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情绪勒索:那些在伴侣、亲子、职场间,最让人窒息的相处
10247200000002

第2章 前言:你的人生,总是在满足别人吗?

“前两天,我妈打电话给我,她要我帮她买晚餐要煮的菜回家。平常,如果能准时下班,我都会答应我妈;但是那天,我工作非常忙,需要加班,所以我跟我妈说,我临时被主管要求加班,没有办法帮她买。”

“我妈听了就不太高兴。她对我说,公司离家很近,我可以先买好菜回家,然后再回公司加班。”

“我很无奈地跟她说,我现在真的很忙,走不开,希望她自己买菜。结果我终于忙完、下班回家之后,我妈脸超臭的。”

“她很生气地对我说:‘生你这个孩子有什么用?不懂得体谅妈妈的辛苦,连一点忙都不愿意帮,我真是教育失败,是个失败的妈妈!’”

“我听了妈妈这么说,真的觉得很无言,觉得她也不体谅我的辛苦,但也觉得‘是不是我真的有错呢’?面对她的责骂,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好默默地被她骂。但是,类似的事情一再发生。每次回家,都变成压力,我似乎就是要一直满足她的需求……好像没做到妈妈的要求,自己就是个不孝子一样。”

“我主管让我觉得很困扰,他总是在快下班的时候才给我一堆工作,假日也常要求我加班;而且我加班的补休,常常有名无实地不能休,但他自己时常休假,甚至翘班。”

“我主管总是跟我说:‘你是新人,有机会进来这里,是你的运气,外面竞争很激烈,随便都可以找到人替代你……’”

“有时候我真的觉得工作分量太多,压力太大,当我企图委婉地跟他讨论我的工时和工作量的时候,他就会叹口气,然后很义正词严地对我说:‘你啊!动不动就说不能加班,工作分量太多,薪水太少,你应该要想,这些都是给你学习的机会。我是认为你有潜力,想要培养你,才会多给你一些机会……’”

“听他训完我之后,我觉得好像是我不知足,不懂得珍惜机会,可是又觉得哪里怪怪的,但不知道怎么反驳他。”

“有次我真的受不了,向他抗议,觉得不能接受这么不合理的工作量,他居然说我‘情绪管理有问题,不能适应职场压力’,还说我‘会被职场淘汰’……天啊!究竟是我有问题?还是他有问题?”

“从怀孕开始,我婆婆就有意无意地明示、暗示我,希望我把工作辞掉,好好在家里专职带小孩。我很喜欢我自己的工作,但也觉得她说得有道理:‘生孩子之后,应该多点时间留给家庭跟孩子。’但我还没准备好当全职妈妈,因此我先请了两个月育婴假,打算一面度过刚开始新手妈妈的手忙脚乱期,一面找到可靠的托婴中心,然后再慢慢重回职场。”

“没想到,当我婆婆知道我打算只请两个月的育婴假,而且在找托婴中心时,她非常生气,指着我大骂,说我没有尽到妈妈的责任,很自私,只想到自己。我婆婆还骂我说‘孩子的未来都被我毁了’。”

“天啊!有那么严重吗?听她这么说,我好想反驳她,但看她这么生气,让我忍不住怀疑,我是不是没有尽到做妈妈的责任?是不是真的太自私了?”

“从交往开始,我男友就管我很多。他要求我不能穿裙子,不能化妆,也不能跟朋友一起聚餐。如果要,则一定要找他一起去。他希望我只要有空的时间,都尽量跟他一起度过。如果我不按照他的方式做,他就会对我发怒,认为我不够重视他,不像他这么爱我。”

“他的发怒是很可怕的,有时候甚至会对着墙壁捶到手流血,或是不管场合地对我大吼大叫,让我觉得自己很糟糕。”

“但是发怒之后,如果我答应他,按照他的方式去做,他又会变回温柔的样子,对我很好、嘘寒问暖……”

“但其实我一直都很害怕他的情绪,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会‘爆炸’,因此,我只好尽量按照他想要的去做,随时随地去注意他情绪爆发的预兆,避免刺激他。这场恋爱,我谈得好累,后来想到他,都只觉得害怕而已……”

以上这些例子,你是否感到熟悉?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时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你是否感觉到,你的生活,总是得先处理、应付别人的需求,以至于必须忽略自己的需求与感受?

那如果不这么做呢?

如果不这么做,对方是否就会用一些话、方式责怪你,让你感觉到挫败或罪恶,甚至觉得自己很糟糕;然后,你将深陷在这些情绪中动弹不得,像是被黏在蜘蛛网上的昆虫一样?

你的人生,都在满足别人吗?

试着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再问问自己:

“发生了什么事,让我愿意拿我的人生去满足别人?”

当你开始问自己这个问题时,或许,你会慢慢发现,发生在你与别人之间的互动样貌,似乎愈来愈清晰;你愈来愈看得清楚,你们之间的互动,好像对方总是当负责“要求”你的人,而你是负责“满足”他的人。如果不满足他,似乎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如果你发现了以上的描述,与你和身边的人互动十分相像。那么,你很可能已经陷入了“情绪勒索”的循环之中。

什么是“情绪勒索”?

“情绪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是知名心理学家苏珊·佛沃在《情绪勒索》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情绪勒索”常见于许多人际关系中,包含职场、亲子、夫妻、朋友等。

情绪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使用要求、威胁、施压、沉默等直接或间接的“勒索”手段,让被勒索者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例如挫败感、罪恶感、恐惧感……这些感受就会在被勒索者的内心发酵并造成伤害;为了减少这些不舒服的感受,被勒索者可能会顺服对方的要求,长久下来,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被勒索者让勒索者以此手段控制、左右了自己的所有决定与行为,失去了“为自己做主”的自由与能力;最终,被勒索者的“自我”就在这过程中消耗殆尽,直到其心力一滴不剩为止。

在我开始从事心理咨商实务工作后,时常遇到有情绪困扰的案主前来求助。当我陪案主一起检视自我的情绪状况时,时常会发现,案主或许正处在一段权力相当不平等的关系中;可能案主身边的重要他人,正好是一位情绪勒索者,而对方与案主都不知道。

一旦与案主开始讨论,对情况抽丝剥茧,使其慢慢发现自己的情绪困扰与压力,其实是来自特定的一段关系中时,有些案主会觉得相当意外:

“怎么会这样呢?他其实也对我很好/很照顾我/很爱我,难道他不在乎我吗?为什么他要勒索我?而为什么我们都没有发现?”

对啊,“情绪勒索”,听起来是如此不舒服的互动关系。“勒索”这种行为,不就应该是“勒索者毫不在乎被勒索者的心情,只一味地要求被勒索者满足自己欲望”的行为吗?为什么会出现在对我们相当重要的关系中?

而且最可怕的是,好像,我们双方都没有明显感觉到问题所在。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我们不会察觉这个问题互动,而做一些调整呢?

更重要的是:这种互动,是怎么开始的?

“如果我被‘勒索’,我应该会感觉得到,而且勒索我的人,应该是个不在乎我死活的人。就像电影里的勒索犯一样,只在乎自己有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而不管对方死活。可是现实生活中,这个情绪勒索者,是对我很重要的人……他怎么会对我做这种事,难道他是故意的?他不在乎我吗?”

当你看了“情绪勒索”的定义,检视自己与重要他人的关系,发现符合以上陈述时,或许你会心生疑窦:难道对方不在乎我吗?不爱我吗?他是故意的吗?就是想让我痛苦吗?

实际上,有时身为一个情绪勒索者,他并非有意识地进行着“情绪勒索”的行为,而是在面对自己的需求时,他习惯使用这样的方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或许没有发现,这对你而言是不舒服的;甚至,他在面对“需求没办法被满足”的恐惧中,可能就会张牙舞爪,想要捍卫自己的权益,而无任何余裕去注意到你的感受与需求。

但相对地,之所以能够开始“情绪勒索循环”,也代表你愿意接受情绪勒索者的勒索手段;你愿意提供你的资源,以满足他的需求,借此安抚你心中的不安,换取内心暂时的平静。

不要忘记:唯有你接受勒索,这场交易才会成功。

所以,如果你身处在一段情绪勒索的关系中,你需要先看清这段互动关系的样貌,了解这个互动怎么开始,怎么持续,你们又在这段关系中扮演什么角色。那并非代表你该把过错怪在对方身上,或认为对方就是故意要让你不好过;而是让你发现:对方究竟使用了什么方式,让你心生不安,以至于勉强自己配合对方,期盼因此内心能重新获得平静?

怎么使用这本书?

在我的工作与生活经验中,我发现,“情绪勒索”是人与人互动中常见的问题行为,却不容易被当事人察觉。因此在书中的第一部分,我们将讨论情绪勒索的样貌,让大家了解情绪勒索是如何运作,以及如何在我们的内心造成影响。

了解情绪勒索如何运作之后,你或许会想知道更多,想知道:“为什么我会成为被勒索的对象?”那么,更进一步地探讨我们内心发生了什么事,使我们容易掉入情绪勒索的循环中,就成为第二部分的重点。

当然,此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让大家能了解情绪勒索的影响,并且辨识情绪勒索,以有效摆脱情绪勒索的循环。因此在第三部分,书中将分享一些摆脱情绪勒索,建立情绪界限的小技巧,让你能因此获得信心,勇敢面对情绪勒索者,以夺回你的人生掌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