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开卷书坊·自画像
10319600000027

第27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实发微》楔子

一九七六年十月,对当代中国而言,是个极为重要的历史转折点,而在我个人生命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因为正是在这个月,我开始参与一九八一年版《鲁迅全集》的注释工作,从此踏上了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漫漫长途。

从那时至今三十七个年头过去了,我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仍处于现在进行时,未有尽期。我的学术兴趣,或者说我的偏嗜,侧重于现代文学史料的发掘、整理和考辨,尤其注意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些长期被打入另册、鲜有人关注或是评价偏低的作家作品的重新探讨。因此,在鲁迅书信注释工作告一段落之后,我就把研究重点转向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梁实秋、叶灵凤……一九八七年以后又开始致力于张爱玲生平和集外文的查考。其间有令人欣喜的发现,也有意想不到的困扰,但我矢志不渝。

这部《中国现代文学史实发微》就是我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成果的精选集。限于篇幅,着重收入二〇〇〇年以来包括首次编集在内的考辨文字。读者也许会发现,我撰写研究心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几分证据就说几分话,绝不拖泥带水。而且,我所讨论的话题又大都并非宏观解析,而只是微观爬梳,所以书中长篇大论不多,短制小章不少,我想这没有什么不好。

当然,从本书应仍可把握我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我力求以小见大,以个别反映一般,通过各种不同的个案,探幽烛微,对多元、丰富而又十分复杂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出新的阐释。至于我是否做到,做到了多少,则要有待读者评判了。

关于本书体例,需要说明的是,入选诸文均按研究对象生年先后编排,讨论日本画家竹久梦二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一篇单列,讨论作者签名本和毛边本的两篇则置于书末。所有入选之文均于篇末注明最初发表出处。有些篇章有注释有些却没有,也均一仍照旧,以存历史原貌。

虽然并非惜墨如金,我其实写得真不多,这很令我汗颜。承新加坡国立大学陈荣照先生不弃,嘱编选本书,向新加坡和其他海内外同好介绍我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考证和认知,这又是我所乐于从命,且深感荣幸的。感谢荣照先生,感谢出版本书的新加坡青年书局。期待读者的批评。

癸巳八月初一于海上梅川书舍

(《中国现代文学史实发微》即将由新加坡青年书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