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小学生歇后语词典(双色本·第2版)
10319500000013

第13章 L

垃圾倒进粪池里——同流合污

比喻坏人同坏人在一起,合伙干坏事。

拉肚子吃补药——无济于事

比喻对事情毫无帮助。

拉二胡的练功——耍手腕

比喻玩弄手段,欺骗人。

拉胡琴打喷嚏——弦外有音

比喻有言外之意。

拉了弦的手榴弹——给谁谁都不要

指不受欢迎,人人讨厌。

拉了秧的黄瓜上了架的烟——蔫头耷脑

拉秧:瓜类的秧子(茎)在收获期过后被拔掉。上架的烟:收割后的烟叶穿成串晾在架子上。形容人精神萎靡不振,没精打采。也作“拉了架的瓜秧——蔫下来”。

拉磨的驴子——团团转

形容很忙碌或焦急的样子。

拉琴的丢唱本——没谱

指心中无数,缺少计划。也指不着边际。

拉完磨杀驴——恩将仇报

指用仇恨来报答给予自己恩惠的人。

拉弦唱戏——有板有眼

板、眼:戏曲或音乐的节拍。形容说话做事有规矩、有条理。

拉住状元叫姐夫——攀高结贵

讽刺人不择手段地巴结有地位、有权势的人。也作“拉住皇帝叫妹夫——攀高结贵”。

拉着和尚叫姐夫——乱攀亲

指乱拉亲戚关系。

喇叭当烟囱——不对口径

口径:本指器物圆口的直径,转指对问题的看法与处理问题的原则。指对问题的看法与处理问题的原则不一致。

喇叭断了线——不响(想)

响:谐“想”。指不抱希望。

腊八生的——老冻(动)

腊八: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日,通常为全年最冷的日子。冻:谐“动”。指人不安稳,总是动来动去。

腊月初三打春雷——少有的事

腊月:农历十二月。春雷:春天的雷声。指事情反常、稀罕,出人意料。

腊月打赤脚——心里有火

比喻心中生气、发怒。

腊月的葱——叶黄根枯不死心

见“冬天的大葱——叶黄根枯心不死”。

腊月的萝卜——冻(动)了心儿

冻:谐“动”。指人的思想、情感发生了波动,脑子里有了新的想法。

腊月喝凉水——点点记心头

指牢牢记住。

腊月里借扇子——不识时务

比喻不认清当前形势,不合时代潮流。

腊月三十逮只兔子——有它也过年,没它也过年

见“大年初一捉个兔子——有它也过年,没它也过年”。

腊月三十贴对子——一年一回

比喻机会很难得。

腊月生的孩子——冻(动)手冻(动)脚

冻:谐“动”。指责人不规矩、不安稳,总是动手乱触摸。多指对异性进行挑逗、戏弄。也作“十冬腊月生的——冻(动)手冻(动)脚”、“寒冬腊月生的——冻(动)手冻(动)脚”。

腊月十五的门神——热门货

比喻受人喜爱或有吸引力的人或物。

腊月天喝冰水——从头凉到脚底

形容人突然受到刺激,情绪急剧低落,灰心失望。也作“腊月天吃冰棍——从肚子里往外放冷气”。

腊月天卖凉粉——不赶个时候

凉粉:用绿豆粉等制成的一种凉拌食品,一般在夏季食用。比喻做事不合时宜。也作“腊月天卖镰把——不是时候”。镰把:镰刀,夏秋收割庄稼用的工具。

蜡烛脾气——不点不亮

比喻对顽固不化的人,不施加压力,就不会明白过来。也作“蜡烛——不点不亮”。

瘌痢头撑伞——无发(法)无天

见“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

瘌痢头的儿子——总是自家的好

瘌痢(làli)头:方言,长黄癣的脑袋,也代指头上长黄癣的人。指尽管自己的人或物有缺陷,仍偏爱有加。

瘌痢头上的伤疤——明摆着

形容十分明显。

瘌痢头上的虱子——无处藏身

指没有地方可以躲藏。

辣椒共姜——辣对辣

共:与……在一起。比喻彼此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lɑi

赖泥下窑——烧不成个东西

赖泥:土质不好的泥。比喻素质差的人,培养不成人才。

癞蛤蟆剥了皮——心不死

指不甘心。

癞蛤蟆吃苍蝇——将供嘴

将:方言,刚。供(ɡōnɡ):供给。形容收入刚够糊口,没有剩余。

癞蛤蟆吃青蛙——自家人不识自家人

比喻自己人之间发生了误会。

癞蛤蟆吃天——没法下嘴

比喻事情难办,不知从何处下手。

癞蛤蟆吃骰子——一肚子点子

骰(tóu)子:即色(shǎi)子,一种游戏用具或赌具,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形容人主意、办法多。含诙谐意味。

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讽刺人本事不大,说话的气势可不小。也作“癞蛤蟆张嘴——好大的口气”、“蚂蚁打哈欠——好大的口气”、“屎壳郎打哈欠——好大的口气”、“蚊子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癞蛤蟆戴草帽——装大嘴说客

说客:能说会道、替人作劝说工作的人。指笨嘴拙舌的人装成能说会道的人,含贬义。

癞蛤蟆戴花——臭美

讽刺人喜欢表现自己。

癞蛤蟆挡车——自不量力

见“螳臂挡车——自不量力”。

癞蛤蟆垫板凳——活挨死顶

挨:忍受。顶:支撑。讽刺人硬着头皮支撑快要失去控制的局面。也作“癞蛤蟆垫床脚——死撑活挨”。

癞蛤蟆垫桌腿——暗气暗憋

形容人心情压抑,有烦恼或怒气不敢发泄。

癞蛤蟆躲端午——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旧时有在五月初五(小端午节)和五月十五(大端午节)早晨取癞蛤蟆表皮腺体的分泌物制药的习俗。指无论如何也躲不过厄运。

癞蛤蟆鼓肚子——发混胀(账)气

胀:谐“账”。指人不讲情理地发怒。

癞蛤蟆爬香炉——碰一鼻子灰

比喻遭到斥责、拒绝或冷遇,落得没趣。也作“癞蛤蟆钻烟囱——碰了一鼻子灰”、“屎壳郎爬香炉——碰一鼻子灰”。

癞蛤蟆爬在脚面上——光唬人不咬人

比喻只是虚张声势吓唬人,并不真的伤害人。也作“属癞蛤蟆的——不咬人吓人”。

癞蛤蟆敲大鼓——自吹自擂

比喻自我吹嘘。

癞蛤蟆上樱桃树——尽想高口味

高口味:美味的食物。比喻不切实际地幻想。

癞蛤蟆上蒸笼——气鼓气胀

形容人一腔怒气而又无法发泄。

癞蛤蟆跳到脚背上——不咬人恶心人

比喻品行不端之人的行为虽不能加害于人,但使人感到恶心。

癞蛤蟆跳油锅——找死

指自寻死路。

癞蛤蟆挺肚皮——气还不小

指非常生气。

癞蛤蟆下蝎子——一窝比一窝毒

形容一个更比一个坏。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讽刺人想入非非,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好事。也作“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异想天开”。

癞蛤蟆坐金銮殿——梦想

金銮殿:旧时皇上处理政务时所在的宫殿。形容不切实际的幻想。

癞皮狗耍威风——仗势

比喻卑鄙无耻的人凭借有后台而气焰嚣张。

癞头蛤蟆垫床脚——纵高也有限

癞头蛤蟆:癞蛤蟆。讽刺人能力有限。

lɑn

蓝靛染白布——一物降一物

蓝靛:靛蓝的通称,染布的颜料。降:降伏,制服。指某人或物专门制服另一人或物。

篮子里挑花——越看眼越花

形容眼花缭乱,难以做决断。

懒驴上磨——不赶不会上道

上磨:拉磨。道:磨道。讽刺人干活不主动,不督促就不干。

懒木匠的锯子——不锉(错)

锉:用锉刀磋磨,谐“错”。表示好或对。

懒婆娘的包袱——窝窝囊囊

形容因受委屈而烦恼苦闷。也形容软弱无能,胆小怕事。

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裹脚:裹脚布,旧时女子用来裹脚的长布条。讽刺人写文章或讲话篇幅太长,并且空洞乏味。也作“裹脚布——又臭又长”。

懒婆娘的头发——不理

指不去理会,不去理睬。

烂板子搭桥——难过

形容心里不好受。有时也形容生活艰难。

烂掉根的茄苗——不成个秧(样)子

秧:谐“样”。指事情坏得没法形容。也作“坏掉根的茄苗——不成个秧(样)子”。

烂膏药贴好肉——没病找病

比喻自找麻烦,自寻烦恼。

烂泥巴糊墙——表面光

比喻只图外表好看,不注重实际内容。

烂泥巴下窑——不成器

比喻不能成为人才,没出息。

烂网打鱼——一无所获

指白忙了一场,一点儿收获也没有。

lɑnɡ

郎中开棺材店——死活都要钱

郎中:旧时称中医医生。形容不择手段地剥削榨取。也作“大夫开棺材铺——死活都要钱”。

狼哭羊羔——假仁假义

指假装仁爱、正义。

狼头上插竹笋——装羊(佯)

羊:谐“佯”。指装模作样。

榔头敲钢板——叮当响

形容人说话声音洪亮。也比喻人技术过硬,很有名气。

榔头敲铁砧——硬邦邦

砧(zhēn):捶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常用来形容人性格刚强,意志坚定。

浪里撑船——看风使舵

比喻为人处世圆滑,善于根据情势而改变态度或方向。

lɑo

捞出小米下杂面——赶汤趁热

杂面:杂粮面面条。比喻利用现有的有利形势或条件,加速做某事。

老包断案——脸黑心不黑

老包:包公,古代清官,铁面无私。比喻人虽丑陋或不讲情面,心地却善良。

老疮疤逢到阴雨天——又发痛起来

疮疤:创伤后留下疤痕。形容特定环境勾起对当年痛苦的回忆。

老羝羊打架——硬碰硬

羝(dī)羊:公羊。形容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老房子着火——烧起来没有救

比喻无可救药。

老肥猪上屠场——挨刀的货

责骂人是该受处罚的人。

老公打扇——妻(凄)凉

妻:谐“凄”。形容凄惨悲凉。

老公鸡戴眼镜——冠(官)儿不大,架子不小

冠:鸡冠子,谐“官”。比喻职位虽低,却装腔作势。

老狗啃骨头——咬住不放

比喻揪住某件事不肯放过。

老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

见“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

老鸹落到猪身上——光瞅见别人黑,瞅不见自己黑

老鸹(ɡuā):乌鸦。讽刺人只看见别人的缺点,看不见自己的缺点。也作“老鸹骂猪黑——自家不觉得”。

老鸹屁股上插孔雀毛——充洋象(相)

象:谐“相”。讽刺人出丑,闹笑话。

老寡妇死了独生子——一点儿指望没有了

见“寡妇死儿子——没指望”。

老何家的姑娘嫁给老郑家——郑何氏(正合适)

旧时女子出嫁后,在自己的姓氏前冠以夫姓作为姓名。郑何氏:称嫁给郑家的何姓女子,谐“正合适”。指正好符合实际情况或需求。

老和尚搬家——吹灯拔蜡

比喻事情结束。

老和尚打鼓——一个点一个点地敲

形容做事不紧不慢,有条不紊。

老和尚的木鱼儿——天生挨揍的货

责骂人生来就没出息,就该受到训斥或挨揍。也作“老和尚的木鱼儿——挨敲打的木头疙瘩”、“老和尚的木鱼儿——该着挨敲”。

老和尚丢了拐——能说不能行

形容人年事已高,只能提建议,而无法行动或做事。

老和尚念经——过一天算一天

指消极做事,得过且过,敷衍着过日子。也作“老和尚撞钟——过一天算一天”。

老和尚念经——没啥新套儿

讽刺人的主意或行动还是老一套,没有新花样。

老和尚敲磬——扑当(不当),扑当(不当)

磬(qìnɡ):铜制的敲打乐器,形如钵。扑当:拟声词,敲磬发出的声音,谐“不当”。指承当不起对方的夸奖或招待。

老和尚剃头——一扫光

比喻彻底清除。

老猴儿爬旗杆——不行

指人年老体衰,曾经能做的事现在做不成了。

老猴儿偷苞米——专找嫩的捏

苞米:玉米。比喻专门找软弱的人下手。

老虎不吃人——恶名在外

指名声很坏,即使不做坏事了,也会使人产生误解。

老虎不嫌黄羊瘦——沾荤就行

比喻只要有点好处或利益就满足了。

老虎吃蚂蚱——不够嚼

蚂蚱:蝗虫。指东西太少,满足不了需要;也指某事太容易,不够做。也作“老虎吃蚂蚱——不够塞牙缝”、“老虎打蚂蚱——不够收拾”。

老虎吃天——没处下嘴

比喻事情难办,不知从何处入手或很难着手进行处理。也作“老虎抓刺猬——不好下手”。

老虎吃蚊子——枉张空口

比喻求人帮助没效果,白费了口舌。

老虎出山遇见豹——一个更比一个凶

比喻一个比一个厉害。

老虎打哈欠——好大口气

指人说话的气势很大。

老虎打架——劝不得

指无法劝说或不敢劝说。

老虎戴念珠——假充善人

念珠:僧尼念经时用来计数的串珠。比喻恶人伪装成好人。也作“母老虎挂念珠儿——假充观音大士”、“狗戴念珠——假充善人”。

老虎饿了逮耗子吃——饥不择食

比喻急切需要时,就顾不上选择。

老虎挂串珠——假装慈悲

串珠:念珠,佛珠。指假装关怀、同情弱者。也作“老虎戴念珠——假慈悲”、“老虎挂佛珠——吃人是真,慈善是假”。

老虎驾辕——谁赶(敢)

驾辕:驾着车辕拉车。赶:谐“敢”。采用反问语气,表示没人敢做某事。也作“叫老虎驾车——谁赶(敢)”。

老虎借猪——有进没出

指恶人明着说借,实则抢夺。

老虎金钱豹——各走各的道

指各行其是,互不干涉。

老虎拉车——乱套了

形容秩序混乱。也形容是非颠倒。也作“老虎拉碾——乱了套”。

老虎屁股——摸不得

指骄横跋扈的人容不得别人批评。也指蛮横不讲理,没人敢招惹。也作“老虎屁股——谁敢摸”。

老虎蹄蹄下逮兔——危险得很

蹄蹄:爪子。指冒生命危险行动。

老虎跳山涧——直叫悬

悬:方言词,危险。指情况非常危险,让人担心、牵挂。

老虎头上的虱子——谁敢惹

指坏人仗势欺人,无人敢惹。也作“老虎身上的虱子——谁敢惹”。

老虎头上抓虱子——好大的胆

形容人胆量极大,做事不惧生命危险。

老虎头上捉虱子——自家讨苦吃

自家:方言,自己。形容自找倒霉或自去送死。

老虎推磨——不听这一套

指不接受或不理睬别人的做法或建议。也作“老虎拉碾子——不听那一套”、“老虎拉车——甭听那一套”、“老虎上枷板——不听那一套”、“叫老虎拉磨——不听那一套”。

老虎咬棕蓑——一次就够了

棕蓑:用棕制成的防雨蓑衣。指只尝试了一下,认为不行就放弃了。

老虎嘴里拔牙——找死

比喻自找死路。

老虎嘴上拔毛——胆大包天

形容人胆量极大,敢做常人不敢做的事。含贬义。

老虎嘴上拔须——自找死

形容触动恶人的利益,等于自寻死路。

老黄牛过河——各蹚各的水

比喻各自拿主意,各走各的路。

老家雀打食——一口一口喂

比喻年长的人辛苦抚育幼小的孩子。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一个人能抵两个人的作用。指经验丰富的人发挥的作用大。

老君爷叫蛇咬——法尽了

老君爷:道家指太上老君,传说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叫:被。指办法用尽了。

老猎手打野物——一枪一个

形容枪法准,百发百中。

老驴下汤锅——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汤锅:开水锅。比喻人即使受到威胁或酷刑,也不愿去送死。

老妈妈吹火——散烟了

比喻做某事的热情很快就消失了。

老妈妈撵兔子——越撵越没影儿

撵(niǎn):追赶。形容希望越来越渺茫。

老妈妈学摇橹——难处挺大

橹:划船的工具。形容某事做起来难度很大。

老麻雀喂嫩麻雀——喂大一个飞走一个

比喻孩子被养育成人,陆续离开家庭。

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

形容人的某种习性是由上一代传下来的。也作“老猫炕头睡——一辈传一辈”。

老猫喝烧酒——够呛

指承受不住。

老猫偷食狗挨打——错怪

指责怪错了对象。

老煤油桶——点火就着

形容人性情暴躁,稍不如意就发火。

老庙的泥判官——浑身上下都是土

形容人旅途劳累,风尘仆仆的样子。

老母鸡抱蛋——守着

抱:孵。指对某人或某物严密防范看守着。

老母鸡不吃白大米——喂(为)啥

喂:谐“为”。指询问原因。

老母鸡孵小鸡——收收心

老母鸡孵小鸡时要静卧许多天。形容把放纵散漫的心情或习性收敛、约束一下。

老母鸡撵兔子——假充鹰

嘲讽人没能耐,却还想冒充有本事。

老母鸡刨谷壳——空欢喜

讽刺人白忙活了一场,没有任何收获。

老母鸡啼晨——一下子叫(教)不会

叫:谐“教”。形容短时间内教不会。

老母鸡与黄鼠狼做亲家——没有好结果

形容与恶人结亲交友会招来祸害。

老母鸡啄瘪谷——上了当

瘪谷:不饱满的谷粒或空谷壳。指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上当受骗。

老母鸡啄土豆——全仗嘴硬

指人明知错了,口头上却不肯承认。

老母猪耳朵——骨头太软

形容人性格软弱,没有骨气。

老母猪跟牛顶架——豁出老脸了

指为了达到目的,顾不得自己的脸面和尊严。

老母猪喝井水——不知地厚

讽刺人见识短浅,狂妄自大。

老母猪啃槽——不抬头

啃槽:在槽内吃食。指人注意力集中,埋头思索或做事,没注意到别的情况。

老母猪啃砖头——嘴硬

指自知理短,口头上却不服输。

老母猪扎坛子——顾脑袋不顾腚

扎:钻进去。腚:屁股。形容惊慌失措、顾前不顾后的样子。也比喻做事不考虑后果。

老母猪钻篱笆——进退两难

形容事情难办,做也难,不做也难。

老牛吃草——吞吞吐吐

牛往往将粗粗咀嚼下去的草再返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再咽下去。形容说话不爽快,有顾虑。

老牛倒嚼——细口品味

牛往往将粗粗咀嚼下去的草再返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再咽下去。比喻仔细地体会其中的意思。

老牛掉在枯井里——有力无处使

指受条件所限,有本事无法施展。也作“老牛跌到井里头——有劲儿没处使”、“掉在枯井里的牛犊——有力无处使”。牛犊(dú):小牛。

老牛赶山——走一丈算一丈

赶山:被赶上山。比喻做事没把握,做到哪儿算哪儿。

老牛拉车——稳稳当当

形容做事稳重妥当。

老牛拉破车——慢慢来

指做事不着急,一步一步来。

老牛拉破车——慢慢吞吞

形容动作缓慢。也形容做事节奏慢,效率低。

老牛拖破车——越拖越重

指情况或病情越拖延越严重。

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形容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人的才能、力量无法发挥。也作“骑老牛撵兔子——有劲使不上”、“黄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老牛走道儿——一步一个坑儿

形容人做事踏实,不浮躁。

老牛钻狗洞——难过

形容日子艰难困苦。也形容心中不好受,不痛快。

老寿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

老寿星:传说中长寿的仙人。砒霜:一种烈性毒药。比喻人鲁莽或胆子太大,冒死做某事。

老寿星吃人参果——嫌命短

据《西游记》的说法,吃了人参果能长生不老。比喻人怕死。

老寿星骑狗——自得其鹿(乐)

传说老寿星的坐骑是一只白鹿,即使换成狗,也自认为是白鹿。鹿:谐“乐”。指对做某事有兴趣,自己从中得到乐趣。

老寿星上吊——活够了

比喻对生活厌倦,失去了信心。有时也用来斥责人惹祸,自己找死。

老鼠吹喇叭——好大的口气

讽刺人本事不大,说话的气势倒不小。

老鼠掉进油缸——脱不了身

指无法脱身。

老鼠掉在油锅里——又喜又怕

形容人心情复杂,既喜欲望得到满足,又怕为此要付出代价。

老鼠跌落米缸肚——半边快乐半边愁

形容人心情复杂,又喜又忧。

老鼠跌在米囤里——再好没有了

米囤(dùn):用席子或竹篾等围成或编成的盛米器具。指结果非常理想,令人满意。

老鼠给大象指路——越走越窄

比喻前景不妙。

老鼠给猫揩面——找死

比喻自找死路。

老鼠给猫捋胡子——拼命溜须

形容极力巴结、奉承有权势的人。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比喻害人者人人痛恨。也作“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老鼠进洞——转弯抹角

比喻说话不直说,绕弯子。

老鼠进书房——咬文嚼字

指过分地斟酌字句。

老鼠啃擀面杖——白费牙

指说了也没用,白说。

老鼠啃石臼——不得下手

石臼:石制的捣米器具,中部凹下。比喻任务艰巨,没法下手。

老鼠啃书本——字字句句往肚里吃

比喻把每个字、每句话都牢记在心。

老鼠拉龟——不知哪里咬

比喻事情难办,不知从何处入手。也作“老鼠拉龟——无从入手”。

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

木锨:农民打粮时用来扬场、铲粮食用的木制农具,一头是长木把,另一头是长方形木片。指更重要的人或事还在后面。也作“耗子拉木锨——大头在后”。

老鼠跑到猫背上拉屎——活找死

指完全是自己送死。

老鼠上秤钩——自称自

见“耗子爬秤钩——自己称自己”。

老鼠上天平——不自量

见“耗子上天平——不自量”。

老鼠睡猫窝——送来一口肉

比喻找上门去送死。

老鼠舔猫鼻子——好大的胆

形容人胆量极大,敢于冒犯强者。

老鼠舔猫鼻子——自己找死

指自己寻着去送死。

老鼠跳进砻糠囤——一场空欢喜

砻(lónɡ)糠:稻谷壳。形容人费了心机却一无所获,白欢喜了一场。

老鼠偷秤砣——盗铁(倒贴)

盗铁:谐“倒贴”。指得不偿失。也指该收的一方反而向该付的一方提供财物。也作“老鼠拉秤锤——盗铁(倒贴)”。

老鼠尾巴熬汤——油水不大

比喻可赚取的利润不大。

老鼠戏猫儿——好大胆

形容人胆量极大,竟敢耍弄有势力的人。

老鼠眼睛——寸寸光

形容人眼光短,见识浅。

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风箱:压缩空气而产生气流的装置,有进气、出气眼,用来鼓风,使炉火更旺。指受两方面的指责或压制。也作“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钻进风箱的老鼠——两头受气”。

老鼠钻牛角——无路可走

指陷入绝境,走投无路。

老鼠钻牛角——越走路越窄

比喻与周围亲友关系越处越疏远。也指处境越来越困难。

老鼠钻书箱——咬文嚼字

形容说话、写文章过分斟酌词句。也讽刺说话爱抠字眼儿。也作“耗子栽进书篓里——咬文嚼字”。

老水牛拉马车——不合套

比喻两者说的不是一回事或彼此观点、想法不一致。

老太婆缝补丁——纫(认)起针(真)来

纫:引线穿过针鼻儿,谐“认”。针:谐“真”。形容做事严肃认真,毫不马虎。

老太婆进罗汉庙——尊尊都要揖一下手

揖:拱手行礼。比喻不分具体情况,用同一方法对待所有的人或事。

老太婆啃核桃——吃不开

比喻人不受欢迎。也指做事行不通。

老太太吃年糕——闷了口

年糕:用糯米、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是农历年的应时食品。形容人受窘而说不出话来。

老太太吃柿子——专找软的捏

指专门欺负软弱的人。

老太太吃汤圆——囫囵吞

多比喻学习不求甚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老太太穿毡袜——毛了脚

毡袜:用毡子制成的袜子。形容人因害怕而慌张。

老太太打呵欠——一望无牙(涯)

牙:谐“涯”。比喻大海辽阔,一眼望不到边。

老太太的嘴——吃软不吃硬

指对于强加于人的强硬做法不能接受,而接受温和的态度与做法。

老太太纺线——拖拖拉拉

形容办事迟缓,效率低。

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形容境况越来越糟。

老太太没事打鞋底——顶针(真)

打鞋底:纳鞋底。针:谐“真”。顶真:方言,认真。形容当真、认真。

老太太学钢琴——手忙脚乱

形容慌张忙乱的样子。

老太太扎鞋底——千针(真)万针(真)

针:谐“真”。比喻十分真实。

老太太找飞机——往远瞧

比喻事情的前景或结果怎样,不要急于下结论,以后再见分晓。

老太太坐牛车——慢透了

形容做事速度太慢或动作太迟缓。

老天不下雨,老人不说理——没法治

指事情棘手,难以处理。

老头儿吃糖——越扯越长

糖:指麦芽糖,遇热可拉长。指漫无边际说闲话,话越说越多。

老头儿拉胡琴——吱咕吱(自顾自)

见“不懂音律乱拉胡琴——吱咕吱(自顾自)”。

老头儿上树——有点悬

指事情不牢靠、不保险。

老头儿做棺材——寿限不大了

寿限:寿命的年限。指人或事物存在或使用的期限不长了。

老头子联欢——非同儿戏

不是小孩子闹着玩的游戏。比喻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容轻视。

老头子拄拐棍——半天一步

形容行动或做事十分缓慢。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指自己夸自己好或自己人称赞自己人。也作“老王卖瓜——人不夸自夸”、“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老鸦啄柿子——拣着熟的开口

指求人办事时,要找熟人或好说话的人开口求情。

老鸭子游水——表面上不动

比喻表面上无所作为,但在暗地里使劲。也指表面镇定但内心冲突激烈。

老羊皮袄——不分反正

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彼此不分长幼尊卑。

老爷庙旗杆——独一根

老爷庙:俗称供奉关羽的庙。指只有一个孩子。

老鹰捕食——见鸡(机)行事

鸡:谐“机”。指看情况办事情。

老鹰叼鸡——十拿九稳

形容事情很有把握。

老鹰抓蓑衣——脱不了爪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工具。比喻被某种麻烦的事情所纠缠,脱不开身或推卸不了责任。

老渔翁钓鱼——坐等

指人做事消极等待。

老榆木疙瘩——挪不动

榆木疙瘩:质地坚硬、纹理不顺的老榆树木材。指架子大,请不动。也比喻人思想顽固,不愿接受新事物。

老玉米里掺白面——粗中有细

指平时大大咧咧的人,却很细心。

烙铁上的热乎气——很快散去

比喻事情很快就平息了。

le

乐山的大佛——老石(实)人

石:谐“实”。指忠厚诚实的人。

lei

雷公打豆腐——拣软的欺

雷公:神话中管打雷的神。比喻专门欺侮软弱的人。也比喻从薄弱环节下手。也作“雷公打豆腐——专从软处下手”。

雷公打豆腐——一物降一物

见“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lenɡ

冷锅里冒热气儿——不可能

指行不通或不能够实现。

冷锅贴饼子——溜掉

贴饼子:将饼贴在烧热的铁锅上烤熟。溜:往下滑。指偷偷地溜掉或逃走。

冷水泡茶——慢慢来

指做事不能着急,得逐步进行。

冷水泡茶——没味儿

形容说话或所写文章很平淡,没有趣味。

冷水喷在热油上——炸了

形容人群因受惊吓而乱作一团。

冷水煺鸡——一毛不拔

讽刺人非常吝啬,一点儿钱财也舍不得拿出来。

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见“滚水烫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li

离了地的菩萨——坐不住

比喻失去了根基或依靠,无法立足或开展工作。

篱笆配栅栏——再合适不过

指两人结合或两物搭配非常合适。

李逵开铁匠辅——人强货硬

李逵:《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暴烈,武艺高强,善使一对板斧。指各个方面都好。

李逵抡板斧——人强家伙硬

指人个性刚强,本领高超,装备良好。

李逵骂宋江——过后赔不是

指事后道歉。也指欠缺的地方等到以后再弥补。

理发铺关门了——懒得理

后一个“理”,本指理发,转指理睬。指不愿理睬人。

理发师教徒弟——从头学起

头:本指脑袋,转指开头、开始。比喻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学起。

鲤鱼吃水——吞吞吐吐

形容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

立春响雷——一鸣惊人

比喻人平时默默无闻,一下子做出了惊人的举动。

立秋的石榴——满脑袋的点子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石榴:落叶灌木,果实在立秋前后成熟,果实内有很多种子。形容人的主意、办法很多。

栗子花生一盘端——一个长在树上,一个生在地里

比喻彼此之间毫无关系。

笠帽穿孔——要出头

笠帽:用竹子或草编成的帽子,可遮雨或遮阳光。比喻人即将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liɑ

俩和尚打架——谁也抓不到谁的辫子

指彼此都抓不到对方的把柄。

俩“山”字儿摞一块儿——请出

摞(luò):把东西重叠地放在一起。指人不受欢迎,被赶出去,或被要求离开。也作“两座山摞在一起——请出”、“山字摞山字儿——请出”。

俩王八拉双车——龟龟(规规)车车(矩矩)

龟龟:谐“规规”。车车(“车”在中国象棋中读jū):谐“矩矩”。形容人品行端正,合乎标准或常理。

liɑn

莲花并蒂开——恰好一对

比喻恋人或夫妻很般配。

莲藕炒粉条——无孔不入

莲藕的横截面有很多孔眼。比喻利用一切机会钻空子。

莲藕烂了——坏心眼

莲藕的横截面有很多孔眼。形容心肠歹毒。

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

见“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水深浅”。

脸上贴膏药——面子上不好看

比喻有伤情面。也比喻让人难堪。

脸上写字——表面文章

比喻只看重形式、不讲求实际的做法。

liɑnɡ

凉水泼藕粉——硬冲

形容勉强应付将要失控的局面。

梁山的弟兄——不打不相识

指双方只有经过争辩或打斗,最终才会相互了解,结为朋友。

梁山上的好汉——逼出来的

梁山:《水浒传》中被统治者压迫而奋起反抗的农民起义军占据的地方。指被迫做出违心的事。

梁山上的军师——吴(无)用

吴用:《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起义军的军师。吴:谐“无”。指没有用处或不起作用。

两把钥匙挂在脖子下——开心又开心

形容人的心情非常快乐舒畅。

两鼻子眼出气——息息相关

呼吸互相关连。比喻关系非常密切。

两个槌槌敲一面锣——响(想)在一处

响:谐“想”。指双方想法一致,不谋而合。也作“两面铜锣一齐打——响(想)在一起”。

两个肩膀扛着一张嘴——净等吃

讽刺人坐享其成,只等着吃现成。

两个铜板作副眼镜戴着——睁眼光是钱

讽刺人是财迷,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两个哑巴见面——没说的

形容人或物很称心,没有可指责或挑剔的。

两股道上跑车——撞不上

指两件事情不会发生冲突。

两股道上跑车——走的不是一条路

比喻彼此的志趣、追求的目标等都不一致,双方不属同一类人。

两股绳子——搓不到一起

比喻双方性格不合,不能相处或合作共事。

两股脏水汇一块——同流合污

指坏人在一起合伙干坏事。

两脚踏云——飘飘然

形容人得意洋洋,忘乎所以。

两口子拜年——不必

多用来表示不需要,用不着。

两口子的账——难清

比喻很难分清、理清。

两口子睡觉背靠背——心不在一块

指大家的想法和行动不一致,各怀异心,做事不齐心。

两人盖床小被子——顾了这头丢那头

指顾此失彼。指头绪繁多,无法都照顾到。

两手提两篮——左也篮(难)来右也篮(难)

篮:谐“难”。指左右为难。

两套车马——有劲儿使不到一块儿

比喻双方思想认识不一致,行动没法统一起来。

两腿坠上了石砘子——一步一个坑

形容人有心事,脚步沉重。

晾衣竹竿钩月亮——差远了

形容差距太大。

liɑo

料槽旁的马——不愁吃

指生活安定,不会挨饿。

lie

咧嘴的包子——露馅了

比喻暴露了秘密。

猎人打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比喻对不合法的事视而不见,姑息迁就。

lin

临老学吹笛——太迟了

指现用时才去现学,为时已太晚了。

临死打哈欠——白张嘴

指说了也不起作用。也作“临死打哈欠——枉自张口”。

临下水学游泳——有河(何)过不去

河:谐“何”。指能够克服困难,渡过难关。

liu

刘备编草鞋——内行

刘备:三国蜀主,幼时家贫,与母亲卖鞋织席为生。一般指对某种工作有丰富经验。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据《三国演义》,刘备常用哭来笼络人心。比喻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刘备借荆州——有去无还

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曹操兵败,以“借”为名占据了荆州,东吴多次派人讨还,刘备以各种借口拒绝归还。指人不讲信用,一旦借去财物就不再归还。

刘备摔孩子——笼络人心

据《三国演义》第四一、四二回,刘备在长坂坡惨败后,赵云杀入重围救出刘备之子阿斗;刘备为笼络人心,故作姿态地将阿斗摔在地下,说:为了救你,差点损我一员大将。指耍手段收买人心,使人甘愿受其所用。也作“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什么都有趣

刘姥姥:《红楼梦》中人物,农村贫妇,女婿是贾府的远亲。书中第四〇、四一回描写她去贾府乞求资助,进了大观园后,处处感到新鲜。指刚到一个新环境,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新奇、有趣。也作“刘姥姥进大观园——啥都新鲜”。

留声机片——转着圆圈说

留声机片:留声机用的唱片。比喻人说话面面俱到。也指故意对各方面敷衍讨好。

柳树的屁股——坐下就扎根

柳树树枝折下插在土里,很快就生根成长。形容人坐下就不肯离开。

柳树上开花——没结果

柳树开花后结蒴果,蒴果中分裂出来的种子有白色丝状长毛,随风飞散如飘絮,人们误以为柳树只开花不结果。指事情没有结果。

柳条筐舀水——一场空

见“竹篮打水——一场空”。

六点钟的分针时针——顶天立地

六点钟时,时针指向正下方,分针指向正上方。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

六月戴毡帽——不看气候

比喻人不识时务或不看时机。也比喻人不懂事,说话做事不得体。也作“六月里戴毡帽——不识时”、“六月间戴毡帽——不合时宜”。时宜:当时的需要或风尚。

六月的蛤蜊——不开口

蛤蜊:一种生活在浅海底的软体动物,壳卵圆形,热天常闭合。比喻人因有顾虑闭口不说话。

六月的天,财主的脸——说变就变

形容农历六月的天气瞬息万变。也形容人变化无常。

六月里的鲞鱼——一身咸(闲)

鲞(xiǎnɡ)鱼:干鱼,腌鱼。咸:谐“闲”。指人很清闲,无事可干。

六月里荷叶上的水珠——流走自如

形容人口才好,对答如流。

六月里下雪——稀罕事

指稀奇少见的事情。

六月天冻死羊——说来话长

指事情离奇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

六月天喝了冰糖水——又甜又解渴

形容某事让人的心情十分愉快。也作“六月喝冰糖水——顶快活”。

六月天喝凉水——从心里凉到心外

形容人在急需时得到满足,心情非常舒畅。

六月天借扇子——不识时务

指人不懂事,说话做事不合时宜。

六月天下大雨——就那么一阵

比喻人的脾气急,气来得急,也去得快。

六月债——还得快

六月时许多农作物成熟,能马上归还借款。指马上反唇相讥或报仇。

lonɡ

龙灯的胡子——不理

龙灯:民间舞蹈娱乐的用具,用纸或布等做成的龙形的灯,龙头上饰有胡须。理:本指梳理,此指理睬。指不予理睬。

龙王庙里失了火——慌神了

形容人神色慌乱。

龙王爷出海——兴风作浪

比喻无事生非,挑起事端。

龙王爷过江——风大雨大

龙王爷:神话传说中掌管兴云降雨的神。比喻掀起一场大风波。

龙王爷爷打呵欠——神气

讽刺人自以为优越,摆出一副得意或傲慢的样子。

笼里的鸟儿——有翅难逃

比喻人受困,无法摆脱或逃跑。也作“笼里的鸟——跑不了”。

笼里的鱼——翻不起浪花

比喻对方已受困,不会惹出大乱子。

笼子里的肥鸭——早晚得杀

指难逃厄运。

聋子的耳朵——摆设

比喻人或物形同虚设,实际并不起作用或没有价值。也作“聋子的耳朵——摆样儿的”、“聋子的耳朵——虚设”。

lou

搂草打兔子——捎带

搂草:打草。茂盛草丛中常有兔子窝,在那里搂草时很可能抓到兔子。指做某件事时顺便做另一件事。

楼下客满——后来居上

后来居上:本指后来的客人因楼下客满而上楼坐。指后来的胜过原有的。

蝼蚁撼树——不自量力

见“蚍蜉撼树——不自量”。

漏斗里灌水——永不满足

指欲望无止境。也指要求高。

lu

芦柴秆做门闩——难撑

指难以支撑、维持局面。

芦柴棍子当屋梁——不是那块料

芦柴棍子:芦苇秆子。比喻某人不是承担某种重任的合适人选。

芦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

形容数量极多。

炉边雪狮子——一近身便融化了一半

比喻气势汹汹的人一见更厉害的人,气势一下子就消失了。

炉里的毛铁——见火就软

毛铁:尚未加工的铁。指人一遇困难或强手就低头妥协。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卤水:盐卤,熬盐时剩下的黑色液体。降(xiánɡ):降伏,制服。指某人或某物专门制服另一人或另一物。也作“雷公打豆腐——一物降一物”、“盐卤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卤煮寒鸭——肉烂嘴不烂

形容人嘴硬,虽然皮肉挨打,说话口气还很强硬,不肯认错或服输。

鲁班门前抡斧——不知天高地厚

鲁班:春秋末年鲁国的能工巧匠,后被木匠、瓦匠等奉为祖师。形容人在行家面前卖弄,不自量力。

碌碡撞碾子——硬碰硬

碌碡(liùzhou):圆柱形石制农具。形容双方针锋相对,以强硬的态度对待强硬的态度,互不相让。

驴槽改钱柜——今非昔比

指与过去相比,身份、地位或处事态度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驴唇马嘴——两头对不上茬儿

指双方说的话不相吻合。

驴粪球儿——面前光

形容人或物表里不一,表面看很好,实际很差或很坏。也作“驴粪蛋——皮儿光”、“驴粪蛋——里面坏,外面光”。

驴驹儿上磨——头一遭

驴驹儿:初生或不满一岁的驴。指第一次遭遇或第一次做某种事。

驴皮影人——由着人家耍

驴皮影:皮影戏,用驴皮做成剧中人物的剪影,表演时,用灯光把剪影照射在幕上,艺人在幕后一边操纵剪影,一边演唱。指人的言论或行动完全受别人操纵或支配。

驴皮煮胶——慢慢熬

比喻耐心忍受,消极等待。

驴子打滚——四脚朝天

比喻栽了跟头。

驴子赶在磨道里——不愿转也得转

比喻不愿做也得做,没有商量的余地。

铝锅换底——锡焊(稀罕)

锡焊:用锡焊上,谐“稀罕”。指稀奇罕见。

绿豆皮儿——青(请)退

青:青色,绿豆皮的颜色,谐“请”。指请求退还。也指请人出去或离开。

lun

论堆卖的菜——没挑

指没必要过分挑剔或选择。也指没有挑选的余地。

luo

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

指卖家多,买家少。

萝卜雕宝盒——不是个材料

宝盒:存放珍宝的盒子。比喻某人不适合做某项重要工作。也作“萝卜掏宝盒——不是合适的材料”。掏:指雕刻。

萝卜精——头上青(清)

青:谐“清”。讽刺某些官员只是表面上清廉。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指各人有各人的爱好。

萝卜青菜酱在一起——青(清)白难分

青:谐“清”。指是非、清浊等难以分辨清楚。

萝卜上扎刀——不是出血筒子

出血:比喻拿出钱或物。讽刺人非常吝啬,做啥事都舍不得破费钱财。

箩里拣瓜——拣得眼花

箩:箩筐。指可供选择的很多,使人眼花缭乱,拿不定主意该选哪个。

螺蛳壳里做道场——憋气的活儿

做道场:和尚或道士做法事。指让人又烦恼又受委屈的工作。

螺蛳壳里做道场——伸不开手脚

比喻受条件限制,无法施展才能。

骆驼不备鞍——现成的

骆驼的驼峰像马鞍。指东西早已准备好,随时可用。

骆驼的鞍子象的牙——生就的骨头长成的肉

骆驼的鞍子:指驼峰。指天然生成,无法改变。

骆驼进鸡窝——没门

指事情根本办不到或行不通。

落地的秋蝉——哑了

蝉:昆虫,俗称知了,秋凉后落地死去。形容人窘得说不出话来或自知理亏而无话可说。

落地的柿子——软作一堆

比喻因为惊吓而浑身瘫软。

落雨担稻草——越担越重

指负担越来越重。也指日子越过越艰难。

落雨天的芝麻——难开口

指有顾虑或难处,无法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