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人是一棵思考的苇草
10752300000003

第3章 万事皆空

“万事满有困乏,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所罗门(King Solomon,前1011—前931)

《传道书》(Ecclesiastes)

《传道书》是《旧约》和《希伯来圣经》中的一本书,通常被认为是所罗门所作,尽管这一点现在存有争议。当代考据学者认为,该书或许出自一位距今年代更近的、不知名的作者之手,也可能是对历史上的所罗门的观点的传播或细致阐发。

但是,无论作者是谁,该书因为它的悲观主义而颇具哲学意味。生命被认为生来就毫无意义,因此尘世间的追求都是徒劳无益的。然而,尽管生命是一场空,死亡随时可能降临,但是人却不应该萎靡不振,而应该在简单的快乐——婚姻、家庭、友情、美食和美酒——中寻求安慰。这不是享乐主义式的逃避,而是出于对生活所赋予的一些简单恩泽的感激。

因此,作为一种关于人生的描述,《传道书》是黯淡无光的。尽管上帝存在,但似乎并没有减轻存在的无意义,不过却留下余地让评论者去解释生活的阴暗面。有人认为,尘世生活的虚无和耶稣复活形成鲜明的对照,但这并不是早期犹太教明确的教义。还有人把它和佛教相比较:生活即苦难,我们不是要寻求尘世的满足或天堂的救赎,而是要超越它的负面影响。甚至还有人认为,死亡即完全湮灭——没有来世,没有天堂的善待,什么也没有。显而易见,后面这个解释似乎更接近无神论,而与它最接近的当代观点可能就是存在主义:面对荒谬、虚无和死亡,我们应该依靠自身的天赋,鼓起勇气来避免错误的希望。这些话几乎全部出自萨特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