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情商交际学
11235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写书至今已逾十年,在这期间,我不断地观察与思考:生活中,到底是什么在改变和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也不断地反思:我曾经向这个世界输出的道理在当下是否还适用?我所遵循的原则是否还能够起到作用?

现在来看,我依然相信自己的观点:一个人与社会沟通和互动的方式就是他本身,你与什么样的人交往,以什么样的方式与人交流,都是你看待自己与成就自己的方式。

很多人说: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人与人的沟通变得简单了,我们还需要学习怎样与人打交道吗?

互联网改变了什么?在我看来,改变的是生活方式,无法改变的是人内心的渴望、欲望和希望。

《蜥蜴脑法则》这本书分享了唐纳德·E.布朗所研究的人类的共通性:布朗在研究了所有的社会、所有的文明、所有的语言之后,列出了一些普遍性的人类行为。通过考察这些人类行为,我们能发现人类的共同愿望。这些愿望主要包括:

被认为优于他人。

被认为身体和打扮都很有吸引力。

预测未来。

为未来做安排和准备。

回报他人。

体会他人的感受。

拥有他人拥有的东西。

表达言语之外的信息。

偶尔想误导他人。

理解他人的行为。

我们会发现,无论信息文明多么发达,似乎都没有干扰到上述的共同愿望。甚至有的情况下,上述的愿望在生活中是被加强了,而不是被削弱了。

未来,社会的发展将包含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因素,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人类的分工协作会出现什么样的特征?简单、重复的劳动将被迅速替代,想要不变成“无用的人”,我们应该提高脑力劳动的能力。机械、简单的服务行业也能够被替代,我们想要拥有终极竞争力,就需要有电脑并不拥有的高情商。

无论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还是更高级的服务方式,真正的高情商沟通力所起的作用都非常重要。它绝不仅仅是锦上添花,更是安身立命的一种方式。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成为人的核心竞争力,如同人工智能在未来可以取代大量人的手工工作,却无法真正领会人的情绪一样。

举个简单的例子,人和人的感觉是微妙的,人工智能却不懂得这种微妙。当你找一位刚认识不久的朋友帮忙,他说了一句“我考虑考虑”。对“我考虑考虑”的分析和解释,它缠绕和编织了多少层意思,人工智能是分析不出来的。

但是,人脑会有自己的算法,也因此会有自己的应对方式。

比如,还是上面这个情况,你的大脑可能会进行三重信息加工。

第一,一个你刚认识不久的人,面对你的请求,并没有直接回绝你,其中利好的信息是没有直接拒绝就是一个机会,此人拥有一定的决策能力与周旋能力。

第二,此人不是“逢人必拍胸脯者”。这传达了一种可靠的信息,因为基本上大包大揽、轻易承诺的人八成都办不了真正的事情。

第三,注意调整后期策略,要去思考对方还在考虑的关键点是什么:是不是你的方案本身并没有满足他最重要的需求?是否需要在三天后,从另一个理由再次“进攻”?

从第一点到第三点,从想法到判断,从判断力到执行力,这都是一个人拥有社交能力的体现。这样的能力需要锻炼、学习、思考和再次试验,才能有所体会。

我将自己所有体会到的都写进《高情商交际学》。在写作《高情商交际学》时,那些自己曾经通过反复验证,某些道理和做法“加强版”的案例被再次写进本书。还有那些能够带着一个人快速向上的新思想与新知,也在这本书中有所体现。

关于本书的写作结构,我严格遵从工具书的规律,围绕高情商交际学,如同层层助推的“三级火箭”的原理进行写作:第一步是在价值交换的基础上,将陌生人变成熟悉的人;第二步是将深度交往的能力研发成一种可复制的社交模式;第三步是在关键点上用正确的方式磨合,实现共赢,完成人生事业。

这样,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拥有的关注者的数目和他的职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开始用一种管理的方式来让关系变得更加健康和流动。

毕竟,高情商的交际会为你带来宝贵的资源,帮助你的人会越来越多。而且,“人”的资源与其他资源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更加鲜活。当你用它需要的方式来喂养它、关心它,给它提供活力,它一定会成长。

在《第五项修炼》这本书里,作者彼得·圣吉曾经写道:“学习型组织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在内心深处我们都是学习者。婴儿不需要人教就知道怎么学习。实际上,婴儿不需要人教任何东西,他们天生就是好奇的、优秀的学习者——学走路、说话,以及基本独立地照料自己——管好自己的事。学习型组织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我们不仅有学习的天性,而且热爱学习。”

对高情商交际学的学习,你我都在路上。

最后,感谢你的阅读。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种学习和成长一定会让我们双方都拥有自己未曾想象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