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社交场合,我们常常会遇到展示口才的机会。如果你是一位善辞令、善言谈的“老手”,那与人交际是不成问题的,但如果你是一位不善辞令、害怕在众人面前讲话的“面人”,那也不必紧张、不必回避,要敢于拿出你的全部热情和胆量来,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说出能完全表达你的思想、意见或真情实感的精彩语言来。
何为快速思维
快速思维主要表现为:三“定”、四“思”、五“借”。
三“定”:定话题、定观点、定框架。
定话题即选择你想说的、观众想听的、你能讲的、社会生活中需要的话题。
定观点即确立明确精炼、正确深刻、为大家所能接受的、言之有理的观点。
定框架有两种模式:开门见山式,也叫金字塔式,方法为:先亮出主题,然后对主题做较详细的论证和分析说明;曲径通幽式,也称为卡耐基的“魔术公式”,方法为:先举例,再叙主旨要点,然后说理由,进行论证分析。
四“思”:逆向思维、纵深思维、发散思维、综合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从反方向思考问题,即针对传统看法,提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这是一种反弹琵琶式的思维模式,要注意观点必须持之有据,能够自圆其说。
纵深思维,是指从一般人认为不值得一谈的小事,或无须作进一步探讨的定论中,发现更深一层的被现象掩盖着的事物本质,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问题中得出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答案,在处理问题时寻找多种多样的正确途径。多端、灵活、精细、新颖是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
综合思维,是指前面三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事实上,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一般情况都是将各种思维方式综合在一起使用。
五“借”:借题发挥、借人发挥、借物发挥、借事发挥、借景发挥。其实,可“借”的东西很多,五“借”是泛指。它要求人要善于观察,获取信息。
快速思维即快速组织语言,实际上就是一个快速创作、打腹稿的过程。人要想拥有好口才,需要掌握快速思维的技巧,因为发言的即时性决定了发言者必须具有较强的快速思维能力。
快速思维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观察——抓话题——定语点——扩展语点(组织语言)——语序的排列——表达。快速思维有很多技巧和方法,下面这些技巧十分适用:
1 学会快速组合
发言者由于在现场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准备,因而必须尽快地选定主题,然后将平常积累的相关资料围绕着主题,边讲边考虑。
2 学会抓触点
所谓触点,就是能够由此生发出事或物。发言者因事起兴,找到了触点就找到了起兴的由头,就能够有话可说。从由头渐渐地边考虑边说下去,就容易打开思绪。
3 做到言简意赅
紧紧抓住主题,围绕主题选材,组织构造,争取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令人信服。
语言表达技巧
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人能清楚阐明自己的观点及所依据的理由。那种模棱两可、含混不清、词不达意、空话连篇、不着边际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大忌。每个人都可以练就和拥有好口才,所用的方式因人而异,不一而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用“使人知”的表达方式拥有好口才
这是一种以传达信息、阐明事理为主的方法。目的在于使人知道、明白你所说的话。如美学家朱光潜在一篇《谈作文》中,讲了作文前的准备、文章体裁、构思、选材等,使听众了解了作文的相关知识。它的特点是知识性强,语言准确。
2 用“使人信”的表达方式拥有好口才
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信赖、相信。它从“使人知”的表达方式发展而来。它的特点是说话观点独到、正确,论据翔实、确凿,论证合理、严密。
3 用“使人乐”的表达方式拥有好口才
这是一种以活跃气氛、调节情绪、使人快乐为主要目的的方法,多以幽默、笑话或调侃为材料,一般常出现在喜庆的场合。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材料幽默,语言诙谐。
说话要有逻辑性
语言的逻辑性,与思维的逻辑性相关。思虑周密才能中心明确,紊而不乱,要言不烦,说话才能有集中性、连续性和条理性等特征。人在说话时要确定合理的思路,围绕中心话题,条理清晰,从结构上注意使用必要的过渡和前后照应。因为,说话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思维的逻辑性,就不能掌握住语句连贯的技巧,就无法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
人要使自己说出的话逻辑性强,就要做到:有一定的目的性、有条有理、表达意思要层层递进。
说话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谈话目的决定了谈话的中心意思。说话要前后相关联,句子要有合理的顺序排列,每句话之间有着自然的联系,不可扯东扯西,更不能语无伦次,要一句接着一句,顺畅地表达所讲的内容。
语言的逻辑性更强调说话要有条理,怎样才能做到条分缕析、言之有序呢?通常可以把掌握的信息编排一下次序,按一件事的发展顺序叙述。比如说家里发生的一件事,可以先说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再按开始怎样、结果怎样的顺序叙述,让人听清楚,听明白,如果语无伦次,东一句西一句,就会表达混乱。
处处留心皆学问
生活中,只要我们处处多留心、事事多上心、时时多用心,就能从生活中收获不少知识。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阿拉伯人在沙漠里与骑骆驼的同伴失散了,他找了整整一天也没有找到。傍晚,他遇到了一个人。阿拉伯人问那人是否见过他失踪的同伴和骆驼。
“你的同伴不仅是胖子,而且是跛子,对吗?”那人问,“他手里是不是拿一根棍子?他的骆驼只有一只眼,驮着枣儿,是吗?”
阿拉伯人高兴地回答说:“对!对!这就是我的同伴和他的骆驼。你是什么时候看见的?他往哪个方向走了?”
那人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他。”
阿拉伯人生气地说:“你刚才详细地说出了我的同伴和骆驼的样子,现在怎么又说没有见到过呢?”
“我没有骗你,我确实没有看见过他。”那人平静地说,“不过,我还知道,他在这棵棕榈树下休息了好长时间,然后向其他方向走了。这一切发生在三个小时前。”
“你既然没有看见过他,那么,这一切又是怎么知道的呢?”阿拉伯人奇怪地问道。
“我是从他的脚印上看出来的。你看这个人的脚印:左脚印比右脚印大且深,这不是说明,走过这里的人是个跛子吗?现在再比一比他和我的脚印,你会发现,他的脚印比我的深,这不是表明他比我胖吗?你看,骆驼只吃它身体右边的草,这就说明,骆驼只有一只眼,它只能看到路的一边。你看,这些蚂蚁都聚在一起,难道你没有看清它们都在吸吮枣汁吗?”那个人说。
“你怎么确定他是在三个小时前离开这里的呢?”
那人解释说:“你看棕榈树的影子。在这样的大热天,你总不会认为一个人不想凉快而坐在太阳下面暴晒吧!所以,可以肯定,你的同伴曾经在树荫下休息过,并且可以推算出,阴影从他躺下的地方移到现在我们站的地方,需要三个小时左右。”
听罢之后,阿拉伯人急忙朝那人所指的方向去找,果然找到了他的同伴。事实证明,那人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
由此可见,只要融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和细心人,就能学到很多知识。提升口才能力也是如此。你只需要留心观察,就能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平常的事情中获得提升口才的技巧。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人一定要多观察、多反思,并从中有所感悟,善于从身边人的说话方式和技巧中汲取营养并加以学习,积累很多有用的材料,如此一来,说话时便言之有物、言之有据,从而慢慢地成为一个能以理服人的说话高手。
积累经验,提升随机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即席发言及演讲时应当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随机应变是指一个人在遇到自己没有遇到过的情况或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正确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指一个人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与人交往中,人们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或意外,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快速说出适合于新情况的得体的话。这就要求每个人在日常口才训练中要进行必要的“应变”训练。这种“应变”,有时将关系着一个人的命运或一项事业的成败。
有一家旅馆,上司测试三名男性应试者,问道:“假如你无意推开房门,看见女房客正在淋浴,而她也看见你了,这时,你该怎么办?”
甲答:“说声‘对不起’,然后关门退出。”这个回答没有称呼,虽简洁,但不符合侍者的职业要求,而且也没能使双方摆脱窘境。
乙答:“说声‘对不起,小姐’,然后关门退出。”这个称呼准确,但不合适,反而加深了女房客的窘迫感。
丙答:“说声‘对不起,先生’,然后关门退出。”
结果,丙被录用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这种故意“误会”的说法,维护了女房客的体面,非常得体、机智,表现出一个侍者应该具有的职业素质和应变能力。
人要懂得随机应变,这样才能把握住机会,变危机为转机,转难为易,若不知道随机应变,则往往会碰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随机应变。随机应变不仅要快速,还应表达巧妙,使人听后或读后感到机智幽默,巧妙无比,拍手叫绝,回味无穷。
那么,怎样提高自己的语言应变能力呢?
1 多参加富有挑战性的活动
参加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努力去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的过程。
2 加强自身的修养
一个人如果有着良好的自身修养,对各种事物都有所了解和掌握,再加上语言表达方式灵活,词汇丰富,那么讲起话来一定会得心应手,应对时也能做到游刃有余,应付自如。
3 扩大个人的交往范围
无论家庭、学校还是小团体,都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些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随机应变。因此,只有先学会应对各种各样的人,才能应付各种复杂环境;只有提高自己在较小范围内的应变能力,才能应付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实际上,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也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在与形形色色的人交往的过程中,便是锻炼自己口才的最佳良机。
谈话收尾的方式
谈话讲究有头有尾,不能戛然而止或者喋喋不休,同时还要重视礼节,话收尾收得好,会余韵犹存,让人感觉备感亲切和恰到好处,从而有助于日后关系融洽,对事业和工作十分有益。
1 关照式收尾
这种收尾方式,是交谈双方表达完了自己的思想、意见或流露了某些内心意向之后,觉得谈话中的有些话和问题带有范围性、对象性、保密性和重点性,当交谈即将结束时,就关照对方不要将其中的某些话张扬出去,或关照哪些问题是重点。
这种关照式收尾,有一种引起对方注意、防患于未然和强调重点的作用,能使交谈的对方增进了解和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例如:
“刚才我讲的一些话,是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我觉得不必让他人知道,请你不要传出去,以免引起麻烦……”
“小张,我要讲的都讲了,全是心里话。有关小王的事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不然会闹出大乱子来的。”
2 征询式收尾
征询式收尾往往给人留下谦逊大度、仔细周到和深沉老成的印象。运用征询式收尾,对方听了会有心悦诚服、备感亲切、心心相印的感觉,从而促进关系融洽,有利于促进事业发展。
这种收尾指交谈即将完毕,主谈者根据自己的“谈话使命”综合“交谈情况”向对方征求意见、说明、要求或建设性的忠告、劝诫,等等。
例如:
“××,随着我们接触增多和了解深入,你一定察觉出我有许多缺点,你觉得我最糟糕的‘毛病’是什么?希望你下次开诚布公地提出来。”
“××,我不懂得‘恋爱艺术’,我只想对你说一句话,在你面前的这个人,他愿意爱你一辈子,不知你的想法怎样?”
“你还有别的要求和意见吗?”
“你生活上还有困难和要求吗?只要有可能,我们将尽力帮助你解决……”
“除了工作之外,你对我还有其他意见和看法吗?如果现在想不起来,日后尽管提,我是不会计较别人对我提意见的方式的……”
3 道谢式收尾
道谢式收尾,在交谈艺术中具有较强的礼节性,它的基本特征是用“客气话”作为交谈的结束语和告别话。道谢式收尾适用的场景和对象是最广泛的,无论是上下级、同事、亲朋,还是熟人、邻舍以及陌生人之间,都是适宜的。
例如: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你对我学习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关怀,我感激不已。”
“赵先生,在您的悉心指导下,我明白了自己的责任,我一定按照您的指教去做。谢谢您了,再见!”
4 祝愿式收尾
这种收尾方式,不仅具有较强的礼节性和情趣性,而且还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如再加上适当的口语修辞,它的效果无疑会非常显著。例如:
“再见吧,路上保重。祝你一帆风顺!”
“时间不等人,生活就是拼搏,抓紧时间抓紧干,就等于延长生命。我祝愿你是这样一个人,再见!”
“一个伟大的男子就应该具有不凡的气概。只有经得起磨难,才能磨砺出刚强的锋芒……让我们都成为这样的男子吧!再见!”
5 归纳式收尾
这种收尾通常用于上下级之间非形式性的交谈,或同志间、亲朋间工作性交谈。
例如:
主谈者:“小马,我今天谈的主要问题,一是咱们团委对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何做出正确的估计和怎样引导、转化;二是关于共青团发展工作的经验,我们得好好总结一下。这是局团委要求我们马上做的两件事,我事先同你打个招呼,我们都考虑一下……”
“丁明,听了你的情况介绍后,我觉得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第一点,我们要做他人的思想工作,如能统一人心,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表弟,我刚才谈的三件事,你一定得一件件去落实,我等着你成功的喜讯,再见。”
归纳式收尾,由于条理清晰,中心突出,重心再现,这样对方交谈的目的和内容、双方的思想和意见就能清楚交流,收到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明朗爽快的效果。
6 邀请式收尾
这种收尾的基本特征是运用社交手段向对方发出礼节性邀请或正式邀请,前者的效用体现了“客套式”所需的礼仪;后者则表现了友谊的生命力。
例如:
“客套式”邀请:“如果您下次路过北京,请到我们家来做客。再见!”
正式邀请:“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吧,后天下午5点钟请你到我们家吃顿便饭,那时我们再长谈吧。再见!”
上述这两种邀请式收尾语,在社会交际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客套式”邀请也是一种礼节;正式邀请更是一种友好和友谊的表示。运用这些结束语,符合社交礼仪。
结束交谈的表达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能够驾驭情境,正确审视对象,选择得当的话语,交谈结束时,不仅会非常得体、有趣,而且还会余韵犹存,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