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阿宝都在暗无天日的学规矩中度过。
“五小姐,走路要平稳一点”,李嬷嬷身为教习嬷嬷自然要尽心尽力,她在宫中待过不少时间,规矩是不能有一点错处。
小五手里端着茶杯慢慢的走:“嬷嬷,是这样吗?”。
“姑娘很是聪慧”,的确景五小姐是她见过达官贵人家里为数不多比较聪明的,一点就通。
她以前一生都没学过这些,现在看来的确辛苦。
大姐姐的礼仪就很到位,因为自小经常进宫,大伯母肯定都请人教过她了。
她咬咬牙,在坚持坚持几天,只能这样不断安慰自己。
“姑娘先休息一会吧”,嬷嬷看到这样可爱的小姑娘如此辛苦也于心不忍。
“好嘞”,然后就坐下哪有世家女的样子。
“……”,嬷嬷也不忍直视,听说景五姑娘自小娇养,不能要求太多,要不然适得其反。
这几天李嬷嬷都住在听风院,直至小五进宫为止,郑氏为了女儿也是煞费苦心。
这时候她不知道她的胞兄正在书房和她爹爹据理力争:“小五不适合进宫,爹爹千万不能答应”。
自从知道妹妹要给表姐当伴读之后,可着急上火了。
“在你看来抗旨那么容易?”,他这个儿子不懂得官场黑暗,生性敦厚,脾气暴躁,迟早要闯祸。
景二爷不得不为儿子多考虑考虑。
女儿生的聪慧他只需要娇养,可儿子他担心啊。
“可是……”,他是担心小五啊。
“出去,把今日师傅的课业多做一遍”,景成松突然有点无力。
“……”,没帮上妹妹的忙,反而把自己搭上了。
他的志向并不在文,想和三叔一起从武,想今后上战场杀敌,他知道父母不会答应,毕竟他们就他一个儿子。
不过他不会放弃的。
但是这几日过的也和谐,世子上任开始忙碌起来,大姐姐备嫁,哥哥依然学文学武两不误,经常缠着三叔。
那个庶女仍然酸言酸语,不过她也不是省油的灯。
她依旧学她的规矩,差不多都学完了。
虽然大家表面不显,可是她知道他们内心的不舍,尤其的爹爹与娘亲。她知道这几次不是待几天的问题,起码也得待个几年。
她知道这几年会发生什么,三皇子会被封为成王,姐姐会成为睿王妃,但她不知道自己会是怎样。
景妃这时也有自己的安排。
她身边的嬷嬷拿她的牌子出宫来到成国公府说是自己思念家人,请兄嫂进宫。
这其中指的必然是景二爷夫妇。
“太夫人作为娘娘的母亲自然明白她的苦心”,嬷嬷对主子的母亲没什么掩饰。
想到多年未见的女儿,坚韧去如她也红了眼,她的女儿是十六岁进的宫,如今也有近十年之久了。
“告诉婧儿,我一切都好”,她喊的是女儿小名,身为子女,她怕也是挂念母亲。
“是”,嬷嬷格外恭敬。
封嬷嬷走后,太夫人对儿子说:“你们回去准备明天进宫吧”。
“是,母亲”,回答的是郑氏。
回去他像想起什么对妻子说:“明天把桑果也带点”,这正值桑果成熟的季节,他记得阿妹最喜欢吃的。
郑氏知道夫君不怕什么闲言碎语,何况只是一点点桑果呢。
他怕是对妹妹进宫一事还是耿耿于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