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纪大讲堂:中国的困惑
9895200000001

第1章 序 于热闹处安静听

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于2000年开讲,至今已有五百多位演讲者登台,四位主持人接力主持,千余学生现场听讲提问,亿万电视观众一起跟堂收看——这些数字都体现出一种坚守:我们的民族和文化,需要更多学术殿堂独立思想的浸润和引悟。

当年我们创立这档节目时,找不到另外的成功范本,对于它后来的影响力,我们以为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其实它又潜藏着必然的因子。

把大中华文化圈知名学者的最新学术思想成果,从小众范畴搬进国民大课堂,是方法,也是态度。这个课堂没有任何偏见,强调“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于是,相对静态的演讲,被传播放大,而思想的厚重,又随了传播远走,中华文明的高山流水,惠泽于四野。

如果说生命个体原本是有限的常数,不可估限的变量正在于她所选择的生存方式和路径。对于主讲者和聆听者都是如此。

不论是一桶水浓缩为几滴水的台上智慧,还是从几滴水中领悟一桶水的普通听众,他们在讲堂相遇,都应是生命的盛事。在当今社会的躁动喧嚣中,静心倾听一堂知性的课,或许是一件奢侈的事,可它切实地拓展着人的眼光和胸襟。时代敬重毕其一生苦心求索的大学问家,也敬重那些崇尚知识和品质的莘莘学子。这些交流,是述者的知识之光数十年聚能的一朝发散,也是听者的人生阅读的一次循道捷径。

生命的个体往往渺小,不可估量的变量时刻影响着生命的流向与路径。我们都是从原点出发,像螺旋线一样盘旋着向上或向下,感悟着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大师的现场讲演也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读书的方式与他们作智慧的交流。一本书,一个午后,一杯清茶,或斜依窗前,或枯坐树下,随着书页刷刷翻过的声音,一种高远的快意漫过流动的生命。

从青涩到成熟,从学习包容到提升自信,如同春闹枝头,繁花待放。中国正在努力担负大国的责任,中国人正在跨越“百年民族悲情”年代,从敏感、激愤、“输不起”,到宽容、理解、承担,“具备了大国国民应有的自信和平常心”。一种开阔雄放的视野在民众之中悄然站定。《世纪大讲堂》想告诉人们,只有持续开放的意识、不间歇地开放脚步、不停顿地向自己的内心和中国以外的地方寻找,才可以触摸到那个叫做进步的东西,才可以有一种丰满的人生。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 行政总裁

刘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