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徐渭:不入牢笼
10252000000001

第1章 杀妻前后

这几天,古城山阴,从府尹太守县令,到书香大户,到休闲致仕的朝官,到下九流的贩夫走卒、倡优仆隶,都在传着一句话:徐渭徐文长疯了,徐文长徐渭疯了。

说起徐渭徐文长,在山阴可算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他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自号青藤道士。天池山人,别署田水月。十几年前,浙闽两省闹倭寇,千把个几百个甚至几十个倭寇凭着锋利的倭刀和抢劫财富的贪欲,在二鬼子的带引下,竟然就如入无人之境,烧杀抢掠,奸淫掳夺。大批的中国官军畏缩在浙闽的城里,听任倭寇横行。更可恨的是这些官军非但不抵抗,还肆意蹂躏百姓。这些兵痞常常穿着抢来的锦衣美服,三三两两,骑着高头大马,拿着刀剑,进入酒店强吃强喝,在青楼妓馆强行狎妓嬉闹,完事了一文不付。太阳下山了,又挨户侵扰市民,甚至撞开县衙大门,调笑威胁县丞县令。而县令只有低声下气,用好酒好菜招待他们。这样一来,那些兵痞就更加张狂了,常常闹到深更半夜还不离开。山阴的官员百姓对这些兵痞又恨又怕,但是谁也无可奈何。有一次,徐渭也遇上了兵痞滋事。徐渭与吴兑在稽山讲完学回来,碰见四个兵痞胡闹,他俩走近想看个究竟。那四个兵痞骂他们说:“酸秀才懂个屁,敢这样斜着眼看我们?小心老子把你们头巾拽下来撕碎。”徐渭对吴兑说:“何不依靠市民帮助,揍他们一顿?”吴兑说:“不约定好怎么揍这些王八蛋,老百姓容易走开不管。”于是他俩回家叫了七八个同族弟侄,告诉这些小伙子:“你们只揍这些兵痞的下身,不要打他们头脸,以防他们当官的来找麻烦。”他们又告诉围观的百姓:“你们不要打,你们按我们打的节奏呐喊声援就行了。”于是他俩一声令下,七八个小伙子一顿臭打,把四个兵痞打得在地上翻滚哀号。他们又把兵痞的衣服剥得光光的,四个兵痞光屁股跪着乞求饶命。围观的百姓哄笑着鼓掌不停。(参见《徐文长佚稿》卷八)

这一举动,使徐渭在山阴城名声大振,远远超过他的诗、书、画、曲在市民中的影响。如今徐渭疯了,而且疯得很厉害。他激愤于时事,病得发狂发疯,好像有鬼神附在他身上。有一次他疯疯癫癫、跌跌撞撞跑到房屋柱上拔出三寸多长的铁钉,顶住左耳朵眼,头再撞墙、撞地,钉子灌进耳朵里而不知丝毫疼痛。过了几十天,鲜血烂肉迸射如注,每天有几碗之多。平均不到三天就要这么来一次,过了一个月,流的鲜血烂肉竟有一斗多。他瘦得皮包骨头,像只虮虱,只有一口气还未断绝,看遍了名医都没有效果。(参见《徐文长三集》卷十九)

徐渭的疯,在不少文人的文字里,也有记载,当然各自的记载也不尽相同。陶望龄在《徐文长集序》中称,徐渭用巨锥深深地刺进耳朵里,血流如注,又用巨锥猛刺阴囊。袁宏道在《徐文长传》中称,徐文长有时手持利斧,把头打破,血流满面,头骨都打破了,他还揉搓自己的头骨,发出“吱吱”的响声。

在民间,有的传说更离奇,称徐渭曾用锯木的大锯把脑壳锯开,曾用剑剜出自己的肠子,曾用斧头剁掉自己的脚趾……

不久,一件更为可怕的事发生了,徐渭杀掉了自己的妻子。一些曾被徐渭轻蔑过的上层文人是这样传说徐渭杀妻原因的:浙江巡抚胡宗宪纳了一个妾,名叫翠翘,有倾国倾城、沉鱼落雁之貌。一次宿在寺庙僧房里,徐文长想偷看她的芳容。于是他穿上一套和尚服,从墙外与翠翘调笑。胡宗宪知道了,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把庙里和尚都集合站队,叫翠翘仔细辨认是谁调戏她,翠翘误指一个外貌像徐渭的和尚,于是胡宗宪一刀杀了这个屈死鬼。后来徐渭回家,恍惚中看见自己的妻子与和尚睡在一起,大怒,操起刀向和尚狠狠砍去,不料定睛一看,被杀的却是自己的老婆。徐渭于是被下狱判为死罪,经太史张元忭力救才得以免死。(参见顾公燮《消夏闲录》)

报应啊!其实徐渭杀妻的真实经过大约是这样的:有一个大雪天,徐家一个未成年的男仆因为太冷,蜷缩在锅灶旁取暖。张氏可怜他,把自己的衬衣借给他穿。徐渭瞧见了,以为妻子与仆人私通,大骂妻子,张氏不服,也回骂徐渭。徐渭气愤至极,就操起砸冰用的四齿耙砸向张氏,不料打中要害,把张氏打死了。县尉仵作来验尸,严词厉色审问徐渭:

“耀(音瞿,四齿耙)字怎么写?”徐渭疯笑着说:“你不识字吗,生字未出头未下地呀。”民间都把“耀”字写作“缶”。县尉受了徐渭嘲弄,大怒,回去向县令汇报:徐渭故意用缶杀死妻子。于是徐渭被捕下狱。后来御史想开脱徐渭,但思考很久,无计可施,因为按照徐渭以前的口供难以为他开脱。一个老衙吏告诉御史:改一下口供,“用缶”作“甩缶”,便属误杀。“甩”在民间是“抛”的意思。(参见顾景星《白茅堂集》卷四十三)

那么,徐渭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