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别做内心不安的人:远离焦虑症,享受轻松人生
10028100000004

第4章 揭开焦虑的秘密,充分了解焦虑

焦虑的产生不是由某一种因素引起的,而是由于多重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焦虑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它始于对某种事物的热烈期盼,最终形成于过度担心失去这些期待、希望。焦虑在内心活动的表现有烦躁、压抑、愁苦,另外还会有外显的行为方式,比如没有精神工作、坐立不安、失眠或梦中惊醒等。一个人如果只是短时间的焦虑,那么对身心、生活、工作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妨碍;但是长时间的焦虑,会使人面容憔悴、体重下降,甚至诱发疾病,给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

其实焦虑症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难以避免或者难以治愈。焦虑症是一种受心理因素影响的病症,患者应该从较好的生活习惯开始改变自己,如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这些对于症状的恢复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另外,由于焦虑症的临床表现往往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不易捉摸,所以相关的医生在治疗时会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长,抓住主要症状或主要症候群进行对症治疗。

小李是一位年轻的网络编辑员,最近她被告知患上了“信息焦虑症”。这是当代人特别是白领阶层的常见病。

和大多数白领一样,小李每天一上班就要打开电脑;但最近,她看到电脑里被塞满的邮箱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资料信息,就会感到眼睛酸涩、头晕胸闷、焦躁不安。于是她不得不去咨询心理医生。

医生说:关键是别让自己陷进恶性循环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两个看不见又很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力量在左右着我们的成功与失败。一个是良性循环,一个是恶性循环。

比如,一个学生,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所以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他就会听得特别认真,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所以数学成绩一直保持在班里的前几名——这就是良性循环。但是,同样还是这名学生,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语文成绩下降,老师毫不客气地当众对他进行了批评,还要求他下次一定要提高语文成绩;但是事情的结果却是,在以后的语文课上他总是抬不起头来,更是鼓不起勇气举手回答问题,上语文课对他来说简直就是煎熬,结果可想而知——这就是因为他陷入了恶性循环中。于是他就被这两个完全相反的循环影响着,导致了严重的偏科现象。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它们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导致了很多两极分化。

小李似乎明白了:因为得了信息焦虑症,所以我就变得特别焦虑,越是焦虑,我的病症就越严重,病症越严重,我就越是焦虑,从此陷入恶性循环中。那么我该怎么走出现在的恶性循环呢?

要想走出恶性循环,就要迈进良性循环。要从事情的开始阶段改变自己的思维认识。

如果你也被焦虑症困扰,不妨按以下几种方法先进行自我治疗:

第一,增加自信。自信是治愈神经性焦虑的关键。一些人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对自己完成和应付事物的能力表示怀疑,总觉得自己注定失败,从而引起莫名的忧虑、紧张和恐惧。因此,作为一个神经性焦虑症的患者,必须先从增强自信开始,减少自卑感。应该相信,只要每增加一次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点,当自己充满自信时,也就是最终驱逐焦虑的时候。

第二,自我松弛。就是要把自己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比如:你在精神稍好的情况下,去想象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的种种危险情景,提前预测好最差的情况,并做好最坏打算,不断安慰自己,试着让自己接受最坏的结果。当最坏的结果都能应付得了时,你就不用再为任何小的波动而心惊胆战了。

第三,自我反省。有些神经性焦虑是因为患者对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而引起的,虽然它们被压抑到无意中去了,但并不代表已经消失了,它们仍潜伏于潜意识中,并郁结成病症。所以在发病时你只知道痛苦焦虑,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自我压制的痛苦诉说出来,必要时可以选择发泄,发泄后症状一般就会消失。

第四,自我刺激。焦虑性神经症患者的发病症状往往表现为胡思乱想,坐立不安,痛苦异常。面对这种情况,患者可采用自我刺激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在胡思乱想时,选择出去慢跑或者看一部有意思的电影,这样就会把自己的思维从困苦中转移到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上。这样就可以防止胡思乱想,再产生其他病症,同时也可增强你的适应能力。

第五,自我催眠。焦虑症患者往往都会伴有睡眠障碍,很难入睡或突然从梦中惊醒。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强制自己入睡,把睡觉当成任务,此时你可以进行自我暗示催眠。比如,可以想象一下下次要去哪里旅游,或者用手举书做读书等动作促使自己入睡。

如果你正在被焦虑症困惑,不要以为它是多么难缠的东西,要积极地去了解它。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了你的对手,你才能信心十足地做好迎战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