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陪伴的力量
11215400000004

第4章 孩子,咱们聊聊幼儿园吧

每天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出来,你跟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今天过得怎么样呀?”

“吃饱了吗?今天的饭好吃吗?”

“想妈妈吗?”

“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

“老师有没有表扬你?”

……

好多好多问题,不停地问,恨不得把孩子在幼儿园里这一天的事都了解到。可不是嘛,心肝宝贝一整天都处于“失联”状态,身为父母,以前事必躬亲,现在却插不上手了,哪能不牵挂、不惦念呢?

可是,孩子好像并不理解父母的这种心情,要么所答非所问,要么干脆不答。让父母那颗不踏实的心更加焦虑。

别把你的关心变成孩子的压力

父母一心想从孩子嘴里“套”出他在幼儿园的“情报”,孩子却未必配合,尤其是刚刚入园的孩子。除了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很怕父母过分关注幼儿园。

无论之前做了多么充足的准备,对于孩子来说,幼儿园依然是一个需要他去适应的新环境。“在家里待得好好的,为什么一定要上幼儿园呢?”孩子内心会有这样的疑问,甚至怀疑。

“爸爸妈妈是不是从此就把我放在幼儿园了?”孩子此刻最需要的是寻求安全感,每天回到家里,家里的一切都没有变,爸爸妈妈对他的爱、生活的节奏,都没有变,这样他才能感觉到安全。

可父母总是问幼儿园的情况,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是不是更喜欢我待在幼儿园里?否则为什么这样关注幼儿园呢!”所以,对于刚入园的孩子,能不问他幼儿园的情况就不问,每天接回家,一切照旧,孩子心里才会慢慢踏实下来,逐步适应新生活。

同时,家长提问过多,其实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焦虑的情绪——好像你并不放心把他放在幼儿园。孩子对于父母的情绪是很敏感的,很容易就揣摩出来。父母焦虑,他也会跟着不安,会更加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了。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处于秩序的敏感期,非常害怕生活秩序被打乱,而上幼儿园是不得不打乱的情况,会让孩子不安,如果想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首先要给孩子重新建立起安全感,先不要着急询问,如果他在幼儿园很不适应,老师自然会跟家长交流,而老师没有特别找你谈话,那就说明孩子情况正常,即使孩子说,明天不上幼儿园,也是正常的反应,不必过于焦虑,让孩子感觉家里的一切生活秩序都没有改变就好。

直接问不如多点儿“套路”

孩子上了一段幼儿园之后,逐渐适应,可能就愿意跟父母聊聊幼儿园了。即便如此,张嘴就问:“你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也许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跟小孩子对话一定要简单具体,太笼统的提问会把孩子问懵的。但如果问他午饭吃的什么,他可能还是答不出来,因为到下午就真的忘了!并不是记忆力不好,而是这个年龄孩子的记忆特点就是如此。其实很多幼儿园的食谱都贴在外面,看到了之后记住,再问孩子:“今天吃排骨了?跟妈妈做的比起来哪个好吃呀?”就可能问出来,孩子对幼儿园饭菜是不是喜爱,吃得好不好。

还有一些更复杂的情况,比如老师对孩子的态度,是问不出来的,但可以通过孩子的游戏、行为语言感受到。

儿子有段时间特别喜欢玩“老师教学生”的游戏,自然他是老师,爸爸妈妈是学生。妈妈很乖,“老师”指哪个字,就老老实实地念哪个字;爸爸太淘气,故意念错。“老师”讲完课,还要板着小面孔一本正经地总结:“今天我真的要表扬妈妈了!表现特别好!”然后,顿一顿,拉下脸来:“我要点名批评爸爸,太不认真了!”

这不就是重现他在幼儿园上课的情景吗?完全复制了老师的语言、语态。

当心被孩子“套路”了

大人总是认为,只有孩子亲口回馈给我们的信息才是第一手资料,才是最真实可信的,因为孩子可不会瞎编,说的都是实话。那你可能小看了孩子,他们是很聪明的,为了达到自己的一点儿小目的,有时动的那点儿小脑筋,让大人都始料未及。

儿子上幼儿园之前吃饭总要让人喂。因为种种原因,在这方面的训练做得不太好,原本指望着上幼儿园后慢慢就学会自己吃饭了,可每每问他:“今天的饭是自己吃的吗?”他都会回答:“老师喂的。”

我就又问老师,老师说,刚入园的小朋友基本都是自己吃一半,老师喂一半,因为冬天怕孩子吃冷饭,喂得会稍多一些。了解情况后,我对儿子换了个问法:“今天自己吃了一半,老师才喂的吧?”他的回答非常肯定:“全是老师喂的。”有时还会补充一句:“自己吃不好。”我就以为,他可能还是能力有限,需要继续训练。

元旦前幼儿园开联欢会,有一个环节是小朋友比赛喂小兔,就是用勺子把大芸豆舀进纸盒做的小兔子嘴里,看哪一组在一分钟内喂的豆子最多。比赛结果,儿子那一组取得了胜利。我一直看着他的表现,结论是,他不仅完全掌握了用勺子的技能,而且掌握得很好。

用不锈钢制的勺子舀芸豆,豆子很容易滑出来,这事多多少少也需要点儿技巧,而且那一组小朋友做着做着就开始瞎胡闹,儿子却最认真,后面基本上是他一个人在做了,一勺能舀三四个大芸豆。

既然做游戏能获胜,吃饭就应该不在话下了。可这小家伙坚持说自己“吃不好”,一定另有隐情。回家的路上我“套”他的话,毕竟还是小孩子,很快就招了:“就不自己吃,让妈妈喂!”

看来,不是能力达不到,而是心理上不愿意做。天天“套”他在园的情况,却不小心被他“套路”了。斗智斗勇的日子,需要父母不仅仅听孩子的一面之词,更要多观察、多了解。

跟孩子聊幼儿园的事,有备而来是最好的。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安装有父母可以同步观看的视频,父母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地跟孩子聊天。但最好不要让孩子感觉到,他时刻处于父母的“监控”下。同时,我们要尽量给孩子正能量,问他“今天跟哪个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一定比“谁又欺负你了”更能让孩子变得阳光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