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英才太监寇连材
10998500000003

第3章

咸丰十一年,寇连材赶上南府戏班最忙的一年。那时,他还在一些戏中跑龙套或演些侍童什么的。那年是他第一次去承德。他觉得承德比京里还好。“一片云”戏台在水上,水波潋滟,荷花亭亭;如意洲戏台傍水取凉,使人身心俱爽。可后来咸丰驾崩,赶上“丧礼承应”。大热的天,他们南府戏班的学生们要身穿孝服跪在几筵前,分四班轮流按早、午、晚“举哀”,举哀也就是助哭。这助哭一点儿也不好玩,可不好好哭不行。这都是平时训练过的。师傅要求大家举哀声音要和韵,达到“一人出于哀切,众人出于扬声”,丝毫不能懈怠。

寇连材跟着众人“扬声”,可心里想的是只当哭爷爷奶奶。

他从师傅们压低嗓门的交谈中,知道朝廷里正在发生着重大变故,似乎酝酿着一场风风雨雨。

11岁的寇连材当然不知道,此时八个顾命大臣与那拉氏、钮祜禄氏和奕訢的政治斗争正处于白热化。9月30日,朝廷里将9月18日已在热河拟定的上谕宣示天下,宣告肃顺、载垣、端华之罪,解除了赞襄政务八大臣职务。随即是这三人被擒拿入狱,接着就是菜市口斩首的斩首,赐死的赐死。

宫外来的师傅讲起菜市口杀肃顺时的盛况:人头攒动,观者如云,叫好、起哄声阵阵,而肃顺却满脸灰土,骂不绝口。老百姓们对这场血腥宫廷政变大都支持两宫太后。肃顺等人让咸丰耽于声色,弄得国家内忧外患,太平天国南征北战,多次危及京师,洋人的英法联军攻克天津,直指北京,搞得人心惶惶,赋税日重。据说这些大臣想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们凭什么想夺爱新觉罗的大清江山?

现在好了,小皇帝同治名正言顺登了基,兴许大清国会再来一次“康乾盛世”?

寇连材不懂这些,他只是觉得刑场杀人有些可怖。

同治登基,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后,南府戏班各类承应接踵而来。

清宫廷内戏台多。除了最著名的位于宁寿宫的畅音阁戏台外,还有宁寿宫花园北倦勤斋内西室小戏台,建福宫德日新殿小戏台等十余座。连日来,或是连台本的大戏,或是为亲王大臣们一块儿“风雅酬唱”的清唱折子戏,反正,戏班能拿出来的戏都轮流上过了。

为了出新,经总管首领认可的一些戏,该由这些学员们出演了。寇连材声言可以上《挑滑车》,于是,师傅亲自给他的这个学生带髯口,穿靴子,手执刀枪、马鞭过了一遍又一遍。

一天,大内总管太监李莲英忽然驾临南福戏班,在程总提调的陪同下,看了看这些童监们的排练,边看边了解戏班的情况。他不了解不行,倘若太后问起戏班的情况,来巡视过的大内总管一问三不知,岂不是落个“疏于职守”的罪名?

原来慈禧爱看戏,喜欢对戏班亲自指点,高兴时甚至不顾身份穿着戏装又喜游于宫内花园。她叫李莲英这次来戏班,是想让戏班子拉到畅音阁演一场,看看自己属下的皇家戏班子近来有什么新出息。咸丰丧期内多日未听戏,慈禧觉得这日子快淡出个鸟来了。丧期一满,她就安排宫外戏班演戏,宫外戏班比宫内戏班水平高,戏的内容也好看,不像宫内戏班“庆典应承”或“寿戏应承”程式化地演一些《群仙庆贺》、《人天普庆》、《万民感仰》,表现一番“歌舞升平”、“天平有象”的神仙境遇。这阵子过足了戏瘾后,她接受了李莲英的建议: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时间不长,频繁招宫外戏班进宫唱戏,难免会使人产生宫内过分玩乐,疏于政务的坏影响,不如暂停宫外伶人入宫,闲暇时看看南府戏班的新剧目。

这天,寇连材随戏班来到宁寿宫畅音阁大戏台。南府戏班的小太监们排的新戏今天算是彩排,也是要走走台。畅音阁下层戏台四周有柱子12根,演武戏翻跟斗什么的要找准位置,否则要是撞到柱子上自己痛苦不说,惹恼了太后也吃罪不起。

演员在台上做的做唱的唱翻的翻,乱哄哄的。寇连材忽然看见戏台对面的阁楼里,婷婷袅袅来了一群女眷,众星捧月般,中间是一位雍容华贵、相貌端庄的贵妇人。看来,这就是当今万岁爷的亲娘、圣母皇太后慈禧了。

看见慈禧驾到,总提调一声号令,众童监都离开了舞台,演出随即开始。

《白水滩》、《金山寺》两出文戏过后,轮到寇连材的《挑滑车》。

当寇连材粉墨登场一亮相,慈禧眼中一亮,好一个英俊潇洒的小武生!当演到挑滑车情景时,这个小“高宠”动作逼真,“登登登”单脚跳退八九步稳稳站住,慈禧情不自禁道“好”!然后缓缓回顾。

李莲英忙趋身上前:“这孩子叫寇连材,进宫才三年。”

“倒是个招人喜欢的孩子。回头赏他20两银子。”

“嗻!”

20两银子相当宫中赐给宫外知名演员的月俸了。

拿到这20两银子,寇连材觉得慈禧皇太后真是可亲,慧眼识人,自己入宫以来下的功夫没有白费。

卸装后,慈禧把几个崭露头角的“新秀”召到座前,勉励有加。

慈禧赐寇连材平身后,问道:

“你叫什么来着?”

“回圣母皇太后,奴才姓寇,寇连材。”

这个眉清目秀,看上去很憨厚的孩子使慈禧觉得很可爱。

“寇连材,就叫你小寇寇吧。”

寇连材没回话谢恩,但抿嘴微微一笑,更显得淳朴率真。老佛爷丝毫没见怪。

“家里是干什么的,小寇寇儿?”

“回太后的话,奴才的父亲是一个剃头的。”

“噢——”慈禧若有所思,从那时,她就有了让这个令人赏心悦目的童监随侍身边的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