营养时,体内的各种自然防御组织就容易被摧毁,使许多不容易进入我们体内的细菌进入,或者是引发体内的某些微生物大量地繁殖,从而致病。

如果想要孩子身体健康,最好的方法不是多吃药,而是自觉地保卫与提高其身体中的免疫能力。由于病菌引发的疾病种类非常多,因此我们并不需要去特别担心或是预防人体可能招致的疾病。比较有建设性的做法就是努力提升机体的免疫力,为身体的基本防卫系统做好维护工作,让孩子的免疫力保持在最佳状态。

儿童免疫力的特点

儿童的免疫力与成年人明显不同,年龄越小,免疫力越低。他们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如皮肤、黏膜娇嫩容易损伤,防御力低;呼吸道的纤毛运动能力弱,清除能力差;胃酸浓度低,杀菌能力小;血液里白细胞、吞噬细胞等杀菌能力也不强。在子宫内,胎儿只能从母体获得一部分免疫球蛋白,因为有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比较大,不能通过胎盘。

胎儿从母体获得的这部分特异性免疫抗体,出生以后可以继续发挥作用。但随着婴儿月龄的增加,这种抗体逐渐减少,一般到8个月时,几乎完全消失。所以,6个月以上小儿易患病,应急补救的办法一是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含有诸多抗体;二是按政府规定注射各种疫苗,也叫“计划免疫”。孩子出生后千万别忘了到地区预防接种网点登记打预防针,此举可预防20多种传染病。随着小儿的发育,机体内抗体逐渐增加,白细胞也渐趋成熟,不过因为生活接触面逐渐扩大,感染病原体的机会愈来愈多,孩子也会时常生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大人从外面回来,还没洗手就抱小孩,很可能就把沾在手上的病菌传染给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加,由于疾病的反复刺激,体内抗体逐渐增多,孩子的免疫力也慢慢地增强,五六岁以后,生病的次数就会慢慢减少了。

由于每个幼儿的体质及所处环境的差异,有的人生病次数较少,而有的人则较多。“小病不断,大病不犯”倒也罢了,怕的是“小病常犯,大病也来”,有惊又有险,小孩痛苦,大人愁煞,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抵抗力差。

另外,当孩子到了发育的年龄,家长更应注意他们的健康,因为发育可以说是孩子一生健康的基础。发育良好的孩子,全身的抗病能力就会不断增强。

儿童是社会未来的希望,更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牵挂。如何提高儿童的免疫力是家庭和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儿童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的问题

儿童的生长发育尚不健全,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其抗病能力较差,稍不注意就容易患上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

1.感冒

感冒是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流行性感冒则属传染病范畴。感冒病毒的种类很多,只要是没碰过的,碰到了就有机会发病,而抵抗力差的儿童就会经常感冒。感冒又可诱发慢性鼻炎、咽喉炎、心肌炎等等。

2.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急性支气管炎大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年幼体弱、积食、便秘、气温骤变、空气污浊、免疫力低下是该病的诱因。支气管炎以咳嗽为主,一般无发热或仅有低热表现。

3.肺炎

肺炎的病情较支气管炎重,患儿除咳嗽、咳痰外,往往还有发热、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某种微生物如支原体、肺炎链球菌等感染是支气管炎的发病因素,而机体免疫系统防御功能下降则是容易导致感染的原因。呼吸道感染是危害小儿健康甚至生命的常见疾病,尤其是肺炎,目前仍占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4.皮肤化脓性感染

由于孩子好活动,因而常易跌扑损伤,皮肤是机体免疫的屏障,皮肤破损容易发生化脓性细菌的感染。

5.胃肠炎

由于儿童缺少讲究卫生的概念,有些顽皮的孩子玩耍后常常忘了洗手,直接用小脏手抓东西吃;还有的小孩有咬指甲、啃手指、啃衣角的坏习惯。幼儿的胃肠清除垃圾、杀菌的能力较弱,“病从口人”就是这样发生的。

6.发育不良

由于儿童的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而且食谱往往比较单调,故有些孩子容易发生营养素的缺乏;营养不足,孩子的抵抗力就比较差。各种营养素缺乏可导致发育不良、消瘦、贫血、畸形胸、佝偻病、O形腿、X形腿、口角炎、舌炎、牙龈炎、牙龈出血等。免疫系统的发育不良,直接导致了孩子免疫力的低下。

7.近视

近视虽不是严重的眼疾,但孩子们戴着厚厚的镜片,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与苦恼。研究表明,近视与体质虚弱及某些疾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肺炎等有关。眼睛并非一个独立的器官,全身情况的改变关系到眼的功能。中国古代中医就把眼睛与五脏联系在一起。这是不无道理的。

8.精神疲劳

学生由于课业繁重等原因,精神压力问题日益突出。轻微的压力可以轻松消除,或随时间淡化,或因个人感受不同而逐渐转化为一种推动力,增强进取心。不过,从反面看,压力也会引起不安、暴躁等情绪变化,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超负荷的长时间的压力、紧张,会导致孩子精神疲劳感始终得不到消除,整个机体的免疫力水平急剧下降,日积月累便容易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儿科门诊常有家长抱怨地对医生说:“这孩子一到要期中、期末考试时就发烧、生病”,就是这个原因。其生理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疼、疲劳、失眠、消化不良、颈痛或背痛、食欲差或吃得过多;心理的症状主要包括紧张、焦虑、愤怒、消极、悲观、怨恨、易怒、玩世不恭和无法集中注意力等。

饮食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途径

孩子的免疫力与遗传基因关系密切,但受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其中饮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科学研究得出,人体免疫系统活力的保持主要靠食物。有些食物的成分能协助刺激免疫系统,增强免疫能力。缺乏这些营养素,会严重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

均衡的营养,不仅能满足人体的需要,而且对预防疾病、增强抵抗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B、锌、硒、钙、镁等物质均可增加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这些物质的缺乏则会导致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具有防癌作用的食物均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如:红薯、牛奶、玉米、大蒜、蘑菇、洋葱等。

★持久的战争补给

医生告诉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总是在与人体内、外部的病原体做马拉松式的斗争,以阻止其对人体的危害。

已被证实的致病因素很多,如细菌、病毒、吸烟、酗酒、心理压力、运动过量、脂肪摄入过多以及人体自身产生的变异细胞等。免疫系统在与其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每分钟都生产数以百万计的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生产抗体的细胞、天然的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它们卸载下无数免疫物质,生产大量抗体。在与致病因素进行的旷日持久的斗争中,免疫系统从何处获取、补充它生产抗体的基本生物活性物质呢?科学家研究后得出结论:来源是食物。

德国的瓦茨尔在对食物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进行多年的研究后指出:现在已经清楚,饮食可以对免疫系统产生显著的影响。纽芬兰大学的免疫学家钱德拉说:一种营养物质的缺乏首先在免疫细胞的数量以及活跃程度上体现出来。

★对免疫系统有特殊影响的生物活性物质

这类物质主要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E和锌、硒、铜、铁、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以及某些脂肪物质。这些物质有的能激活人体内上百种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的激素和酶,有的能使T淋巴细胞在与细菌和病毒斗争时更为活跃,更多的能提供免疫系统生产抗体的所需物质,从而确保抗体维持在一定水平。如番茄红素能改善人体免疫力,血液中的番茄红素越高,患胰腺癌、肠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就越小。胡萝卜素具有与番茄红素同样的功用,并能保护人体少受有害紫外线的辐射。德国生物学家西斯与皮肤病专家特罗尼耶共同研究后发现:连续12周每天从自然渠道摄取25毫克β-胡萝卜素会增强人体抗紫外线的能力。蔬菜是饮食中胡萝卜素、番茄红素以及叶酸、核黄素、硫胺素和尼克酸的重要来源。其中,胡萝卜含量最高,但必须与动物性食品同时食用方可被人体吸收利用。

★维护免疫系统

科学家们认为,免疫系统在与病原体的斗争中,免疫细胞总是大量地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会加重免疫系统的负担,过多消耗免疫球蛋白。这就要求人们科学地饮食,多食用有助于维护免疫系统功能的食物。然而饮食因素对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方式十分复杂,德国科学家认为:试图分离个别物质,并把它们作为所谓的神奇药方,盲目地用于预防疾病是不明智的。从预防疾病角度来讲,重要的在于保持食物的多样性,少食对机体明显有害的食物,这样才能取得所希望的效果。

能提高孩子免疫力的各种营养素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免疫系统活力的保持主要是依靠食物中的营养素。有些食物的成分能协助刺激免疫系统,增加免疫能力;如果缺乏这些营养素,会严重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那么在日常饮食中有哪些营养素能提升孩子的免疫力呢?

1.优质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白细胞和抗体的主要成分。实验证明,蛋白质严重缺乏会导致免疫细胞中的淋巴细胞数目大减,造成严重的免疫功能下降。机体的健康和免疫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依赖于充分摄入的蛋白质中所含有的各种氨基酸。当我们的身体遭受病原菌侵袭,比如说当一个人感冒时,机体就需要比平时更多的能量去战胜疾病,这就有赖于蛋白质发挥作用了。优质蛋白质中含有多种氨基酸,不仅营养丰富,还能激发机体产生大量的抗体,杀灭病原菌并将其排出体外,使机体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在春季流感易发季节,每天给孩子喝一杯牛奶(酸奶)、一碗鸡汤或食用200克左右的鸡蛋和瘦肉,对提高机体免疫力都是极其有益的。可供选择的含有能提高免疫力的优质蛋白质食品有鱼、肉、蛋、牛奶、乳制品、大豆、豆制品等。

2.赖氨酸

由于赖氨酸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尤其是对大脑的发育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因此每个人,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学业紧张的青少年更应保证这种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如果体内较长时间缺乏赖氨酸,就会影响身体及智力的发育,这对学业显然是极为不利的。其实,赖氨酸最好的补充来源是天然食物,如蛋类、奶类、肉类、豆类等。但是,赖氨酸并非吃得越多越好,赖氨酸摄入过多不仅是一种浪费,还会导致其他营养物质的缺乏。因此,作为滋补品的赖氨酸不可长期滥用。

3.维生素

春夏之交是各类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孩子抵抗力的强弱成为健康与否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科学研究证明,人体内抗体数量的多少与机体内维生素水平的高低关系密切。科学、合理地补充各类维生素,可以增强孩子体质及机体的抗病能力,有效预防细菌、病毒等各类微生物的入侵。

4.微量元素

人体内有许多必需微量元素和免疫力关系密切,如硒、铁、锌、锰、镁等。这些微量元素在人体内能起到“促燃剂”的作用,促使机体更好地利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人体若缺乏微量元素,就会影响到自身的免疫功能。因此,必须保证各种微量元素的摄入,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免疫系统尽快强壮起来。

5.水

一天八杯水,既能美容排毒,又能祛除机体内的细菌病毒,尤其是能将积聚在咽喉部的病原菌冲走。如果能适量地饮茶,更能消除体内的自由基,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每天清晨空腹喝杯淡的温盐水,不仅有利于保持大便的通畅,还有利于毒素随尿液排出体外。清晨时,胃内的食物基本排空,水在胃内随着身体的活动四处流动,如同清洁剂荡涤着胃内的残渣,使病原菌无处安身。

6.双歧杆菌

我们大可不必“谈细菌色变”,因为有很多细菌是人体的好朋友,尤其是长期居住在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它是促进人体健康、增强机体免疫力、加强和改善脑功能的大“功臣”。对于平素体弱的孩子而言,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补充这类有益菌,多吃一些经过发酵过的豆制品或适当补充含有双歧杆菌的保健品,便能改善胃肠的消化功能及机体的免疫功能,这对孩子是十分有益的。

7.牛磺酸

牛磺酸是人体日常必须补充的氨基酸,主要存在于人体的心脏、大脑、眼睛、神经中枢系统等重要器官和组织中,是维持这些器官和组织生长发育和正常运作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同时,存在于这些器官及组织中的牛磺酸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对人体快速消除疲劳、提高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它维持着人体整体的功能平衡。牛磺酸含量高的食物有各种动物性海产品等。

平衡膳食与免疫力

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吃好,每当看到孩子吃得少时,更是追问想吃什么,只要是孩子想吃的、爱吃的就尽量做给孩子吃。也有的家长认为鸡鸭鱼肉才是最好的,总是做肉类食品给孩子吃。这一切看似是营养丰富,其实不然,甚至可以说是利少弊多。

平衡膳食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膳食中所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需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膳食中应该有多样化的食物

人们知道,人体需要各种营养素,这不是几种食物就能包含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如果只吃一、两种或少数几种比较单调的食物,就不能满足人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要。长期吃较单调的食物对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是不利的。因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不尽相同,只有吃各类食物,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2.膳食中各种食物的比例要合适

人的身体需要各种营养素,而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所发挥的作用又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如:人体需要较多的钙,而钙的消化吸收必须有维生素D参与完成。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如果肠道里缺少脂肪,它也不能很好地被肠道吸收,只有在吃维生素D的同时,吃一定数量的脂肪(动物性食品),维生素D才能被吸收,而脂肪的消化吸收,必须要胆汁发挥作用,胆汁是肝脏分泌的,要使肝脏分泌胆汁,必须保证另一种重要营养素——蛋白质的供给。

由此可见,各种营养素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密切的关系,为了使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充分发挥作用,不但要注意各种营养素摄入齐全,还必须注意各种营养素的摄人比例要适当。那么,各种营养素应该保持一个怎样的比例才合适呢?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类应占全天总热量的60%~70%,脂肪应占20%~25%,蛋白质应占12%~15%,还要有500克新鲜蔬菜和适量的水果,这样的膳食结构基本上可以达到平衡。

那么,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三大营养素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呢?如果人吃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足,体内的热量供应不够,就会分解体内的蛋白质来释放热量。但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建筑材料”,体内缺少了它,会严重影响健康。如果在吃蛋白质的同时,又吃进足够的糖和脂肪,就可以减少蛋白质的分解,用它来修补和建造新的细胞和组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陈代谢”。

平衡的膳食因各种营养素数量充足、比例合适,而且种类齐全,不仅能满足机体的各种生理需要还能提高抵抗力、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平衡的膳食结构包含粮谷类、肉蛋奶鱼类、豆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类和油脂类食品。

★孩子的营养经常缺什么

依现在的条件,如果说孩子缺乏营养,家长们是不会相信的,即使家里的条件再不好,苦了谁也不能让孩子受苦,这是中国人的观念和做法,然而孩子真的不缺营养吗?

中山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何志谦认为:儿童时代,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相对要比成年人多。我国有两亿以上的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他们是最应当受到关注的群体之一。根据全球的统计资料显示,学龄前阶段如果营养状况不好,生长发育不好,对以后生长发育及健康的影响会更加明显。正如地基一定要打好,才能够盖高层的大楼;地基如果打不好,以后就难以弥补。但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知道。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地区和地域之间的生活条件和习惯不尽相同,据全国营养调查资料表明:一个家庭或一个群体的收入状况和他们的营养状况往往不是并行的,也就是说,收入高了,不一定营养就好了,或是在孩子身上花了更多的费用,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不一定更好。有相当多的家长在孩子喂养方面跟着广告走。那些花重金做了电视、报纸等宣传广告的奶粉或其他食品一定被家长购买得多,造成孩子喂养上失去了科学性、理智性,出现了家庭经济条件越好,孩子营养越缺乏的局面。做任何事情要有科学的理念,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现时我国居民营养素的缺乏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轻中度的营养不足,即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缺乏症状,但身体内的某些营养素已不足以满足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这种不足往往容易被人们视而不见。目前我国儿童最容易发生的营养不足或缺乏,最为突出的是下面几个方面:

1.铁的不足或缺乏

现在大多数缺铁的儿童,其症状不是表现为脸色发青,而是验血的时候发现血色素低。缺铁可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孩子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降低,虽学习努力却成绩不好。不明原因的父母只怪孩子不用功、不争气,却不知道应该怪自己不懂科学。如果说补,这类孩子要补充的应该是铁质,特别是容易被身体吸收的铁。如各种动物的肝脏、鸡蛋等。

2.钙的不足

钙是建造骨骼的重要成分,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正值生长旺盛时期的儿童需要摄人大量的钙质,以满足骨骼迅速发育的需要。多年来的营养调查表明,我国人民膳食的钙质摄入量明显低于推荐摄入量。儿童每天需要约800~1000毫克钙,但从食物中摄入的总钙量只有400~500毫克。我们主张给孩子喝奶以补充一部分钙质,但是喝一杯奶也只能摄取约200毫克的钙,因此还要补充200~300毫克的钙,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育,包括身高的发育。

3.维生素的不足

不少人在营养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偏差,以为“吃好”就是营养好,米要白,面要精。实际上,大米、面粉越精越白,所含的B族维生素就越少。在我们目前的膳食中,最容易在烹调、加工过程中丢失的物质就是维生素,快餐食品中的维生素就更是少得可怜。像广东人爱喝的“老火靓汤”,由于煲的时间久,其中有的维生素更是破坏殆尽。我们常常看一些孩子容易疲乏,懒于活动,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身体’内维生素不足造成的。几年前在我国北京、天津等四个地区的调查显示,血清中维生素A含量低的儿童,达21.4%~39.3%之多;有关研究还显示,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维生素的摄人量只占推荐摄入量的60%左右,农村情况则更差,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要提高儿童的抵抗力,既要重视孩子的日常饮食,注意各种营养素的合理配比,提高膳食的营养质量,也要适当补充因摄取不足或缺乏的营养素,这样才能全面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如何对待孩子偏食问题

中午开饭时间,饭菜端上来了,香喷喷的饭菜引起了小朋友们的食欲。孩子们都在认真地吃,小明却在碗里挑来拣去的,他在挑什么?原来他将碗里的蔬菜挑出来,扔到了地上。当老师向家长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家长说,孩子从小就不吃蔬菜。事实上,先天性偏食的孩子是不存在的,偏食都是后天形成的。在家长不经意当孩子面说自己不喜欢吃什么或什么东西不好吃,看似孩子没在听,实际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已打上深深的烙印,从而可能导致孩子以后也出现偏食的习惯。家长们都知道偏食会引起孩子营养摄入失衡,对生长发育及免疫力都有很大伤害,但就是找不到很好的纠偏办法。即使求助于医生,似乎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实,要纠正孩子的偏食习惯,关键是要找出孩子偏食的原因,只有消除了导致偏食的因素,偏食才可能得到有效的纠正。那么,引起儿童偏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1.想吃啥就给啥

对孩子的饮食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从而使孩子的口味越来越高,专挑自己喜欢的东西吃。

2.零食不离口

五花八门的零食对孩子极具诱惑力,如果养成常吃零食的习惯,就会导致胃肠道消化液不停地分泌,胃肠缺乏必要的休息,最终可能引起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下降。

3.父母“包办”喂食

孩子1岁左右时,父母就应该培养他自己动手吃饭的习惯,但有的孩子4、5岁了,大人还坚持喂他,以至影响孩子对吃饭的兴趣。父母的过度关注,使孩子随着味觉的分化,而对某些食物出现偏爱的倾向。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吃得多一点,明知对某种食物“偏爱”不好,也还要投孩子所好,去迎合孩子的这种不良的“择食倾向”。许多父母在买菜之前,往往先要问问孩子:“你喜欢吃什么菜?”只要孩子喜欢吃的,就买。这样,无形中就强化了孩子的这种不良的“偏食倾向”。

4.边看电视边吃饭

这是许多孩子的“通病”,电视中精彩的画面会影响孩子消化液的分泌,分散了孩子的食欲,正餐时未吃饱,孩子常靠零食来补充。

5.食物单调

年轻父母掌勺的小家庭习惯常做一种饭菜,或者孩子爱吃什么,就总给孩子做什么,吃惯了,偏食也就形成了。

此外咀嚼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也会影响孩子消化功能,容易造成偏食。

6.父母偏食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很多孩子的偏食往往是受父母的影响而形成的。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说:“我不吃青菜、韭菜。”于是,孩子也跟着不吃青菜、韭菜。有时是家庭的某个成员偏食,如照看孩子的祖父母等。这一切都会导致孩子的偏食。父母本身有偏食习惯,在饮食上挑三拣四,在孩子面前常说这不好吃,那也难吃,这就可能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7.烹调不可口

尽管买了许多好东西,但是父母烹饪技术不过关,做得没有滋味或缺乏变化,孩子不爱吃,不感兴趣。

8.餐桌气氛不良

父母关系不和,常在餐桌上争执,孩子吃饭时精神紧张,导致没有食欲,也会诱发偏食。

9.父母的负面强化

每个父母都想看到孩子不偏食的行为,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偏食的现象,就会指责、抱怨孩子,有时候还会当着其他人的面批评孩子。如发现孩子不吃青菜,就说:这孩子就是不爱吃青菜。久而久之,等于对孩子偏食的行为进行强化。吃饭时别指责孩子的任何方面,否则,久而久之不仅造成孩子偏食,还会造成厌食。

面对孩子的偏食,很多家长很着急,却不知如何对待。专家建议:

1.从小做起

孩子出生后就可用筷子蘸各种酸甜苦辣的汁(菜、醋等)让他品尝,长大后就不易偏食。

2.以身作则

大约有90%左右的偏食孩子,其父母也有偏食的现象。因此纠正孩子偏食,首先应从父母做起,如果父母确实偏食,则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自己先加以纠正,才能保证孩子营养全面,健康成长。

3.带头品尝

对于孩子不愿吃的某种食物,家长要带头品尝,并要有意表现出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以诱导孩子进食。父母切忌对这种食物流露出厌烦的言行。

4.语言赞美

当孩子不愿吃的食物摆上餐桌以后,父母除了要带头闻味品尝外,还要连连称赞“味道好极了!”父母对这种食物的称赞会引起儿童的食欲和兴趣。

5.正面强化

当孩子的偏食有所改善时,哪怕是一点点,做家长的也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孩子出现的正当行为进行正面强化。

6.更新烹饪

如果孩子对某种食物已经吃厌,家长可以采用更新烹饪的方法。如有的孩子煮蛋吃厌了,家长就可以把鸡蛋的做法换一下,有时做荷包蛋,有时做蒸鸡蛋,有时做蛋汤,不断更新烹饪方法,孩子就不会讨厌吃鸡蛋了。

7.变换花样

如果孩子长期吃某一种食物出现厌吃情绪时,家长应以变换“花样”的方式来让孩子吃这种食物。如果孩子红烧肉吃厌了,不愿再吃了,家长可以把肉剁成馅,包成馄饨、水饺、包子给孩子吃,当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可以告诉他,这是肉做的馄饨。

8.消除恐惧

有的孩子对于吃某种食物有恐惧心理,如有的孩子怕吃鱼是因为怕被鱼刺刺伤,因此,家长应想方设法去除鱼刺之后,再让孩子吃,或让孩子吃刺少的鱼。

9.淡化偏食

孩子偏食,父母不要总是说不吃这个会影响身体。对于孩子偏食,父母不要提醒而应淡化,告诉孩子该吃什么,要用正面语言。

长期偏食的孩子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缺乏,应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是否缺铁、锌等微量元素,必要时应予以补充,以提升其免疫力。

★水果能替代蔬菜吗

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蔬菜,却喜欢吃水果,父母为满足孩子的要求就用水果替代蔬菜,而且认为用水果替代蔬菜是一样的。

水果真的能替代蔬菜吗?专家回答:不能!

水果和蔬菜虽然都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在种类与含量上有差别,除去维生素C较多的鲜山楂、柑橘等,一般水果,像苹果、梨、香蕉等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都比不上绿叶菜。因此,要想获得足够的维生素,还是应当多吃蔬菜。

另外,水果中所含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进入肝脏后,易转变成脂肪使人发胖,尤其是果糖会使人体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迅速升高,所以,用水果替代蔬菜大量给孩子吃并不好。

孩子不爱吃蔬菜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要帮助孩子纠正,多给孩子讲吃蔬菜的好处。父母可利用聊天、故事、儿歌等形式,向孩子介绍吃蔬菜的好处。最重要的是父母更应以身作则,为孩子做榜样。吃饭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先吃蔬菜后吃鱼肉。在吃饭的时候充分调动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体验吃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