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情商交际学
11235400000002

第2章 把积极带入真实的交往

人的发展如同宇宙中的天体,自传靠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公转靠的是和社会的关系。我见过不少人都仇恨社交关系,但是这种消极的心态,让他们在现实面前,只会更加沮丧。正如大雨过后,有人抬头看天,看到的是碧空如洗;有人低头看地,看到的是满路泥泞、道路艰难。

在人与人的沟通和交往中,我们没有必要将一切关系庸俗化,认为这个社会有多么功利。其实不是对方功利,有时候仅仅是我们自己不够努力。毕竟,社会资源和能量是有限的,每个人都得做出选择。如果你不够积极,别人一定有理由放弃一个不重视自己的人。

所以,你是恨恨地骂现实,感受走到哪里都“人生地不熟”的阻力,还是享受走到各地都有朋友、有人帮的感觉?

这靠的是一念之转,靠的是你可以把积极带入真实的交往中的能力。

人的发展是需要一个网托住来发展的,而不是仅仅靠自己完成单点突破。

这和生活所需要的全面性有关,守财奴有钱,但是他不能实现社会价值,社会财富并不完全等于社会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就是为别人增加价值,也为自己增加价值,在价值交换中确立自己的位置。

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一个企业家的秘书。秘书和助理的工作是不同的,秘书基本上是要做好一个上通下达的服务者的角色。

但是,后来我名为秘书,实为助理。我能够协助老板进行工作,也从来没有滥用过他的信任。

从社交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当时的工作和其他秘书有所不同的一点是,我非常留意老板的行业活动,而广泛的社交就是20年前的我在行动中隐隐觉得那是很重要的关键点。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会接触很多企业家。当时的我作为老板的秘书,不可能去主动结交那些企业家,但是我比较注意去和与老板接触的那些企业家的秘书保持很好的联系。也就是说,我去接触我最容易接触到的人,从他们身上学习和接收信息。

他们一般不太主动和我交流,但我会主动留下联系方式,很积极地与他们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我建了一个秘书圈,当时还能准确地背下所有人的手机号码。在工作中,我得到过自己所建立的这个“秘书圈”很多重要的帮助,也让我的老板从中有所获益。

提这段经历,我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想说,积极的心态创造积极的行动,唯有积极的行为才能创造积极的结果。

对那时的我来说,维护和很多朋友的交往是需要花时间的,所以我平时努力做工作,周末就联系大家聚一聚。因为我是发动者,所以找地方、问时间、挨个跟每个人联系都是我的事情。虽然烦琐,但我不以为苦,我知道友情是要靠交流和时间来增强的。

我那时还知道一位非常著名的律师,他的业务能力非常强。每每遇到案件,他总是能把最关键的点找出来:当别人停留在表象的时候,他已经挖掘到了最深的层次;当别人还在想第一步怎么办的时候,他早已找到了往后走的三步路。

但是,他最早的时候是怎么给自己做业务,让别人信任他,给他机会来打官司的呢?

很长一段时间,他从来没有在自己家里吃过饭。无论是谁找他吃饭,还是哪些朋友聚会,他只要判断到场的人人品正派,活动可靠,不是违法乱纪的聚餐活动,基本上能做到全部参加!和他一起吃过饭、聊过天的人,都很高兴自己认识了一位律师。而当大家真的有需求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他。

况且,凡是来参加活动、积极投入交往的人,往往是人群中的亮点。哪怕是那些很内向、很安静的人,当他们有法律问题需要咨询和专业帮助的时候,往往请教和询问的就是这批积极分子。当越来越多的积极分子向别人介绍这位律师,让他名气越来越大的时候,他的专业能力和影响力叠加起来,就使他成为一个呈指数型增长的案例。

我还有一个朋友,是一位设计师。他的业务能力很强,但是就是缺乏业务意识。以前,我总劝他多出去活动,但他总以自己性格内向等理由敷衍和推托。

后来,在我的强行要求下,他加入了一个俱乐部。不出一个月,他告诉我,他接了一个企业logo设计的业务,这单笔收入涵盖了他整个月的工作收入。

所以,每个人在时间面前都是平等的。你可以把时间用在抱怨自己没有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家庭上,也可以把时间用在抱怨周围没有什么“贵人”上。当然,你更可以把时间用在努力让自己掌控一些什么上。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地毯商,无意间发现他最漂亮的一块地毯的中央鼓起了一个包。为了弄平地毯,他就用脚去踩那个包。虽然这个包踩平了,但是地毯别的地方又鼓起了一个包。于是,他又去踩,包暂时没有了,然而过一会儿,包又在别的地方出现了。他一次次地踩踏,直到最后他掀起地毯的一角,发现一条蛇摇晃着身体爬了出来。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回避真正的问题。其实,很多时候,真正的问题是缺乏积极的心态,有时就表现为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

比如,有的人很久不联系你了,突然找到你,让你帮他个忙。当然,他可能觉得有点儿不好意思,就用这样的开场白来解释他长期没有联系你的原因:“不好意思,今天来找你,我这个人吧,平时就是不会搞关系,所以……”

我们只要认真想一想,就会发现这个借口一点儿都不会让帮忙的人感到高兴。难道平常发个短信问候一声,还需要多会“搞关系”吗?难道平时打个电话问候一声,还需要具备多大的“挟泰山以超北海”的能力吗?

我还听到很多年轻人问:“走出去,主动和人交流,就一定有用吗?”我想说:“到底有没有用,你得走出去才知道,但我敢肯定的是,你出去跑一天,比你宅在家打游戏要强。”

当然,在我们与他人的交流和接触中,一定会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这时候,积极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我曾有一个助理,这个年轻人的工作态度很好,我很满意。有一次,我们一个重要业务合作伙伴的机票被他订错了。他没有找对方可靠的人确认,而是从第三方听到了消息后,就开始行动。我语气严厉地批评了他。

我知道这个第三方的朋友一向是可靠的,唯独这次,第三方的朋友传播的消息有误。我一直等着这个助理,想着他事后来找我聊一聊,我一定会温和、耐心地和他沟通,并和他聊聊商业沟通方面的一些原则和心得。但是,他没有。在后来的工作中,他和我沟通时总显得很有压力,也有点儿怕我。

我想他还不懂得真正的相处之道:积极、主动的交流才能够消除恐惧和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