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提高儿童免疫力的6大方法
9712400000006

第6章 孩子睡得好,疾病少打扰

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让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课外辅导班和学习班,侵占了孩子正常的休息时间和睡眠时间。另外,儿童迷恋电子游戏机和电视节目也是使其睡眠不足的原因。俗话说,“爱睡的孩子长得快。”人体的生长取决于脑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而生长激素主要在睡眠时分泌。医学研究认为,人体睡眠时分泌的生长激素为醒时的3倍多。儿童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生长发育,而免疫力也正是在不停的生长发育中逐步完善的,免疫系统发育不良,势必会导致免疫功能的低下。

睡眠与免疫力的关系

免疫力的中心存在于骨髓里面。骨髓的工作在于不断地制造出大量的细胞,这是非常惊人的工作量,需要非常多的能量。因此我们需要在夜间好好地睡眠休息,让骨髓将身体的能量集中来制造细胞。

睡眠的品质也很重要,如果经常睡眠时间不集中,或是睡眠中断、夜梦多醒,也会使抵抗力变差。

充足的睡眠可以使得骨髓与淋巴同时发挥功用,而骨髓与淋巴是免疫力机制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如果能够睡得好又睡得充足,就能够达到增强免疫力与疾病抵抗力的效果。

睡眠是一种生理现象,它不仅可以使人恢复其体力、储存能量、促进儿童的体格生长,同时还有助于其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免疫力的提高。尤其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期,大脑蛋白质的合成加快,新的突触联系成熟与建立等均有助于促进学习记忆活动。因此,充足的睡眠无疑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上海市儿科研究所沈晓明教授在上海市科委的组织下,带领科研人员对上海地区3244名1月至5岁儿童的睡眠时间以及睡眠障碍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建立幼鼠睡眠剥夺模型研究慢性不完全性睡眠剥夺对未成熟脑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1~23个月的儿童中有睡眠问题的占60.23%;2~5岁的儿童中有睡眠障碍的占到57.26%。动物实验证实,慢性不完全性睡眠剥夺幼鼠在水迷宫学习记忆测试中,完成预定任务所需时间和发生错误的次数都比正常对照幼鼠多,光镜下其前额皮质及海马区域神经源性一氧化氮合酶阳性斑点明显少于正常对照幼鼠,提示慢性不完全性睡眠剥夺会影响幼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而前额皮质及海马中神经源性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水平的下降是影响未成熟脑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之一。

为此,沈晓明教授呼吁,家长要提高儿童睡眠健康意识,在明确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是抚养人自己睡眠时间少、孩子属困难型气质、与父母同睡等时,应创造条件让儿童有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时间,以提升儿童的免疫力。

而如果孩子有睡眠障碍的状况,则必须要及早面对与解决,因为各种睡眠障碍的症状都足以影响孩子的健康,造成免疫力系统的失调。久而久之如果不改善的话,会使孩子的抵抗能力下降,孩子就会非常容易受到各种病菌的侵袭。

睡眠的障碍状况包括失眠、睡眠过多、睡眠时间与周期不固定、经常做噩梦等等。

睡得不够会造成体力的恢复不足,白天注意力下降,精神无法集中。这将削弱了睡眠对于人体的调节功能,会降低人体对于疾病的抗病能力。

而睡眠过多的状况则会使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高,使人昏沉,造成越睡越想睡的情形,甚至影响到心脏的健康或是心血管疾病的形成。另外,睡眠时间或是规律周期不定的人,容易将身体内在的平衡状态打乱,影响到生理的健康,渐渐地导致免疫力失调。

睡眠不足的孩子抵抗力差

孩子究竟需要多少睡眠时间呢?专家推荐每日最低的睡眠时间:婴儿期(3~11个月),14~15小时;学步期(12~35个月),12~14小时;学龄期(3~6岁),11~14小时;学龄期(1~5年级),10~11小时。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专家建议,家长应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关心自己孩子的睡眠问题,除了引导他们少看电视,尽量少喝含咖啡因饮料以外,关键的是要保证孩子们充足的睡眠时间,否则家长将会为孩子不良的睡眠习惯付出代价。

睡眠不仅是一种享受,而且是一种基本需求。睡眠不足的孩子往往学习时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抵抗力差,容易生病。

据墨西哥《千年报》报道,一些西班牙专家警告说,在上学的儿童中,睡眠不足是仅次于肥胖症的疾病。“妈妈,我再睡5分钟。”这是一个很熟悉的声音。大部分儿童早晨都想睡懒觉,不爱起床。他们常常晚睡早起,早起是为了准时上学。他们自己、父母和老师都不知道少睡觉要付出什么代价。

儿科专家里卡多·乌加特说:“睡眠不足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能力、记忆力和学习成绩。现在,孩子早晨7点钟就到幼儿园去,起床时间更早,他们的活动与休息周期都被打乱了。”

报道认为,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包括每天都要让孩子准时睡觉,准时起床;白天要做些体育活动,但睡觉前不要锻炼;睡觉前不要饿肚子,但也不要吃得太饱;睡觉前不要喝太多的水或饮料。另外,卧室要通风,温度要适宜;卧室要安静,光线要尽量暗一些;床垫不要太软,也不要太硬。

归纳起来,使孩子保持良好的睡眠应做到以下几点:

1.晚上9点前上床睡觉

理由:晚上9点到11点之间是最佳睡眠时间。

2.每天睡够10个小时

理由: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孩子长个子、提高免疫力。

3.用午觉给孩子“充电”

理由:除了可以弥补夜晚睡眠不足,还可以预防疾病。

4.营造适宜的睡眠环境

理由:噪音、灯光和空气是影响睡眠的重要的环境因素。

5.睡眠用品要科学

理由:床垫的软硬和枕头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睡眠质量。

6.睡眠姿势有讲究

理由:侧卧时,脊椎呈S型,可使全身肌肉放松。

7.家长和孩子分床睡觉

理由:给孩子独立机会,培养孩子健康性取向。

8.关注孩子的睡眠障碍

理由:孩子太胖或者天气变化以及孩子缺少锻炼,都会引起睡眠障碍。

三成孩子存在睡眠障碍

据全国儿童睡眠医学研究协作组不久前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访问的儿童中,近三成存在睡眠障碍,其中睡眠不安的比例最高。全国儿童睡眠医学研究协作组在北京、广州、大连、乌鲁木齐、阿克苏等8个城市,随机抽取了30000份样本,调查对象集中在2岁到12岁的儿童,由专人负责对家长进行了儿童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儿童睡眠障碍症的总发生率为27.11%,其中睡眠不安的孩子占8.7%,睡眠中磨牙的占7.6%,睡眠频繁鼾症发生率是5.7%,张口呼吸为5.3%,梦呓为4.9%。

注意孩子的睡眠质量

儿童睡眠质量差,会影响身体发育及学业。因为睡眠问题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太可惜了。研究人员针对家长、老师、儿童等进行研究,找出了孩子睡不好的症状。包括:不肯乖乖上床睡觉、不容易入睡、容易从睡梦中惊醒、尿床、打鼾、说梦话、对睡觉这件事比较忧虑怀疑、白天打瞌睡等。睡不好、容易惊醒等问题是幼儿园到二年级儿童最常发生的问题。以一般家长的看法而言,为了仔细地照顾婴儿和学走路的宝宝,家长会特别注重这两个年龄层的睡眠问题。孩子若是出现了梦游或尿床之情形,家长会特别担心;但是其他的儿童睡眠障碍问题,就容易受到忽视。

参与研究的人们则发现,至少一成儿童无法在课堂上保持清醒或精力集中。年纪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在课堂上打瞌睡。如何帮助孩子睡个有质量的好觉呢?研究人员的建议如下。

(1)检查睡垫、棉被、枕头是否潮湿并及时更换,睡房是否舒适,空气是否流通。

(2)孩子们的正常睡眠时间为每晚至少10~12小时。

(3)孩子们应该尽量养成在同一时间上床的习惯。

(4)如果孩子们开始出现疲倦或打瞌睡的情况时,就该让孩子上床。

(5)多和学校老师交流,注意孩子在学校是否经常打瞌睡或呵欠连连。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尽早建立睡觉好习惯。

如何让婴幼儿睡个好觉

“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光。”这样的字条,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能在一些小县城的电线杆上找到它的踪影,如何让“夜哭郎”睡个好觉,靠“过路君子”是不行的。看了以下文字,相信对因有“夜哭郎”而苦恼的家长有所帮助。

1.睡眠环境

让宝宝有个安静、舒适的睡眠场所是很重要的。被褥不要太软,而且透气性要好。室内温度最好在摄氏20度左右,并要保证空气流通。冬天可在中午较暖的时候,把宝宝抱离卧室后开窗通风。

2.调整生物钟

有些宝宝是“夜猫子”,一般在白天呼呼大睡,到了晚上就来精神。其实几乎所有1~2个月的宝宝都有日夜不分的情形,并不是您的宝宝特别磨人。在正常情况下,他/她会慢慢自己调整过来。

对于大一点的宝宝,要适当控制他们白天睡觉时间的长短。父母可以试着在白天宝宝要睡觉的时候,多跟他玩玩,也可抱宝宝到外面走走,明媚的阳光和新鲜的事物会令宝宝多兴奋一会儿;或者,当宝宝睡到一定时间后就把其唤醒。这些方法都可以减少在白天的睡眠时间,到了晚上,玩累了宝宝就会睡长觉了。

幼儿(多指1~3岁的宝宝)在白天应有足够的活动量,以免到了晚上仍然精力旺盛。此外,父母应该配合一致,要求孩子在固定的时间上床,午睡的时间不宜过长、过迟,以便建立正常的睡眠规律,而且不要轻易变动。

3.建立正确应答

宝宝睡着后,每隔2~3小时会出现轻度哭闹或烦躁不安的表现,这是深、浅睡眠自然交替的结果。父母不要在这个时候立即将宝宝抱起来,可等待15分钟左右,观察宝宝进一步的反应或是轻轻抚摸宝宝,或是将宝宝心爱的玩物放在其身边。经过上述处理,宝宝一般可以逐渐再入梦乡。

4.睡前准备

在睡前至少1小时,不宜让宝宝有大活动量和兴奋的活动,待孩子逐渐安静下来后,让他/她自己躺在床上入睡。不要把宝宝抱在怀里,等哄着了再放到床上。

应该培养幼儿与大人分床睡觉的好习惯。只要条件允许,待宝宝渐渐长大后,再进一步过渡到与父母分房睡觉。

对于幼儿,父母要注意创造良好的睡眠气氛,此时不宜谈论令孩子不愉快的话题或发脾气。先做常规的睡前准备工作,如刷牙、上厕所、脱衣服等,孩子也因此而做好了睡觉的心理准备。然后播放一些柔和的轻音乐或催眠曲,可让孩子自己选择临睡前要看的书或要讲的故事。入睡前应将灯光调暗,待宝宝睡着后再关灯。对此,父母可在第二天早晨表扬宝宝自己乖乖入睡的行为,以促使宝宝逐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5.睡觉姿势

小婴儿最好采取侧睡,以免在趴着睡时,因压住口鼻而成为婴儿猝死症的受害者;或者仰睡时,因吐奶而呛着宝宝。还有,最好不要给小婴儿睡太软的枕头,因为他们可能会把脸埋在柔软的枕头中而发生窒息。等宝宝长到几个月大时,就会自动调整自己最舒服的睡姿。

日本东京都足立区一家保育院经过3年的实验发现,让幼儿早睡能够显著改善儿童白天瞌睡、磨人以及焦躁的现象。焦躁、易攻击别人以及磨人的孩子,多数都在22时以后才睡觉。研究人员还发现,通常夜间照明过亮等因素会导致儿童晚睡,而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让儿童睡觉,晚睡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改善儿童睡眠的关键是早睡早起,白天尽量在户外活动。这家保育院的早睡实验进行半年以后就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专家指出,幼儿时期睡眠不规则将对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生物钟混乱将导致激素分泌系统紊乱。

6.适当补钙

婴幼儿时期,较长时间出现睡觉少,夜间易惊哭,白天出汗多,就要到保健医生那里咨询孩子是否患了早期佝偻病,经适当补钙后,孩子的睡眠会趋于正常。

睡前洗脚胜补药

民间自古就有“睡前洗脚,胜吃补药”的说法,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古人认为,洗脚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春天洗脚,升阳固托;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丹田暖和。”宋代诗人苏东坡曾写过“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的诗句。

现代科学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洗脚的好处。洗脚过程中不断按摩脚趾、脚掌心,能防治许多疾病。大拇趾是肝、脾两经的通路,洗浴按摩它,可疏肝健脾,增进食欲,防治肝脾肿大;第4趾有胆经通过,按摩它能防治便秘、胁痛;小趾有膀胱经经路,按摩它能防治小儿遗尿症,矫正妇女子宫体位置;脚底心有肾经涌泉穴,按摩它能防治肾虚体亏。

有关的研究还表明,热水洗脚对脚掌是一种良性刺激,能活跃末梢神经,调节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改善睡眠质量,增强记忆力,使脚、脑感到轻快。

因此,养成孩子在睡前洗脚的习惯,对于孩子的健康是有益的。

被褥叠晒有讲究

夜里盖的被子,如果长期不晒会变得潮凉,盖在身上很不舒服,影响孩子的睡眠和休息。所以,要注意保持被褥的卫生。如果不让其散发就立即叠好,不但被子的使用寿命会受到影响,而且对人体健康有害。正确的方法是,起床后随手将被子翻个面,并将窗户打开通风换气,让被子里的水汽自然蒸发。吃了早饭以后再去叠被子。如果褥子受潮,还应将被子摊开,晾一段时间。

其次,被褥要常晒太阳,最好一周晒一次。被褥在阳光的照晒下,可使潮气蒸散,恢复轻松软暖,盖在身上非常舒服,人睡得也会很香甜。此外,晒被褥时阳光里的紫外线能杀灭附在上面的细菌,等于进行了一次消毒,对孩子的皮肤卫生和身体健康益处极大。要使被子晒得恰到好处,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晒的时间。一般来说,棉被在阳光下短时间晒一下,棉纤维就会膨胀起来。晾晒最好一个小时左右翻个面。

第二,切忌拍打。有人晒被子时喜欢拍打被子,以为可以使被子里的湿气跑掉,被子更加膨松,其实这样会将棉被里的纤维拍断,降低棉被的保暖功能。

多吃有助于睡眠的食品

有助于儿童睡眠的食品如下:

(1)小米。研究发现,小米中含有丰富的色氨酸,色氨酸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分泌一种能使人欲睡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它能使大脑思维活动受到暂时的抑制,使人产生困倦感。小米熬成粥,临睡前让孩子食用,可使他安然入睡。

(2)龙眼。其味甘、性温,具有补心益脑、养血安神的功效。临睡前饮用龙眼茶,或取龙眼加白糖煎汤饮服均可,对改善睡眠有益。

(3)莲子。研究表明,莲子含有莲心碱、芸香甙等成分,具有镇静作用。睡前可将莲子用水煎,加盐少许服用或将莲子煮熟加白糖食用。

(4)核桃。能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多梦。取粳米、核桃仁、黑芝麻,慢火煨成稀粥,可加白糖,睡前给孩子食用。

(5)红枣。对气血虚弱引起的多梦、失眠、精神恍惚等有显著疗效。取红枣去核,加水煮烂,加冰糖、阿胶文火煨成膏,睡前给孩子食1~2调羹。

(6)牛奶。牛奶中含有两种催眠物质。一种是能够促进睡眠血清素合成的原料L色氨酸,由于L色氨酸的作用,往往只需一杯牛奶就可以使人入睡。另一种是对肌体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的肽类,其中有数种类鸦片肽,这些物质可以和中枢神经或末梢鸦片肽受体结合,发挥类似鸦片的麻醉镇痛作用,使全身产生舒适感,有利于入睡和解除疲劳,且又不会使人成瘾。牛奶对体虚而致神经衰弱者的催眠作用尤为明显。因此,临睡前可以让孩子饮一杯温牛奶。

(7)葵花子。葵花子含亚油酸、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能调节人脑细胞正常代谢,提高神经中枢作用。每晚吃一把瓜子,可起到安眠作用。

夜啼婴儿的饮食疗法

婴儿夜间惊哭,称为“夜啼”。中医认为以心、肝两经蕴热为多,一般多因喂养不当,食积有热,或受惊吓而引起。此症轻时失去治疗机会,往往易成顽症,称“夜哭郎“。如因各种疾病(如疳积、虫症、营养不良等)引起的夜啼症,则要治疗原发病。一般夜啼饮食调理宜以清凉泄心、治肝积热、安神镇惊为主。

婴儿夜啼可采用的食谱如下:

1.桂圆粥

【用料】桂圆肉10克,红枣3枚,粳米50克。

【制法】

(1)将红枣洗净,去核。粳米淘洗干净。

(2)锅上火,倒入水烧热,下入粳米,再烧开,加入红枣、桂圆肉熬成粥,出锅即成。

【特点】粥稀稠,味甜香。

【功效】桂圆肉主五腋邪气,安志。大枣、粳米均有安神定惊、和中理脾的作用。此粥适合夜啼不睡和受惊导致夜睡不宁小儿食用。

2.百合莲子粥

【用料】百合50克,莲子(带芯)3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百合、莲子洗净,放入锅中,再加水适量,烧开,放入糯米,共煮成粥,粥熟出锅时,加入红糖即成。

【特点】清香,甜润。

【功效】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百合与糯米同煮成粥,则有润肺清心、安神和中的功效。

警惕孩子睡眠中的五个异常情况

1.入睡后爱翻滚

小儿入睡后爱翻滚,不一定是疾病的表现,但起码说明小儿睡不深,对此,应找找原因。常见的原因有:第一,睡床有不舒服的地方。如被子垫得不平整或太厚或穿的衣服过硬、过紧等,都会使小儿感到不适,于是翻来滚去。第二,白天过度兴奋。小儿的神经系统较为脆弱,如果白天玩得高兴过度或受到意外惊吓,晚上睡觉后大脑可能不会完全平静,从而表现出睡眠不深,有时还会伴有啼哭。第三,临睡前吃得过饱。有的家长总是担心小儿吃不饱,晚上睡前还让他吃很多东西,使之睡后肚子是胀满的,因而难受,所以睡后会翻来覆去。第四,肠道寄生虫作怪。如肠道蛔虫、蛲虫,经常在晚上捣乱,使得小儿睡眠不安。第五,缺钙。小儿缺钙会睡不安稳甚至惊寝。第六,发热、患病。有的小儿平时睡觉很好,突然出现不安,对此家长应提高警惕,仔细观察小儿是否发热或有其他异常,要把握就医的时机。

2.入睡后多汗

有的小儿入睡后会出汗,甚至大汗弄湿内衣,家长往往非常担心,认为是孩子缺钙。那么,小儿入睡后多汗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小儿入睡后出汗大多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小儿新陈代谢旺盛,产热量大,体内含水多,皮肤薄,皮肤内血管丰富,出汗有助于热量的散发,以维持体温的恒定。同时出汗可以排出体内尿素、脂肪酸等代谢废物,汗液还可滋润皮肤,保持皮肤湿润。最主要的是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当入睡后,交感神经向迷走神经转换时会出现一时的兴奋,导致出汗。所以,小儿仅仅出汗较多,而一般情况较好,缺钙的可能性不大。如果除出汗多外,还伴有睡眠不安、惊跳、枕部脱发等症状,就有缺钙的可能,应及时就医。

3.睡眠紊乱

作为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孩子,对睡眠的需求很高。这是因为,睡眠与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关。人类的生长发育依赖于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只有在睡眠时分泌的量最多;人体各种营养素的合成也只有在睡眠和休息时才能更好地完成。所以,睡眠充足,孩子的生长发育就快。年龄越小,睡眠应越多。因此,家长们应对孩子的睡眠加倍重视,以免出现睡眠紊乱。睡眠紊乱,在婴幼儿中极为常见,据统计,30%的儿童在4岁前均出现过此问题,而8个月至2岁则是好发年龄。儿童睡眠障碍有如下表现:夜间频频醒来,睡不安稳、恐惧黑暗、磨牙、遗尿、呓语、梦游、摇动身体、抓挠皮肤、入睡困难等等。

儿童睡眠紊乱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两种情况:首先是精神刺激,比如受惊吓,或有苦恼的遭遇又不愿让家长知道,或家庭关系紧张,总在压抑中过日子等。其次是疾病,最常见的是特异性皮肤病,其中90%的儿童年龄在5岁以下,因夜间起来抓挠皮肤而影响睡眠。对待有病儿童要积极治疗,到专科医院做正规治疗,从根子上解决儿童睡眠紊乱的问题。

4.磨牙

夜晚,孩子发出磨牙声,这对于换牙期的孩子,可能是建立正常咬合所需要的一种活动。由于这个期间上下牙刚刚萌出,咬合尚不合适,通过磨牙,使得上下牙形成良好的咬合接触。对这类夜磨牙,父母不必担心,它常会自行消退而无需治疗。另有一类长期的夜磨牙,通常是由精神因素或错合引起的。这类夜磨牙是由于神经反射的作用,口内既无食物,唾液的分泌也少,牙齿得不到必要的润滑而形成“干磨”,所以牙齿组织的磨损相当厉害,造成的后果也较严重。睡眠过程中的无意识磨牙习惯称为磨牙症。夜间磨牙的人,第二天早晨常感咀嚼肌疲乏,口张不开,牙齿有不舒服的感觉,有的病人年纪不大,但牙齿合面已磨成平板状。由于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过分磨损,使釉质下面的牙本质暴露出来,轻者对冷、热、酸、甜等化学的或物理的刺激过敏,严重的可造成牙髓炎,咬合创伤,牙周组织的损坏或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咀嚼肌的疲劳和疼痛可引起面痛,头痛,并向耳部,颈部放散,疼痛为压迫性钝痛,早晨起床时尤为显著。

治疗夜磨牙一般多采用除去病因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调节不合适的咬合,除去精神因素,特别是焦虑、压抑等情绪,保持心理健康。有肠道寄生虫病的可做驱虫治疗;有牙齿酸痛的可做脱敏治疗。在必要时,可装一个夜磨牙矫正器,晚间睡眠时戴在上颌的牙弓上,可以控制下颌的运动,制止磨牙齿的动作发生。

5.打鼾

儿科睡眠专家警告,如果孩子经常在夜里打鼾,就应该尽早带他接受治疗,以确定是否患上了阻塞性睡眠窒息症。新加坡国大医院儿童医疗中心丽年前开始针对10279名年龄介于4到7岁的新加坡小孩展开调查,初步结果发现,有28%的小孩睡觉时会打鼾。其中6%几乎每个晚上都打鼾,这当中约1%~2%的小孩可能患上阻塞性睡眠窒息症。

这项调查还显示,如果孩子肥胖,睡觉时经常打鼾的几率是一般小孩的3.75倍;如果小孩同时患有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皮肤过敏等过敏症,经常打鼾的可能性则是一般小孩的7.45倍。

新加坡国大医院儿科睡眠专科医生吴炎添副教授说:“经常打鼾的情况不仅是诊断睡眠窒息症的重要指标,它也可能导致一些儿童并发症,例如发育、成长和行为方面,出现不正常的发展。”

因此,他认为,家庭医生如果碰到患有过敏症的儿童,应主动确定他们是否有经常打鼾的情况,并在必要时推荐这些小孩进行睡眠测试,尽早诊断出睡眠窒息症,以便及早治疗。

那么,怎样才算是经常打鼾呢?吴副教授表示,医学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不过他指出,孩子几乎每个晚上打鼾,而且鼾声并不因为疲累或生病所造成,家长就应多加留意。

有关调查的初步结果还发现,在受访的7558名家长中,只有约16%知道什么是睡眠窒息症,因此吴副教授认为,家长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意识应该有所提高。

他说:“很多家长会以为打鼾和睡眠问题是成长的必然过程,但是医学证据已经证明,如果不尽早就医,睡眠问题是会长远地给孩子造成困扰。我们发现,阻塞性睡眠窒息症孩童患者常常面对学习困难、白天爱睡觉、早上出现头痛、头晕等问题。”

小孩患上阻塞性睡眠窒息症,主要是因为腺样增殖体和扁桃体肥大,阻塞了呼吸道所造成。医生一般会为小病人动割除手术,打开更多让空气流通的空间。少部分为鼻息肉、鼻中隔弯曲等引起,均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一些专家也建议家长为年幼的孩子按摩,让孩子睡得更安稳。由强生健康用品公司拨款资助的一项美国研究就显示,为孩子进行按摩可以减少孩子睡眠中断的问题,减幅高达33.3%。

选张好床,睡到天光

一张合适的床,是保证孩子睡眠好的硬件。那么,怎样的床才称得上合适?

1.高低适合

睡床的高低,应以略高于孩子的膝盖骨为宜。这种高度上床不吃力,下床伸腿可着鞋履,也便于孩子下床取物。如果睡床过高,当孩子刚睡醒朦胧之际,往往有摔着之虞;如果睡床过低,既易受潮湿侵袭,床下通风不良,上下睡铺又多有不便,往往会使孩子膝部感到不舒服。

2.软硬适中

睡床过硬,孩子睡得不舒适,不利于驱除疲劳;睡床过软,睡久了会增加腰椎的正常生理弯曲度,加重脊柱周围韧带和椎间各关节的负荷,使人体体形发生畸变。睡床的软硬,从保健的角度看,以在木板上铺两床棉絮为宜,冬季可稍加一些垫絮。正确的睡床应以垫子能铺平为原则,并保持一定的硬度,使臀部不要过度下沉为最好。

3.棉絮下面不宜垫泡沫塑料

冬天,常有些人习惯于在棉絮下面垫一层泡沫塑料,以增加柔软性和保暖性。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当的。这是因为泡沫塑料的吸水性很强,而其透气性却很差。在棉絮下面铺泡沫塑料,人睡觉时排出的水分,必然会被大量吸附在里面,而且很难散发出去。这样,棉絮就会很潮湿,人体下面就会不透气。时间长了,棉絮甚至会发霉,人体长时间在这样潮湿的环境中,对身体健康十分不利,易发生风湿、腰痛等疾病。因此,睡床上是不宜铺泡沫塑料的。

4.宽窄正好

睡床过窄,容易发生摔伤,被子也容易掉落地上;睡床过宽,占去房间面积太多,影响人们对房间的统一安排使用。

5.长短适宜

睡床过短,会使孩子伸不开腿,感到不舒服;同时,对其生长发育也有不良影响。但是,睡床也不宜太长,睡床太长,既占有较多的面积,也使孩子感到别扭。理想的睡床长度是比孩子的身高长20~30厘米。

★睡床摆放三不宜

孩子有一半左右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因此要保证很好的睡眠,除了睡床舒适以外,睡床的摆放也很有讲究。摆放睡床应注意以下三不宜。

(1)床头不宜靠近家电。家电工作时会产生电磁波、辐射,对孩子健康有不良影响。同时,电冰箱、空调器有噪声,影响睡眠。空调靠近床头,它产生的气流也会影响健康。

(2)床头不宜正对房门。床头正对房门,开门时,房外吹来的冷风,照来的光线、传来的声音,都会影孩子的睡眠。

(3)床头不宜太靠近窗户。靠近窗户处温差变化大,如果开窗睡觉,很易伤风感冒和发生头昏脑涨。

★孩子不宜睡席梦思

席梦思质地柔软,睡卧舒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已越来越多地进入城乡家庭之中。然而,席梦思虽好,却并非所有人都宜于使用。下列一些人就不适宜睡席梦思。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其身体各个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骨骼中无机盐的含量较少,骨胶原和骨粘蛋白等有机质的含量较多。与成年人相比,其骨骼较为柔软,可塑性大,如果长期睡席梦思,极易导致骨骼变形。据专家统计,长期睡席梦思的儿童中,患脊柱畸形者达60%以上;而长期睡在木板床上的儿童,脊柱畸形者不到5%。由此可见,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不适宜睡席梦思。

如何选择合适的枕头

婴儿的新陈代谢旺盛,头部出汗较多,睡觉时容易浸湿枕头,汗液和头皮屑混合,易使一些病原微生物及螨虫、尘埃等过敏源黏附在枕面上,不仅散发臭味,还容易诱发支气管哮喘症或导致皮肤感染性疾病。因此,宝宝的枕套、枕芯要经常洗涤和晾晒。

月子里的宝宝,脊柱基本是直的,头相对较大,几乎与肩同宽,平卧时,后脑勺和背部处于同一平面,因此没有必要使用枕头,也可用成人洗脸的毛巾叠成四折当枕头用。对于溢乳的宝宝,用加高枕头的办法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应让他右侧卧,把上半身垫高些。宝宝到3个月会抬头时,脊柱颈段出现突出前面的颈曲;6个月会坐后,脊柱胸段出现突向后面的胸曲;1岁时会走,脊柱腰段出现突向前面的腰曲,所以从3个月后,脊柱就不再是直的了。同时随着躯体的发育,肩部也逐渐增宽。这时为使睡眠时体位合适,就应该开始用枕头了。

宝宝枕头的高矮应适度,长度应略大于婴儿的肩宽,宽度与头长相等,高度以3~4厘米为宜,并可根据婴儿不断发育的情况,逐渐调整。枕套最好用柔软的白色或浅色棉布制作,枕芯的质地应柔软、轻便、透气、吸湿性好,软硬适度,可选择灯芯草、养麦皮、蒲绒等材料充填。民间有用茶叶、绿豆皮、晚蚕砂、竹菇、菊花、木瓜等充填枕芯,但不宜使用泡沫塑料或腈纶、丝棉当填充物。

宝宝的枕头软硬度也要合适。过硬易造成扁头偏脸等畸形,还会把枕部的一圈头发磨掉而出现枕秃,家长常由此误认为宝宝患了佝偻病;过于松软而大的枕头,会使小年龄的宝宝特别是新生儿发生窒息的危险。枕芯不但软硬度要合适,吸湿性透气性应强,且能清洗。

孩子夏季睡眠七不宜

1.不宜在脖子前垫擦嘴帕睡

在新生儿、婴幼儿期,母亲常习惯在孩子脖前围一个小毛巾,防止喂奶时奶水溢出流到脖子上或为吐奶擦拭备用,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习惯。一位父亲凌晨怀抱着一个刚满月的男婴冲进急诊室,跪在医生面前,求医生救救他的儿子。医生检查时孩子已是全身冰凉,四肢发硬,死亡发生在2~3小时前。询问原因,是妈妈在夜间喂完奶未把垫在孩子脖前的手帕拿掉,孩子在睡中移动将毛巾手帕盖在脸上窒息而亡,家长醒后发现,为时已晚。

2.不宜裸腹而睡

天气再热,睡眠时也要在孩子的肚腹上盖上一点东西。不然,孩子裸腹而睡,很容易在睡着后使肚腹着凉而患上肠胃疾病。

3.不宜当风而睡

有的孩子为了贪图凉爽,往往在廊下、堂中等空气对流大的地方睡觉。这样当着“穿堂风”睡觉,很容易罹患伤风感冒。

4.不宜睡水泥地

有的孩子在炎热的夏天,常爱躺在水泥地上睡眠。这样做是很不当的。因为水泥地面很凉,即使铺上凉席,人在睡着后,身上也会不断受到凉气的侵袭,这样容易患腰酸背痛、关节风湿等症。

5.不宜睡河湖旁湿地

在临近河湖的农村,常有些孩子为图凉快,而在河滨、湖旁潮湿的岸边睡觉。这也是很容易在睡着后因受潮湿气侵袭而致病的。

6.不宜开着电扇而睡

吹着电扇风睡觉,虽然解除了闷热的烦恼,但是由于孩子睡着后血液循环减弱,身体抵抗力下降,这样一直让风吹,便很容易由此患病。因此,孩子睡后是不宜再让电扇直吹的。

7.不宜赤膊睡凉席

炎热的夏季,许多孩子为了贪凉快,索性脱光了上衣,赤背睡在凉席上。这样做,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赤膊贴席而睡,身上的汗液直接淌在凉席上,汗液中大量的盐类及有机物就会积存于凉席的缝隙之中,很容易滋生真菌。据一些疾病专家研究证实,人体表皱褶处及背部的皮肤抗病能力较弱,所以背部如整夜压贴在凉席上,细菌和真菌能较顺利地穿透汗毛孔或皮肤破损处,渗入毛囊及其伤口,引起皮肤感染,并为引发背部疮疖埋下隐患。另外,赤膊而睡,如遇夜间骤冷,或地面过于潮湿阴冷,第二天往往会造成落枕或腰背疼痛,也容易因受凉而致感冒。

睡用凉席的正确方法是在凉席上铺上床单或毛巾被,以防上述情况出现;同时,对凉席也起到了保护作用。

这样睡觉不科学

1.紧闭窗户睡觉

许多家长喜欢把孩子关在密不通风的房间里睡觉,特别是在冬天,或秋末、初春等寒冷季节里,怕外面的冷风吹进来,孩子会生病。殊不知关窗睡觉,造成房间里空气污浊,含氧量低,而含二氧化碳量高,对身体有害。因此,我们提倡开窗睡觉,使房间里的空气流通而新鲜。

开窗睡觉有利于儿童吸入虽较冷却新鲜的空气,这样能增强呼吸道的抵抗力,平时就不容易患伤风感冒。此外,睡眠的时候吸入了充足的氧气后,会很快入睡,而且会睡得又香又甜,醒来后显得精神饱满。

当然,开窗睡觉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温度。冬天可以开气窗或把窗户开得小一点,而且床不要离窗子太近。如果碰到身体有病或大风大雨、气温过低时,就不宜开窗睡觉了。室内有暖气或空调时,也应定时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在新鲜空气中,氧气占20.95%,二氧化碳占0.4%。人在安静时,每分钟吸入300毫升氧气,呼出250毫升二氧化碳。如果门窗紧闭,室内不通风,特别是房间窄小人又多,就会使室内空气污浊。据测定,在一个10平方米的房间里,如果门窗紧闭,让3个人在室内看书,3个小时后,房间内温度上升1.8℃,二氧化碳增加3倍,细菌量增加2倍,氨的浓度增加2倍,灰尘数量增加近9倍,还有20余种其他物质。

孩子睡觉时,若长时间吸人这样的空气,对身体是十分不利的。一整夜十多个小时如果关闭门窗睡觉,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就更为严重,对孩子的健康影响也更大。

开窗睡觉一般可以改变这种局面。据实验,一个80立方米空间的房间,开着窗户10多分钟,室内空气就可以全部更换一遍。

当然,开窗睡觉时,应注意不要让风直吹孩子的身体,更不可让风吹孩子的头部;同时在睡觉时,不要打开房间两侧的窗户,以免空气在室内形成对流。

2.把孩子夹在中间睡

年轻的父母疼爱孩子,喜欢和孩子一起睡,并且为了安全起见,睡时又喜欢把孩子夹在父母中间。这种睡眠法是不科学的。父母肺里呼出的废气汇集到孩子身边,容易使孩子吸氧不足,出现睡不稳、做噩梦或半夜哭闹的现象。

3.蒙头睡觉

有孩子在冬天怕冷,或者是一个人睡时胆子小,睡觉时喜欢将头躲在被窝里。这是一种很不利于健康的习惯。

大家都知道,人维持生命和进行各种活动,都需要能量即每日摄取的养料。在蒙头睡觉时,被窝里的空气不流通。由于吸人体内的氧气少,这样,体内新陈代谢和产生能量所需要的氧气就不充足,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作用进行得也不完全,从而出现代谢紊乱,引起不舒服的感觉。

医学研究证明,空气里如果含有20%以上的氧气,人就会感到呼吸舒畅,精神爽快,即使含有5%的二氧化碳,也不至于产生有害的作用。相反,如果氧气下降到17%,即使吸入4%的二氧化碳,也可产生窒息感,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蒙头睡觉使氧气吸入量减少,二氧化碳在体内蓄积,这样就会产生憋闷、透不过气的感觉。这种异常情况上报给大脑,就引起一些皮层区域的兴奋活动,睡眠中就会做噩梦。如梦到被什么重物压得喘不出气来,或是梦到在浴室里洗澡,被热气熏得出不来气,而突然惊醒。

孩子经常蒙头睡觉,不但影响睡眠休息,而且会使身体虚弱、心肺功能降低、机体免疫力降低。所以,蒙头睡觉对健康不利,不是好习惯,应让孩子予以纠正。

4.开灯睡觉

有些家长在带婴儿时喜欢开灯睡觉。因为婴儿一会儿需喂奶,一会儿要换尿布,开着灯睡的话,就不用老是将灯开合,省事多了。最近,医学科研人员研究证实,入睡时开灯将抑制人体有一种叫褪黑激素的分泌,使得人体免疫功能降低。许多人在挑灯夜战后,很容易受到病毒的威胁,就是这个道理。国外已有研究显示,经常值夜班的如空姐、医生、护士等夜班一族患癌的发生率比正常人要高出2倍。医学家警告,开灯睡觉不但影响人体免疫力,而且容易患癌症。

据国外权威杂志《实验医学》报道,科学家们对美国、芬兰、丹麦的空姐所做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空姐在飞机上工作近15年后,乳癌发生几率增加2倍,约百名资深空姐中就有1人患乳癌。另有学者以200多位成年人来做研究,发现只要1次在凌晨3~7时,躺在灯光下睡觉,便会让这些成年人的免疫力显著下降。开灯睡觉对成人的免疫力尚且如此严重,对各项器官娇嫩的婴儿就更加严重了。

人的大脑中有个叫松果体的内分泌器官鲜为人知,科研人员发现,松果体的功能之一就是在夜间当人体进入睡眠状态时,分泌大量的褪黑激素,这种激素在深夜11时至次日凌晨分泌最旺盛,天亮之后有光源便停止分泌。褪黑激素的分泌,可以抑制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血压下降,心跳速率减慢,使心脏得以休息,机体的免疫功能可得到加强,使疲劳机体得到恢复,甚至还有杀死癌细胞的效果。但是,松果体有一最大的特点是,只要眼球一见到光源,褪黑激素就会被抑制闸命令停止分泌。我们知道,人的眼皮有部分遮住光源的效果,如果戴上眼罩睡觉,让眼球夜间不接触光,即使开灯入睡也不会影响褪黑激素的分泌。可是,一旦灯光大开,加上夜间起夜频繁,那么褪黑激素的分泌或多或少都会被抑制而间接影响人体免疫功能,这就是为什么夜班工作者免疫功能下降,较易患病的原因之一。

经常听到一些人抱怨光线太强而久久不能入睡,而蒙头大睡才感觉睡得香甜,疲劳才得以恢复。从这个意义上讲,蒙头大睡相对开灯睡觉来说危害要小得多。

不要让孩子睡懒觉

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脑力的必要手段,但是睡觉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孩子睡眠的时间,前面已经提及,如果孩子的睡眠时间超过标准,就是睡懒觉了。科学家指出,孩子睡懒觉有以下三点害处。

1.不利于大脑功能的发挥

孩子在睡觉时,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早晨醒来后,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活动全身关节,以迅速改变大脑皮质的抑制状态,使全身肌肉、关节和内脏器官的活动正常协调起来。如果早晨睡懒觉,大脑皮质抑制久了,会造成人体生物钟的混乱、失调,使大脑功能发生障碍,造成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减退。

2.妨碍身体素质的提高

俗话说,早睡早起身体好。早晨睡懒觉会增加多余的体内脂肪的积累,使人发胖。体内脂肪越多,发生冠心病、血管硬化疾病的概率就越高。据调查,百岁以上的寿星没有一个是肥胖的。因此,如果要健康长寿,就要控制肥胖度。此外,锻炼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有着良性的刺激作用,能改善新陈代谢过程,如果睡懒觉,不参加锻炼,则不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

3.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睡觉时间过长,对肌肉、关节和泌尿系统都不利。活动减少,血液循环不畅,会使全身的营养素输送不及时,肌肉、关节等处的新陈代谢产物也不能被血液带走。再者,当人站立或坐着时,肾脏的每滴尿都能顺利地从输尿管迅速排入膀胱,可是卧床久了,尿液就容易在肾盂或输尿管中滞留,尿中的有毒物质便会损害身体健康。

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眠对儿童的健康和整体发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美国睡眠基金会首席执行官Richardl Cehula说,“我们新的调查发现许多儿童并没有获得足够的睡眠,许多儿童存在着睡眠问题。而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问题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另一位专家则指出:“最常见的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夜间惊醒,打鼾,拒绝上床,呼吸困难和睡眠时呼吸沉重。另外,30%的儿童至少每晚醒一次。大约140%的儿童在睡觉时经常入睡困难。”

儿童白天的行为通常和他们的睡眠习惯有关。根据调查发现大约1/4的婴儿、学步期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在白天有困倦或者劳累的表现,而将近30%的学龄儿童有早晨觉醒困难。摄食咖啡因和在卧室内看电视是影响儿童睡眠的主要因素。根据美国睡眠调查,26%的3岁及其以上的儿童每天至少喝一次含咖啡因的饮料,喝含咖啡因饮料的儿童的平均睡眠时间少于不喝含咖啡因饮料的儿童,平均每周少睡3.5小时。调查还发现,近1/3的学龄前儿童,20%的婴儿与学步期幼儿和43%的学龄期儿童喜欢在卧室看电视,他们的入睡时间要比其他儿童晚20分钟,睡眠的时间也短,平均每周要少睡两个多小时。同时大约1/4的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在周末比平时睡得更少。

良好的睡眠习惯,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之一,如何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呢?

由于孩子的睡眠习惯是受环境影响,与大人的睡眠习惯密切相关,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睡眠环境,如保持室内光线舒适安静,不要大声吵闹。有的家长一到晚上就喜欢看电视,到了孩子睡觉的时候,仍然看得津津有味,声音放的很大,使孩子不能入睡,或者让孩子一起看。由于电视节目的吸引,孩子的睡意没有了,久而久之养成了晚睡的习惯。另外家长也要做好榜样,晚上没什么特殊事情,要按时睡觉,早上不要睡懒觉或在被窝里与孩子嬉戏,让孩子在床上吃早点等。这样无形之中养成了孩子“赖床”的坏习惯。如果孩子晚上睡得早,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第二天早上就容易被唤醒,这样坚持下去就使孩子逐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一旦孩子有了规律的睡眠习惯,就要坚持下去,不要轻易变动。当家长有特殊事情时要按时安排孩子入睡,早上按时唤醒孩子,长此下去,孩子就会主动遵守大人为他制定的作息制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