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情绪勒索:那些在伴侣、亲子、职场间,最让人窒息的相处
10247200000001

第1章 自序:为什么我们无法拒绝?

开始从事咨商实务工作后,让我发现一件事:

即使原本求助的原因不同,但许多个案的困扰,系出同源,都来自“与他人的情绪界限不清”,使得在关系中面临“情绪勒索”的困扰,不知如何改善、摆脱这样的互动模式,而衍生出的各种情绪困扰与身心症状。

容易出现“情绪界限不清”,以至于严重至“情绪勒索”的关系,与华人相对黏腻的人际、亲子、伴侣关系有关。其中,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女性面对的状况又比男性严重。我还记得我小时候,女孩子们要表现“我们是好朋友”的重要指标,就是“我们做什么都要一起”:买东西要一起、逛街要一起、吃饭要一起,更甚者,上厕所也要一起,愈黏腻,愈没有界限,愈是“我俩感情很好”的指标。

而在亲子、伴侣关系中,这种“情绪界限不清”而造成的各种“无意识的情绪勒索”,可说是常见的求助议题,屡见不鲜。当一方以“孝顺”、“我为你好”,甚至“如果我们感情好,应该毫无界限地生活在一起”,“我有权利/权力干涉、影响或决定你的生活各种事”,这些场景,时时刻刻地在这些求助个案中的生命里上演。

除了我们的生活,在工作上,“情绪勒索”的状况也相当常见。当我们遇到情绪界限不清的主管、同事时,与家人互动的模式,也时常会在职场关系中重复地上演,让我们无法招架、身心俱疲。

当我发现:原来,许多人的情绪困扰,根本原因,都是“情绪界限不清/情绪勒索”所造成,而“心理咨商”又并非许多人遇到情绪困扰的第一选择时,我开始动念想要撰写有关“情绪勒索”的相关书籍。市面上目前提到“情绪勒索”的中文书籍,仅有苏珊·佛沃所撰写的《情绪勒索》一书,但考虑到中西文化与切入角度的不同,使得此书的内容,与我实际上协助个案来建立界限的工作经验间,仍有些落差。很感谢宝瓶文化的邀请与对我的看重,让我有机会,能够将我的想法付诸实行。总编辑亚君与编辑纯玲的丰富经验,以及面对书稿的细腻、谨慎态度,对我的帮助很大,也使得这本书有了更完整的风貌。

另外,关于这本书最重要的人:我的督导曹中玮老师,是我在就读咨商所时,让我第一次接触到“情绪界限”这个概念的启蒙师长,也教导我许多关于“情绪”的重要观念。当我尝试将这些观念实践在生活当中时,我深深感受到自己人生的改变。可以说,没有曹中玮老师的教导与启发,就没有《情绪勒索》这本书。而在这本书即将付梓之前,老师百忙之中,拨空看了我的书稿,给了我许多珍贵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也让这本书更加完备。真的非常感谢老师!

“为什么我无法拒绝?”或许,与我的个案,或与我的过去经验相同,你并非没有发现自己曾经,或正在被“情绪勒索”。明知在这段关系中你已遍体鳞伤,但你仍然无法抗拒内心的罪恶感,无法保护自己,以停止这个循环……你发现你的脑袋都知道,但是心里过不去,你不晓得什么感受操纵了你,让你无法停止满足别人的需求……

那么,或许这本书很适合你。

翻开这本书,和我一起,重新审视你身边的关系,拿回你自己的生命主导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