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华为内部讲话:你的奋斗终有回报
10239900000002

第2章 与其在安逸中等死,不如趁年轻气盛拼一把

垫子文化:年轻时吃过的苦,都会成为你未来的路

任正非是一个十分推崇“天道酬勤”的人。勤奋,敢拼,能吃苦,是他的个人标签,也是整个华为的标签。在华为创立初期,任正非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自己没有房子,吃住都在办公室,从来没有周末和假日。他说:“每周只工作40小时,只能产生普通劳动者,不可能产生音乐家、舞蹈家、科学家、工程师、商人……”

很多新员工在刚进入华为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第一时间感受到的,就是华为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很多人对此不解:华为已经做得这么好了,为何还要如此辛苦工作?对此,任正非和华为给出的答案是:不奋斗,华为就没有出路。

据报道,在任正非创立华为之初,新员工刚刚报到,就会先到总务室领一条毛巾被、一张床垫做家当。午休的时候,席地而卧,方便又实用;晚上加班,很多人不回宿舍,就靠一张床垫,累了睡,醒了再爬起来干。这就是华为有名的“床垫文化”。

华为员工自豪地解释说:“床垫文化,就意味着从早期华为人身上的艰苦奋斗,发展到现在思想上的艰苦奋斗,它构成了华为文化上最独特的一道风景。”

网上一位叫“魔法爸爸”的网友,是一名20年的华为员工,他分享了自己在华为的一些趣事。其中,他谈到了当年初进公司时,那段关于“忙碌”的回忆。

当时,他只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愣头青,对社会也还处在半懂不懂的状态。但幸运的是,在几位同学的劝说下,大家一起进了华为公司。几个兄弟合伙住在公司租下的农民房宿舍内,早上一起上班,晚上一起吃大排档,闲来一起踢球,跟学校也没什么不同。总之,那段时间他过得很开心。唯一不好的地方,恐怕就是工作任务上的繁重了。

这位“魔法爸爸”是学计算机的,在华为的第一份工作也是程序员。当时他负责开发的是基于交换机之上的排队机,用于寻呼、114、160等大话务量的场景。

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参与巨大代码量的编程活动,但那个时候既没有IPD流程,也没有实验室管理员,开发工具也很原始,所以他们采用了最简单的C语言。写完后,再像黑箱操作那样先自己导入CPU运行,然后就等结果出来,看是正常,还是宕机。

如果是宕机,就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寻找其中的Bug。这样一来,就导致了调试的机器严重不够。为了不和别人抢机器,他几乎天天都是上半夜在机房打地铺睡觉,然后等到凌晨两三点,其他同事开始休息的时候,他再开始慢慢调试自己写的程序。

那段时间里,他非常忙碌,作息也极不规律,常常昼夜颠倒,这让刚刚脱离学生身份的他还有些不适应。但随着这个项目顺利完成,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编程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而公司给予的薪酬也非常可观,这让他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如今,他已经在华为待了20年,职位也不再是当年那个小小的程序员了。再次回忆起这些经历,“魔法爸爸”坦言,当年的辛苦带给他的,绝不仅仅是一份薪资,还有那种为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而拼搏、奋斗的成就感,以及对自己身心的磨炼。

每一个光彩夺目的人,一定有过在黑暗中前行的日子,而那段日子,也一定会点亮他前行的路。以任正非为首的一众华为元老拿出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吃苦精神,抱着毛巾被和床垫,日夜不停地奋斗在办公室,使华为才最终存活下来,并且躲过了1999年发生在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破灭浪潮,一步步壮大。

华为的员工,或去华为面过试的人都知道,华为在招聘、选拔新员工的时候,往往不会刻意去挑选那些最优秀的人,但一定会重视那些最能吃苦的人。

其实,不管在哪个公司都是这样,老总们在选用人才的时候,总是更注重一个人的吃苦能力。因为他们知道,一个能吃苦的人,即使在能力上有所欠缺,也会很快得到弥补。反倒是吃不了苦的人,纵使才华横溢,也很难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如今,我们很多人不喜欢吃苦,找工作也大多倾向轻松自在的工作。殊不知,年轻的我们必须要经历困难和辛苦的磨砺,才能坚韧我们的意志,最终使我们的能力得到蜕变和升华。而这一点,仅靠那些安逸的工作或工作环境,是不行的。

俗话说得好,所有的苦从来不会白吃,正如吃一堑长一智,我们经历过的每一次辛苦或失败,一定能让我们收获一些东西。也许我们自己看不见,但总会在无形中慢慢积累,形成我们独特的优势。这就是职场里一些员工越老越吃香的原因。

天道酬勤绝不是一句空话,艰苦奋斗也永远不会过时。作为年轻人,我们完全没必要惧怕眼前的辛苦,因为这所有的一切,都会照亮我们未来的路。

年轻就要去充满挑战的环境里历练

“真正的人才,不会愿意在一个平庸、安逸、缺乏挑战的环境中虚度光阴。”这是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在清华、北大做演讲时所说的话。在她看来,只有那些敢于接受挑战、勇于去艰难的环境中历练的人,才能称得上人才,这也是她以及华为的用人理念。

2016年,有网友曝光华为给新人开出的年薪,竟高达28.8万。而在更早的时候,华为高级副总裁陈黎芳曾表示:“我们从14万到17万起薪,最高到35万人民币每年,工资就是零花钱。”一时间,“高薪”引得无数人对华为心心念念,向往无比。

不过,与此同时,华为的加班文化和军事化管理也开始浮出水面。一天中,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去,加班更是常态。令人艳羡的高薪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高负荷工作。这样的模式,又让无数人望而生畏,止步不前。

职场中,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想着尽量往更舒适的环境、更安逸的岗位上靠,很少有人主动去那些充满挑战的环境历练。用网友“十堰长大的人”的话来说,他们总是怀着这样的想法:既不加班,也不需要有过硬的技术,却仍享受现有的优厚待遇。

然而,这样的好事几乎不可能出现。公司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营业,职场中的竞争激烈,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没有能力有的是有能力的人。换句话说,安逸的工作与个人能力的提升,以及优厚的待遇,往往是鱼与熊掌的关系,不可兼得。

俗话说,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少,愿意付出有多少,他才能得到多少。身在职场,再没有比提升我们的个人能力更重要的东西了。而想要真正磨炼我们的能力,开阔我们的眼界,去那些充满困难的环境,反而对我们更有益处。

网友“阿斯顿76”则说:“年轻人要是有能力,有上进心,还能吃苦,去华为再合适不过了。但如果没有这些,哪怕缺少其中任何一样,也是不适合去华为的。非但不适合去华为,甚至就是干其他的事也是事倍功半的。年轻人,就应该有冲劲儿。”

充满挑战的环境固然让人倍感辛苦,举步维艰,但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一书中说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身为年轻人,我们要有敢于接受挑战的勇气,以及永不言败的信念,不要让自己在以后的岁月里后悔。一名几经辛苦,才得以进入华为的网友说:“尽管很多人说华为很辛苦,但我觉得年轻不辛苦点,以后会更辛苦。因为我现在的生活太懒散,我要有压力。”

天涯论坛网友“vast”研究生毕业时,曾一度纠结自己到底应该是去华为工作,还是考公务员。她大学学的是通信工程,专业能力也不错,成功被华为聘用。但她的父母、亲戚、朋友都劝她考取公务员,因为公务员稳定、轻松,还离家较近,对女孩子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男朋友也让她不要太累,他是博士毕业,完全可以让她过上好的生活。就这样,在身边所有人的劝说下,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

最后,在几番挣扎后,她还是毅然选择了进入华为,做一名敢于接受挑战的白领,而不是公务员。在她看来,公务员诚然可以让她更轻松,更能享受生活,但更大的可能是,会逐渐消磨她的锐志,让她变得贪图安逸起来。如此一来,她在大学的辛苦所学就白费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女孩,她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接受任何工作上的挑战。

在她的努力下,两年的时间里,她在华为站稳了脚跟,业绩考核全是A,深得上司的信任以及公司的栽培。虽然工作很累,但她觉得自己实现了自己最大的价值,不但在收入上与男友持平,更学到了许多以前在大学学不到的东西,增长了能力。

李开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的毕业典礼上演讲时,曾这样说道:“未来十年,大部分人类工作可被机器取代。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机器未来能做的事情上,不要接受一份没有挑战的工作。勇于冒险,孜孜以求,这样你才能成为最佳。”

曾有一句歌词是这么唱的,“也许你没留意,你也许不相信,有多少人羡慕你年轻,这世界属于你,只因为你年轻。你可得要抓得紧,回头不容易,你可知道什么原因,有人羡慕你,只因为他们曾经也年轻”。正所谓,年轻,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本。

趁年轻,多去充满挑战的环境里历练,不要再在一个平庸、安逸、缺乏挑战的环境中虚度光阴了。动物园中的老虎、狮子是羸弱的,因为它们失去了赖以驰骋的山林、草原;笼中的雄鹰也是羸弱的,因为它们失去了可以翱翔的蓝天。可见,安稳的环境会磨平猛兽的尖牙利爪,同样的道理,它也能磨平我们心中激情的火焰和天才的创想。

孟晚舟说过,我们正身处变革的时代,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曾经的安稳工作如今已经不在了,年轻人只有不断进步,敢于去挑战,才能不被时代抛弃。这就是我们当下一代年轻人的使命和压力:接受挑战,赢得胜利,然后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想改变贫穷,唯一的选择就是打鸡血奋斗

一位在海外工作了3年的华为员工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当年,家境不好的他,靠着三亲六戚的资助才读上了大学。虽然读的是985高校,但4年下来,整个家对外负债数万元。为了偿还债务,毕业后他去了华为,因为驻海外补助高,他选择前往海外。

华为是一家格外讲究吃苦耐劳、勤奋拼搏精神的公司,华为每个员工的工作量都是非常巨大的。而作为远赴海外的一员,他的辛苦更是国内同事的好几倍。

但他一待就是两年,虽然很辛苦,也很劳累,但他拿到了相应的报酬,做的也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他依然很开心。最后,他只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还清了家里的全部债务,之后还靠自己的力量买了房、买了车。他很感谢华为给了他脱离贫穷的机会和平台。

任正非一直鼓励奋斗,在华为,奋斗者是极其辛苦的。尤其是那些常年在海外的人,“抛妻弃子”“卸放老幼”,常年置身海外,每逢过年过节,更是形单影只。但与此同时,奋斗者也是光荣的。秉持“不让奋斗者吃亏”的精神,公司总是给他们最好的待遇。

任正非曾经说过:“华为艰苦奋斗的文化永远不会改变。”在他看来,一个人永远离不开奋斗,只有不断拼搏才可能有所收获,他自己就是不断奋斗的受益者。正是这种精神,让华为人通过自己的奋斗掘得了第一桶金,有的甚至还改变了自己家庭的命运。

很多人都会说,我不想贫穷,想有钱,想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但现实是残酷的,我也没办法。不过,这些人忽略了一个事实:贫穷,多是自己的选择。如果我们害怕吃苦,不愿奋斗,又怎么可能收获高薪,实现财务自由,改变贫穷的困境呢?

网上一位叫“人到中年全是惑”的网友留言:

我今年已经39岁了,但我的人生真的很糟糕。老实说,身边像我这么大年纪的人,有很多不是做了老板就是做了企业高层管理。别人都买房买车了,而我还只是租着一间50平方米的小房子,一家三口挤在一起,平时有亲戚朋友过来串门儿,都无法给他们提供住的地方,这日子没法儿过了。

此帖一出,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众多网友竞相留言,各自倾吐心中的烦恼。其中有人问为什么会这样,“人到中年全是惑”慢慢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原来,他是学计算机出身的,进入社会没多久,又自学了会计并考取了会计师从业资格证,换了一份会计的工作。但这份工作只干了两年,他就产生了厌倦感。原因是,工作内容太过烦琐,工资低得可怜,又很难有晋升的渠道,没什么发展前途。

当问到为何不换一个行业,改变这种状况时,他说:“我也想改变,可有时发现自己真的是无能为力。我本就生在贫穷家庭,父母无法提供帮助。想跳槽转行,又太冒险,因为我根本没有本钱,万一跳槽了却没找到好工作,家人怎么办?我不敢。”

每个人都不想贫穷,可为什么依然有这么多人处在贫穷的困境?是出身不好,父母给不了太多帮助,还是能力不够,干不了挣钱的工作?都不是。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有聪明的头脑,大家在能力上并无太大差距,真正的区别在奋斗程度。

被称为“鹌鹑大王”的刘永好,20岁之前没有穿过一双像样的鞋子,也很少有新衣服穿。为了让孩子过年时能吃上一点肉,他被迫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他最先做的就是在路边帮人修理电视机,在小赚一笔后,他和兄弟们商量,准备开一家电子工厂,生产音响。然而,因公社书记一句“集体企业不能跟私人合作”,他们的想法宣告破灭。不过,刘永好的创业热情却被点燃了,他开始了第二次尝试。

于是,在左邻右舍充满鄙夷的争议中,他开始在自家阳台上养起了鹌鹑。当时,他还是一名人民教师,白天给学生上课,等放学之后他就和兄弟一起骑着自行车,沿街叫卖鹌鹑蛋。再后来,随着生意渐好,刘永好干脆和兄弟一起开了家良种场。

有一次,一位外地养殖专业户向他们下了十万只小鸡的订单。然而,当他们准备好了孵出的小鸡,向对方追要尾款时,才知道对方已经破产,人也不见了。一时间,刘永好兄弟如坠地狱。为了处理这十万只小鸡,他和兄弟们开始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兜售,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最远的一次,刘永好徒步走了数十公里,人也差点儿摔成重伤。

就在这艰苦的奋斗中,刘永好和他的兄弟渐渐有了名气,鹌鹑蛋事业也越做越大,直至后来被人称为“鹌鹑大王”。

努力奋斗不一定能取得成功,但如果不努力奋斗,那就一定不能成功,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职场中,我们想要受到领导的垂青,想要做出一番成绩,就必须艰苦奋斗,不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劳动是不可能的。

一位在华为工作了9年的技术员曾经说过,“虽然常常加班到深夜,周末基本也都在加班,但我总算衣食无忧,生活不再为钱发愁。这就是奋斗的意义”。

利益面前,坚守梦想

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任正非:“在华为的成长过程中,正逢中国房地产爆发,您是否动摇过?”任正非很肯定地说:“没有。我们没有炒过股票,也没有做过房地产这些东西。那时,公司楼下有个交易所,买股票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包围着。我们楼上则平静得像水一样,都在干活。我们就是专注做一件事情,攻击‘城墙口’。”

专注做一件事,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都不忘初心,这是任正非最大的特点。就像他当年宣布华为永远不进入互联网领域,只做世界第一通信设备供应商一样,任正非始终坚定最初的信念。在他看来,只有专注去做一件事,所有的努力才不会白费。

1991年,李彦宏从北大毕业,随后前往美国留学。在那段日子里,他刻苦学习,最终顺利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计算机系的硕士学位,投身于华尔街做搜索技术的工作。才华横溢的他,在极短的时间里便得到业界的共同认可,被硅谷当时最成功的搜索技术公司Infoseek从华尔街挖走,而且对方为他开出的年薪,高达十万美金。

这时,他已顺利拿到了美国绿卡,并从事着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工作,与自己所爱的女人过着种花种草的舒适生活。可以说,他已经算得上是成功人士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位美国教授不经意的戏谑,激起了他心中的梦想,最终促使他回国创业。

“你是从中国来的?中国有计算机吗?”美国教授一句看似随意的发问,让李彦宏果断终止了自己的“美国梦”。他觉得这是对祖国赤裸裸的羞辱。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他为自己树立了“中国梦”:要用自己的实力,为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做出一番成就。

1999年圣诞节,李彦宏乘飞机从太平洋东海岸回到了太平洋西海岸,在他人生的起点北京大学,悄无声息地开始了创业。最初,他只能在北大资源楼租两间房作为办公室,直到2000年1月3日,日后被人称为“百度七剑客”的百度元老才首次聚齐。

接下来,便是5年的艰苦时光。以李彦宏为首的一众百度人不分昼夜地干活。为了给公司融资,本不爱开车的李彦宏独自开车跑遍了整个旧金山。终于,在2005年,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挂牌上市,一举成为中国股价最高的公司。对此,李彦宏感慨万千,他终于用自己的实力在互联网的领域,让美国乃至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的名字。

职场中,我们常常面临这样的困境:到底是向眼前的利益妥协,还是坚守自己最初的梦想?很多人选择了前者,向利益妥协。殊不知,很多时候,坚守梦想比向利益妥协更有助于我们通往成功的道路。在这一点上,无论是任正非还是李彦宏,都做了最好的诠释。

摩托罗拉创始人高尔文,在创业的道路上也曾历经艰辛。1921年,高尔文和朋友斯图尔特成立了斯图尔特电池公司。刚开始公司效益不断提高,然而,由于忽然到来的经济不景气,公司很快陷入了困境。任凭高尔文想尽办法,最终还是没能挽回败局。

这次创业失败,使高尔文一度很颓丧。可他又很不甘心,难道自己一辈子就这么过了?他绝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在他心中,一直有一个创业的梦想,想要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他不能放弃。于是,他向父亲借了40美元,前往芝加哥一个亲戚的公司做事。

就在这时,他和斯图尔特又一次聚首了,两人再次重组了公司。然而,之后由于两人对市场看法不一样,高尔文毅然决定独立创业。1928年9月,高尔文制造公司诞生了。尽管在成立之初,仅有565美元和5名员工,但他毕竟是高尔文独立创业的开始。

当时,汽车风靡一时,在汽车上安装收音机大行其道,这两种新型产品的发展呈现出相辅相成的趋势。高尔文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开始自主设计廉价的收音机。

为此,高尔文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了,在此期间,他还经历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高尔文公司也差点儿倒闭。不仅如此,在那段时间,高尔文相继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母亲。一个又一个打击使他喘不过气来,他几乎陷入疯狂的境地。

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而是坚守自己创业的梦想,继续努力干着。高尔文和公司的员工互相鼓励着,走过了这段最难熬的日子。终于,在1930年6月,他们生产出一台样机,并通过用自己的车作为展览舞台,使得公司获得了不小的成功。

就是通过这次成功,高尔文在制造业市场站稳了脚跟。后来,无线通信发展和兴起,他又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从此进军无线通信领域,直至发展成后来的摩托罗拉王国,而高尔文本人也被称为“摩托罗拉之父”。

心中有梦想,我们做事才会有持续的激情。职场中,我们也应该坚守自己的梦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爆发出100%甚至120%的工作积极性。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坚持,我们才能做得出色。

年轻人不安于现状,才能不断突破自己

华为一位CEO说:“在华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员工,是没有前途的。公司变化很快,无论产品还是流程,都在不停变化,不要拿老眼光看待问题,你去年能搞定的事,放到今年可能就行不通了,只有多学习,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才能进步。”

然而,事实是,职场中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安于现状,比如做着一份稳定的工作,遵循着一成不变的上下班作息,当然,还拿着稳如泰山的薪水……

这些人每天都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一边渴望有一份高薪、体面的工作,一边又舍不得当前的安逸和稳定,不敢做出哪怕一丝的改变和突破,甚至认为那是冒险和年少轻狂的表现。殊不知,年轻人就应该不安分,对现状不满意了,就应该去改变。

网友“晨曦中的HOPE”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的生活是极其稳定的。在一家销售公司当文员,拿着低薪过活,看着别人成天卖力地工作着。做销售的同事打趣她,为什么愿意做这些打杂的工作,工资又低;朋友对她的印象永远是躺着听歌、玩手机;家人对她的印象永远是下班回家就什么事也不做,只管玩儿,生活中除了吃还是吃。

后来,她醒悟过来,自己年纪轻轻,不应该再这么颓废下去了。于是她听从了朋友的意见,走了华为的社招渠道,幸运地通过了面试。虽然,她最终没有去华为公司,而是去了另一家更符合自己专业的公司,但这次经历还是让她改变了自己。

很多人害怕从头再来,害怕新的开始,以至于对一个城市依赖,对一份工作依赖,永远停留在原地,不敢踏出那一步。有道是,树挪死,人挪活。很多时候,换一个环境,对我们来说也许是更加正确的选择。人们都知道潘石屹曾经搬过砖,如今是亿万富翁,但很少有人知道,当年与他一起搬砖的还有一个叫李勇的打工汉。他们两人一路走南闯北,是好兄弟。但显然他们的命运大大不同,一个已经是SOHO中国董事长,身价数十亿,一个依旧到处打工。为何会出现这种戏剧性的变化?说到底,还是跟两人当年各自做出的选择不同有关。

1987年2月,21岁的李勇到广州打工,遇上了潘石屹。在潘石屹的坚持下,两人各自交了50元钱,在“蛇头”的带领下来到了深圳。比起潘石屹的兴奋,李勇更多的是心疼自己那50元钱。初到深圳,两人先去了一家工地挑砖,月薪350元。

一个月后,两人拿到了工资。此时,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后,潘石屹决定离开。李勇恋恋不舍:“一年可以存好几千元呢!”潘石屹劝他:“老弟,只要我们找到更好的机会,不要说几千元,就是几万元,也不值一提!”李勇这才决定跟潘石屹走。

之后,两人进了一家贸易公司,销售电话机。可两人不懂粤语,普通话又不好,业绩始终上不去。一次,他俩到某公司推销,对方听不懂他们的话,就发火说:“你们普通话都不会说,捣什么乱?出去!”李勇涨红着脸扭头就走,潘石屹却掏出笔和纸,写下:我们推销的是电话机,而非推销普通话,我们普通话说得不好,但电话机的质量好。

就这样,电话机卖出去了。在潘石屹的带领下,两人渐渐打开了局面。比起李勇,潘石屹总是在不断寻找新的机会,寻找新的更适合自己的场所。后来,等到海南建省的消息传开时,潘石屹拿着报纸,满脸激动地对李勇说:“我们一起闯海南吧!”

再一次,在潘石屹强烈的劝说下,李勇勉为其难地跟他走了。然而,相比深圳,在经济极其落后、人满为患的海口,想找到一份工作绝非易事。最后,两人再次进了一家砖厂。但这家砖厂全靠人力干活,效率十分低,潘石屹就毛遂自荐,做了厂长。

一年后,砖厂老板想要转让厂子,潘石屹立即抓住机会,跟李勇商量着把砖厂接手。但素来只图安稳的李勇担心此举会让自己欠债,就婉言拒绝了,只答应给潘石屹打工,赚了多分点工资,赔了就不要工资,权当作兄弟支持兄弟创业。

也许李勇是对的,1990年,砖厂倒闭了,潘石屹把自己赚到的钱都赔了进去。李勇心想:明明知道潘石屹过不了安稳日子,自己为什么要跟着他这样瞎折腾啊?于是,这对兄弟就这么分道扬镳了。潘石屹继续去各地“捣鼓”,李勇安安稳稳打工。

一晃26年过去了,潘石屹成为众人瞩目的亿万富翁,李勇则打了一辈子工。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李勇说:“以前,我以为潘石屹的成功很偶然,可现在不这样认为了。因为每次在生活的岔道口,我只图安稳,满足于第二天明白自己干什么工作,害怕失去现有的一切。当初,我还觉得潘石屹每次都是瞎折腾,其实他每次在折腾时,都有了更高的起点,终于折腾成了拥有几百亿的富翁,这就是我跟他的区别呀。”

我们很多人都有一种“小富即安”的思想,只要手里有了馒头,就不会再奢求蛋糕。但事实是,更多的时候,想要馒头的人往往只能喝开水,而没有馒头。

人,要敢于“折腾”,敢于“不安现状”。只有不安现状,我们才能发现更多自己的不足和需要进步的地方。然后,我们才能借此一步步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

年轻人要在基层实践中磨砺“成才”

说到用人理念,任正非曾反复强调“宰相要起于州郡”,就是希望员工要有基层的实践经验。“华为永远不会提拔一个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来做管理者。”

华为的新员工,大多数都是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尽管他们有的毕业于985高校,有的自身才华横溢,但进入华为后,统统都要接受生产一线的“改造”。在任正非看来,年轻人就应该多去基层历练、磨砺。也只有这样,年轻人才能更快地成为人才。

有一些离职的华为员工在网上抱怨,觉得老员工的福利太好,高出新人一大截,这不公平。而且,很多企业文化里的条例都是说得好听,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

比如,“减少配股,增加工资”,在他们看来,减少配股是真,增加工资是假。况且基层领导只有减少配股的权力,却没有增加工资的权力;又比如,“研讨公司管理哲学”,在他们看来研讨就是休闲,哲学就是那些脱离业务的领导贪图安逸搞出来的事。

针对这种说法,一位网名叫“骑猪上路2012”的新员工感慨道:“作为新员工,进任何公司不应该只想既得利益,应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踏踏实实地从基层干起,好好磨砺,增长自己的才干。我觉得现在任何公司,都不可能一进新员工就给各种福利,对吧,你又没有任何贡献。等你达到人家那种高度了,那些福利一样不会少了你的。”

的确如此,华为在任正非等一批领导的带领下,非常注重新员工的基层磨砺。即便是任正非自己的女儿孟晚舟,也是隐姓埋名,在华为一干就是20年,在能力足够胜任之后,方才一步步走到台前。在华为新修订的《致新员工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一个环节对您的人生都有巨大的意义,您要十分认真地去对待现在手中的任何一件工作,十分认真地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台阶……特别是新来者,不要下车伊始,动不动就哇啦哇啦。要深入、透彻地分析,找出一个环节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踏踏实实地一点一点地去做,不要哗众取宠。”

对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人们总是好奇,她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有人说她靠自己,也有人说她靠拼爹。对此,在接受采访时,她说出了自己的经历。

首先要说明的是,她不是高中毕业。她的确读过高中,但有幸考上了大学。1992年大学毕业后,她在建设银行工作了一年,由于银行整合撤销了一个网点,她才到了华为。原本计划出国留学,也拿到了offer,但因为被认为有移民倾向被拒签了。

计划出国前,父亲告诉她,出国总要学点谋生技能,所以就让她到华为打杂。那时候公司小,她做过秘书、协助过销售和服务部门,负责打字、制作产品目录、安排展会等。她是华为早年仅有的三个秘书之一。网上流传她在华为最早是接电话的也是实情。因为任正非告诉她,社会阅历的第一条就是对人要有认识,做杂活儿有助于此。

1997年,孟晚舟去了华中理工大学读硕士,学会计。一年半学成后她又回到了华为进入财务部门,这才真正开始了在华为的职业生涯。

此后,孟晚舟历任公司国际会计部总监、香港华为财务总监、账务管理部总裁、销售融资与资金管理部总裁,一直到今天的华为CFO。

有华为前员工透露说:“孟晚舟待人随和,毫无老板女儿的架子,经常和大家一起聊天。她非常勤奋,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最后拿到了天津南开大学的博士学位。”

如今,我们很多年轻人总是想着干大事,看不起基层工作,认为这样的简单工作是浪费自己的专业技能,是对自己十年寒窗的藐视。实则不然,正所谓,好高骛远一场空。任正非说,只有实践后善于用理论去归纳总结,才会有飞跃性的提高。

中国当下最叱咤风云的女企业家董明珠女士,原本出身于普通家庭,1975年参加工作时,也只是在一家普通的化工研究所做行政工作。36岁以前,没人能想到,这个女人日后会成为名噪全国的商界传奇。正是在她36岁那年,她选择了辞职。

离职的董明珠,一个人南下打工,到了格力公司,身份是一名基层服务员。当时,尚不知营销为何物的董明珠,硬是凭借坚毅和死缠烂打,在40天内追讨回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令当时的总经理朱江洪刮目相看。自此,她的传奇之路也正式开始。

万丈高楼平地起,职场中,没有谁能一步登天。作为年轻人,我们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和贡献,只有通过基层工作一步步磨炼,才能积淀我们的底蕴。然而,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总幻想速成之法,想着一进公司就被委以大任,这样的想法是天真可笑的。

更何况,基层一线才是最能锻炼一个人能力的地方。不管在哪个领域中,只有那些从基层摸爬滚打出来的人,才有可能在这一领域登峰造极,取得极高的成就。

总之,身在职场,当我们不得不到一线基层工作的时候,我们没必要对其畏如猛虎。实际上,我们还应该主动前往生产一线,以多多磨炼我们的心性和能力。任正非这样说道:“作为新员工,必须不怕做小角色,才有可能做大角,实践是提高的基础。”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

任正非说,中国人就是因为太聪明了,所以5000年都受穷。他还说,一周只有40个小时用于工作,是产生不了科学家、艺术家的。华为也没那么伟大,它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就是最典型的阿甘,目标坚定、专注执着、默默奉献、埋头苦干。

奋斗,努力,拼搏,是任正非一再向大家提倡的理念,也是他一直秉持的原则。在他看来,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是成不了事的。只有及时奋斗,用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去工作,才能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成为一代大家。

3年前,大学刚毕业的徐宁和张厚才一起进了华为,每个月能拿到8000多元的工资,寝室的其他同学都很羡慕他俩。然而,不到7个月,张厚才就辞职了。理由是,在华为上班太累了,每天都有加不完的班,还不敢请假,8000多元的工资不值当。

看着好哥们儿的离去,徐宁费力挽留。他说:“你别闹了,我们刚进公司,待遇上自然不能和老员工比,他们都是大浪淘沙留下来的精英。你不妨看看其他同学,他们的工作虽然比我们轻松一些,但也好不了多少,但工资可比我们差远了。先努力干吧。老前辈们不是说了吗?只要我们干好了自己的工作,总会有回报的,累点又算什么。”

不过,此时的张厚才去意已决,没有接受哥们儿的建议。最终,他去了另一家比较轻松的公司,而徐宁则坚韧地留了下来。徐宁认为,自己还年轻,也需要这份工作改变自己的家庭境况,留在这里继续奋斗是最好的选择。就这样,一晃3年过去了。

前不久,大学时同寝室的几位哥们儿组织了一场聚会。聚会上,大家谈起了各自的工作情况。在听到徐宁如今的年薪竟高达20多万,还有股配分红时,哥儿几个无不对他表示羡慕。尤其是张厚才,更是后悔不已,暗恨自己当年没能坚持,错过一份好工作。

有人说,越努力才越幸运。生活中,我们很多人总是一边羡慕着别人的成功,一边又对自己放纵。明明知道大学的时光很短,青春的尾声已近,依旧沉浸于幻想和安逸中,不愿为自己努力一把,拼搏一回。结果等到这段日子过去了,又开始后悔。

九把刀曾经在他的书里写道:“有些梦想,纵使永远也没办法实现,纵使光是说出来都很奢侈,但如果没有说出来温暖自己一下,就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

的确如此,现实中很多事也许我们再怎么努力,也不一定会实现。但最重要的是,有了这场拼搏的经历,等到我们年老的时候,心中至少不会有遗憾。

正如天涯网友“香蕉个巴拉”所说:我想我这辈子可能都无法实现逆袭了,那些高富帅不需要怎么付出就能做出比我更好的成绩。但我还是会继续努力,做一个奋斗的追梦人,这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失败了也不会有借口,总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老家宿迁曾是苏北最贫困的地方。小时候父母常年外出驶船,他和妹妹就被寄养在外婆家。因为外婆不识字,在学校里,刘强东学得尤其认真。他知道,一旦回到家,就再也没有人能够在学习上为他提供帮助。这让他从小就养成了“必须比别人更努力”的习惯,而这个习惯一直伴随刘强东左右,至今仍是如此。

刘强东说:“我坚信自己一定会比别人更努力,因为我父亲告诉我,只要比别人多流了一滴汗,你就比别人多了一份机会。既然我能够比你多流无数的汗,不是多流1滴、10滴、100滴,那么我就自信我可以成功,可以超过你。”

学生时代的刘强东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霸。读小学时,就是镇上绝对的第一名,到初中转至县城时排到39名,不甘人后的他立刻迎头赶上,高考时考得680分的高分。能做到这一切,他所凭借的除了努力,还是努力。他说,我在上课的时候,那45分钟里绝对是全神贯注,一点都不走神的,哪怕别人拧我大腿,我也没有任何感觉。

我们很多人总是抱怨自己出身不好,运气不好,以至于忙忙碌碌,仍是一事无成。但又有多少人想过,造成这一切的也许正是我们自己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实在是太多了。高中不好好学习,以至于考不上心中理想的大学;在大学不好好努力,以至于找工作时处处碰壁;工作中不努力,以至于晋升无望。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当下的遗憾和弱势,就在于我们当初没能及时把握,没能付出足够的努力。凡事一饮一啄,现在努力工作了,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就会轻松一下,至少不会给自己留下遗憾;现在不努力,那么等到将来再后悔,一切就没意义了。

华为靠着一帮“寒门子弟”踏踏实实的努力,傻付出、傻投入,终于做成了今天这般规模,年收入5200亿元,一跃成为中国企业的标杆。同样的道理,只要我们肯去付出,肯去努力,终有一天,我们会感谢自己今天所做的一切,而不是老来徒伤悲。

金子其实不发光,选择比天赋重要

孟晚舟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说:“金子并不是发光体,把一块金子放黑屋子里,哪有光辉呢?在人生的岔路口,选择什么样的平台,往往比天赋本身更重要。”

2015年,褚宏哲大学毕业,因为平时深得辅导员器重,被辅导员推荐到另一所大学应聘教师。那学校不差,待遇也不算差,而且对方的招聘对象多是985高才生,像褚宏哲这样的211出身,若非辅导员亲自推荐,是很难有机会的。于是褚宏哲犹豫了。

在此之前,他已经去过华为面试,并拿到了offer。这个时候,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大学任教和去华为工作这两个选项中做出选择。朋友们都劝他去华为,因为华为是公认的高薪,虽然大学教师也不错,但以他的能力,去华为明显会更有作为。

在同学的分析下,褚宏哲也觉得去华为或许更适合他,但与辅导员的一番谈话,改变了他的想法。辅导员告诉他,去华为上班就意味着假期少,工作量巨大,人得不到休息,而且华为还只是一家民营企业。而大学就不同了,不但工作稳定,工作量也不大,更重要的是,各种福利待遇也差不到哪儿去,外面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进入这个体系呢!

听完辅导员的分析,褚宏哲心想,或许辅导员说得对,与其选择一份又苦又累又不稳定的工作,倒不如在大学待着,只要自己好好干,一样可以干出一番成就。什么时候觉得不行了,想轻松一些,也不用担心换工作的问题,随时都可以清闲下来。

怀着这样的想法,褚宏哲最终没有去华为,而是选择了去大学任教。反倒是同寝室的另一位同学,在向他请教了华为的面试过程后,顺利进入了华为公司。

一转眼,一年过去了,褚宏哲悲哀地发现,大学教师这份工作,连带大学这个工作环境都不适合自己,以至于自己工作了一年,完全看不到晋升希望。相反,那位受他启发去了华为的同学,现在却混得风生水起,年薪十几万,成为班里年薪最高的人。

可实际上,那位同学无论是在学习成绩、品才相貌,还是社交能力等方面,都比褚宏哲强不了多少,甚至还不如他。就因为选择的平台不同,结果却天差地别。

一位智者说过,一个人走自己的路,本身没有错,关键是怎样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也没有错,关键是走的路是否正确。年轻的时候,选择比天赋更重要。

以前,人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有实力的人总会有出头之日。可如今时代不同了,不但有巷子,还有空气清新剂,是以,再好的酒,如果放错了位置,那也是无人问津的。同样的道理,人也是如此,选择正确的平台,对今天的我们可谓是至关重要。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在普林斯顿大学演讲的时候这样说道:“天赋得来很容易,毕竟它们与生俱来。而选择则颇为不易。如果一不小心,你可能被天赋所诱惑,这可能会损害到你做出的选择。”

22年前,年轻的杰夫·贝索斯萌生了创办亚马逊的想法。那时他所面对的现实是,互联网使用量以每年2300%的速度增长。除了互联网,他从未看到或听说过,世上有其他任何东西能增长得如此快速。创建涵盖几百万种书籍的网上书店的想法,令杰夫兴奋异常,因为这个东西在物理世界里根本无法存在。那时,他刚刚30岁,结婚才一年。

他告诉妻子Mac Kenzie自己的想法,并表示想辞去工作,然后去做这件疯狂的事情。不过,与此同时,他也很犹豫。毕竟,他很可能会失败,因为这个想法太疯狂了,简直前所未有。而他才刚刚结婚,他不敢想象,要是自己失败了,该如何面对妻子。

Mac Kenzie告诉他,他应该放手一搏。她说:“嘿,亲爱的,你要知道,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创业公司都面临着风险,他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你在害怕什么呢?”

最后,他的老板也为他加油打气,鼓励道:“嘿,小伙子,这听起来真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但是对那些目前没有谋到一份好工作的人来说,这个主意会更好。”

就这样,在经过自己深思熟虑,以及身边亲朋好友的鼓励后,杰夫鼓起勇气选择了那条不安全的道路,去追随他内心的热情。如今,亚马逊成为最引人瞩目的企业之一,杰夫不由得为当年的选择感到骄傲。如果没有那次选择,就不会有亚马逊的诞生。

有道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试想,职场中,当我们身边尽是一群庸才时,我们又怎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庸才呢?只有和牛人在一起,自己才会变成牛人。哪怕靠自己的力量跑不动了,牛人们也会带着我们一起跑,如此,我们就会一直前进。

当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作为普通职场人的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埋头苦干,而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精修我们个人能力的同时,也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做出正确的选择,就意味着我们找准了奋斗的方向,处在了适合自己的平台上,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实力,避免“好酒泯于巷中而无人问津”的局面。正如孟晚舟所说,金子本身是不发光的,想要发光,我们必须先将它放于阳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