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识事之见
10250200000006

第6章 驾驭自我

世界是由人与物所构成的。而人这个群体又是由千千万万个人所组成的,每个人都是一个自我。如果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世界就是一个我与非我的世界。我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存在物,有这个世界才有我的存在。所以,任何自我都是与这个世界上的人与物相互联系的,不能脱离这个世界而独立存在。然而自我又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每个人都要自行决定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生存活动,自我驾驭自我。生存于这个世界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而这个主体的存在状态就在于他拥有怎样的独立性与自主性。这种独立性与自主性就表现在他有怎样的自我驾驭能力。

驾驭自我就是对自己行为举止的自行掌控与运作。认识决定行动,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其思想意识所支配的。每个人都是具有一定能动性的认识主体,他既可以认识自我,也可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就是既把自己作为认识的主体,又把自己作为认识的对象。认识世界就是以自我作为认识的主体,把非我以外所有的人与物作为认识的对象。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要能够自己驾驭自己,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同时认识自己与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所以,驾驭自己其实就是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的正确行动。它不是随心所欲的主观自为行为,而应当是一种理性的自为行为,就是能合情合理地做自己所应当做的事。

人若要正常地驾驭自己,就必须严格遵守这个世界的根本法则。如同驾驶员驾驶汽车一样,不论你是谁,开什么车,到哪里去,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不遵守交通规则,就要遭遇麻烦,受到处罚。人是自然之一物,社会之一分子,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生存于这个世界的每个人都必须遵循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人作为自然物,与其他动物一样,都必须在自然规律的约束下生活。人作为社会的人,必须遵守这个社会的法律、道德和常规常理。遵守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唯有如此,人们才可以驾驭自己,享受正常、自由的生活。人们常用无法无天这个词来形容人的荒淫无度。所谓无法就是有悖于社会法则,所谓无天就是有悖于自然法则。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生命体都不允许享有绝对的自由,要理所当然地受到一定的制约。没有这种制约,世界也就没有秩序,就会陷入混乱不堪的状态。那些背离法理和自然规律的我行我素者,看起来似乎是不受任何约束,自己驾驭自己,实际上是自己为自己套上了枷锁,自找麻烦,自食苦果。人如果把本来应该用于睡觉的时间用来打牌、喝酒、玩游戏,身体就必然受到伤害,自然规律就会毫不留情地惩罚他。同样,人若是习惯于做违法乱纪之事,也就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每个人都要自觉地遵守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这样做其实就是坚持了人间正道。人只有走正道,才有光明,才有前途,才有希望。人是很容易偏离正道的。人生其实也是不断思索如何避免偏离正道的过程。所以,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离正道有多远,一旦偏离了正道,能够主动向正道回归,这样就可以正常地驾驭自我。如果所作所为已经偏离正道,自己却茫然不知,自以为是,以至于偏离正道越来越远,到了自己难以复归的程度,也就到了无法驾驭自己的地步,此时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的惩罚与制裁,在外力的作用下,强行向正道复归。

人若要坚守正道,就必须有理智的头脑。理智是人的素质和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人的理智程度越高,他就越趋于成熟,就越能驾驭自己。有了理智的头脑,人的言行举止才有可靠的依托和稳固的根基,才能既保证自己身心的相互协调,又能使自己与外部世界保持相互协调。人若要正常、有效地驾驭自己,就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有自己的主见。自己应当是驾驭自己的主人,也是主宰与开拓自己命运的动力,是一切事物的理性决定者。一个人要决定自己的事,就必须有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不是自然产生的现成的东西,而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与发展,并不断完善的理念性的东西。小孩子遇事常常请教大人,就是由于小孩子缺少自我意识,难以做主。成年人若缺少自我意识,遇事也同样不能自我做主。有了自我意识,就可以展示自己的主体性与能动性,遇事就可以自行观察、分析与判断。根据自己的主见,决定自己的行动,从而可以驾驭自我。有自我意识的人并不排除倾听别人的意见,只不过是别人的意见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与分析,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有主见就是对自己始终有信心,凡事都要最大限度地依靠自己,尽可能不依赖或少依赖别人,因为拄着拐棍走路总没有用自己的双腿走路更方便、更轻松自如。有些人往往迷信他人,信奉他人,看重别人的意见而轻视自己的意见,甚至抛弃自己的意见,干脆听从别人的意见。有这样一则寓言:父子俩要去城里卖一头驴。一起牵着驴走时,有人说:“两个傻帽,有驴不骑,竟然在那里走路。”父子俩听了觉得有道理,父亲就让儿子骑着驴,自己走路。走着走着,又有人说:“这个不孝之子,竟然自己骑驴,让父亲走路。”于是就改为父亲骑驴,儿子走路。走着走着,又有人说:“天啊!竟然有这样的父亲,自己骑着驴享受,却让儿子走路。”父子俩听了,觉得很为难,于是就两个人一起骑着驴进城。走着走着,又有人说:“太可恶,两个人加起来那么重,竟然骑一头小毛驴,真是虐待动物。”父子俩听了,赶紧下驴,不知如何是好。虽然这只是一个寓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不乏这类脖子上长着自己的脑袋,本来有权自己决定、应该自己决定、可以自己决定的事,却要唯命是从,时时处处听从他人指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缺少自我意识,不能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有理有据地决定自己的行动,而是盲目听从他人的意见。由于遇事没有自己的主见,就使得本来应该是自行决定自己行动的大脑,变成了接收他人指令的接收器,成了一个任人操纵和摆布的木偶。如果故事中的父子俩能有自己的主见,就完全可以撇开他人的闲言碎语,骑自己的驴,走自己的路。人如果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只能是随风倒的墙头草,随波逐流的漂浮物,就根本无法驾驭自己。

二、要有自知之明。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要理性地看待自己和自己的事。要知道自己是谁,站在哪个地平线上,有多高,有多重,不把小草视为大树,也不把大树视为小草。要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去做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图虚名而招实祸、得不偿失的事。古人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一个有自知之明者,就会正视自己,自照镜子,看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理性地驾驭自我。没有自知之明之人,则常常是对别人的事津津乐道,无所不晓,而对自己的事一无所知。一个连自身的情况都不明了的人,当然也就无法驾驭自己。

三、要有定力。世界是千姿百态、五花八门的。每个生存于这个世界的人都不免要面临生存环境的各种诱惑与挑战。面对各种不同的生存境遇,必须要有一种定力,以不变应万变,不然的话,就可能成为一个随境迁流,见异思迁之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述当时的社会状态时写道:“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时隔几百年的当今之人,也大同小异,颇有类似之情。人若没有理性的头脑,做人的底线,做事的原则,就不可能是非分明,立场坚定,就难免被大千世界的名利声色所诱。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天有春夏秋冬,人有喜怒哀乐,有困惑,有诱惑,如果没有一以贯之的恒定之力,就必然被环境所困,被环境所扰,难以驾驭自己。心存定力之人,就可以不为欢乐而笑,不为痛苦而哭,无论客观环境如何变化,对己有利与否,都能气定神闲,坦然面对,步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佳境。

四、要有自控力。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一举一动,既有积极正向的一面,也有消极负向的一面,二者相互对立,相互博弈。这是一场无声无息、永无休止的内战。自我博弈比与他人博弈更难,因为自己最难监控自己,最容易宽容自己、放纵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难以战胜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要取得博弈的正果,就要不断地强化理智,用理智这个武器去控制或消除负面的东西。唯有理智才能使人心绪宁静,头脑清醒,明辨是非,不被激情所左右,驾驭自身及自身的冲动。摆脱了激情的心灵,就如同平静的港湾,坚强的堡垒,既是安全的,又是有力的。唯有理智的人,才能具有自控力和意志力,不断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这种用理智所进行的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是难能可贵的自我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如果每个人都能时时以理智来克制自己,用理智来战胜不理智,驾驭自己也就不在话下。“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自控力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和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