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八月飞雪
11006200000006

第6章

站房不大,像个小盒子,扣在地上。小是小,很醒目。涂成了红色,像团火,老远能看见。一个站房,管十几口油井。二十四小时,站房不离人。两个姑娘一班,三班倒。姚香和叶青一个班。上班时,要做什么事,全有规定。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下暴雪,到了时间,就要走出站房,手拿工具,去每一口油井巡查。运行数据填在表里,不得有误。开关接头有无滴漏,及时发现,并随时处理。清蜡更是日常做得最多的事,油里的蜡在关键部位容易凝结,一旦凝结了,就会影响管道的畅通。一趟巡查下来,十几口采油井一一关照到,差不多得两个小时。每个班,至少得巡查三次。遇到天气不好,时间会更长。井和井之间,有的修了路,有的没有路,就得翻沙丘,踩碱滩,穿野草丛。说不上,就会遇到什么。采油这个活,其实也是野外作业。看起来,劳动强度没那么大,但实际上,工作起来,还是很辛苦的。有时,还可以用艰难艰险来形容。这些情况,想象不出来的,只有到了油田,走进站房,和采油姑娘们,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才会知道一些。

到了这会儿,应该说对采油工的生活,李冬不再陌生了。朝着队长指的小站房走过去时,李冬不知为什么,猜想起要见面的叶青会长什么样子。按说他是不该这么想的,对于他来说,采访就是他的工作,整个工作是不应该和采访对象有关系的。更不该因为采访对象的长相影响到采访的效果。不过,李冬也不得不承认,如果采访对象是一个年轻的女性,又长得好看。采访起来感觉还是会不太一样的,还会是忍不住要多问几句多聊一会儿的。为此李冬还暗暗地批评过自己的职业道德还不够高尚。

快走到那个红色站房时,看到门口站了两个女人。都还属于比较年轻的,但明显其中一个年纪大一点,好像是结过婚的。李冬边走边想,那个更年轻一点的,肯定就是叶青了。果然走到了跟前后,他还没有开口问,其中那个年纪大一点的就说,你是李记者吧,我们小青等了一天,你怎么才来。叶青在一旁赶紧说,没事的,人家记者总是很忙的。

知道了谁是叶青,李冬连忙道歉后,说其实他一大早就来到了采油厂,主要是厂里的安排太多了。和叶青站在一块儿的姚香说,小青,你们聊吧,我去那边再看看那几个抽油机。

姚香走了,只剩叶青了。叶青说,进房子里坐吧。

李冬跟着叶青走进了站房里,里边很小,但很干净。叶青指了一把椅子,让李冬坐下,又给李冬倒了一杯茶。看着叶青,李冬还注意到了,这个姑娘的脸上一点妆都没有化,连一点口红都没有抹。这年头,不光是年轻的姑娘,只要是女人,不管年纪大小,要想看到一个不化妆的,还真的不太容易。不过,叶青不化妆不是没有道理的,她的皮肤真的是太好了,又光又滑,干净得连一个斑点都没有。

李冬对叶青的采访没有说到一点和采油有关的事。他让叶青把那天发生的事,详细地说了一遍,还问那个年轻小伙子长得什么样子。叶青想了一下,说,他块头有点大,是方脸膛。其他更多的特征她也说不上来了。

叶青把相关的情况全给李冬说了。李冬问叶青既然知道他上车的地点,离一个钻塔不远,为什么不去那个钻井队找一找呢,没准就会找到他了。经李冬这么一提醒,叶青猛然醒悟,说,我真笨,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两个人商量好了,等她下了班,一块儿乘坐交通车,去那个年轻人上车的路边的钻井队去打听打听。

他们的安排一点问题都没有,问题是当车子开到那个地方,停下来以后,他们没有看到高高的钻塔。事情再简单不过了。钻井队从来不会在一个地方待很长时间的,一口井打完了,他们就会转移到一个新的地方去了。也就是说,就算那个小伙子是这个钻井队的,现在他也不在这里了,去了一个新的地方。而这个新的地方在哪儿呢,又没有人知道了。至少叶青和李冬都不知道。

回到了油城,班车到了终点。李冬的采访不得不结束了。临走前李冬说,你有了那个年轻人的消息,一定要通知我。叶青也说,你那里要是有了什么消息也要通知我呀。李冬点点头说,这你放心好了。

说完了这些话,两个人就各自走各自的路了。城里的人很多,路也很多。走在大街上,就算一公里你能遇到一百个人,也很难有一个会和你认识。像李冬和叶青这样的,其实就已经算是认识了。只是他们自己不曾意识到这一点。一个人和一个人能认识,其实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旦认识了,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就随之有了多种的可能性。

比如说,两天以后李冬没有接到叶青的电话,报社这边也没有叶青那封信的反馈信息。按说李冬也可以不在乎这个事,慢慢地等着事情变化就行了。就算到此结束不再有什么新的情况,对他来说也是无所谓的。但不知为什么,他却有些耐不住了,他主动给叶青打了电话。

一接到李冬的电话,叶青兴奋得不得了,以为是李冬这边有了那个年轻人的消息。当知道李冬并没有什么好消息只是想打个电话问问她时,她也没有太失望,至少这个记者是关心这件事的。他这么做是对她的帮助,她不能不对他说一声谢谢。

为什么会有些耐不住,要给叶青打电话呢。李冬一个人时,静静地想过这件事。他发现几天里,他会不时地想起叶青的那张脸,那张没有化一点妆的脸,实在是太自然太原生态了。这种自然和原生态是他以前没有见过的。没有见过的东西,又是非常好的东西,谁都会见了一次还想再见一次的。

不管有没有那个年轻人的消息,李冬现在都很想再见到叶青。这应该说并不是件太难的事,有电话还有名字,又见过了一次面,还在共同找一个人。但不知为什么,李冬好几次拿起了电话,都没有把号码拨出去。叶青只是他的一个采访对象,他得有理由让叶青来和他见面,一个并不牵强的理由。

想来想去,想不出什么理由,干脆不想了。其实,想见一个人,这就是最大的理由。什么事都没有,就是对她说,想请她出来一块儿喝个茶、聊聊天。大不了她说,不,我不去。那又有什么,她不来,也有她的理由。不过,那张脸上的纯朴,透出她内心的善良。她是不会轻易拒绝别人,不会对别人说不的。

果然和李冬判断的一样,他的电话打出去以后,得到的回答是,这两天我要值班,晚上不回来。后天我是白班,晚上有空,我们可以去喝茶或者喝咖啡。放下了电话,李冬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这种兴奋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了,至少来到油城以后还没有过。

一般来说,喝茶的地方没有咖啡,但喝咖啡的地方却会有茶。李冬选了一个地方,不但能喝茶喝咖啡,还有东西吃。不但有各种冷饮和糕点,还有烧烤和比萨。这是油城一个比较有档次的地方,也是目前时尚的青年喜欢来的地方。到油城来工作以后,李冬自己已经来过三次了,只是都是一个人来的。坐在这里喝一杯咖啡,随便吃一点什么,生活的感觉就有点不一样了。

李冬比约定的时间先到,不知道叶青爱吃什么,就先给她点了一个冰淇淋。年轻人都爱吃这个,女孩子似乎更爱吃,外面天气热,吃它不但能解渴还能驱暑。果然,叶青一走进来,看到摆在眼前的冰淇淋,马上叫了起来,说她太想吃这个了,还问李冬怎么知道她喜欢吃这个。李冬笑了笑没有说话。吃了几口后,叶青说她几次从这个店前经过,还是头一次进来。李冬一听叶青说这个话,马上想到了叶青肯定还没有男朋友,如果有男朋友,早就会带她到这里来了。谈对象的人没有不到这里来的。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是不是正确,李冬接着又问了一句,不会吧,男朋友没有带你来过?一听男朋友三个字,叶青的脸红了一下,说,我还没有男朋友呢。这话让李冬听了,心里不由得掠过一阵欢喜。看来这个叶青,不但一张脸是那么自然朴实,整个人也都还是原生态呀。

叶青不怎么说话,也难怪,问她去过什么地方,她说除了油城和乌鲁木齐,中国别的地方都没有去过。李冬就不一样了,在北京上的大学,毕业以后,还到上海去混了几天。中国有名的地方,他至少也去过十几处了。加上他还读了不少书,在叶青面前完全算得上是见多识广了。

虽然叶青不怎么说话,但还是让李冬觉得聊天的过程是愉快的。叶青似乎对李冬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兴趣,不管是喝着什么,吃着什么。只要李冬说话,她都是看着李冬,认真听李冬讲话。遇到了没有听明白的地方,还会再问一遍,让李冬说得更详细点。每到李冬说完了一大段,需要喝点什么歇一歇时,她总是会说,你渴了吧,快喝点东西。或者说,你知道的东西可真多。李冬其实并不算是能说的人,但不知为什么,这会儿,他变得那么能说,能说得让他自己都没有想到。

离开结账时,李冬让服务员过来买单。服务员来了,叶青站了起来,掏出了钱包,要给服务员钱。这个举动,让李冬愣了一下。没有一个女孩子,会在这个场合下,主动买单的。只是愣了一下,李冬马上也站了起来,拦住了叶青。叶青说,你在帮我的忙,我这么做,也算是对你的感谢。李冬说,我主动请你的,怎么也不能让你掏钱的。要这么做,就是不给我面子。你真的想请我,那就下一次吧。叶青让李冬答应,下次她请他,他不但要来,还一定得她掏钱。李冬答应了,这不等于又有了一次相聚的机会吗?他怎么能不答应呢。

出了咖啡馆,拦了一辆车,李冬先送叶青回家。他们都坐在后排,车子拐弯时,晃动了一下,肩膀互碰了一下。李冬看到了叶青的手,想伸手抓住,可只是想了一下,没有这么做。到了叶青家门口,叶青下了车,招了一下手,说了一声再见,便进了楼门。

李冬躺到床上,还在想刚才和叶青见面的场景。他想如果在车上拉了叶青的手,叶青会怎么样呢。李冬想不出来。不过,叶青一定不会让他太难堪,但李冬也不想让叶青为难。有些事,是勉强不得的,不管什么东西,自然最好。包括人和人之间的各种感情。

就像这会儿,由于遇到了叶青,李冬的心里边自然就有了一个姑娘的影子,并且时间不长,这个影子由虚变实,由小变大,在他的心里占据了一定的位置。他不是故意要这么做的,而是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会经常想起了叶青的那张苹果一样的脸。

叶青说好了,她要回请他。她说了,就会做到的。只是下次再见到叶青,给她说什么呢。这次说了好多自己在北京上海的事,下次再见面不能说这个事了。得有一些新的东西,要让叶青意想不到,同时又能带给她惊喜。对了,这段日子,了解了不少采油女工的素材,为什么不根据这些东西写篇文章呢。不管是散文还是小说都行。这么一想,李冬马上激动了起来,写一个采油女工,就以叶青为原型。

写东西这个事就是这样,没有感觉时,脑袋里空空的,什么也写不出来。找到了突破口,有了感觉,就像从地底下找到了泉眼,所有东西就像泉水一样从地底下冒了出来,你想挡都挡不住。

当天夜里李冬就打开了电脑,差不多一口气写到了天亮。反正他作为记者,用不着一大早赶去打卡上班。他完全可以写上整个晚上,到了白天再睡上一整天。

用了两天时间,李冬写出了一篇有点像散文又有点像小说的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采油女工》。

好像是知道李冬在写这个东西,写的两天时间里,叶青没有和李冬联系。这会儿李冬正看着自己两天的成果,正想着怎么能拿给叶青看时,叶青的电话就打来了。真的是太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