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鸾凤鸣之凤凰泣血
995900000608

第608章 风晴日暖慵无力(六)

净了面,我坐于镜前,由着耿大嫂帮我梳髻,她梳髻的手势相当熟练,几乎不用目视,便能挽得很好。我由衷道:“大嫂真是心灵手巧,您这架势比起我那银屏妹妹也毫不逊色,可是习练过的?”

耿大嫂点头道:“不瞒夫人,确曾习练过。先夫过世之初,为生计,民妇曾在大户人家当过两年仆妇,这梳髻的手势就是那时候学的。”

我轻轻叹息一声,“您一个人带大泗水,很不容易吧?”

耿大嫂感慨道:“先夫过世时,泗水尚在襁褓,民妇既要做工,又要照料泗水,确实感觉力不从心。所幸后来侯爷派人寻到了民妇,并妥善安置,时时接济,才有了民妇母子的今日,侯爷是我们的大恩人。”

耿大嫂的丈夫早年在李琰麾下为军,后在与突厥的征战中不幸阵亡,剩下了孤儿寡母,上野村家家户户的境况大多类同,他们都曾遭遇过家破人亡的不幸,而如今的生活能平淡安乐,多亏了公爹与李琰的安置,对于二人的恩德村民们都甚为感念。这一点,从与耿大嫂的对话中便可知晓,那绝非违心的恭维,句句是出自肺腑的感恩。

待得发髻梳成,耿大嫂目注着我,赞道:“夫人的头发真好,乌黑锃亮,光可鉴人,民妇曾为不少小姐夫人梳髻,从没见过像夫人这么好的头发。在民妇的家乡有个说法,女子的头发越黑越亮,福气也就越好,可见夫人是个有福之人。”

我笑笑,随口道:“这说法以前倒是没听说过,可信吗?”

耿大嫂笑着说:“可信与否,民妇也说不好。但民妇看来,用在夫人身上似是可信的。”

我问:“何以见得?”

耿大嫂道:“夫人生得花容月貌,又知书达理,而且能嫁得像侯爷这样的如意郎君。一个女子梦寐以求的,您都占齐了,可不就是有福之人么?”

我笑而未语,心下却凄凉且迷茫,如意郎君,他是吗?

静了一会,她忽然又道:“其实今日得见夫人,也算偿了民妇多年的夙愿。”

我不解地转头看她,“大嫂此言何意?”

耿大嫂想了想,道:“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那会儿民妇刚到上野村不久,有一日,见侯爷亲自带着工匠在村东头建屋,说是待战事结束后,要带着心爱之人在此归隐。民妇当时就很好奇,是什么样的姑娘能有如此福气?便暗暗发愿,有机会一定要见夫人一见。可后来不知为何,侯爷一直没有带着您来此隐居,只是偶尔会独自一人来此居住几日。”说完,她打量我几眼,由衷地笑,“今日总算得偿所愿,也只有像夫人这般的玉人儿才配得上侯爷。”

我怔怔望着镜中自己的倒影,此刻,我神色平静,唇角噙着一丝微笑,其中却蕴含着苦涩的意味,他口中的心爱之人未必说的是我,大概是邱思若吧。

我轻轻抬手捋了下鬓发,幽幽地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耿大嫂略作回忆,说:“民妇记得大约是贞观二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