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公室秘战:在人脉角逐中平步青云
1063300000024

第24章 学会职场潜伏术,做一个人脉角逐高手(2)

上班第一天,刘慧芳就换掉了那本破破烂烂的登记簿,扯下了脏兮兮的电话联系表,取而代之的是16开的大本,第一页是自己打印的公司简介,至于电话联系表,她连续几个晚上熬到11点,也就熟记在心了。有人不理解,说花上10秒钟查查电话联系表不就知道了,何必犯傻去死记硬背。刘慧芳说自己的工作就是要“问不倒,答得快”,不只是电话号码和座次号,有关公司的一切,自己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一次,几个新加坡的客户来公司洽谈合作事宜,刘慧芳安排他们在大厅稍等。客户们坐在一起,谈到对这家公司的业绩不太了解,刘慧芳就主动走上前去,很有礼貌地说:“如果可以的话,占用各位一点时间,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刘慧芳把这家公司近几年的销售业绩、市场份额、运行情况,说得有条有理。等到销售总监前来迎接的时候,客户们赞不绝口:“你们公司了不得,一个普通员工对自己公司的业绩都能脱口而出,我们对你们公司很有信心……”事后,总经理问刘慧芳是怎么记住那一长串数字的。刘慧芳回答:“公司年会和每次例会,我把各个部门的情况都作了详细的记录。”总经理不由得对她刮目相看。

很快,这个热情而细心的前台,就成为了公司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实,刘慧芳当初被很多同事嘲笑为“傻帽”。比如,为了保证电话铃响三声就接通,刘慧芳从来不带杯子到公司,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上厕所的次数,大家说公司又不是上甘岭,不用总是浇水扑火,而刘慧芳相信,每一个未知的来电都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客户,也许百万元的生意就开始于一次及时而热情的接听。再比如,午餐之后,刘慧芳总要把大厅打扫一遍。有人说你别傻了,公司付钱给物业公司了。刘慧芳却说:“物业公司的清扫时间,比公司下午上班晚半个小时,中午时间进出的员工很多,地板上全是脚印,如果来了客户,肯定会影响他们对公司的第一印象。”就这样,刘慧芳在最没有前途的岗位上,做到了像金子那样闪闪发光。

工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之后,“优秀员工”的称号和额外的奖金,破天荒地第一次落在了刘慧芳这个最“傻”的前台头上。

公司规定,每到年末,所有的员工都要写一份年终述职报告,将自己全年的工作做一个全面总结,既要总结经验,也要制定目标,提出建议。公司里近千名员工都把这一工作规定,讽刺为最大的形式主义。所以,当刘慧芳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敲键盘的时候,老员工们对她说:“别傻了,从网上下一个,改改就得了。上千份报告摞起来,比老总的个子还高,老总会看?笑话,最后肯定卖了废纸。”刘慧芳没有理会,因为她工作了一年,确实有很多感受,也想借此机会提出建议和设想,把大家最敷衍的事情做到最好。以往刘慧芳的建议,最多走到部门经理那里,就石沉大海了,而以她的职位和身份,想要见到老总当面陈述,只能是一种奢望。刘慧芳琢磨着,一定要借这次机会,把自己对公司现状的看法和今后发展的建议,详细而完整地表述出来,而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有利于实现这一想法。于是,刘慧芳每天晚上回到家,饭后第一件事,就是冲到电脑前准备材料,绘制图表。一周之后,一本像时尚杂志一样的年终总结报告出笼了。彩色封面上是公司的标志和宗旨,扉页上有目录和提要,正文则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我的工作”、“我的看法”和“我的建议”。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数据和直观的图表,里面还用漫画的形式展示了公司存在的不良工作作风和浪费现象,最后是态度诚恳的建议和充满激情的设想。接下来的几天里,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在谈论这份不可思议的年终总结报告,都说真没想到年终总结报告也能这样写,刘慧芳一下子就成了公司的焦点人物。又过了3天,老总把刘慧芳叫到了办公室,对她说:“无论是你第一次来应聘,还是这次写年终总结报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报告我看了4遍,你看问题很准,思路也很清晰,设想很有创意,但我更欣赏你对公司、对工作的那份责任感,你也许需要一个更合适的岗位,好好干吧!”

就这样,这个公司里最“傻”的员工,从此走上了职业生涯的高速公路。

三、甘当配角,才能积累更多的人脉资源

在职场中,很多人都想登上耀眼的位子,可是,耀眼的位子往往很少,有人做红花,就必定有人要做绿叶。但是绿叶未必就不重要,否则各大国际影视节上为何都要设立一个“最佳配角奖”呢?所以,即便是当一个配角,只要你认真钻研职场潜伏术,也必定能积累更多的人脉资源。

实际上,在办公室里,并不是只有主角才受欢迎,适时地当当配角,也是一种睿智的人脉争夺术。因为甘当配角往往被视为一种奉献精神,能够赢得同事和领导的欣赏,从而积累人脉资源;而一个在办公室里处处争当主角的人,会让同事和领导觉得他虚荣轻浮、不够成熟,从而丧失人脉资源。职场竞争日趋激烈,如果你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既要有“敢为人先”的魄力和勇气,也需要“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韧劲和甘当配角的谋略。

在一家软件公司当程序设计员的何彬,虽然只是一名普通员工,但该公司的软件开发人员招聘、技术总攻关等“大事”都交由他全权负责,他也时常陪同总经理出差。对继续晋升的问题,何彬的兴趣却不浓。何彬有自己独特的职场生存之道,他认为在目前的职位上自己刚好可以合理平衡工作与生活,没必要非得追求太过耀眼的位子。于是,他甘当公司里的配角,因为这样不仅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和同事们和睦相处,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人。

供职于一家电子公司的工程师蒋道,与何彬的想法比较近似。因为平时喜欢钻研技术,使得他的设计能力明显高于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加上他平日与人为善,在公司里拥有相当不错的口碑,所以,前不久公司在挑选部门经理的时候,同事们都推举了他。可这一好意被蒋道再三谢绝。他说自己很喜欢目前的这种职业状况,不想处在会让自己锋芒毕露的职位上,只想好好做自己的设计工作。

四、无为而治,构建人脉优势

有所为有所不为,其要义并不在于这种提法本身,而在于具体的“为”与“不为”的选择判断。在职场中,只有在“为”与“不为”之间做好选择判断,你才有可能凭借自己构建的人脉优势取得成功。

作为空降兵,如何在一家新公司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现实问题。职场空降兵到底要如何生存,众说纷纭。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走近张智力,总结他的两次成功空降经验,从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铺好路。

张智力,43岁,现任某集团公司董事,集团旗下两家贸易公司的总经理。

2001年初,张智力带着家眷从哈尔滨到广州淘金。虽然有10多年的市场营销管理经验,并做过多年的营销总监,但对于他来说,广州还是相对陌生的。

到广州后,张智力先是在某公司任市场部经理一职。可是该公司市场部的职能,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更多的是为销售部做内务服务,而不是市场服务。张智力任职前,该公司已经换了几任市场部经理,有的调岗做销售,有的则直接离职。张智力到职后,仔细地分析了前几任的工作情况,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酝酿着如何使市场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公司为何几年来业绩无法突破?这是市场部的责任。经过分析,张智力认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失利,主要是因为战略与市场脱节,公司未全面考虑市场环境的变化,不能做到审时度势,因而无法做出有效的经营决策。

张智力深信:欲取之,必先予之。为了让自己不重蹈覆辙,正处于风华正茂年龄段的张智力,采用“谨慎处事、谦和为人、真诚服务”的工作方式,渐渐地融入到团队中,根本就不为人所注意。专业而又低调,于是,他的方案、建议不断地被老板及各部门经理接受并采纳。

第二年五一促销活动方案的讨论会上,张智力的提议力压群雄,全票通过。那一年的促销活动,不仅帮助销售人员超额完成了销售任务,给公司带来了一次久违的胜利,而且市场部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避免了公司出现“盲人瞎马打乱仗”的混乱局面。当大家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际,冯先生已被老板晋升为营销总监。

2005年,张智力被“猎”到现在任职的某集团公司任某品牌营销总监,而这家集团公司一共代理了17个国际品牌。这家集团公司里,职务上带“总”字的有50多人,想在人才济济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张智力所负责的品牌,集团接到代理权才一年多,市场反响很一般,可谓是临危授命。

经过近两个月的潜伏,同事、下属都一致认为,张智力也不过如此,市场依然没有希望,该干嘛还干嘛吧,各自为政的现象也就愈为明显。正在这时,张智力开始一一找下属谈话。这次的谈话非同寻常,这个只有100多人的团队,竟然精减了20%左右的人员,另有超过10%的人员,也进行了岗位调整。

两个多月的潜伏,超过30%的人员变动,张智力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魄力?原来,在猎头找到他时,张智力就开始对这家集团公司进行了解。在决定加盟时,他与老板进行了一次谈话,老板给了他绝对的用人权,而且在必要的时候,他还可以先斩后奏。因为有了老板先期的授权,张智力才得以大刀阔斧地改革。

张智力有10多年的营销管理经验,又有很多的成功营销案例,为什么要潜伏两个多月,才全面开展工作呢?

张智力讲了一个故事来说明自己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人买了一栋带院子的房子,一搬进去,他就对院子进行全面整顿,杂草杂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

某日,原先的房主回访,进门大吃一惊,就问:“那株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

这时这个人才发现,自己居然把牡丹当草给割了。

后来这个人又买了一栋带院子的房子,虽然院子更杂乱,他却按兵不动。于是,冬天他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花了;春天他以为是野草的植物,夏天却花团锦簇;半年都没有什么生机的小树,秋天居然叶子红了。直到第二年的秋天,他才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并予以大力铲除,而所有珍贵的草木都得以保存下来。

张智力的第一次空降成功,可总结为以下3点:第一,无为而治,以退为进,他低调到不为人所注意,而当被注意到时,他已经远远地超越了其他同事;第二,深入前线,从市场外围着手,然后再影响公司内部决策;第三,先获得同事的认可,然后让这种认可影响到老板,再引起老板的重视。

张智力的第二次空降成功,主要可归为以下两点:第一,事先与老板深谈,得到了老板的充分授权与信任;第二,以示弱的方式出现在同事与下属面前,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然后切中要害,快刀斩乱麻。

从张智力这两次空降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其成功之处在于:

第一,审时度势,区分对待。在第一家公司,由于条件不够成熟,无法直接影响老板,他先在同事中无声地造势,然后由同事的认可去影响老板对自己的看法,即用外力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而在第二家公司,他则直接与老板面对面地要求用人权,在获得认可与授权的情况下,直接用业绩去稳住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位置。

第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怠。在第一家公司,他先分析数任市场部经理离职的原因,然后用以退为进的方式稳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而在第二家公司,他则先放任自由,让下属充分展现个性后,再大胆调整人员,去伪存真。

可以说,张智力的两次成功空降,基本上符合“中国式”职场智慧,使用了同一种职场潜伏术:无为而治,构建人脉优势,从而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并一鸣惊人。首先他无为而治,韬光养晦,目的是暗处观察,摸清情况,耐心等待时机,构建人脉优势。然后,一旦时机出现,他就“有所作为”,通过取得“小胜”赢得老板的信任、树立个人的威信。

五、冷板凳该坐还得坐

冷板凳是职场人士一提就皱眉头的东西。在职场中,很多人都不希望自己坐冷板凳,都希望自己是单位里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的角色。但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主角就那么一个,注定有人得在冷板凳上熬着。那么,坐还是不坐,如何坐,为何而坐,就充满玄机了。

2006年底,陈昕跳槽去一家知名企业做销售部副职,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报到后她才知道,此次销售部招了4个副经理,每个副经理在原来的单位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在4个副经理各自递交了销售计划后,销售经理认为陈昕的销售目标太低,就把她和与另外一个副经理张丽一起划为保守派,让他们俩坐起了冷板凳。

“挂着副经理的名号,我手里却没有任何实权,事事要向销售经理请示汇报,甚至重要的事情都不让我参与。”陈昕沮丧地将自己的遭遇讲给朋友听。没想到朋友却说:“你这冷板凳坐得好。一来你可以藏拙,冷静观察,从容准备;二来你有足够的时间了解企业文化及公司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冷板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下,你就仓促出场。”

陈昕觉得朋友的话很有道理,便安心开始了自己的冷板凳生涯:收起锋芒,做好每件小事。因为境遇相似,张丽多次拉拢陈昕,陈昕发现她的心态很成问题。除了不停地抱怨,就是无效地抵抗,弄得自己跟上下级的关系都很紧张。而与不识时务的同事建立攻守联盟,注定会死得很惨,于是,陈昕主动与张丽划清了界限。

一年后,因为业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销售经理被解职,陈昕忽然一炮走红。这时候的她,对于公司上上下下的情况和人际关系已经摸了个一清二楚。她并没有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是主动放权,力求让每个员工发挥长处。这样依赖,不仅她工作起来不累,而且下面的人心态也相对平和。惟有张丽依然觉得,整个世界都亏欠了自己。于是,陈昕选择继续让她坐冷板凳。

“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如果一个人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不顾全大局,坐冷板凳的机会比那些能力平庸者更多。坐冷板凳的优势在于,它能够让你规避风险,了解各种情况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其急于表现自己,你还不如暂时收敛锋芒,因为坐冷板凳就意味着机会。”回忆起自己的这段职场经历,陈昕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