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人是一棵思考的苇草
10752300000006

第6章 说谎者悖论

“克利特人埃庇米尼得斯说,克利特人都是说谎者,克利特人说的所有其他话语也肯定是谎言。那么,这是谎言吗?”

伯特兰·罗素论埃庇米尼得斯(Epimenides,公元前6世纪)

《以类型论为基础的数理逻辑》

悖论是这样一种陈述:如果是真的,它一定是假的;如果是假的,它一定是真的。换句话说,它自相矛盾。在上面的语录里,如果埃庇米尼得斯在说真话,那么他本人是一个说谎者就是真的;然而,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克利特人就不是说谎者,他们在说真话!

这就是自我指涉悖论(self-referential paradox),因为它的矛盾在于指涉自我。还有其他的例子:“我总说谎”、“这句话是假的”、(有时在书和文件里仍然可以看到)“此页故意留白”(很显然,它并非空白的!)。

埃庇米尼得斯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他耽于诗歌和预言,很大可能生活在哲学的襁褓时期。有人怀疑他有意让那句话自相矛盾,还有人认为这个说谎者悖论(liar paradox)是两个世纪后的欧布里德(Eubulides)想出来的,只不过借用了埃庇米尼得斯的名字。无论是哪种情形,这个悖论流传下来了——难道它仅仅只是逻辑上的怪圈、一个没有答案的谜题吗?它实际上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悖论一直让哲学家们如痴如醉。一般说来,如果一个论证引起了悖论,就表明哪儿出错了——错误的假设或错误的推理。所以,一个错误的论证有时可能导致谬论,这一事实可以用来检验一个假设,这种方法叫做归谬法(reduction to the absurd)。“先生,您是达文波特伯爵三世?但伯爵六世还活着,我敢肯定,他已经上了年纪!那您不仅是他的曾祖父,而且还是穿越时光至少三十年的人、是不老泉的发现者;或者,上述这两种情况都明显很荒谬的话,您是一个说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