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人是一棵思考的苇草
10752300000007

第7章 沉默的圣人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公元前6世纪——前4世纪之间)

《道德经》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甚至被一些人奉为神。他于大约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生活在中国,其他情况人们知之甚少。据说他是《道德经》的作者。基于高深莫测的观察,《道德经》汇集了作者关于道德行为、自然本质、获得知识的可能性和宗教启迪等方面的真知灼见。

要给道家学说本身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很难的,但大体上它被认为是一种宗教的/哲学的传统文化,它的信徒遵循“道”。道本身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含义:道德准则、对生活的态度或者生命力本身。可能对“道”的最好的理解方式是把它看做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修道者因此追求一种“无为而治”——听起来好像自相矛盾,实际上它源自一种观点:与“道”相一致的行为和思想并不是来自个人本身,而是渗透其中,通过自我意识而无师自通。很多任何熟悉东方武术(特别是太极拳)的人都知道这种方法,道家哲学对东方武术有很大的影响。

在这条语录里,老子以此表达认识现实的难题: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智者的沉默并不是某种恶意的拒绝分享,而是了解本质后的正常反应,正如维特根斯坦之后所提出的:某些知识无法用言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