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公室秘战:在细节中让自己价值百万
1063400000019

第19章 秉承细节精神处理好与上司之间的关系(4)

一天,胡翎翎的上司吩咐她给自己准备一份开会用的重要文件,然后放在公文包里。胡翎翎随口答应着就去准备了。可就在她拿着这份重要文件走向上司的办公室时,同事王征跑来拉着她去喝咖啡。胡翎翎正觉得无聊,听说要去喝咖啡,一时开心极了。于是,她匆匆忙忙地把这份重要文件往上司的办公桌上一放,就一溜烟地和王征跑了出去。

等到马上要轮到自己发言时,胡翎翎的上司才突然发现文件没在公文包里。无奈之下,他只得借故退出了会场。

这边的上司心急火燎的,而那边的胡翎翎却在和王征谈天说地,不亦乐乎。气急败坏的上司回到办公室,发现胡翎翎不在,火气更大了。他立刻给胡翎翎打电话,叫她马上赶到自己的办公室。

过了半个小时,胡翎翎推开了上司办公室的门。看着她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上司大声喝道:“你是怎么搞的,竟然没有把我要用的文件放进公文包里,害得我不得不中途退场。这么一点小事都办不好,你是干什么吃的。”上司越说越来气,语气也越来越重了。

胡翎翎开始的时候还在为自己的失误感到自责,可是听上司说得如此难听,她再也无法压制住心中的怒火了。于是,她便把声音提高八度对上司吼道:“我是工作失职,可是你也没必要把话说得这么难听吧!一点领导的风度都没有,还训斥别人呢!我下次注意不就行了,你至于这样大动干戈吗?”

上司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地警告道:“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看在你是一个新人的份上,这一次我就不追究了,你回去写份检讨交给我。”

不久,由于工作需要,上司吩咐胡翎翎写一份企划书,并且要求她用两天的时间来完成。这让胡翎翎头疼极了,为了能够及时上交,她整整熬了两夜,终于完成了。看着自己用心血写出来的东西,胡翎翎高兴极了。可是当她把企划书拿到上司面前时,上司的反应却让她万分失望。上司拿着那份企划书充满不屑地问道:“这就是你写的东西吗?就跟小学生的作文差不多,太差劲了。你回去好好修改一下。”

看着上司充满鄙视的表情,胡翎翎再一次爆发了。她把那份企划书使劲地往上司的办公桌子上一甩,说道:“这是我费了两天两夜,不吃不喝写出来的东西,就算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你竟然把它说得一无是处,有本事你自己写啊!”上司看着胡翎翎,一句话也没说,直接拨通了人力资源部经理的电话,让他立刻给胡翎翎办理离职手续。

胡翎翎一听,立马意识到自己又闯祸了,她试图为自己求情,可是已经无济于事了,因为人力资源部经理已经把离职手续送了过来。胡翎翎就这样离开了公司。

你在工作中难免会因为犯错误而受到上司的批评。上司批评得对,你要接受;上司批评得过了,你也不要争辩;即便是上司批评错了,你也千万不要和上司顶嘴,不然会给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因为上司也有面子,不会轻易地向你道歉,你可以向他解释,如果他能接受,那是最好的;如果他暂时理解不了,你也不要过于强硬。

上司总是要批评人的,如果他不批评下属,说明下属都很厉害,都做得很好,那要他何用呢?上司批评下属,是体现自己的价值,显示自己高人一筹,这样才有资格领导别人。所以,你千万不要顶撞上司,而应该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避免犯错误,让上司找不到批评你的理由。

李因亮是一家机械公司项目工程部的技术人员,由于工作努力,上司很赏识他。但是,有一次由于工作失误,上司狠狠地骂了李因亮一顿。

“你这是怎么回事?这么点小事情都处理不好,还怎么进行以后的工作?你还能干好吗?你给我好好反省反省。”上司的话虽然不多,但是十分严厉、强硬。

其实,那本不是什么大失误,但李因亮没有和上司争辩。他想,失误不管大小,总是自己的错。他压住自己的火气和委屈,向上司承认了错误。

类似的事发生几次后,李因亮渐渐发现,尽管上司严厉地训斥自己,可对自己的信任和重视丝毫没有减弱,一些重要的项目和工作依然安排自己做。即使在训斥自己时,上司也常常会对自己讲解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而这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

李因亮觉得,被上司训斥不一定是坏事,重要的是不为自己争辩,虚心领会上司的意图和提示,认清问题的实质,并且努力改善。

不久,李因亮就成为了项目工程部的骨干,上司外出谈业务或者视察工作,也总愿意带着他,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更高层次的领导和对他未来发展更有用的信息。

有时候,被上司骂未必是坏事,你应当坦然地接受。上司骂你,有时是因为他关心你,期待你有更大的进步。如果你按捺不住火气,管不住自己的性子,当场顶撞上司,和上司争辩是非对错,反倒辜负了上司的一篇苦心,让他感到失望。相反,如果你诚恳地接受上司的批评,上司不但不会计较你工作中的失误,反而会觉得你态度谦虚、尊重自己,是一个可造之材,从而给予你更多的机会。

十二、要懂得为上司解围

在工作中,上司也会有非常尴尬、窘迫的时候,如果身边的下属能够站出来为他解围,甚至是当他的挡箭牌,主动把责任承担下来,上司自然会感激不尽,知恩图报。但是,也有些职场人士忽视了这个问题,该为上司解围的时候不出手,让上司丢了面子;该为上司当挡箭牌的时候,反而把责任一股脑儿地推给上司,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下属或许觉得自己并非有意为之,或者并没有做错,但上司却未必这么看。

罗玉在一家公司任总经理秘书。她和公司负责管档案的小周关系很好,开始的时候,是罗玉负责这项工作的,后来由于岗位调整,她被调到了办公室,而由小周接替她的工作。为了做好工作的衔接,她们就在不知不觉中熟识了起来。

一天,罗玉和小周刚从外面喝咖啡回来,一进门就碰见了办公室主任。此时的办公室主任看上去急得焦头烂额,看见小周进来了,便冲上前去,大声呵斥道:“你把总经理要找的那份文件放在哪了?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这么简单的工作你都做不好,真是个废物。”见到小周愣在那里,办公室主任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大声嚷道:“愣着做什么,还不快去找。”小周委屈极了,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罗玉看不下去了,便开始动手找了起来。后来,她终于在文件柜的最里面找到了。

原来是总经理正在和一家外国公司的负责人谈合作的事,急需要这份文件,便吩咐办公室主任过来拿。没想到他左找右找也找不到,气急万分的总经理便在电话里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这叫他感觉异常委屈,因为这项工作根本不由他负责。拿到文件的办公室主任几个大步就跨进了总经理的办公室,他本以为文件找到了,总经理应该不会再发火了,没想到总经理竟然当着罗玉的面又把他数落了一顿。虽然责任不在他身上,可是他也不好直接冲撞总经理。

此时,罗玉倒了杯水正准备递给办公室主任,可是办公室主任却脸色一变,说道:“水这么烫你就端给我,真是一点常识都没有,你这个秘书真差劲。”罗玉被他说得面红耳赤的。

主任之所以对罗玉发火,原因就是他本以为罗玉会在总经理面前为自己解释,可是当时的罗玉竟然毫无反应,使得他的面子丢了一大半。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罗玉为这位办公室主任开脱,那么很显然,总经理就不会发那么大的脾气了。

像罗玉这样的情况在职场中是经常发生的,我们要引以为戒。的确,作为下属,如果我们不能为自己的上司解围,眼看着上司陷入尴尬、被动的境地,颜面扫地,那么我们轻则会受到他的斥责,重则会被他一脚踢出门。

陈然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公司工作,由于表现优秀,很快就被提升为研究部的主管,专门负责产品的研发。

一次,研发部出台了一套产品研发方案,这套方案受到了公司高层的密切关注。一旦这套方案付诸实施,那么公司就将获得高额的利润。可是就在董事长对这个方案做最后的审核时,发现方案在有些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对此,董事长非常不满。

当董事长问陈然到底是什么原因时,他说:“这项工作一直都是由孟总负责的,具体情况我也不是很清楚。”于是,孟总被董事长叫进了办公室。

几天后,陈然就被撤职了。

陈然被撤职的原因非常清楚,那就是他得罪了孟总。倘若他能在董事长面前为孟总当回挡箭牌,把责任承担下来,那么他就不会被撤职了。

对于一个单位来说,虽然制度、文化、纪律是维持单位正常运行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人的因素。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每一个身处职场中的人应该考虑的问题。而在这众多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就是下属与上司的关系。

作为职场人士,如果你想在单位里获得更好的发展,那么你就要想方设法地处理好自己跟上司的关系。你应该在第一时间洞察到上司的处境,然后采取适当的方法,或者为上司找台阶下,避免尴尬局面的发生,或者把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揽,以此来为上司解围……上司也是人,他身上也有弱点,如果你在关键时刻给上司来个“落井下石”,那么这也将是你吃苦头的开始。

一般来说,上司都愿意领赏,不愿受过。在评功论赏时,上司总是喜欢冲在前面,而犯了错误或出现过失之后,他便会在第一时间为自己推脱责任,或者找一个替罪羔羊。此时,就需要你勇敢地站出来,成为他的挡箭牌【当然是在你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否则你就成了无谓的牺牲品】。你为上司分忧解难了,你就赢得了他的信任和感激,可想而知,他日后必定会对你多加照顾和提携。

倘若你像故事中的罗玉那样,对上司的处境视而不见,让上司挨了骂,丢了面子,或者像陈然那样,把责任一股脑地推给自己的上司,那么上司就会想方设法地找你的茬。这对于你来说,无疑就是一个深不见底的陷阱。日后稍有不慎,你就会触动上司那敏感的神经,让他怒从心头起,拿你泄愤。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对于一个随时都有可能吃掉你的老虎,试问你还有什么安全感和快乐可言?更别谈什么前途了。

所以,作为下属,你一定要耳聪目明,反应灵敏,在关键的时候替上司解围,给上司一个台阶下,乃至代其受过。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上司的赏识和信任。而这对于整日在职场中打拼的你来说,无疑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十三、不要扫上司的兴

通过激烈的竞争,李原草进入一家大企业从事文案工作。能够进入这家大企业,让李原草感到非常兴奋,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正憋足了劲儿想大干一场。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李原草的顶头上司孔祥参是个铁杆球迷。一天早晨,他和李原草刚好在电梯里遇到。一直沉默的孔祥参突然问李原草:“昨天晚上那场球究竟几比几啊?”原来,孔祥参昨天晚上在家里看足球比赛,还没看完就被人叫了出去,不知道比赛结果,所以直到第二天早上还在惦记着,急于想知道结果。

李原草从来不看足球比赛,被孔祥参这么一问,他有点摸不着头脑,于是就茫然地回答:“不知道!”

孔祥参听了,没再说什么。

但自那以后,李原草发现孔祥参对自己的态度渐渐地发生了变化。孔祥参不再像以往那样热心地指点自己的工作,而且,即便两个人迎面走过,李原草主动和他打招呼,孔祥参也面无表情,甚至根本就不回应。这让李原草感到非常郁闷,而且搞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

左思右想,李原草确定是自己当初在电梯里说的那句“不知道”,让孔祥参扫了兴,所以才对自己冷淡。他气愤孔祥参这么小心眼,连这么点小事也放在心上。

李原草认为自己的上司孔祥参小心眼,不是没有道理,但他当初说的那句“不知道”也确实让人听了扫兴。对于一个铁杆球迷来说,面对一个对足球根本不感兴趣的人,实在提不起精神。所以,孔祥参冷淡他也情有可原。

当孔祥参问李原草比赛结果的时候,他也很清楚,李原草不一定像自己那样对足球着迷,可能从来就不看足球。但他当时正在兴头上,所以希望能够有人与他分享这种兴致,与自己产生共鸣。但李原草的回答却泼了他一头冷水,他的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果李原草当初不是回答说“不知道”,而是说“我马上去查一查”,相信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当上司在兴头上的时候,作为下属,你一定要助兴,而不能扫兴;你要打起精神,积极主动地回应上司,让上司尽兴。如果你也像上面的李原草一样,干净利落地让上司兴致全无,那以后你也只能等着看上司的冷脸了。

十四、别在背后议论上司

许多职场人士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在闲暇的时候喜欢议论上司,但是议论也要分场合和对象。如果你在午休时或者闲暇时与同事聊天,不注意说了关于上司的坏话,说不定就会传到上司的耳朵里,于是上司对你的态度就会发生很大的转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祸从口出”。

葛天慧就有过这方面的教训。那还是几年以前的事,那时她在部队当文书,连队的几个干部都比较喜欢她,也愿意与她交谈,或者让她替自己办一些私事。尤其是连队的副指导员,非常信任她,有时还把连队领导之间的一些事情也讲给她听。

这个连队有几十个女兵,个别女兵为了入党或者考军校,就想方设法地巴结连队领导,副指导员对此十分反感。那时葛天慧还很年轻,听到这些事觉得新鲜、好奇,所以后来在与一位十分要好的战友闲谈时,就把副指导员讲的事情说出去了。没成想,葛天慧的那位战友为了让连队推荐自己上军校,就把她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指导员。后来这位战友如愿以偿地上了军校,而葛天慧则在指导员找她作了一番貌似肯定实则否定的谈话以后,离开了文书岗位,回到报务分队干她的老本行了。

说话要有分寸,谈论事情要分场合,议论他人要看对象。一次无心的议论也许会变成他人的成事跳板,对你自己则是一大损失。同事之间的相处要把握好尺度,不要全部交心,即使是关系非常要好的同事,相互发一些有关上司的牢骚,也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但关系非常好的几个同事聚在一起吃饭,谈论的话题总是难免涉及到上司,总爱发表一下对上司的意见或不满,这个时候你尤其要注意管住自己的嘴巴。

在工作中,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有差异,对上司做出的一些决定有看法,在心里有意见,有时也是难免的,但是你不能到处宣泄,否则经过几个人的传话,即使你说的是事实,也会变调变味,而一旦上司听到了,难免会对你产生不好的看法。

古代有家人,家里没有水井,很不方便,常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打水,家里甚至需要有一个人专门负责挑水的工作。因此,他请人在家里打了一口井,这样便省了一个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