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华为内部讲话:你的奋斗终有回报
10239900000003

第3章 你不对自己狠,就别怪别人对你狠

华为淘汰制:一天不奋斗,就可能出局

职场中,有一种“末位淘汰制度”,意思是综合工作中的各项业绩指标,如果不幸排在了最后面,公司就会把这后面的人淘汰掉,或调离岗位,或直接辞退。

华为实行的正是这种末位淘汰制。可以说,在华为工作的人都有这样一个认知:在华为上班,如果一天不努力,一天没把工作做好,就会有被淘汰的风险。

基于这种压力,华为人每天都处在激烈的竞争状态,每个人都全力工作。这样一来,不但带动了整个企业的工作气氛,也大大培养了华为员工的奋斗者精神。

任正非说过:“对于一个不负责任而且在岗位上的人,一定要把他的正职撤掉,等到有新的正职来时,副职也不能让他干。对于长期在岗位上不负责的人,可以立即辞退。若不辞退,这个队伍还有什么希望呢?公司不迁就任何人,干部也不例外。”

在任正非看来,江山代有才人出,要一代代去巩固。这就像是我们人体的新陈代谢,无用的、有害的东西就要排出体外,留下新的、有用的东西。因此,在华为,实行末位淘汰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你不努力,哪怕身居高位,也免不了被淘汰的命运。

一位网名叫“P迪”的网友,在华为工作5年了,不幸的是,在2009年那场“末位淘汰”中,他没能通过考核制度,因为两年里业绩很差,被淘汰出局。

“P迪”回忆说,在他刚进华为不久的一次会议上,他的产品经理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晚上突然发高烧,孩子的母亲拜托邻居去找医生,自己照顾孩子。邻居去了很久又一个人回来了,母亲问邻居,医生怎么没来。邻居回答道,医生不在家,而且他碰巧没拿手机,外面又下雨。母亲只好跟邻居说,你帮我照顾孩子,我去请医生。

没多久,医生就被母亲找了过来,邻居好奇地问母亲,你是怎么找到的。母亲回答道,我问了医生的家人,他们告诉我医生这个时间通常会去哪儿,然后我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找过去,幸好在第一个地方就找到了医生,屋外的风雨并不算什么。

“P迪”说,当时他不明白经理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直到自己面临末位淘汰,被叫去谈话时,他才幡然醒悟:华为里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那位母亲。孩子患病了,如果自己不努力找医生,哪怕邻居再好心,也始终叫不来医生,救不了孩子。

换句话说,如果自己不努力,外人终究是救不了你的。“P迪”不由得想起最近的两年,他对工作总是很随意,不按照公司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抱着一种“只要不出事故,怎样都可以”的心态做事,结果客户一遍又一遍地向公司投诉他,追责于他。

但那个时候,他并未将其放在心上,依旧得过且过混日子,认为自己已经是华为老员工了。可没想到,随着连续几次业绩排在最后,公司真的将他辞退了。

他清楚地记得,在他办离职手续的那天,经理给他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不管你以后到了哪个公司,都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被淘汰。

事实上,末位淘汰制度并不只限于华为,联想、微软、IBM等都有,只是落实的形式有所不同而已。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到处都是人才、天才。

在最近几十年,尤其是近十年里,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情况:半年前还默默无名的小伙子,有可能一夜之间就成为声名鹊起的企业家;也许几个月前还红红火火的公司突然间就变得无人问津,惨淡收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说到底,无非是时代的脚步越来越快了,每一秒都在发生头脑风暴。君不见,苹果、华为等智能手机,几乎是半年就出一款新机,一年就革新一次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得过且过,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又怎么跟得上节奏呢?

这个社会是公平的,人们也只会越来越讲公平,自己能力不够,又不努力,又在岗位上的人,只会越来越少。

况且,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也并没有多少关系可以依靠,也没有可以拿去拼的爹和娘,更多的时候万事都得靠自己打拼。因此,努力就是我们唯一的手段。

有道是,不努力,再好的企业也有倒闭的一天。同样的道理,如果不努力,即使我们现在处在再好的平台,也终究会被其他努力、能干的人替代。想要在这个充满“狼性”的时代生存,我们就必须对自己狠一点儿,豁尽一切去努力奋斗。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你有什么资格不拼命

2015年,孟晚舟在华为的新年致辞上讲了这样几个小故事:

2014年6月,ISIS(即伊斯兰国)发动了战争,伊拉克地区旧乱未愈,新乱又至。在这个枪炮声像鞭炮一样司空见惯的地方,已经很少有国外企业还在驻留了,就连当地人都开始大规模撤离,逃往其他国家,以躲避战火。

在这种情况下,华为伊拉克区CFO江文生,却提前结束休假,迎着炮火赶回了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华为在当地的代表处的同事们见到他时,无不惊讶地问他:“为什么这时还回来,安心休假不好吗?”他笑着说:“我赶回来陪你们一起害怕!”

2014年3月22日,西非国家几内亚爆发埃博拉疫情,人人自危。然而,常驻几内亚近4年的CFO张冬阳却主动要求坚守岗位,并加入几内亚疫情应急处理小组,到处宣传抗击埃博拉知识,疏导员工情绪,制定应急措施和策略。与此同时,张冬阳一度发高烧到了39度,依靠每天输液,继续和客户讨论关税与进口增值税的解决方案。

还是2014年,东北欧预算经理丁忠应,在例行的年度体检中查出甲状腺癌,恰巧这个时候由他负责的地区部,正进行着关于2015年全预算的工作。一向追求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的他,主动向区域CFO提出:“让我做完再回国治病。”最后,在同事们不分昼夜的积极合作下,丁忠应将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得到了管理团队的高度认可。

最后一个故事发生在巴西。众所周知,在全球经济中,巴西是个公认的特殊国家,一直以来,其复杂的经营环境让无数外资企业望而兴叹。就连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生前都曾立下过“帮规”:“决不在这片不可能让外资盈利的土地上,开设苹果店。”

可想而知,华为想要在这片土地上有所建树,是何其困难。从经营数据来看,结果也的确如此,华为在巴西地区遭遇了连续数年的亏损。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势,为了实现公司开拓这个市场的伟大目标,巴西财经团队主动将所有周末改为单休。

就这样,在这群华为人投入更多时间、更多资源以及更多心力的情况下,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发现问题,制订计划,然后反复改进计划。识别一个风险,就讨论一个风险预案;发现一个不足,就立即改进。终于,巴西这个特别的市场被华为征服了。

孟晚舟说,华为的员工绝不仅仅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点儿努力,而是比想象中的还要努力得多,努力到自己应该为自己鼓掌,为自己骄傲,为自己举杯相庆。

如今,我们很多人都在为华为的高额年薪惊叹,人均20万、40万,股配分红……而在华为上班的这群人,无论是以今天“物质条件衡量个人价值”的眼光来看,还是从普世的“能力才是硬道理”这个角度去分析,他们都是绝对的精英、高知识分子。

然而,就是这样一群人,成为当下“最努力群体”的典型。人们一说到华为,除了高薪,恐怕就是“华为人很拼,很努力,以奋斗者为本”这样的念头了。

网上流传着一句独特的“心灵鸡汤”:在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有人比你优秀,也不是别人比你努力,而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要努力得多。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别人成功,鲜花铺地,掌声如潮,进而各种羡慕嫉妒恨。却不知这辉煌,是别人付出了百倍于我们的努力之后才换来的回报。有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世上哪有不劳而获的好事呢,努力才是王道。

美国当下最红的超级白富美、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女儿、川普集团最美丽的CEO伊万卡·特朗普,从小含着金钥匙出生,7岁就有了自己的第一颗钻石,还拥有一套140个房间的豪华大别墅,以及20多亿美元的继承权,是绝对的“长公主”。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姑娘不但是沃顿商学院毕业的高才生,更是一位真正的商界女将。以女儿身继承家族事业,带领川普集团驰骋房地产界,更创立了自己的珠宝品牌,与多家大企业联手创办美食、家电品牌,更是名模,自己给自己的品牌代言。

最重要的是,她比很多男人都要努力,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甚至一天只睡4个小时,每天凌晨4点钟就起床,然后跑步、健身、学习商业知识。与人聊天,她也从不谈论八卦新闻、娱乐花边,总是向那些成功的商界前辈请教、学习。

也许,正是她的努力,让她成为美国富二代群体中最为与众不同的那一个。美国媒体在评价她的时候说道,伊万卡能有今天这般成功,川普家族只占30%,剩下的70%都是靠她自己的力量实现的,她不是一般的富二代,而是一位真正有贵族气质的人。

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有人调侃:优秀的人都这么努力了,那我们努力还有什么用,反正都是一个结果,还不如让自己舒服一下。调侃归调侃,但是,总归还有另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努力虽然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的话就一定不能成功。

在现实的职场中,作为普通职员的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事实是,如果我们不努力、不拼命,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其他比我们努力、比我们拼命的人取代。

事实上,当今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才涌现的时代。985、211等高校的高才生扎堆出现,富二代、海归等群体越来越壮大,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我们在找工作时,需要具备的能力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绝大多数出身于普通家庭的我们来说,如果还不努力,那就真的会面临被时代淘汰的危险了。

英雄都是从泥坑里摸爬滚打出来的

2008年,任正非在核心网产品线表彰大会上说道:

别人说我很了不起,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我并不懂技术,也不懂管理及财务,我的优点是善于反省、反思,像一块海绵,善于将别人的优点、长处吸收进来,转化成自己的思想、逻辑、语言与行为。孔子尚能三省吾身,我们又不是圣人,为什么还不能……不断反思自己,才能不断超越自己。能从泥坑里爬起来的人就是圣人。

1987年,任正非43岁,他所在的“建筑兵”队伍被国家取缔了,以至于他不得不从部队以团副的身份转业,来到被称为“改革试验田”的深圳。先他而来的妻子成了南油集团的高管,却选择跟他离婚。任正非则是南油集团下属的一个电子公司的经理。

不得不说,这件事对已到不惑之年的任正非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做程控交换机产品的朋友让任正非帮忙卖设备,任正非就以2.4万元的启动资金注册了深圳华为公司,成为香港康力公司HAX模拟交换机的代理。

就这样,任正非凭借自己对特区一些信息方面的优势,从香港进口产品到内地,赚取差价,从而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但任正非自己很清楚,在通信技术上他只是个门外汉,也许十几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成为中国人中最先用上电话的人,却不足以让他对该产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不过,他也知道自己的长处:有商业天赋,善于用人。

当时,中国电信对程控交换机非常渴望,然而整个市场却被跨国公司所把持,国内使用的几乎所有的通信设备都依赖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任正非意识到:想要在通信领域做出一番成绩,就必须自主研发产品,自己不行就找行的人做。

1991年9月,任正非租下深圳宝安县蚝业村工业大厦三楼,开始了自主研制程控交换机的征程。从此,华为彻底告别“代理商”这个身份,踏上了实体企业的道路。由于创业之初没钱没技术,任正非就带头搞起了“床垫文化”,吃住都在办公室。

1991年12月,首批BH-03交换机匆忙发货。员工事后才知道,公司没有现金了,再不出货,即将面临破产。可是到了1992年,华为的交换机批量进入市场,当年产值即达到1.2亿人民币,利润过千万,而当时华为的员工才只有100人而已。

任正非常常在各种场合,说自己是一个没有技术、不懂财务也不懂管理的人,唯一的优势就在于,他总是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别人的优点,然后吸收别人的长处,反省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不足,渐渐完善自己。即,懂得自我批判。

人们常说,让别人革自己的命不难,难的是自己革自己的命。这里的“革命”,指的就是正视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不足。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往往把别人的缺点、劣势看得一清二楚,评得一针见血。但一谈到自己身上的问题,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就是失去信心,自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自己应该是改不过来了,于是就任其沉沦。

这是不应该,也是不可取的。正所谓,人这一生,谁没有个摸爬滚打的阶段,谁没有个头脑犯浑的时候,一味去逃避这些问题,甚至被它们击败打倒,这不是英雄所为。鲁迅先生也曾说过,真正的勇士,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

网友“zhangwei”讲了这样一段经历:自2001年毕业后,他就开始了自己顺风顺水的事业之路。先是在2002年的时候,加入了交大启光集团,成为群组经理,也是集团里最年轻的中层领导。之后,在2003年的时候带领一帮兄弟,开始了创业。

在这期间,他靠自己的力量和政府接洽,独自完成了西北地区互联网行业中最牛的一个单子,之后,年轻的他管理着全公司20人的队伍。2005年他进入建设银行工作,2007年又加入了西安第一家外资银行——东亚银行。这个时候的他,是自信的。

2007年6月,他决定离开银行,自己创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仅仅半年不到的工夫,他的人生面临巨大的转折。先是创业失败,之后,女友见他情况不妙,立即跟他分手并索要赔偿,逼得他不得不卖掉自己所有值钱的东西,以偿还银行贷款,以及女友的分手费用。在这种打击下,“zhangwei”一度很消沉,甚至想到了结束生命。

几经挣扎,在亲人和朋友的劝说、鼓励下,“zhangwei”最终还是坚强地挺了过去,他仔细分析了自己失败的原因。2011年,第二次创业小有成功的他,和现任女友步入了婚姻殿堂。他说,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就此倒下,不然,他就没有今天了。

有道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职场中,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不小心犯下错误,遇到困难,又或者陷入了窘境,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然而,我们很多人对此却讳莫如深,一心想着逃避这些错误、困境。却不知,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们总是从中吸收经验或得到教训,然后不断反思,提高和完善自己,避免错误再次发生在自己身上。

事实上,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总会有犯错的时候,也会有遭遇失败的时候。人生的路很漫长,途中充满了不确定性。跌倒不可怕,重新站起来就行了,可怕的是我们掉进一个泥坑却不敢承认,更没有勇气从里面爬出来,这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失败。

决心:如果研发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

有这样一则故事:年轻人拜船工为师学划船,船工要求他先学会游泳。年轻人问:“为什么?”船工一脸睿智地说:“你想,划船是一件有风险的事。如果不会游泳,那么你在划船时会担心失足落水,而一旦有了这个担忧,就很难专心致志划船了。”

船工说的话不无道理,然而,年轻人却另有一套看法。在他看来,不会游泳,学划船时就会心怀忧虑,进而小心翼翼,不敢犯错,这样学起来才更有效率。

一者讲求两手准备,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一者讲求不给自己留后路,毕其功于一役。生活中,两种观点其实都有道理,但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有后者的魄力。

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时候,想要做成功,必须要有一点“破釜沉舟”的勇气,不给自己留退路,做事才能全力以赴。

创业初期,任正非曾遭遇过无数个旁人难以想象的难关。其中一次,甚至关乎整个公司的存亡。那是1993年,义乌电信局决定给义乌所属的佛堂镇配备程控交换设备,而且还必须是被称为“08机”的那种交换设备,这东西在当时是很先进的产品。

原本这个单子给了另外一家企业生产,而且设备都已经运到义乌了。说来也巧,就在义乌邮电局准备接收设备的时候,该企业的设备在另一个城市出了事故。国家邮电局下发通知,不可再用该企业的产品,义乌电信局这才把单子转给了华为。

当时,由于电信运营商一般都更愿意用进口设备,加上华为只不过是国内200多家电话交换机生产企业之一,没有任何知名度,还是民营企业,所以义乌这个单子,几乎是华为展示自己、求得生存的唯一机会。一旦失败,可能就永远失去生存的权利了。

说起来,这本是一次天大的机会。但有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华为在那个时候,尚没有积累起足够的技术生产这种“08机”,为此,公司不得不加大研发力度。

总之,这个过程是惊心动魄的。当时的华为工程师们吃尽了苦头,历经了无数次失败,才将2000门“08机”造了出来,完成了华为的一次重大技术积累。不过,制造出来还不算完,他们还必须教会客户如何使用,以及解决试用中出现的问题。

在向义乌电信局的人培训设备的使用方法时,对方只来了两个人,而华为却派出了十多名资深工程师,轮流为他们讲课。讲解完毕之后,华为又派出几十号工程师,前往电信局旁边的一处民房租住下来,以就近日夜值班调试设备,随时解决各种问题。

1993年10月,设备终于交付结束,华为完成了自己历史上第一个数字机实验局,为公司赢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据当事人之一的华为常务副总裁、首届EMT轮值主席费敏回忆说,当时,他到农民房东那里结账,拿回一张9000多元的住宿费发票,报销时把财务部的同事吓了一大跳。一问,才知道这是40多号人住了4个多月的费用……

费敏感慨地说道:“10多年后的现在,回忆起那次苦战,还是惊心动魄。如果那次真的出了什么过错,没有搞成,就没有今天的华为了。”除此之外,在这整个过程中,还有一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在一次内部动员大会上,任正非站在5楼会议室的窗边,沉静地对全体参会人员说:“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

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失败,也许并不只是实力上的差距,还跟我们的决心有关。决心,不只是口号,更是一种责任担当。任正非有一句名言:“进了华为就是进了坟墓”。何意?无非是要有向死而生的决心罢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成功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然而,在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喜欢抱着侥幸的心理,既希望自己能取得成功,又不愿全力以赴,故而常常在做一件事情时,总是“两手抓”,稍遇困阻就想着打退堂鼓,结果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弃。

没有足够的决心和背水一战的勇气,结果往往也是注定失败的。正如兵法所言,气竭而衰,将士失去了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就很容易在心理上决堤,最后溃败。我们创业、完成工作也是一样,在必要的时候,就应该“破罐子破摔”,一往无前。

1995年3月的一个晚上,杭州一间民房里挤满了人。这是马云的家,而这些人则是他4年来在教书期间结识的外贸人士。马云想听听这些做外贸的人对Internet的商务需求。除此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目的:想借机看看有没有人支持他的想法。

马云说:“我请了24个朋友来商量,整整讲了两个小时,他们听得稀里糊涂,我也讲得糊里糊涂。最后说到底怎么样,其中23个人说算了吧,只有一个说你试试看,不行赶紧逃回来。我想了一个晚上,决定还是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

职场上也是如此,我们想要成为了不起的人,就不要轻易给自己留退路。地球是圆的,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无论走哪个方向都能回到原点。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成功,不是因为方向错了,仅仅只是因为我们的决心不够,过早放弃罢了。

可见,成败只在瞬间,敢闯就是王道。逼自己一把,也许奇迹就会出现,否则,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再不济,至少我们也是败得轰轰烈烈的。

越困难的地方越有生存机会

马云说过,生意越难做,才越有机会。还有人说,生意难做的时候,才能真正诞生了不起的企业和企业家。事实正是如此,困难固然代表着艰辛和高概率的失败,但同样也代表着这个区域还处在一种“无人区”的状态,这样一来才越有生存机会。

创业之初,华为举步维艰,困难重重,犹如行走在薄冰上的大象,随时可能灭亡。当时正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通信市场完全被国外企业垄断,又有国内公司争抢蛋糕,竞争异常激烈。为了走出生存困境,任正非倡导“吃苦耐劳,一切为了顾客”的独特精神,带领华为人游走在最困难的市场中,一路披荆斩棘,哪里条件艰苦就去哪里扎根。

某年4月的一个下午,华为驻南昌用户服务中心的张雪芳,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准备下班回家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个用户的电话:“上饶铁路电务段一台HJD48机遭雷击,急需办事处的工程师带几块备板,以替换坏掉的零件。”这个电话让张雪芳为难不已。

一来,此时已是下班时间;二来,她也不是工程师,技术这一块的工作不归她管。已经年过五旬的张雪芳,本来有着充足的理由让客户等到明天再打电话。然而,秉着公司“一切为了客户”的原则,她决定连夜送备板,并联系杭州用户服务中心的工程师支援。

由于事发突然,当天晚上张雪芳只买到一张火车站票,经过好几个小时的颠簸后,她才赶到上饶铁路段,当时已是凌晨3点多了,杭州办事处派出的工程师也正好赶到。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抢修,电务段HJD48机恢复了正常运行,重新投入服务。

做完这一切,已是凌晨4点多,为了不耽误上班,张雪芳又连夜赶回南昌。客户被张雪芳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上饶铁路电务段的段长亲自对华为的维修工程师说:“段里准备再订一套程控交换机,请你明天介绍一下你们的C&C08机,用你们的我们比较放心。”

事实上,在华为有许多像张雪芳这样的员工,无论他们职位为何,从上到下,总是谨记自己的职责,兢兢业业。华为正是靠着这种“傻傻的服务”,不断在各大地区取得立足点,然后再一步步推进,开拓出了自己的江山。后来进军海外市场,也是如此。

报道指出,支撑新兴市场开拓行动的,正是华为员工的敬业精神。2010年左右,华为有10万人,号称每天有1400名员工乘飞机。任正非也多次提到,华为员工“爬雪山,过草地,徒步8天”“遭到强盗袭击,缝了30针以上仍旧工作”等。

一位华为销售说:“无论是在55度的酷暑下,还是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我们的设备都能够正常工作。无论是在南极北极,还是在战争区域,我们的员工随叫随到。”

迎难而上,不惧怕任何困难。任正非和华为十几万员工,正是凭着这股勇气,将华为一步步从草台班子,拉扯成了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科技企业之一。回首20年前,在那个“七国八制”称霸的年代,对中国电信行业信心全无的时代,又有谁敢想象呢?

用时下最流行的一句话来表达,那就是:在这个世界上,往往是那些艰难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因为敢走的人没几个。这就好比学技术,有的三五个月就能大成,而有的则需要三五载,甚至更久的时间来沉淀、打磨,只有经过岁月的洗练才能有所建树。

前者固然学起来轻松易懂且见效快,但也面临着竞争对手多、烂大街的窘境。反倒是后者,由于学习难度高,时间跨度大,一旦学成,旁人无法轻易复制。这样一来,我们至少能在很长时间里保持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让我们从普罗大众里脱颖而出。

职场中,我们很多人做事之前总是担心这,担心那。比如,想要买车,却又担心油价太高、服务费太贵、车买回来之后不易保养;想要买房,却又担心每个月的按揭会限制自己的财务自由,一旦工作不稳定,经济形势不好,就会面临经济破产……

殊不知,这些问题,不单单是我们会遇到,其他人也会遇到。坚强的人会去面对,并努力将之克服,而更多的人则是未战先怯,急于寻求另一条更轻松的路。所以大多数人一辈子碌碌无为,总在寻找新的出路,只有极少数敢于挑战困难的人成功了。

俗话说得好,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为什么?因为狼更有野性,它们不畏惧各种艰难的条件,敢于直面困难。然而,狗却不一样,它们畏惧艰辛,贪图安逸。有道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成功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需要有强大的毅力和恒心。

说一千,道一万,终归一句话:世上道路万千,条条皆能通向成功。但是,如果走那些看似平坦的大道,往往会因为走的人太多而变得拥挤不堪,甚至形成堵塞,以致无法畅通地走到终点。反倒是走那些为绝大多数人所畏惧的崎岖之路,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毕竟,越困难的地方,才越有生存的机会。

比别人多奋斗、多坚持一会儿

职场中,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很多人总是本能地想到退却,或另寻他路,缺少一种克服困难、坚持下去的毅力。其实,想要成功地做一件事情,其关键点往往在于我们是否具有足够的毅力。很多时候,比别人多坚持一会儿,也许结果就会大大不同。

就像任正非,甚至所有华为人一样,他们并没有远超对手的技术,也没有什么后台可以依靠,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靠的是什么?不就是比别人多出来的那一点坚持吗?任正非说过,如果在对手喝咖啡和休闲时还努力工作,就能拿到比别人更多的订单。

在华为内部有这样一个员工的故事流传。他是一名销售人员,有一次,他需要把一份相关资料呈递给电信局局长。为此,他特地赶在早上8点之前,前往对方的办公室。然而,电信局局长只说了一句话,“要开会,你等等吧”。就这样,他在那里站了一上午。

其间,电信局局长两次走出会议室,都没搭理他。直到中午吃饭的时间,他终于找到说话的机会。可是,电信局局长这个时候又说了,“我要去吃饭,你改天再来吧”。说完,这位局长潇潇洒洒地走了,他想了想,决定继续站在那儿等候。一个小时后,局长吃完饭回来,看到他之后不由惊讶地说:“咦,你怎么还没回去啊?那正好,到我办公室来吧。”

就这样,这位销售员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事实上,这样的遭遇对华为的员工来说太平常不过了,他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在经历类似的事情。畅销书《走出华为》的作者汤圣平就说过:“华为的销售人员能做到:你一天不见我,我就等你一天;你一个星期不见我,我就等你一个星期……”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是任正非向员工一再强调的精神核心。他说,这就像动物界中的狼一样,虽然没有绝对的速度,也没有庞大的体型,就连其唯一的武器牙齿,也没什么过人之处。但它们比其他动物更能忍耐,为了一块肉,甚至能奔袭千里不放弃。

2000年的时候,浙江省正式开始建设拨号接入服务器项目,各地级市分头行动。其中的一个市,正是由华为负责。不过,这笔交易却是华为主动找上门的。

华为那时还不具有今天这般实力与知名度,所以在计划之初,这个地级市的相关项目负责人并未打算与华为合作。但华为的销售人员在听到这个竞标消息后,主动加入进来。他们连夜兼程,赶到该地级市,挨个跟电信局所有技术工程师介绍自家产品。

在他们一遍又一遍的介绍下,一位工程师终于被打动了,他试着给该市电信局局长写了一份有关华为产品的报告。受此激励,华为销售小队又立即前去拜访该市电信局局长。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一连七天,销售小队终于说服对方,拿下了该市的项目。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只要我们再坚持一会儿,再努力一下,成功就会自然到来。因此有人说,一个人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他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当然,一般来讲,光有誓不罢休的毅力和决心还不够,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有一点儿吃苦耐劳的精神。

就像任正非说的那样,比起其他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华为公司的高层管理团队无疑更加辛苦,更加拼搏。他们几乎没有什么节假日,常常24小时夜以继日地工作,随时随地都在处理问题。在他们身上,“努力工作”就是最醒目的标签。

有一年,为了满足我国西藏地区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任正非将目光瞄准了这里,派出了一支精锐的华为战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难关,那就是该地的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比如高原反应,以及拉萨那高达20多度的昼夜温差等。

这也是好多竞争对手不愿踏足这个地方的原因。但华为的人不同,他们勇敢地在这里安营扎寨,安装设备。据一位参与了这次市场开拓的华为员工回忆,项目组初到拉萨时,很多人频繁发生头晕、呕吐等症状,又或者整晚睡不着觉,第二天精神萎靡。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项目组的成员每人配备了氧气袋,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就赶紧抱着氧气袋猛吸几口,然后接着工作;天气干燥,嘴唇易裂,就每人发一支唇膏;晚上温度低睡不着,就起来干活儿暖身子。就这样,在没水没电的条件下,他们一点一点搭建起了华为在西藏地区的基地。最后,连当地人都不得不称赞:华为人,真能吃苦。

爱迪生说过:“我从来不做投机取巧的事情,我的发明除了照相术,也没有一项是由于幸运之神的关照。一旦我下定决心,知道我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我就会勇往直前,一遍一遍地试验,直到产生最终的结果。”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应该具备这种“比别人多努力一会儿、多坚持一会儿”的精神。要知道,这世上最艰难的事情莫过于积累,每天比别人多努力一会儿,哪怕只是一小会儿,日积月累之下,最终也能取得惊人的成果。事实上,那些取得一定成就的人,莫不是通过日复一日的坚持和积累,才得以从人群中脱颖而出。

有道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想要有额外的收获,就要有额外的付出。吃苦耐劳是奠定一切成功的基础;坚忍不拔是干大事者必不可少的精神意志。没有人能够轻轻松松就获得成功,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才是通向成功唯一的道路。

优秀都是逼出来的

俞敏洪说过,成功从来不是唾手可得的,而是“逼”出来的。适当的逼迫,能把我们的惰性“逼”走,把我们的平庸“逼”走,把我们的勇气“逼”出来,把我们的前途“逼”出来,也把我们的幸福感“逼”出来。自然,成功也就被“逼”出来了。

华为创立初期,因资金拮据付不起租金,租赁的办公和生产地点,每过一两个月就要搬一次。再加上一直以来,华为员工大多都是来自贫寒家庭,虽然名义上工资不低,但只能拿一半,而且还不知哪天发下来;公司常常半年发不出工资,很多时候只能打白条。

种种不妙的迹象,导致员工经常在私底下讨论,公司会不会破产,担心自己的工资会打水漂。以至于,好多人厌恶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一拿到钱就走人了。

那个时候,华为人事变更极快,往往几个月就能换掉一拨人。到最后,就连最初跟着任正非一起干的创业团队,也有3人选择了离开华为。而且,由此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一些项目前面的人做了一半走了,后来的人又从头做起,形成一个又一个断档。

最严重的一次,公司前脚才用高薪从北京挖来一个通信电源专家,给他在华为高管楼分了套房子,还把仅有的几个深圳户口给了他一个。结果,产品刚开发出来,人家就带着通信电源的技术骨干离开了华为,自立门户,在深圳开了家通信电源公司。

可以说,早期的华为,除了偶尔爆发一些惊喜之外,绝大多数时候,怎么看都不像是活得长久的公司。最“可怕”的是,还有一个爱做梦的老板,时常想着要把企业做到世界同领域最强。是的,那时候的任正非,在人们眼中只有四个字:狂妄至极。

一般而言,面对华为当时的困局,大多数人都会崩溃,会很自然放弃初心,放弃巨资研发,转而找现实点活下去的办法,但任正非却不这么做。就像那句古话说的,“祸兮福之所倚”。任正非相信,灾难必然都是带着礼物来的,只要自己足够聪明。

况且,他还是一个极富毅力和心怀梦想的人,绝不允许自己就此倒下去。因此,在这次萧墙之祸后,他开始反省自己过去的策略。同时,他也在思考一点:怎样才能让华为成为技术人才离不开的摇篮?为什么不打造一个活泼的、竞争性的研发团队呢?

那几个月里,他每天找父亲商量。父亲告诉他一段历史,说民国年间,那些经营酒楼的行当,通常都是一位或几位大老板先投资,再请掌柜的。掌柜的不出钱,每年有分红。如此一来,大老板几乎不用费力,掌柜的都会自己给自己加压,提高经营效率。

父亲的话一下子点醒了任正非,于是他做了两件事:第一,带头将手中的股份剥离,将拖欠员工的工资、奖金转换为员工持股制;第二,尽管资金捉襟见肘,但对于执意要离职的员工,做到从不拖欠工资,离职员工拿到的钱往往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多。

就这样,军心稳住了,员工不再来去匆匆,私底下不再讨论公司什么时候破产,新聘请的技术人才也不再自立门户。几年后,任正非感慨地说道:“由于资金不平衡,公司一次又一次地面临危机,一次又一次被推到危险的边缘。是谁挽救了公司,是什么神暗中保佑?是集体奋斗之神,是数千员工及家属之魂托起的气场保佑了公司。”

可以说,正是任正非的这种“不倒翁”式的坚韧,才让他没有在面对一次次的绝境时轻易倒下去,才让华为一路坚持过来,不至于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分崩离析。如今,他已经有了自己的用人之道:“尊重人才,使用人才,但绝不依赖、放纵人才。”

有人说,外在的压力,是我们走向成功最好的催化剂。没有人逼我们,看似一帆风顺的表面之下,就如同温水煮青蛙,是温柔的陷阱;反之,如果有人逼迫我们,我们就会在这股“逼迫”下快速成长,最后如同凤凰涅槃、破茧化蝶般伟大。

其实,职场中也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免不了会遇到一些困境,比如工作出了纰漏,引来上司不堪入耳的责骂,又比如岗位的变动让自己无法适应,产生了离职的念头等。职场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大多数人在面对这些困境的时候,选择了逃避。

正所谓,绝境才能逢生,绝路才能觅得出路。想当年,创业之初的马化腾,为了让自己做出来的软件看上去活跃一点,以此吸引用户,被逼“假扮女孩子”陪聊;马云为了支撑“海博翻译社”,被逼扛着麻袋,踩三轮,卖袜子,以提供公司现金流……

可见,人生路上,虽有泥泞坎坷,但只要我们不轻易妥协,不轻易认输,困境背后就总会有机会存在。正如李嘉诚所说,机会只钟爱那些有头脑的人。不要被一时的困难吓倒,努力睁大眼睛寻找背后的机遇,如此,我们就是不想成功也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