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鬼
10320700000005

第5章 习俗与鬼相

鬼是一种精神幻体,但是却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不仅表现在古老的世界里,也同样表现在当今社会的许多方面。

鬼节溯源

节日与鬼联系在一起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其实说到底,诸多节日的起源与鬼文化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牵连。只不过,由于有些节日起源甚远,人们不愿意或者已经不了解节日与鬼文化的关系了。

春节是中国最有影响的节日,也许人们可以找到它与岁时、农业等的关系,但是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它与鬼联系在一起也千真万确。不信,有则传统的民间故事《大年除夕放爆竹的来历》就很能够说明问题:每年的大年除夕夜,人们总是放些爆竹;第二天清早见面时,总是说声“恭喜”。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流传着一个故事。以前,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个鬼,这个鬼身高足有丈余,披头散发,血红的长舌垂到肚脐,浑身长满黑色的长毛,样子非常可怕。这个鬼专门吃人,每逢大年除夕,就趁人们一家团聚时窜进村子里吃人。不几年,许多人就被鬼吃掉了,人们害怕得关紧大门不敢出来。日子长了,人们也了解到这鬼最怕的是响亮的声音。乡亲们商量,当鬼来时,就打响锣鼓、铜钹之类的东西,但这些声音毕竟太小,开始还吓了鬼一跳,后来鬼听了再也不害怕了。于是人们又想出一个办法,大年除夕前一两天,家家户户要准备一些大爆竹,当鬼再来时,一齐燃放爆竹,结果吓得鬼慌忙逃跑了。第二天清早,人们发现彼此还在时,总是惊喜地说:“你也没被恶鬼吃掉吗?恭喜呀!”这就是大年除夕放爆竹的来历。

其实过去在很多地方的大户人家在除夕的时候要挂上钟馗画,这本身就是一个例证。传说唐明皇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名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一律张贴,以驱邪魔。因此大家都知道,钟馗是一鬼,而且还会吃鬼,因此被用来作为驱逐鬼魅的符号。在春节前夕挂钟馗画,这也说明春节与鬼文化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清明是中国人怀念故人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要用各种办法来祭祀已故先人,如献花、献歌、点烛、上香、祭酒等。

清明节也是鬼节,中国人将清明、中元节和寒衣节称为三大鬼节。清明是百鬼出没讨索的时候。人们为了防止鬼魅的侵扰迫害,就用插柳戴柳的方法来辟邪。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柳可以却鬼,又被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端午节的起源,按照一般的说法,是祭祀屈原而设立的。如果这一说法成立的话,也就可以看出,端午节与死人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同样具有鬼文化的色彩。另外,中国的传统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所谓恶月恶日,也就存在有鬼魅攻击的可能,为了防止鬼魅的侵袭,就有了以五彩丝系臂的习俗。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按照《易经》等典籍记载,阴恶从五而生,五月五日恰恰是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这种日子恶疠病疫多泛滥,因此,这一天人们便插艾叶、挂菖蒲、喝雄黄酒、佩香囊等,以驱邪辟邪。

同样的端午节,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成为这一地方的端午节习俗。相传钟馗为唐代人,到长安应试考中状元,因其貌不扬被废,愤而触殿阶亡。后来他托梦给唐明皇,决心歼除天下魔鬼。当时皇宫内正闹鬼邪,唐明皇召大画家吴道子依梦中所见,画《钟馗捉鬼图》,并将此画悬挂后宰门用以驱妖镇邪,宫中遂得安宁。唐明皇加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钟馗像因此遍行天下,剪除鬼魅,立下大功,后神话传说被玉帝封为“驱魔帝君”。人们在端阳节悬挂钟馗像,用来镇鬼避邪,希求家庭平安。

七月半是传统的鬼节,道教称之为中元节,佛教称之为盂兰节,时间定于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传说此日阴曹地府放出全部鬼魂,而在这一天人们会在天黑之前回家,这样就不会遭受灾祸。在云南玉溪,有一句俗语“六月的水,七月的鬼”,说的是农历六月雨水多,七月“鬼”多,说人死了变成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阴间放假,鬼可以回到自己人间原先的家里探亲。还有的地方,在七月初七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送回为止。为此,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过去凡有新丧的人家,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其中最隆重的要数晚上放河灯活动。河灯是利用纸做成彩灯,点上蜡烛,有的写有亡人的名讳,放在水上漂流,传说这样做可超度亡灵。这天,祭祀祖先之后,还要举行家宴,合家团坐,共进晚餐。

在新加坡,整个农历七月人们一般不动土,不置业,也不出游;也不管天气多热,去游泳池的人也是很少的。人们在这一个月里会多加一两件金饰来避邪,说话时尽量避免说出不吉利的字眼。他们相信农历七月初一是鬼门大开的日子,其间鬼魅会自由往来于阴阳两界。正因为如此,在一些社区要举办中元庆赞,不但有摆贡品、点烛焚香等祭拜仪式,还有唱歌台与中元节喊标等活动。唱歌台的主要目的是娱乐鬼兄弟,据说早期的歌台是唱大戏,现在已改成唱歌,而且多数是流行歌曲。

可以看出,中元节是一个非常地道的具有中国文化的鬼节。

寒衣节(十月朔),亦称冥阴节,是一年中的三大鬼节之一。上坟祭祖,最主要是制冥衣,买纸扎成“寒衣包”、“金银包袱”,在包袱外面写上地址,某某人收,然后晚上在门前烧,是这天的主要活动。老北京人照例要给亡故的祖先“送寒衣”。过去北京有句谚语叫“十月一,送寒衣”。这种风俗早在明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就有了记载,而且写得很详细。

关于寒衣节还有各种传说,其中一则是这样的:孟姜女的丈夫杞梁应官府征役去修筑长城,孟姜女在十月初一这天启程,给远在千里外的丈夫去送衣御寒。等她来到筑城工地,获知丈夫已劳累而死并被埋进长城脚下后,号啕痛哭,竟使长城城墙坍倒,使她得以收葬丈夫尸骨,然后投海自尽。百姓闻此深受感动,以后每到十月初一这天,便焚化寒衣,代孟姜女寄送给亡夫,从而逐渐形成了追悼亡灵的寒衣节。

因此,寒衣节也与鬼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

类似这样的节日与鬼文化的关系还可以列举许多。在国外这样的例子也同样存在,比如万圣节就是很典型的鬼节。

万圣节来源的版本还不算众说纷纭。万圣节源于公元前的古西欧国家,主要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这几处的古西欧人叫德鲁伊特人。德鲁伊特的新年在11月1日,新年前夜,德鲁伊特人让年轻人集队,戴着各种怪异面具,拎着刻好的萝卜灯(南瓜灯系后期习俗,南瓜原产地为美洲,古西欧最早没有南瓜),他们游走于村落间。这在当时或许是一种秋收的庆典,当然也有说是“鬼节”的,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此夜造访人世,所有篝火及灯火,一来是为了吓走鬼魂,同时也是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其回归。

美国是最重视庆祝万圣节的国家,尤其是纽约,每逢万圣节前夕,都会举行大型游行,有专门的网站详细介绍游行线路和注意事项,当地电视台更会现场直播游行盛况。整个纽约市充满鬼声鬼气,大街上吸血鬼穿梭、女巫婆骑着扫帚还会带着黑色的猫,到处鬼影幢幢,飘游着披头散发的各路鬼怪,令人魂飞魄散。小孩装起钟楼怪人或化身博士的样子挨家挨户敲门吓人,门一打开“小鬼”会做出吓人的表情说出那句:trick or treat!(不款待就捣乱。)邻居们不管是否被吓着,总是准备了一些糖果、苹果等,孩子们则一一收入自己的袋内。

禳除恶梦鬼

做梦是一种自然现象,梦有梦神,亦有梦鬼。民间一般认为恶梦多是鬼作祟。在很多情况下,梦中所出现的鬼,往往是死去的人。

《周礼》和《汉书》中的“傩欧疫”,有一种禳除恶梦鬼的宗教仪式。所谓“伯奇食梦”,就是说伯奇之神追赶恶梦鬼,要剥它的皮,要抽它的筋,最后要吃掉它的故事。

据说,宋代有一种专门吞食人梦的梦鬼,名叫“食梦兽”。其实,食梦兽,详其状,实为鬼也。好食人梦,而口不闭,常伺人凌晨说梦,善恶依之。

在云贵地区田野调查中,发现有这种信仰,例如有人认为恶梦为鬼作祟。梦鬼名曰“密加尼”。凡有恶梦者,无不禳祭此鬼。祭物通常是猪一口、鸡一只,两者还要一牡一牝,然后把“密加尼”送往东方。梦鬼既然吃了人家的猪肉、鸡肉,被打发走了,恶梦也就不会有灾祸了。在海南岛,也有人相信:妇女身上附有一种“梦鬼”,这种梦鬼由于贪吃而去作弄别人生病,病人要请道公来拜祭一番,梦鬼饱吃一顿之后就离开所附妇女的身体。

梦在封建社会里是一个完全没有被理解的现象,因此梦也会与鬼联系在一起,由于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则被认为是鬼神存在的最有力的证明。根据梦的活动,据说可以“证明”灵魂的存在;肉体死了,据说灵魂就成了鬼魂;灵魂升天,据说又变成了神灵。而占梦就是根据梦象揭示神灵鬼魂之意。这样,占梦实际上成了各种鬼神观念的最后避难所。人们只要稍微留神一下就会发现,现在很多人并不相信这种宗教或那种宗教,也不相信什么风水、相术,但是他们对梦总有一种神秘感。他们因为做梦而总觉得有一种不可捉摸的力量同自己打交道,进一步总想知道自己所梦的东西是一种什么预兆。一个人只要迷信占梦,就不可能真正同鬼神观念划清界限。

为什么会有鬼梦的出现,在古代就有许多理论家进行探讨。东汉时期王充《论衡·订鬼篇》说:

人之见鬼,目光与卧乱也。人之昼也,气倦精尽,夜则欲卧,卧而目光反,反而精神见人物之象矣。人病亦气倦精尽,目虽不卧,光已乱于卧也,故亦见人物象。病者之见也,若卧若否,与梦相似。当其见也,其人能自知觉与梦,故其见物不能知其鬼与人,精尽气倦之效也。

在这里,所说的梦鬼与夜卧有关。王充认为,人之所以见到鬼是因为夜里的目光与白天的相反,所以容易见鬼。生病的人“若卧若否”,因此也很容易见鬼,而这样的状况与梦相同;换句话来说,梦里见鬼同样很容易。

清代熊伯龙《无何集》有《梦辨》四篇,主要是根据《论衡》提供的材料批判占梦迷信,探讨了梦的精神心理原因,其中“忧乐存心”的提法给人以新的启示。他提及,《订鬼篇》曰:“凡天地之间有鬼,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至于梦也是“思念存想之所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是普遍的生活常识。

在传统意识里,鬼能够暗示某种现实生活,利用这样的暗示,反映一种对社会的态度。如《谐铎》卷九《地师身后劫》:

豫章王晋,清明日挈眷上冢。冢后旧有荒坟,低土平洼,棺木败露,未识谁氏。王有儿昭庆,见其地野花盛开,戏往摘之,踏棺陷足,骸骨碎折,惊而大号。王抱之出。既而归家,儿寒热交作,王就床头抚视。儿忽色变,怒目直视曰:“吾罗汉章,堪舆大名家也。生前轩冕贵人无不奉为上客。尔一式微寒族,辄纵乳臭小儿,践我坟墓,躏我骸骨,罪何可宥!”王急谢罪,许以超荐。曰:“此恨已入骨髓,必索其命乃止。”王伏地哀泣,终无回意。不得已,保福于都城隍庙。夜梦城隍神召之去,曰:“尔束子不严,应罹此祸。然厉鬼擅作威福,亦干阴司法纪。”命拘罗。亡何,一鬼至,侈口蹙颈,殊非善类。神责其何以作祟。鬼滔滔辩答,不竭于词。继问其生前何业。曰:“地师。”神拍案大怒曰:“尔生前既作地师,何不能择一善地,自庇朽骨?想此事尔本不甚明了,在生时无非串土棍,卖绝地,被害者不知几千百万家。今日断骨折骸,实由孽报,非其子之罪也!”鬼力辩其无。亡何,阶下众鬼纷来诉告,有谓葬如鸡栖,而伤其骸骨者;有谓玄武藏头,苍龙无足,而灭其宗嗣者;有谓向其子孙高谈龙耳,以至停棺五六十年,尚未入土者。神勃然变色曰:“造恶种种,罪不容诛!”命鬼役押赴恶狗村,受无量怖苦。众齐声称快,叩首尽散。神谕王曰:“幸渠自有业报,否则尔子亦不能无罪。义方之训,后不可不严也!”王拜谢而出。下阶倾跌,忽焉惊醒。起视其子,言笑如初,而病已愈矣。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是不存在的,而作品却用离奇的梦,将现实与梦境联系在一起,内容虽然荒谬,但是却爱憎分明,表现对作恶者的惩罚,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在原始文化里,梦是一种人与灵魂的分离,除此之外,梦还能够鉴别出杀魂者,这在一些少数民族文化里还能够找到。所谓杀魂者,本是非常难以辨别,能够在梦里加以区分,这是原始文化留下来的早期人们的经验和体会。原始崇拜中还存在着朴素的灵魂观念。他们认为人分为灵魂和肉体两个方面,灵魂可以离开肉体,如做梦就是灵魂离开肉体去游荡;当灵魂抛弃肉体时人就死亡,因此当人生病时他们就“叫魂”,以使灵魂不要抛弃肉体;人死后就要“送魂”,把灵魂送到大森林中去。根据这种灵魂观念,民间有“杀魂”之说。他们认为有所谓“扣扒”(杀魂者),这种人的灵魂是一只鹰,它能把别人的灵魂“勾走”,从而让这个人死去。由此他们十分恐惧和痛恨“扣扒”,如认定谁是“扣扒”,就要将之杀死或逐出村寨。怎样识别“扣扒”,办法之一是根据梦境,如甲在梦中见到乙,甲次日即生病,那么这就证明乙是“扣扒”。由此可见,人们以十分朴素但又十分尖锐的方式提出了灵魂与肉体、梦境与现实的关系问题,这也包含着哲学意识的某种萌芽。

驱鬼治病

从现代科学来说,治病与鬼没有或者说根本没有关系,但是在早期,人们却不是这样想的,生病就是鬼作祟的结果,如果要治好病,就必须将鬼驱除出身体。

过去驱鬼治病的方法:通常有病的人,都认为一定有鬼作祟,小病时一定请巫师或者巫婆来家做一次拜鬼活动。如果病不痊愈,还会到庙里去求签上供。在有些地区,巫师也懂得用山草药,会找些山草药吃,帮助病人治疗;如果再不痊愈便要做大法事。这种拜鬼除病的过程和仪式很简单,普遍是用鸡或小猪一个,饭三团,三茶五酒加元宝香烛,巫师头戴道帽(帽的四方长约七八寸,镶有花纹并饰以一些玻璃小镜,可以折起来),但没有道袍。看病者犯什么鬼缠,便请那种鬼来领祭品,巫师动起碗杯,得到“阴、阳、教、飞”后,算是那种鬼已降临,再焚烧元宝便算完毕。

俗信,驱逐瘟鬼还可以治病。

在湖南,一阴阳师父经过卜卦,知道因为生他而使龙蛇童子冲破地狱出来害人,感到非常难过。为了不使人们受害受苦,他千方百计想办法惩治这些邪恶鬼。后来听说唐、葛、周三兄弟会喃巫经赶鬼治病,把太后医好后,皇帝封他们为三元真君。于是,他便去拜三元真君为师,随他们在梅山学法,学成后回到家中,为邻里乡亲赶鬼治病。但自己又想,龙蛇童子有一帮小鬼,到处去作恶,仅靠自己一个人,哪里能赶得了这许多邪鬼?再说自己也是要死的呀,想来想去,只有代三元真君传播赶鬼法术,带出大批徒弟,代代相传,这样才能够时时处处有人赶鬼治病。于是他便和特瑶出游,发展徒弟入教,凡是入教的徒弟——师公,都要学会赶鬼治病,一代传一代。这样,壮族便有师公赶鬼治病这个习俗。

清心禅僧撰《一得集》卷中医案《沈某神虚痫病治验》:

山阴沈某年四十许,偶一烦劳,则痫病即发,神不自主,谵言妄语,不省人事,或语鬼状。诊之两寸空大无伦,两关弦紧,舌中心陷有裂纹。余谓病属虚症,神不守舍,神虚则惊,非有鬼祟。神气浮越,故妄见妄言。

《丹溪心法》是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卷三《梦遗四十五(附精滑)》记,“梦遗,俗谓之夜梦鬼交,宜温胆汤去竹茹,加人参、远志、莲肉、酸枣仁、炒茯神各半”即可消病。其实,现代医学,根本不会承认梦遗与“夜梦鬼交”有关。但是在相信鬼神的元代社会,用此解释,已是十分“科学”。

在很多古代医书里,生病就是遇见鬼神。如疟疾,被称为疟鬼作祟。《临证指南医案》卷十《幼科要略》:“凡壮胆气,皆可止疟,未必真有疟鬼,又疟邪既久,深入血分,或结疟母,鳖甲煎丸,设用煎方,活血通络可矣。”

普通民众同样认为,疼痛与鬼有关。“尸厥者,谓忽如醉状,肢厥而不省人事也。卒痛者,谓心腹之间,或左右胁下,痛不可忍,俗谓鬼箭者是。”(《中藏经》卷下《疗诸病药方六十道》)

赶鬼风俗

赶鬼,也称为驱鬼。

赶鬼风俗是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是在漫长的历史中自然形成的文化。风俗一旦形成,便具有超时代的稳定性,既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也不能轻而易举地禁绝。而且,任何一种风俗,都有深刻的地域印记和鲜明的民族特征。有关鬼的风俗当然也不能例外。

驱赶鬼魅,在商周时期就有流行。《吕氏春秋·季冬》记载,天子冬季举行驱傩仪式:“命有司大傩,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征鸟厉疾,乃毕行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地之神祇。”赶鬼,古代又称之为驱傩,是一种驱逐疫鬼的仪式,后慢慢地演变成为巫舞,成为民间驱邪、祈福、喜庆的舞蹈,至今在福建、江西、安徽等地依然保留着这一古老艺术。在农事节庆时,村民常以跳傩舞自娱自乐,其实,这就是数千年之前用来驱逐疫疠之鬼的。

赶鬼的意义有两个:一是驱逐病魔;二是消除灾难。

◎驱逐病魔

这种赶鬼也流行于广东连南地区。当地民间认为,疾病缠身是由于恶鬼作祟。备小鸡一只、米一斤和酒、香纸等,请一名巫师(俗称“先生公”)在路头作法,将鬼赶走,俗称“初赶鬼”。如病人的病未见好转,进行第二次赶鬼(当地人也称“君油漆”)。备一只鸡、一斤米和酒、油豆腐、香纸等,请一名巫师于晚上念经祈祷。第二天早晨再备鸡、酒到村寨附近的山冲(民间称“黑面冲”)参拜黑面公、黄面公、白面公三恶鬼,祈求他们饶恕病人。如病人的病还没有转机,进行第三次赶鬼(俗称“大赶鬼”),请三名巫师作法事。白天在家中摆饭、米、酒、青菜、黄豆、火炭、鲜血(牛、猪或鸡血)各四碗,碗油灯四盏,共三十二碗,另有一盆生牛嘴、生牛耳、生牛脚供祭恶鬼。巫师们各捧一碗酒、一碗肉,边念经边吃喝,以示赶鬼。晚上再用牛头等祭品,到山岗念《飞大白虎精》赶鬼。

如果村里病疫流行,全村请巫师作“赶瘟鬼”法事。用猪一头、鸡一只、米五斤、酒几斤等祭品。巫师念经后,带领手持竹刀、竹炮的民众,逐家逐户搜捕瘟鬼。入屋后,取主家一些鸡毛、木炭、盐巴之类,放入竹篾所编的“送瘟鬼船”中,最后将此船抬到村尾(俗称“龙尾”)烧掉,象征全村各户瘟鬼已捕尽赶走。

广西有油锅赶鬼这一习俗。旧时有人得急病怪病而死,或因跌打刀伤而死,就认为是有鬼来害。因此必须过油锅赶鬼(其实是消毒的一种),后代子孙才能避免灾难。其做法是在房间里用火砖架起一个大锅,锅里放五至十斤油(茶油最好),叫全家人都到场,用柴火煮沸,师公便请神喃巫经后,口含烧酒喷过沸油锅里,使火焰过及整个房间。连喷三次后,便转移到别的房间。房间喷完移到厅堂,最后到大门口。喷完后三天内家人不要出门,也不让生人进家,这样全家就可除难消灾了。

在广西,有人生病,还举行一种“赶鬼追魂”的活动。人生病,被认为是因事触犯了鬼,被鬼摄走了灵魂,因此要请法师来举行“赶鬼追魂”的仪式。法师先请神,请到神后,就戴上那位神的面具,一边舞蹈一边歌唱念经,有时还作出一些滑稽动作或说粗鲁话。经过法师的跳鬼活动后,恶鬼就会赶走,病人的灵魂就能追回来。

还有一种治病巫术,叫“赶鸡鬼”。民间俗信,女巫每月初一、十五将一只活鸡投于瓮中喂养,称为“鸡鬼”。人们认为,鬼婆会经常放鸡鬼出来害人。凡遇人患疟疾,忽冷忽热或发高烧并且长期不退时,便认为是“鸡鬼入身”。患者便恳求被认为是鬼婆的村妇将鸡鬼召回,或请巫师、巫婆来驱逐鬼怪,名曰“赶鸡鬼”。

民间还有一种“赶禁鬼”习俗。当某个女人被视为“禁鬼”被“查出来”,并在威迫下承认后,全村的民众便纷纷来赶禁鬼。她背着一块大树皮走在前头,民众跟在后面,鞭打树皮,有的敲锣打鼓,有的朝天开枪。一到河边她就跳到河里去。赶禁鬼的民众则埋伏在河两岸装作瞄准射击。不久,她又把自己的衣服丢进河里让水冲走,然后穿着男人的衣服回来,就认为“禁鬼”被赶走了。

另外,民间还流行“赶鬼下水”习俗,又称“赶鬼出村”。农村遇瘟疫年,村里死人多,旧时认为是野鬼闹事。于是遵照巫师、巫婆旨意,全村男性青壮年各个赶制木刀一把,选定“人盛鬼衰”吉日,由若干巫师带队,各个涂花脸一齐出动,手舞木刀木棍,喊出威武雄壮的赶鬼吆喝声,逐家逐户、逐街逐巷搜索。每件家具、每个屋角都敲打,使鬼无法藏身。在呼声嗨嗨中,群胆群威,把鬼押出村寨,赶进深潭泉洞把鬼淹死。赶鬼法事毕,将木刀木棍等打鬼武器集中一处付之一炬。带队道公郑重宣布:所有恶鬼全部赶走淹死,大家放心回家,以后不再有恶作鬼。赶鬼队伍才顺利回村。

驱鬼还需要一种模拟仪式,以象征鬼已被驱逐。这种活动可以使得人们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并且得到一种慰藉。如流传于浙江西部的叫“驱半日鬼”的形式。所谓半日鬼,就是引打摆子(又称疟疾)的鬼,或者说打摆子疾病是因半日鬼作祟所致。如果患者久病不愈,就要举行一种仪式。患者要一大清早,突然从床上跳起,赤脚直奔野外,解除事先缚在腰间的草绳,缚诸树上,急转身,跑步回家,路上不得回头观看。民间以为这样可以将半日鬼缚于树上,身体便会慢慢好起来。

四川驱鬼时,常以草人代替病者,有的草人还穿上纸衣,下着纸裙或纸裤。驱鬼之后,常把草人放在路边,或十字路口,或挂在树上。巫师替人驱鬼时,还要将一条线拴在病者颈下,表示病者被某种鬼纠缠,举行过驱鬼仪式,巫师要用刀将拴在病者颈下的红线解开,拴在要被抛弃的当病者替身的草人颈下,表示鬼已被赶走,病人获得解放。

这种将生病与鬼联系在一起的信仰,是很多地方都有的。人们头晕、头疼、肚子痛,便认为触犯了鬼,就要请巫师驱鬼,在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下,搭一个有楼台的竹房子,用一碗米、一点盐巴煮熟,并杀一只黄鸡来血祭,以便摆脱魔鬼的纠缠。当人们眼睛红肿时,就认为犯了月亮鬼,就请巫师用竹笋壳数片剪成像月亮那样的圆盘形状,再以白石灰画上圆圈图案,用一根竹竿夹住,送至月出的方向,祈求免疫。当人们的手脚浮肿,全身起泡时,则认为触犯了水鬼,亦需巫师来主持驱鬼仪式。需要搭一个竹篾台架,系上红、黄、绿、白等彩线,用一木棍插在寨边水潭深处,由巫师念咒语,杀一只红公鸡祭祀,病即痊愈。

在驱鬼时,人们总要先祭祀一番后,才能达到目的,其实这是典型的模拟巫术,是在原始宗教中尤为突出的部分。人们认为,鬼与人一样都需要贿赂才能够得到想要的结果。如果不进行祭祀,鬼才不会让人得到想要的目的。

为了真正达到目的,必须要实施驱鬼仪式,而其前提是祭祀。这种情形,在原始宗教中尤为突出。人们在治病驱鬼的时候,要杀鸡或杀猪,并把米饭、碎肉摆放在地上,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将饭和碎肉撒向四处让鬼吃,随后,回到病人家门口。这种赶鬼之后,就意味着驱鬼仪式全部结束。

◎消除灾难

“赶旱魃”流传于古代的传统民俗。

《说文》:“魃,旱鬼也。”《诗经》孔疏引《神异经》:“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

袁枚《续子不语》又说:“尸初变旱魃,再变即为犼。”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卷七:“近世所云旱魃,则皆僵尸,掘而焚之,亦往往致雨。”

值得一提的是,“魃”多与“旱”组合,极少单用。即使单用,还是“魃”不离“旱”。它是民间传说中造成旱灾的鬼怪。为了求雨,由一人装扮成鬼怪“旱魃”,藏匿在树丛中。巫师率领民众,敲锣,呼喊,遍山进行搜索。此人被找到时,必须在前面奔跑,巫师则率众在后面追赶,直到其筋疲力尽被捉为止。这象征着旱魃已被赶走,雨即可降临。

在山东,过去每遇干旱,把新埋的尸体当旱魃打的风俗十分普遍。据《大清律例·贼盗·发冢》的记载,清嘉庆九年(1804年),高密久旱不雨,有人发现年初病故的村民李宪德坟土潮湿,便纷传李死后变成了旱魃。各村民众不顾李家阻拦,刨坟开棺,见李的尸体尚未腐烂,更加确信李就是旱魃,不由分说将尸体烧毁。李家将掘墓者告上公堂。此案无成例可循,最后刑部将领头人仲二以“发冢开棺见尸律”判了个“拟绞监候”罪(相当于现代的死缓罪),才将此案了结。

驱鬼是一种民俗活动,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原始宗教仪式活动,因此十分讲究形式和时间,以达求安驱病之目的。因此,驱鬼的活动,其功利性很强,一般都是起因于现实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故借鬼神帮助。

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们过去总要举行一年一度的祭祀来逐走死者之鬼,这是一场幽灵的春季祭扫。19世纪对此类祭祀的记载如下:“一支二十人的老老少少的合唱队一边演唱一边用飞镖打着拍子,突然,从一席树皮底下猛窜出一个用土涂满身子的男人,他的头上脸上画着红红黄黄的线条,头顶着一只约一米高的用木棍绑上羽毛装饰而成的花冠。他静静地伫立达十分钟之久,昂首仰望青天。一个站在我身边的土著告诉我,那人是在搜寻死者的灵魂。后来,那人开始缓缓移动,然后又以极快的速度来回扭动着,挥舞着一根树枝,好像是在驱逐着某些我们看不见的有害之物……”[41]又进行一些仪式之后,土著们就相信他们已经做到至少在一年之内使鬼魂无法靠近了。

在中国,贵州也流行一种叫做“扫寨”的大型驱鬼活动,一般是在春夏瘟疫流行的时间或秋收之后,有时在遇瘟疫时亦举行,但更多的是定期举行。所谓扫寨,就是扫除恶鬼和灾星。人们认为瘟疫的流行、灾祸的产生是由于恶鬼的作祟,只有祭鬼、驱鬼才能保佑人畜的平安。有的地方在九月九进行扫寨,用猪、牛祭扫,三天内不许拿水、火外出。若村内人员因有事外出,必须三天后才能返回。一般在春秋季节举行撵寨鬼。这期间因为瘟疫传染病较流行,他们以寨子为单位请水书先生念经,挨家挨户驱鬼,直到认为把恶鬼撵出村子为止。在三天至七天的时间内,不许外人进村。黔东南许多地区在秋收后都要洗寨,目的是扫除火灾。到时,巫师逐户赶鬼,同时有助手二人用水将各家的火淋熄,扫毕再有人去买火种。

驱逐恶鬼的时候,人们会在栅门上画着刀或写上一些咒语,表示借助刀和咒语的魔力抵抗恶鬼进入村寨。此外,还有一种将恶鬼逐出寨外的驱鬼活动,一般选择在农历二、三月份举行,隔几年举行一次,通常与佛教庙会相结合,所行仪式一般由富户或头人共同磋商,群众筹集所需粮食及财物。

流传于云南潞西、镇康地区的驱鬼仪式,是为了全寨人畜清洁平安、消灾避邪而举行的逐出寨内恶鬼的活动。驱鬼时,由两人化装成面目可怕的魔王,身披棕衣,手持长矛,与背细沙的随从数人,从佛寺奔向村里。两魔王持长矛向每户屋前猛烈虚刺几下,随后往竹楼屋顶抛细沙,意为将恶鬼逐出屋外,同时高喊:“打死恶鬼!”然后,做出把恶鬼一齐驱逐出寨门外的举动。最后由和尚在寨门外祷告,阻止恶鬼重回寨内。

旧时,广西农村人畜遭遇病灾,认为是有鬼进村作怪。村老便找人商议,凑钱请巫师,逐家逐户烧桐油(因为瘟鬼惧怕烟火,故用桐油烟火驱鬼)、喃咒语,用桐油烟火驱鬼出寨。为防止瘟鬼再次入村,以生茅草绞结长绳横挂村门或路口上。草绳上缚着数把木刀,并请寨神守护。有些村寨,未等人畜受灾,便先作防范,家家烧桐油举行驱鬼仪式,以保平安。

祭鬼之礼

祭鬼,是一个古老的文化现象,几乎与人产生鬼魅观念的同时而产生。人们祭鬼是为了防止鬼魅对人的侵害,或企图从鬼那里得到某种恩施。

《元史·志第二十三·祭祀一》:“北陲之俗,敬天而畏鬼,其巫祝每以为能亲见所祭者,而知其喜怒,故天子非有察于幽明之故、礼俗之辨,则未能亲格,岂其然欤?”这是正史上的祭鬼记载。在元代,北方人将对天与鬼的敬畏,是放在同等的地位上来看待的。不仅巫师在祭祀时能够看见鬼神,能够知道鬼神的喜怒哀乐;而且他们认为,人间天子更有这种特殊功能。

首先,表现在对自然鬼的祭祀上。在原始民族看来,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鬼,如树木鬼、水鬼、天鬼、地鬼、山塌鬼、小南门鬼、太阳鬼、月亮鬼、毛虫鬼、藤子鬼、野山鬼等,这些都是这种原始思维的反映。

由于有鬼的意识,就认为被太阳鬼或月亮鬼咬着会眼痛,被毛虫鬼咬着会全身起疙瘩,被野山鬼咬着牛就不会动了。宇宙间的一切山川、河流、岩石、森林及各种动物都有灵魂存在,都有其相应的鬼,因此就需要对山鬼、水鬼、树鬼、岩鬼、地鬼等进行祭祀。

早期人们之所以产生如此众多广泛的自然鬼,是泛神论思想作用下的产物。那时,由于生产力极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时时会受到自然的威胁。因此人们以为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体都有鬼神的驱使,而人却是渺小的、无力的,常要依靠于自然,希望自然施给恩惠,由此而出现了人的依赖感。费尔巴哈认为:“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而这种依赖感的对象,亦即人所依靠并且人也感觉到依靠的那个东西;本来不是别的东西,就是自然。自然是宗教的最初原始对象,这一点是一切宗教和一切民族的历史所充分证明的。”

其次,正因为原始宗教是源于人们在受到自然界沉重压迫的情况下,把自然力和自然物进行鬼化,所以其表现出的另一面就是他们竭力想摆脱这种压迫。而摆脱的意识十分薄弱,即企图通过媚鬼来达到目的。媚鬼的最好办法,就是对鬼进行祭祀;祭祀的最好礼物就是用食物,特别是动物尤受鬼神欢迎。至今流传的用三牲祭祖祭神,就是这种传统祭祀心态的反映。

在自然中有叫天鬼的神灵,为早期人们崇拜的鬼里面最高的鬼神。因此祭天鬼时,要有特别的方法,用一种专门饲养的牛,叫天牛。牛必须是黑花、白花或纯黄色的雄健的公牛,有专门的人放牧,早上放出去,晚上赶回圈来。在放牧时,任牛走到哪里吃到哪里,不管是吃草还是吃庄稼,都得让它吃。谁也不敢赶它,赶了就要得罪天鬼。祭天鬼,主要是在久旱不雨或瘟疫流行的时候。在宰牛之前,全村的老人跟巫师敲锣打鼓,吹着唢呐去圈里把牛迎接出来,还在牛头上挂上一匹红彩。把牛接到祭台上,由巫师来宰,全村人都集合在一起,巫师祈祷、念咒,然后将肉和皮平分给每家。这头牛宰了以后,大家再凑钱另买一条,准备下次祭天鬼时用。

祭水鬼,是又一种祭祀自然鬼的仪式。

每年较大的宗教活动始于“做水鬼”,目的是祈求全年风调雨顺,具体活动是修水槽。一般举行这种活动的人,其生活的地方,没有河流,也没有水井,生活用水是用竹槽把山中泉水引进来。而山泉离居住地比较远,引水竹槽有的长达数里。这种饮水槽,每年都在祭水鬼时修理一次。修理时,饮用这一水槽的人家,都要出一人并携带竹子等物参加修理。这种公益劳动,一般需要两三天。在修理水槽的过程中都要祭祀管水的鬼,祈求他保佑流水畅通。祭水鬼时,一般宰一只猪和用数只老鼠作为祭品,并要求宰鸡看卦。祭祀自然鬼,用狩猎得来的各种动物作为供品,这是与其生产方式相适应的。

关于祭鬼,有各种传说,其中有一则如是说:

相传鬼和人是兄弟。人有父母,而鬼是无父母的孤儿,寄食在人的家里。人与鬼天天上山干活,每天人的父母送来米饭和糠,米饭给其儿子吃,糠给其侄儿即鬼吃。人不忍如此,背着父母将糠丢在一大树洞内,而将米饭与鬼分食。日久之,鬼发现大树洞内有大堆糠糟,就询问其兄弟即人。人详告其情,鬼闻之极为气愤,乃对人说:“你父母既如此对待我,我不愿再回到你家里去了,以后我将认大树为父,大石为母。”鬼还对人说:“你可以回去,此山中之物,咱兄弟可以分一下。”人同意后,鬼就将一部分野鸡、山牛、山羊、野猪等物分给人,此即今日家禽家畜的来源,其余则属于鬼。此外,如虎、熊、狼、豹及水中之鱼虾均属鬼。分完后,人嫌其所得太少,鬼便又将狗给了人。从此人天天山上打猎。久而久之,人依靠猎物仍不够供其食,便又告诉鬼。鬼说:“我可以祭给你肉吃。”这样便出现了鬼祭人的事情。此后,凡是鬼每次祭给人猪、羊等,人因贪吃而将其完全吃光。鬼最初不作声,日久就不满意了,便要人也反过来祭给他肉吃。并说他只要吃肉的气味,就是只吃个名义,真正的肉还是人吃。如果不祭给他,他将要作祟使人生病,从此便开始了人祭鬼的风俗。这个祭鬼传说,反映了人类早期祭鬼背后的真实的思想基础和经济状况。

到了农耕发轫时期,人们开始懂得了植物的价值,因此又用祭动物鬼的方式来祭植物鬼,希望能获得食物。在长期的刀耕火种的地方,原始森林成为他们食物的来源,这就自然地产生原始崇拜,每年要举行一次集体的祭祀山林活动。他们认为森林中有一位司树鬼,主宰着人们的生活和作物的成长。

因此,每年砍树种地之前,人们要由村中主人请祭师择吉日和卜选方向,指派生辰属相合适的两个人上山选地,用刀将树木砍倒两棵(以双数为祥),然后对着树“叫魂”。再把带去的蜡条、饭菜祭献树魂后,全村才能正式砍伐。如果树压死了人,就认为地鬼不喜欢,此地不吉利,便要立刻放弃,另选别处砍种。如果有人伐木回来得了病,即认为是山林鬼作怪,须备一桌酒菜,请巫师占卜,判明碰上哪棵树鬼,然后带上病人的衣服,到被砍的大树旁作祈祷仪式,请求树鬼宽恕。祭完回寨途中,还要到村寨神林里叫魂拴线。

丽江地区每年正月举行祭祀神林活动。神林是各种自然鬼居住、生活的地方,也就自然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侵犯了神林,就会触犯鬼魅,引起火灾。因此禁止砍伐以及任何玷污神林的举动,成为一种人们共同遵守的禁忌习俗。

祭鬼的形式因时代和地域的差异而不尽相同。那种十分纯粹的祭祀自然鬼的仪式在今天已很罕见了,一种原因是这种古老的风俗习惯随着历史的进步已逐步淘汰消亡了;一种原因是这种古老的风俗习惯融进了新的内容,已变得面目不清了。

招魂作法

招魂是一种模拟巫术,就是将暂时离开人体的灵魂招回,重新附于人体。

在人们一般的观念中,魂是一种可以脱离人之肉体的精神体,平时附于人体,有时可离开人体而去,例如昏迷时、做梦时均是魂灵离开人体的时候。魂和体,是两个不同范畴的东西:一是物质的,一是精神的。魂是精神的,又称精神体;人体是物质的,又可称物质体。两者的混合,才能成为一个社会生活中的人。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人一旦没有了魂,则将成为行尸走肉,没有了思维,没有了创造。更有甚者,认为人的灵魂出逃后,就象征着死亡。出于对死亡的恐惧,人们发现灵魂出逃后就会大惊失色,惊恐万分。在思想上,就出现灵魂崇拜的观念,在行为上,则出现招魂的风俗。

魂作为一种精神体的东西,自然无法用肉眼看到,因此人们在招魂时用某种东西作为替代。最先是用动物(如鸡)作牺牲,以后逐渐演变成用某种物品(如衣服)作招魂时的用具。虽然招魂的目的相同,但是其手段、方法均不一致。

在中国萨满教中也有类似的形式。萨满进行跳神时,身穿神衣,头戴神帽,其外形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他双目半开半闭,似乎自己陷于昏迷状态,口中念念有词,装作和鬼神说话或者他的灵魂已到了鬼神的世界。他模仿野兽的声音和动作,频频舞蹈,发出熊的咆哮声、蛇的爬行声,加上敲击神鼓之声。”这里表现的是一种鬼魂附身的行为。不过,这种鬼魂附身,是原始宗教时期的产物,附身的鬼魂大都是动物之灵魂,其所招的魂,除了有人的灵魂外,更有动物之灵魂。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演进,由招动物之魂变成招人的灵魂,并成为一种巫术而固定下来。

在人类发展史上,招魂的风俗千差万别,各有风姿。而中国的招魂作法和种类亦是多种多样的,其所起的作用也各异。

一是为新生儿招魂。民间认为婴儿初生时灵魂尚未附体,在山间游荡。因此婴儿出生一两天以内,父母的职责就是为婴儿招魂,不然婴儿将会死去。在这里的招魂即喊魂,就是将被鬼捉住或迷失方向的灵魂招回来。

二是为亡者招魂。在有些地方的人思念妻子和情人的男人,请来巫婆为其招来亡妻或情人的灵魂,与之叙述思念、离别之情。招魂时,巫婆用被单把自己的头蒙上,请魂附体,不久她即进入昏迷状态。这时招亡灵的男子就对神提出,希望神把灵魂请回来。不久,巫婆宣称灵魂已归,于是巫婆又代表亡灵出现,与求神的男子相互对歌,倾诉衷肠。

三是为病人招魂。人生病,在过去一般被认为是灵魂出逃或是离开了肉体。为病人招魂的风俗,是屡见不鲜的。小孩生病,往往被认为是灵魂失落在村外,妈妈则拿着小孩的衣服到村外呼叫孩子的名字。

在山林、地里劳动时突然遇着野兽,或行路过桥时跌跤惊恐而生病,人们就以为这是人的魂魄被吓离散,四处游荡所致,只有把魂招回来,病人才会好。

有一首《叫魂歌》这样唱道:

某某,回来,回来!

某某,回来,回来!

是树影把你吓跑?

是山影把你吓跑?

是打雷把你吓跑?

是扯闪把你吓跑?

是跌跤把你吓跑?

是过河把你吓跑?

是恶鬼把你吓跑?

是水鬼把你吓跑?

是猛兽把你吓跑?

是毒蛇把你吓跑?

是什么把你吓跑?

某某,回来,回来!

某某,回来,回来!

你落在菁里就从菁里回来,

你落在山林里就从山林里回来,

你落在地里就从地里回来,

你落在桥头就从桥头回来,

你落在路边就从路边回来,

你落在哪里就从哪里回来。

阴森森的山菁里你不要在,

黑漆漆的深林里你不要在,

荒凉的山野里你不能在,

冷飕飕的桥头你不能在,

险陡的山路边你不能在,

高高的岩子底下你不能在,

闻不到烟火的地方你不能在,

听不见鸡犬声的地方你不能在。

某某,回来,回来!

某某,回来,回来!

家中老少在叫喊你,

村里伙伴在寻找你,

他们等你回来团聚,

他们盼你回村欢乐。

某某,回来,回来!

某某,回来,回来!

大石桥九十九座,

小木桥九十九座,

大石桥通山寨,

小木桥接人家,

你跨过大木桥来吧!

你跨过小木桥来吧!

某某,回来,回来!

某某,回来,回来!

家堂火塘暖,

村中邻居亲,

你闻着火塘的烟火回来!

你踏着亲人的脚印回来!

某某,回来,回来!

某某,回来,回来!

鸡鸣你不要害怕,

狗吠你不要害怕,

公鸡喔喔啼是给主人报晓,

黑狗汪汪吠是给寨人报亲。

你听着鸡鸣走进门来!

你闻着狗吠踏进屋来!

叫:某某,回来,回来!

某某,你快回来!

答:回——来——啰!

回——来——啰!

这首《叫魂歌》,是叫魂人沿途吟唱的歌词。由于病人不同和叫魂人即兴创作的才能不同,唱词不尽相同。

最早的招魂文字是屈原的《招魂》。关于《招魂》,有的认为是宋玉为屈原招魂,也有的认为是屈原为楚怀王招魂,也有的认为是屈原给自己招魂,不管怎样,都是一种巫术行为。

《招魂》借巫阳口气,除了说四方上下如何可怕,而故乡如何可爱,劝所招魂魄归来安享之外,还写饮食、居处、游戏、女乐、陈设等内容,表现了楚国的丰富的物质文化与高尚的精神世界。其想象丰富,辞藻俊美,是迄今为止所见的为亡者招魂最伟大的作品。

形形色色的鬼

小时候不听话,大人往往会摆出一副神秘而凶狠的样子吓唬道:“不听话,当心鬼来抓走你!”孩童的心中便会隐隐生发一个关于“鬼”的模糊而笼统的概念,囊括了世间一切可憎可怖的邪恶力量。殊不知在人类丰富多彩的鬼文化中,鬼也分男女善恶,有高矮胖瘦,不同类型的鬼各行其道,各司其职。

中国早期的鬼形象来源于动物,形成了动物鬼的概念。这是较早对鬼的分类。而当时人们对鬼的认识,多指山间怪兽。后又有自然鬼的出现,自然鬼是人们出于对自然力的畏惧而创造的鬼,如山鬼、树鬼等。随自然鬼的产生而产生的是祖先鬼,又称家鬼。

《墨子·明鬼》下篇,认为鬼神是实有的,而且将天下的鬼分为“天鬼”、“山水鬼神”、“人死而为鬼”三类。

江绍原把鬼分为两大类:一是山丘水泽野之类的自然鬼;一是人死后变成的鬼,亦称家鬼。还有人把鬼分为家鬼和野鬼,家鬼即自己的祖宗,而生病多灾,则被看作是得罪了自己的祖宗而受到惩罚,或是受到了野鬼的侵害。

那么鬼的种目有多少呢?据古书《日出》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只是在楚国一地就有:状鬼、神狗、衰鬼、棘鬼、字鬼、上鬼、会虫、地虫、阳鬼、欤鬼、祷鬼、凶鬼、暴鬼、图夫、游魂、丘鬼、刺鬼、桀迓、饿鬼、衰乳之鬼、地薛、夭鬼、不幸鬼、爱鬼、厉鬼等几十种之多。

中国学界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分类方法,有的将这些鬼魅具体分为三类:一类是天上的鬼,如太阳鬼、天鬼、风鬼、雷鬼、月亮鬼等;一类是地上的鬼,如地鬼、山鬼、水鬼、谷鬼、火鬼等;一类是家鬼,如家堂鬼、寨鬼等。

综而论之,鬼的数量庞杂,分类绝非易事。不同的分类法也是见仁见智。但总的或可分为天鬼、地鬼、人鬼三大类别。

本章主要以此为基础,从对鬼的命名方式和善恶划分,对在各民间信仰中比较常见的鬼的类型进行简单的介绍。

民间信仰中的鬼名通常颇为形象,人们往往可以从鬼的名字中猜测鬼的形象、职能、嗜好等特征。

◎鬼以形分

披发鬼

《寄园寄所寄》卷上《灭烛寄》记载:“壬午,阅邸报,奉先殿鸱吻忽落地,作披发鬼哭出宫,群臣共见。又周后宫中忽传云:‘接驾。’因具袍笏伺之,见卤簿严肃,及近前,乃一老年女子。旧阉云:‘此乃太后也,为神宗生母。’良久寂然。”

这里的披发鬼,显然是明神宗生母死后所变。因鬼披头散发,故以形象命名。鬼本已十分丑陋,再加上头发蓬散,面目尤为可怕可憎了。

破面鬼

破面鬼,顾名思义,就是脸皮破裂、血流满面的鬼。

宋欧阳玄《睽车志》记载:“齐东昏即位,多行杀戮,沈昭略与沈文季、徐孝嗣同召入省,例赐药酒。徐孝嗣曰:废昏立明,古今令典,宰相无才,致有今日。即以掷瓯投孝嗣面曰:汝便作破面鬼。”

长面鬼

所谓长面鬼,就是鬼脸很长,超出普通人,故称。

传说有个裁缝晚间做活儿,忽觉腹痛,就去厕所,见厕中无人,遂解衣而登。一会儿,腹痛渐止,乃仰头舒气,瞥见坑之右亦登一人,其面长几尺,阴森恐怖。裁缝大骇,提着裤子,狂奔而出。未及家,见迎面一人来,察其举止,仿佛亦似登厕者,此人窃思这人不知厕中有鬼,就对他说:“我刚去厕所,遇见一恶鬼,面长几尺,君去,必遭大怖。”那人说:“你看像我嘛?”裁缝举灯一看,只见其面目之长,较前更有甚焉。惊骇之极,昏绝于地。其家人及其徒弟赶来,将其救起,灌以姜汤,始醒。自此其卧床月余方愈。

长鬼

《子不语》卷四《长鬼被缚》记载:“竹墩沈翰林厚余,少与友张姓同学读书。数日张不至,问之,张患伤寒甚剧,因往问候。入门悄然,将升堂,见堂上先有一长人端坐,仰面视堂上题额。沈疑非人,戏解腰带,潜缚其两腿。长人惊,转面相视,沈叩以何处来,长人云:‘张某当死,余为勾差,当先来与其家堂神说明,再动手勾捉。’沈以张寡母在堂,未娶无子,胡可以死?恳画计缓之。长人亦有怜色,而谢以无术。沈代恳再三,长人曰:‘只一法耳。张明日午时当死,先期有冥使五人偕余自其门外柳树下入。冥中鬼饥渴久,得饮食即忘事。君可预设两席,置六人座,君候于门外柳树边,有旋风自上而下,即拱揖入门,延之入座,勤为劝酬,视日影逾午,则起散,张可以免。’沈允诺,即入语张家人,届期一一如所教。张至巳刻已昏晕;当午,惟存一息,外席散而神气渐复。沈大喜归……”

在这里,长人即为勾魂鬼。不过,此鬼倒有善心,为了救人而出谋划策,泄漏冥事,致使濒临死亡的人脱离危险。正因如此,触犯冥界戒律,“为同辈所苦,责四十板,革役也”。

独足鬼

独足鬼亦称一足鬼。在很多地区都流传着一种独足鬼的故事与传说。在有些地方,据说只有小孩才能看见独足鬼,它有一身黑毛,用独脚蹦跳,喜欢小孩,常同他们一起玩耍,如果谁得罪了它,它就捉弄谁。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六中记载:“元嘉中,魏郡张承吉息元庆,年十二,见一鬼,长三尺,一足而鸟爪,背有鳞甲,来招元庆。恍惚如狂,游走非所,父母挞之。俄闻空中云:‘是我所教,幸勿与罚。’张有二卷羊中敬书,忽失所在。鬼于梁上掷还一卷,少裂坏,乃为补治。王家嫁女,就张借□,鬼求纸笔代答。张素工巧,尝造一弹弓,鬼借之,明日送还,而皆折坏。”这里的一足鬼就是一副顽皮、喜欢捉弄别人的神态。

古代也有称山魈为独足鬼的,又称夔、山缫。《广韵》曰:“山魈出汀州,独足鬼也。”

无头鬼

在民间传说中,经常有无头鬼出现。这些故事离奇、古怪、出人意料,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有一《无头女鬼》故事:

江宁聚宝门内有个废弃的花园,经常闹鬼。泰兴李生赴试稍迟,遍游城中,觅居停所不得,偶见此园,就去打听。守园者说明情况,李生说了声“不妨”,就启封进园。李生住在楼上,家人住在楼下。半夜,李生挑灯独坐,“举念间,瞥见一无头女子,闯然入室。生狂骇,匿于床,隔帐窥之,灯光闪烁中,又见一绿衣女郎,携一女头至,嘻嘻作笑声,旋捧头为女装于颈。女乃对镜自照,重施淡粉,向绿衣者骂曰:‘长舌妇如此恶谑,月洞中当无超身之日。’言次渐近床前,生大惊狂呼,二女笑曰:‘是儿郎自负胆量,何乃如芥子大耶?顾吾等非祸人者,何不出而共谈?’生神色稍定,谛视之,眉斗春山,眸凝秋水,丰神态度,楚楚可人,而绿衣女郎尤秀丽罕俦。”[42]

这里的女鬼有头和无头时,情形大不一样,前者是风采照人,后者则是恐怖无比,两者似乎难以统一,然而在无头鬼这一特殊形象上得到了统一,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因为其是超自然的幻体,没有这一幻体,就不可能使美丽与丑鄙完美地结合起来。

此外,以形象命名的鬼,还有小面鬼、大头鬼、小头鬼,等。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形象命名的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其形象往往超出正常人的尺寸,夸大某一部位,使其达到非常的程度,以此给人造成一种强烈的印象。这样一来,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恐惧、害怕的心理。

还有一种喜欢模仿、装扮成别人样子的鬼,叫做黎丘鬼。宋欧阳玄《睽车志》记载:“梁北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鬼喜效人子侄之状,扶而迫苦之,归而诮其子,始知奇鬼也。明旦复往,其子往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

其次,还有一些以特有形象作为特征的鬼。如无常鬼和牛头、马面等就属于这种情况。无常在民间传说中是在人死时勾摄生魂的使者,分为黑无常、白无常两种。前者给人带来的只有灾难;而后者一方面给人带来恐惧和不安,另一方面亦可以给人带来发财的好运气。这反映了民间一种观念:鬼跟人一样有善恶。

据说无常鬼是身高一丈开外的高个子鬼,勾鼻子,平时皮笑肉不笑,走路喜跳。白无常一身着白,身穿白色长衫,头戴白色高帽,手拿白扇子。帽子上写着“见吾生财”四个字。黑无常则是一身黑色,黑长衫,黑高帽,手执一把黑扇子。帽子也写着四个字:“见吾死哉”。白无常喜欢同人寻开心,他看不起胆小鬼。啥人一看到他逃走,他就追逐不放,一面追,一面怪叫,逃跑的没有一个不是被吓破胆死掉的。相反,胆大的见了他就不逃,同他做手势,扮鬼脸,白无常亦跟着打手势,扮鬼脸,甚至还会以元宝相赠。而黑无常则被人认为是煞星,六亲不认,说勾魂就勾魂,吃死人不吐骨头。

在上海松江,人们认为无常鬼很高大,浑身煞白,谁碰上了就会触霉头,闹不好会死人。当地俗称:人死变鬼,屋里人哭,眼泪落在死人的眼睛里,就要由鬼变成无常鬼。无常鬼在月亮出来后,就要从棺材里跑出来拜月。人看到无常鬼拜月,要解脱,就在棺材上放把刀,无常鬼一走进去,就被刀戳死了,从此就不能再出来害人。

牛头、马面则是地狱中的狱卒,它们分别是牛头人身与马头人身的形象,其职责是负责捉拿、带领阳寿终了的亡魂到地府,也有人说他们是负责把守地府中奈何桥的神明,生前犯罪的鬼魂通过,就推落桥下。

◎鬼以类聚

判冥鬼

判冥鬼的职能,大约与判官相同,是鬼界中管理鬼的官吏。冥界中的“判冥鬼十人,十人数内,两人是妇人”。

掠剩鬼

袁枚《续子不语》卷五记载了一则掠剩鬼的故事,较详尽地说明掠剩鬼的特征:

广陵法云寺僧珉楚,常与中山贾人章某亲狎。章死,楚为设斋诵经。数月,忽遇章于市,楚未食,章即延入饭店,为置胡饼。既食,楚问:“君已死,那得在此?”章曰:“吾以小罪未免,今配为扬州掠剩鬼。”问:“何谓掠剩鬼?”曰:“凡吏人贾贩利息皆有数,过常数得之即为余剩,吾得掠而有之。今人间如吾辈甚多。”因指路人曰:“某某皆是。”顷之有一僧过,指曰:“此僧亦是。”因召至与语良久,僧亦不见。楚与章南行,遇一妇人卖花,章曰:“此妇人亦鬼,所卖花亦鬼所用之花,人间无用。”章出数钱买之,以赠楚曰:“凡见此花而笑者,皆鬼也。”即辞告而去。其花红芳可爱,而甚重。楚亦昏然而归,路中人见花颇有笑者。至寺北门,自念吾与鬼同游,复持鬼花,殊觉不祥,即掷花沟中,溅水有声。既归,同院人觉其甚异,以为中恶,竟持汤药救之。良久乃苏,具言其故。因相与复视其花,乃一死人手也。

其实,掠剩鬼就是掠夺商贾黑心钱的鬼魅。这又是一种鬼的类型,是善鬼,专门与商贾打交道,防治商人行奸、欺骗顾客,是不法商人的克星。

算命先生鬼

这种鬼,生前是算命先生,死后变成了算命先生鬼。成鬼之后,其算命的职能依旧不变。

《子不语》卷二记载:

平望周姓,以撑舟为业。舟过湖州桥下,篙触骨坛落水,至家而妹病,呼曰:“我湖州算命先生徐某,在生时,督、抚、司、道贵人谁不敬我,汝何人,敢投我骨于水!”女素不识字,病后能读书,喜为人算命,写八字与之,其推排悉合世上五行之说,亦不甚验也。周具牒诉于城隍。女卧,一日醒曰:“见二青衣拘一鬼,与我质于神前。鬼跪诉毁骨之事,神曰:‘其兄触汝,而责之于妹,何畏强欺弱耶?汝自称能算命,而不能自护其朽骨,其算法不灵可知,生前哄骗人财物不知多少矣。笞二十,押赴湖州。’”女自此不复识字,亦不能算命矣。

在这里,作者显然批判骗人的算命把戏,但是无意中提出了一个算命先生鬼的概念。

瘟鬼

《子不语》卷七有这样一个瘟鬼:

徐大骇,唤家奴出视,见黑影一团,绕瓦有声,良久始息。徐坐床上,片时帚又动,徐起以手握帚,非平时故物,湿软如妇人乱发,恶臭不可近,冷气自手贯臂,直达于肩,徐强忍持之。墙角有声,如出瓮中者,初似鹦鹉学语,继似小儿啼音,称:“我姓吴名中,从洪泽湖来,被雷惊,故匿于此,求恩人放归。”徐问:“现在吴门大瘟,汝得非瘟鬼否?”曰:“是也。”徐曰:“是鬼则我愈不放汝,以免汝去害人。”鬼曰:“避瘟有方,敢献方以乞恩。”徐令数药名而手录之。录毕,不胜其臭,且臂冷不可耐,欲放之又惧为祟。家奴在旁,各持坛罐,请纳帚而封焉。徐从之,封投太湖。

此处瘟鬼特征为:一是臭不可闻,二是体冷无比,三是其声音如小儿,四是能传播瘟疫。在这四点中间,最后一点更是重要特征之一。

人们认为,村中发生瘟疫,一定是瘟疫鬼作祟,需由巫师举行驱鬼活动,巫师手持火把、舞刀、撒沙,表示驱逐邪恶。

疟鬼

疟鬼之说流行于江苏南部农村,也是一种恶鬼。袁枚在《子不语》里记一个疟鬼是一童子形象:“面白皙,衣帽鞋袜皆深青色……着手冷不可耐。”旧时民间认为,疟疾发作是疟鬼作祟。在病人发冷转发高烧时,由亲人一人(不给别人看见)揭屋顶一片瓦,覆置病人床底下,即关住疟鬼,可使疟疾停止发作。谁若翻动床底所放瓦片,疟鬼出来,谁就会发出疟疾。

勾魂鬼

勾魂鬼,专以勾生人之魂为营生的鬼。它的脚为鸡爪,可以勾去人的魂魄使其死亡。无常鬼就是一种勾人魂魄的鬼,但是它的勾魂工具是伞。而勾魂鬼则直接利用鸡爪形的脚去勾人灵魂,表现了它们不同的外形特征和勾魂的方法。正是两种鬼这一不同的地方,民间就很自然地将它们分隔成不同的类型,并赋予不同的称呼。

人们一般都很害怕勾魂鬼,因为他的到来象征着人的死亡,特别是病人更忌讳谈及勾魂之事。江浙地区还有句非常促狭的骂人话:你魂灵被鬼勾脱(去)了!这意味着你不久于人世了,因为勾魂鬼已将你的灵魂收去了。这些迷信观念,表现的是一种对勾魂鬼的恐惧心理。

讨债鬼

讨债鬼,一般都变幻成人,到债家去任意挥霍,使此家败落或破产,以达到讨债之目的。而债家一般都欠着别人的钱财,或者是得了不义之财,讨债鬼则将这种钱财归还原处,除此之外,别无他用。

夜巡鬼

夜巡鬼又称夜巡神,是在夜间巡查街邻的鬼,可以保护夜行者免受鬼魅纠缠,因其常做好事,故又被尊为神。

关于夜巡鬼,有这样一则传说:

寿州某甲嗜赌如命。一日去离城数里的地方赌博,回来时已是半夜,城门关了,他就想爬墙而过。谁知刚过城墙,就见一大鬼,身高数丈,向他追来。此人十分恐惧,拔腿就跑,快到十字路口时,忽抬头,见前面又一大鬼立在路中。这个大鬼将此人抓起,按在地上,随后用脚踏上,不过踏处柔软,不甚重。等那个鬼追来时,这鬼用手向左指示,那鬼即向所指的方向追去。随后,这鬼松开此人,让其狂奔回家。此人一触家门,就立刻昏了过去。家人将其救醒之后,一听其所说,才知道追他的是鬼魅,而保护他的是夜巡神。[43]

灶鬼

灶鬼,又称灶神,流传于中国很多地区,是对灶的一种民间信仰。

《史记·孝武本纪》:“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术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唐陆龟蒙《祀灶解》:“灶鬼以时录人功过,上白于天。”这些记载,都反映了中国人对灶神的看法。

关于灶鬼的描述不少。《庄子·达生篇》记齐桓公问皇子告敖:“到底有没有鬼?”皇子告敖答曰:“有。水下有鬼叫履,灶中有鬼叫髻。”西晋司马彪注:“灶神,其状如美女,着赤衣,名髻也。”

人们认为灶鬼是司灶火的,它既能帮助人烧煮食物,也能烧毁房屋和村庄,因此他们非常敬畏灶鬼。他们认为任何人如果跨过、敲击或移动用三块石头堆成的灶具(灶),那就是对灶鬼极大的侮辱,会招致它的惩罚。

守桥鬼

民间认为,凡建木桥、石桥,附近村寨必有人逝世去当守桥鬼。守桥鬼为善鬼,守护桥梁。因此每逢架桥,寨里的独生子都远离本村寨和建桥工程。尤在立桥柱吉时之前三四点钟,有独子之家打发独子出村,独子拼命奔跑,不能慢跑更不能停步,直跑到听不见工地的架桥打锤之处方能住下,直到桥梁建成后方回村。

在鬼族中,还有一类是以死因或成因命名的。

伥鬼

凡遭齿啮而死的,其鬼盟就叫伥。此鬼隶属于虎,而不敢为其他鬼魅服务。《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凡死于虎,溺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现在人们所说的“为虎作伥”,其内在含义就在于此。虎虽食人,伥为其服务,尤为可恶。之所以造成伥为虎助虐的现象,有一说是认为“人死于虎,必待有踵而死者,魂始得投入人胎,而复生人世,谓之替身,即谓之轮回”。[44]

伥鬼亦有自身的弱点,那就是嗜酸,有为了达此目的而不顾虎的。宋欧阳玄《睽车志》记载:

虎所至,伥鬼为之先驱,辄坏猎人机械,当以乌梅杨梅之类布地。盖此鬼嗜酸而不顾虎,虎乃可擒。

淹死鬼

淹死鬼,又称水鬼、落水鬼,流传于全国,指一种原始信仰。旧时人们认为,如果有人掉在水里淹死了,其鬼魂就会变成凶恶的“淹死鬼”到处作祟害人。在松江等地俗称“讨替”,即找一个替身,这样自己就可以上岸了。有人认为如果生病时身上发冷,就是撞着了淹死鬼。

浙江鄞县旧时民俗也认为:一个人不幸溺死在河里,他就要做河水鬼(即水鬼),服侍河神,在没有找到另一个替死者前,是不能出水去投生的。与伥鬼一样,水鬼之所以如此疯狂地寻找替身,是为了早日投胎还世。人们通过这样的鬼话,表现了人的求生欲望,同样亦表现了人对水的恐惧。这两种思想,构成了水鬼故事的创作基础,但是,随着水鬼故事广泛传播,人们更注重其可信性、恐惧性,而逐渐把创作这类故事最初的思想淡化了,以致模糊不清,几乎难以看到它的深层涵义了。

吊死鬼

吊死鬼,是一种民众的通俗称谓,书面语又称缢鬼,是因某种原因上吊死去而变化成的鬼。在这类鬼话中,吊死鬼的形象是十分可怕的,往往会造成一种恐怖异常的气氛。《聊斋志异》卷六记载:“范生者,宿于旅。食后,烛而假寐。忽一婢来,襆衣置椅上;又有镜奁揥箧,一一列案头,乃去。俄一少妇自房中出,发箧开奁,对镜栉掠;已而髻,已而簪,顾影徘徊甚久。前婢来,进匜沃盥。盥已捧帨,既,持沐汤去。妇解襆出裙帔,炫然新制,就着之。掩衿提领,结束周至。范不语,中心疑怪,谓必奔妇,将严装以就客也。妇装讫,出长带,垂诸梁而结焉。讶之。妇从容跂双弯,引颈受缢。方一着带,目即合,眉即竖,舌出吻二寸许,颜色惨变如鬼。大骇奔出,呼告主人,验之已渺。”在这一记载里,将人上吊前后作了强烈的比较,前者形象美丽可爱,后者形象狰狞恐怖,形成了非常大的反差。这种反差,往往很难使人们头脑中的两种形象和谐地统一起来;或者说,后者的形象在非常短暂的一刹那将前者美好的形象赶跑了,而占据人们头脑的是那种丑鄙、狰狞的面容,随之而来的,是恐惧和害怕的心理充斥全身。

吊死鬼除了形象难看外,其心地有时亦不善良,往往为讨替身而引诱别人上吊。一旦诡计被某人识破,他们就会找此人算账,非将其置于死地不可。吊死鬼有两个较鲜明的特征:一是吊死鬼多半为女性;二是吊死鬼大多数是恶鬼。这亦是中国人共同的鬼信仰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实际上,吊死鬼亦非都是恶鬼,其中有些也是善良的,家人上吊死后,一般不会加害自己的亲友。因此,有人认为:“相传缢死之人,往往在其死所为厉,然亦有不尽然者。”

伤鬼

民间认为,凡是因被枪打、刀砍、坠崖、房屋倒塌、砖瓦窑石灰窑崩塌、公路塌方而死亡的人,都变成伤鬼。其棺材不能进村抬进家,只能放在村边,必须请巫师作法事超度亡灵后埋葬,使伤鬼不在村里、家里兴风作浪。如人得病,请巫师占卜,卦象呈伤鬼勾魂,即请巫师用生猪肉、生鱼、生鸡到伤死鬼死难的地方供祭,作法事,将病人衣服在香烛烟上从外向里燎三圈,招病人的魂魄归来。

烧死鬼

如果有人被火烧死了,这种非正常死亡的人的鬼魂就会变成“烧死鬼”,到处游荡害人。如果有人生病发高烧,就是撞着烧死鬼。

孤鬼

俗信,死者是非正常死亡者,如杀死、摔死、上吊死、落水死、难产死等,被认为将变成恶鬼,祸害生者。其尸骨不能和祖坟埋在一处,而使之单独埋在一地,永远成为“孤鬼”。但也有经巫师诵经“打斋”后,解除孤鬼身份,可以埋入祖坟旁的。

僵尸鬼

僵尸鬼的传说在古今中外都有,是非常普遍的一种鬼类。所谓僵尸鬼,是那些墓中,或一般有很长年头的墓、棺内没有完全腐朽的死尸,俗称僵尸鬼。相传僵尸鬼也喜欢在月光夜出来走动。

旧时人们对僵尸的描写:半身长尺许,黄毛毧毧,状类猕猴,鬼似猴的说法。

另外,还有一些鬼是以自然物和动物命名的。

太阳鬼

太阳鬼,指一种原始信仰中的鬼,是天体崇拜的产物。早期人们认为,所有的物体都有鬼的存在。如果有人伤害了太阳鬼,它就会作祟,使人患头痛发热之类的病,需请巫师来祭献牺牲,以求得太阳鬼的宽恕。据说被太阳鬼咬了,眼睛会痛。

月亮鬼

月亮鬼,指主宰月亮的鬼,与太阳鬼同一类。据说被月亮鬼咬了,眼睛会痛。

火鬼

火鬼是一种恶鬼。人们把火灾归罪于火鬼所为。在盖新房时,引入新火种,在火塘底下埋祭火鬼的干鱼,祈求火在火塘里烧得旺,但不烧出火塘外。一旦发生火灾,就要进行驱火鬼仪式,哄赶火鬼出寨。

风鬼

人们认为,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现象都有灵性,如果它们作祟便会使人生病。如有人患疟疾打摆子,便被认为是触犯了风鬼,需请巫师祭祀才能求得风鬼的宽恕。

在有的地方,久病不愈要请巫师于山坡岔路口有风处,作法事祭鬼禳解。祭品用公鸡一只、米一升(上插三炷香、几个铜钱)、刀头一碗(肉上放一些盐、一双筷)、酒五杯、米粑五堆、钱纸五叠。巫师再念咒筛酒请鬼享祭。

土鬼

早期人们认为山川、巨石、泥土等都有灵鬼,土有土鬼,土鬼性恶,不得冒犯,否则土鬼作祟会使人眼睛痛。

山鬼

山鬼流传于汉、布朗、独龙、阿昌、怒族等。碧江怒族信奉的山鬼叫“米枯于”,福贡怒族信奉的山鬼叫“宽赤”,贡山怒族信奉的山鬼叫“土里布拉”。山鬼是主司农业和狩猎的鬼灵,怒族在耕作和狩猎时,要向山鬼祭祀,否则认为山鬼会对人作祟,使人生病或遇到意外的伤害。

古树鬼

古树鬼指古树变化成的鬼。人们在屋里忽闻怪声,开门不见物,即疑为是屋旁古树鬼乞食,请巫师作法事禳解。摆酒、肉各五碗,黄醋一碗,置桌门外,巫师敲竹筒念咒,请古树鬼吃了快走,不要惊吓寨中小孩,摇铃再念咒,烧纸送鬼。

◎鬼以好恶辨

人有好赖,鬼亦分善恶,善鬼助人,恶鬼则害人。在中国丰富多彩、千奇百怪的各种民间信仰中,人们除了根据命名方法将鬼分类,也根据鬼的本性将其分为善鬼和恶鬼。

一、恶鬼

前文中提到的大部分鬼为恶鬼,此外还有以下一些比较凶恶的鬼。

煞神

煞神又称恶神、凶煞等。煞神亦是民众信仰中的一种鬼。

煞神是在人病危时经常出现的鬼魅。它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出现,与人有灵魂的观念是分不开的,一旦人死后,灵魂就会离开人体;反言之,灵魂一离开人体,那意味着人就死去了。人病重时,人们就会觉得此人灵魂随时可能离开,因而就想象出有个勾魂或煞神之类的鬼来取人灵魂。所谓煞神,就是一种凶恶的鬼,因为他在人们头脑中太厉害、太可怕了,所以人们不敢称其为鬼,而将其成为“神”,但又不列入神谱之中,足见人们矛盾重重的心理。

黑煞

黑煞传说流传于全国。黑煞原指一种凶星,人们以为遇到或触怒该星,会有灾祸。后来民间多将黑煞附会到现实生活中的猪和烟囱,盖房时特别忌讳房门与别家的猪圈或烟囱对应,恐开门撞见黑煞。

凶鬼

俗信认为,恶人死后会变成凶鬼,暴死的人的灵魂也会变成凶鬼。凶鬼会向活人报复,人间的一切灾祸,如灾荒、疾病、冤家械斗等在有些地方认为都是因凶鬼作祟而造成的。

龙蛇童子

龙蛇童子指鬼头。广西一带多有他的传说。传说中,他纠集了一帮小鬼,在世间无恶不作,肚饿了就吃人,肚饱了就戏弄人,因此,人有病,人死了,都是龙蛇童子所害。如来佛知道后,便给他惩罚,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这样,小鬼们便树倒猢狲散,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可他归心不死,作恶之念不灭,不知过了多少年月、多少世纪,他仍伺机冲破地狱。后来,阴阳师父出生时,不知何人疏忽,将他母亲净身的污水倒在光天化日之下,冥法遇到污血,就不再生效,在十八层地狱中的龙蛇童子,忽然觉得加在自己身上的巨大压力逐渐减轻,最后化为乌有。他冲出地狱后,便又纠集了一帮小鬼,到处去吃人戏弄人,从此人间又出现邪鬼,病人死人的事情随时发生。

棒头鬼

传说棒头鬼曾造个假太阳钉在天上,不升也不降,造成大旱,还倒行逆施,把山上动物赶下水,把水里动物赶上山,强令树木倒着长,后被天公征服。祭棒头鬼时,用一只鸭或一只鸭蛋,用一根木棒,一画土蜂、树、竹子、马鹿等,与另一小棒摆成丁字形,并诅咒它们“永世不能回来,要回来除非石头开花,公鸡下蛋,公牛下犊”。

押变鬼

俗信,山上有一种凶恶的饿鬼叫“押变鬼”进村来捣乱、偷食。因此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要举行赶鬼扫寨。由一群男童扮女装,用布袋蒙住头,在寨子里乱蹦乱跳,并“呜呼呜呼”地乱叫乱嚷,有的拿起芦笙使劲地吹。等他们玩累了,大人们就拿枪对空连放三枪,表示要把这些乱吵乱闹的押变鬼赶出寨去,孩子们听到枪声立刻往寨外跑去,到村外脱下布袋回家。

饿痨鬼

饿痨鬼指一种会使人生病的恶鬼。据说这是一种因饿而死的鬼。

阴谋鬼

阴谋鬼指最厉害的鬼。它叫人死人就会死,叫牲畜亡,牲畜就会亡。其流行最大,影响最大。据说此鬼是由巫师制造出来的。

二、善鬼

由于在民间的说法中鬼多为凶、为厉,所以善鬼的数量比较少。传统意义上的鬼仍然是“恶”的代表。善鬼一般指不加害于人甚至可以帮助人的鬼。

朦胧鬼

与人打官司,要祭此鬼,用此鬼去迷对方。祭时,用簸箕一只,置于正屋内靠大门的右边,内放米粑五堆,每三堆插香一炷,又酒五碗,纸钱五叠,箕外燃糠一碗。巫师穿便衣,手执筶,对簸箕而坐,念咒占卜。

产妇鬼

产妇鬼,是因生产而亡的女鬼,是女鬼中的善鬼。其特点一般不害别人,对自己的孩子特别喜爱,为了给孩子吃东西,不惜冒着被人识破的危险而为孩子外出觅食。

产妇鬼作为一种类型,人们更多地赋予她善良、朴素、可敬的一面,这多少曲折地表现了现实生活中妇女的特性和形象。

莫长鬼

此鬼影身高超过房子,不轻易伤人。晚上出门如碰见鬼影,迅速吐一口唾沫,脱下一只鞋往鬼影头顶扔,大叫一声:“我比你高!”即可平安无事。

此外还有前面提到过的“掠剩鬼”、“夜巡鬼”、“守桥鬼”等都是善鬼。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不轻易伤害人,必要时可以帮助或者保佑人。

在中国道教、佛教中,也有很多鬼的形象,如道教中的城隍、判官、钟馗、孟婆及东岳等,佛教中的饿鬼、鬼王、地藏王、罗刹、夜叉等,还有两教中共有的阎王、牛头马面、无常鬼等,其中许多也演化成民间信仰的一部分,前文也有提及,在此不再赘述。

各种各样鬼名的出现,是人类思维的一种进步。它摆脱了早期模糊的思维概念,将所有未知现象一言蔽之曰鬼,试图用准确的词汇来概括、细分不同鬼的类型。这是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认知分不开的。人们在认识社会的进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总结,而不是用所谓的鬼名来自我惊骇,他们需要了解这些鬼确切的称谓,这是认知世界上还存在未被了解的领域,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总而言之,我们所说的鬼的类别,亦可称之为“鬼系”,就是以鬼为系统的体系,然而在一些后进的民族中,这一体系十分不完整,可以说是处于非常幼稚的阶段,因此不宜称鬼系,还是以其类别相称更适宜些。

中国少数民族宗教里出现了不少的神,然而更多的是鬼。据统计独龙族中的神只有一种,而鬼却达十一种之多。因此,鬼作为一种类别来划分,已经非常发达了。

首先是自然鬼,这是大量的,亦是最初的鬼的一种类别。人类生存的先决因素,要适应各种环境,要适应各种大自然的条件。人们由于对自然现象的不理解,就误认为自然现象本身是有生命的,和自己一样,只不过它们属于另一个世界。再又因为生产力低下,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极其微弱,只能凭借本能来生存,而对各种突然出现的自然现象无能为力、束手无策。例如山洪、大火、巨风、泥石流等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人们毫无抵抗能力,只有恐惧和惊吓。这种惧怕和不安,就成了产生自然鬼的思想基础。他们以为,之所以造成自然灾害,是由于有一种看不见的能驱使自然的力量(亦可称怪物)。这种看不见的力量,就是人们心目中的鬼。此鬼属于自然鬼。另外,还有一些鬼其类别虽不甚相同,但是它们所产生的思想根源大致就在于此。

恐惧是原始人的一种心理。有了恐惧,才产生了各种鬼的概念。

自然鬼则属于恐惧自然灾害的产物。

自然现象范畴十分宽泛的,其中包括任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雷电雨雪、风云日月等。不过,概括起来,主要有山鬼、地鬼、树鬼等一些与人们的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鬼,独龙族把鬼称为“不郎”,自然现象方面的鬼,大致有山鬼、路鬼、天鬼等十多种。德昂族亦崇拜自然鬼,他们崇拜的自然鬼有树鬼、地鬼等多种。

祖先鬼又是鬼的一种类别。

这种鬼的出现是随着祖先崇拜意识的产生而出现的。如在黎族,普遍认为最有力的鬼是祖先鬼,人们认为,祖先生前是一家之主,与人们共同生活,死后仍和家人保持密切的关系。如果得罪了祖先鬼,就会招致各种不幸。黎族许多家庭里设有祖先的灵牌和偶像,个别地方还建有祠堂。不过,据调查,人们对祖先鬼的概念总的来说还停留在恶鬼的阶段。祖先鬼对人们主要起着危害作用。如合亩制地区在杀牲供奉的时候才能念祖先的名字,平时严忌念及,否则让鬼听到它的名字,就会给家人带来疾病和灾难。但在与汉族相邻的一些黎族中,祖先鬼已具有“善鬼”的性质。土家族过去亦有迷信鬼神、崇拜祖先的习俗,他们把祖先也是当作鬼来祭祀的。

职业鬼另属鬼的一种类别,主要是据其所依附的职业而言。在傣族,一些手工艺人崇拜铁匠鬼、酒鬼等。

非正常死亡之鬼又属另外一种类别。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有多种,如冤死、饿死、吊死、难产死亡、冻死等。因这些原因死亡的鬼,一般称之为凶鬼。拉祜族称饿死鬼为“麦你”,冷死鬼为“戛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鬼。如佤族,使人头痛、肋骨痛、脚痛的鬼称为“吉轴”,使人皮肤发痒的鬼叫“阿瑞”,夜间变鸡或狗害人的鬼叫“司呢”,使人耳朵痛的鬼叫“阿人各”,各种各样的鬼,举不胜举,但都是危害人的鬼。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鬼在原始初民宗教意识中是占据第一位的,以致一直影响到后世。这一时期,鬼的形象一般都是恶鬼的形象,无论其属于哪一种类型,均如此。

虽然,我们列举了鬼的各种类别,但是这时鬼还无一定的体系,尚处于自由分散的状态中,这是客观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意识的局限所造成的。景颇族人以太阳鬼为最大,地上的鬼以地鬼为最大。这种划分,反映了农耕社会的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农业经济的重要影响。在黎族的宗教意识中,神的概念尚未出现,但已有各种信仰的鬼,祖先鬼、山鬼、地鬼、猴子鬼、吊颈鬼、门鬼、灶鬼等。这些鬼一般分为大鬼和小鬼,所依根据是按其对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并不意味着大鬼统治或控制小鬼。从这两个民族的原始宗教中,我们就可以看到鬼尚无尊卑、上下之分,这属于宗教萌发初期的现象,它也直接反映了还未出现阶级分化的社会现实。到了阶级社会里,鬼开始分化了,最高统治地位的鬼出现了。《潜夫论》卷六:“且人有爵位,鬼神有尊卑。”这里就明显地说明了一个事实:社会现实中的人具有不同的地位,另一世界的鬼神亦有高低之分。侗族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他们的宗教里出现了最大的恶神,叫“煞”,是一切妖怪的主宰。人们敬奉它,畏惧它,祈求它约束其他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