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解鬼谷子
11250600000003

第3章 导读

鬼谷子,传说姓王,名诩,又名王禅、王通。一说为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今河南淇县)人,一说为战国时期魏国邺(今河北临漳县)人。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他长于修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鬼谷子具备通天之智。

鬼谷子常入山采药修道,因隐居于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是先秦诸子之一。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

鬼谷子生于战国时期,比老子、孔子稍晚。鬼谷子生平博学多艺,既通晓宇宙自然,又精于算术阴阳八卦,培养出多位奇才。孔子门人三千,但真正有名可查的只有七十二贤人,其中为人所熟知者亦屈指可数,而真正有大作为或大贡献者也不过二三人。然而鬼谷子的徒弟,在战国时期屡屡登上历史的舞台,左右着历史的方向,如庞涓、孙膑、苏秦、张仪、商鞅等弟子,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关于纵横家的代表人物苏秦和张仪,司马迁就曾在其《史记》中郑重写道:“此二人真乃倾危之士也!”孟子也评价两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熄”,由此可见一斑!

王道与霸道

中国的王道思想,近年来逐渐发出声音,主要针对的是政治、商业领域。在过去和现在的争霸、竞争轮回中,人们面对的是很艰苦、很惨烈的斗争。中国的王道思想,是传统文化中儒家特有的思想资源。孟子在先秦诸子之中比较明确地标榜王道,但是他终生无成。在战国时期七国称雄、生死相争的状况下,王道肯定是没有办法落实的。

王道与霸道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王道思想的渊源是《易经》和《春秋》这两部中国重要的经典。在《孟子》里面也不是专门谈王道与霸道,他只是在游说诸侯的时候提出来。孟子不是口才不好,也不是文采不佳,但就是没有办法说服任何人,因为他的想法跟那个时代的节奏完全不协调。另外,孟子也可能受那个时代的刺激,他在特别标榜王道的同时,也非常地贬损霸道,甚至像齐桓公、晋文公这种对安定天下有很大功勋的王者,他也不怎么认同,他觉得春秋五霸是社会往低端方向发展的推动者。而且,孟子还认为,真正的仲尼之门人弟子,要羞言五霸,应该谈王道。这样的看法就有点不合时宜了,所以他的说法也带来很多的后遗症:一是他当时没有办法跟社会接轨,二是放言高论的态度对后世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其实,根据常识都可以判断,施行王道需要具备足以称霸的实力,是国家实力非常强大之后的一种选择。没有足以称霸的实力,王道完全是空中楼阁。

当然,孟子从人性出发,确实检讨得很到位:人确实是如此,由内圣到外王,会遭遇很多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读过《易经》的都知道,从第七卦师卦到第八卦比卦,再往下推衍发展,就会看出霸道的局限,然后才有可能发展成同人卦、大有卦的王道,才会实现世界大同。一个企业要讲王道,一定要有强大的、绝对的生存竞争实力,然后行有余力,才有机会回馈社会,才有机会去推动王道思想。对于国家来说,就更是如此。

如果专在文史科系、院校去谈所谓的王道,或者研究《易经》《春秋》,因为是关在学院的象牙塔里面,跟社会完全不通气,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易经》《春秋》展现了内圣的境界,而外王也很重要,王就是王道、平天下。王道政治要落实,没有比实力更重要的了,没有实力统统都是空谈。

我们先用比较熟悉的《易经》密码来阐述王道思想,没有比这个更完美的了。

第一个当然是师卦和比卦。要实现王道,必掌握师卦、比卦中打打谈谈、谈谈打打的策略,有时候斗争,有时候合作,既斗争又合作在这两个卦中体现得很充分了。师卦的卦辞、爻辞没多少字,但是兵法中一些重大的原则都涵括其中。依此类推,比卦也是一样。你可千万不要小看比卦,所有外交谈判、纵横捭阖的重大原则都高度浓缩在比卦的卦辞、卦象、爻辞及《易传》中。其中包含着精简的、可以运用到无穷的外交智慧。师、比的关系,我们要彻底掌握,而师、比二卦六爻全变的错卦就是同人卦、大有卦代表的王道理想。所以师、比、同人、大有这四个卦错综交互的关系就很重要了(欲知上述四卦的详解,请参看拙著《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假定我们把这些关系琢磨透了,再切入《鬼谷子》、切入《战国策》、切入纵横家,就一点也不困难了。

师、比二卦相综一体,同人、大有二卦也是相综一体,师、比二卦跟同人、大有二卦又相错。师、比二卦在同人、大有二卦之前,以对霸道的了解作为铺垫,然后才谈王道。当然,中间发展的过程,熟悉《易经》卦序的就知道,师、比二卦经过小畜、履二卦,经过天旋地转大环境变动的泰、否二卦,然后才能进入同人、大有二卦的境界。

师、比、同人、大有这四个卦里,凸显的就是比卦。所有的外交活动、纵横天下之术的运用,跟打仗的师卦一样,两个卦都有坎险。“险之时用大矣哉”(《易经坎卦》),兵行险招,外交也是行险,而且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以不仅是打仗险,外交战也是险得不得了。举例来说,我们小老百姓出去跟人家接触,一谈话,三句话不投机,谈得不愉快不说,而且还有可能终身结仇,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地方得罪了人家。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外交是有风险的,但是利益也藏在其中。风险与利益是恒存的,只要你能够克服险阻,冒险犯难,谈判也能够获得大成功。好的资源既代表风险,也代表利益,这是一定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面对形势的虚实无常就要机变灵活。外交谈判也是因时因地制宜,依据不同的对象,要灵活得像水一样无常形。战争是无常势、无常形的,变化万千,唯变所适;外交更是如此,察言观色,谈不拢时马上话锋一转,又换一套说辞,所以它也是多变的,就像水无常形一样。象征人生最后成功的水火既济卦和火水未济卦,里面都是水、火的交融,即坎险跟智慧光明的较量,最后决定人生是“既济”还是“未济”。

坤代表地,是以柔克刚、以小博大、顺势用柔的,而且一定涉及广土众民,所以比卦的外交要有坤卦的本事,该忍耐时要忍耐,该含蓄时要含蓄,这里面一不小心就会迷失,路线错误,判断就错误。我们还要广结善缘,要厚德载物。坤卦的《彖传》里面讲了三个“无疆”(行地无疆、应地无疆、德合无疆),说明外交没有任何疆域、国界的限制,要广结善缘,搞好周边关系。

外交与战争

鬼谷子的学问之一就是说服别人,也就是纵横学。《易经》中的师卦和比卦是我们了解兵法学与纵横学的两个卦。所有争霸的核心实力,一个是军事行动,一个是外交谈判。它们是一体的两面,息息相关,绝对不能只知道一面。《孙子兵法》中,就论述了军事与政治、外交、经济、情报等之间的关系,非常全面。春秋、战国时期,有过无数的战争和媾和,兵法随之产生,外交也随之产生。所以《易经》的卦序从第七卦的师卦到第八卦的比卦,基本也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鬼谷子算是纵横学的祖师爷了,也是一个神秘人物,但是他是在孙子之后,孙子才是集兵法之大成者。师卦教我们如何打仗、如何不战而屈人之兵。外交是师卦后面的比卦。“建万国,亲诸侯”,那个时候有很多国家。天下共主的周天子没落,天子王权完全虚化,大家为了生存,不能只靠打仗,所以由师卦自然而然就到比卦了,就要较劲,要进行外交谈判。各种纵横捭阖的手段,就是师、比二卦的运用,这都是在霸道的领域之中。也就是说,光打仗不见得能够解决问题,而且会破坏经济,自古至今都是如此。外交谈判的费用再高也高不过战争费用。动口也可能解决问题,三寸不烂之舌,讲起来也是功德无量,比起杀人盈野好多了。

到了战国时代,外交和战争的作用更明显了,那些精于军事、游说诸侯的人大发利市,在那个时代特别受重用。作为兵家代表的孙膑、庞涓,和作为纵横家代表的苏秦、张仪,都号称出自鬼谷子门下。所以,我们要研究鬼谷子的思想,了解他的学术源头。

鬼谷子的书在古代谈不上是禁书,但是当政者不希望人们读他的书,更不会去提倡,因为老百姓越单纯越好。假定人们学了鬼谷子深沉的心机、心术,对当局者来说是不利的。鬼谷子的学说从理论到实践都影响了那个动荡的时代。从周初的封建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大国并吞小国,最后还是要靠霸道(靠杀戮、靠合纵连横)统一天下,所以其思想、学说完全是应运而生的。中国建立君主专制后,鬼谷子的思想、学说变成了很冷门的东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当政者不利。宋朝时《武经七书》中《孙子兵法》领衔,但没有专门研究外交谈判的书,说明鬼谷子的思想为当政者所忌。当年那些说客,如苏秦、张仪之流,他们是朝秦暮楚的,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绝对的忠诚。在分封诸侯的时代,这样的情况不鲜见。秦统一中国后,当时的世界,中国之外还有很多国家,可是周边的国家不是附庸,就是边陲小国,只有向天朝朝贡的份,根本谈不上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往来。鬼谷子的思想、学说一度沉寂,是因为没有了战国那种时代背景。战国时对国家的忠诚不那么重要,大家认为朝秦暮楚是理所当然。有才华的人,看得上哪一国就去哪一国。商鞅刚开始在魏国,魏国不用,他就跑到秦国去。当时很多了不起的人才,常常在这个国家干一段时间,又跑到另外一个国家。可以说,《鬼谷子》是战国时代的产物。如果说,《战国策》是实际的案例,《鬼谷子》就是理论总结,谈得很深。我们要了解战国时代各国之间外交谈判、维持均势的历史故事,即列国的大事与纵横家的言行,可以把《鬼谷子》的理论跟《战国策》的案例结合起来参看。

鬼谷子思想的重要性

鬼谷子的思想、学说在战国时代大放异彩,之后直到明清之前都没有盛行。为什么现在又为世人关注?因为现在又是天下万国了。鸦片战争伊始,清朝的统治者发现地球上有很多强大的国家,又有开展国际外交的需要了。以前那些不太受重视的子书类研究开始活跃起来,因为要解决问题,要救亡图存,要跟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人打交道。有些人意识到中国不再是“天朝大国”,需要专门的涉外单位来进行外交。关于外交,中国有现成的理论,跟西方的不完全一样。先秦诸子的学问慢慢又得到重视,又开始被研究。现在是多元化时代,对于阅读,没有人限制,所以《鬼谷子》又重见天日,而且变得非常重要。21世纪的时局中,外交肯定比军事重要,大国与大国之间的冲突时时有,但是不敢轻易发动战争。美苏几十年的冷战,都是在打代言战争,不敢直接触碰。现在的世界大国,更加不用说了。怎么可能打?两场声名狼藉的战争(海湾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就让美国头疼不断。欧盟更不用讲。所以这时外交谈判就无比地重要。至于“必要时诉诸一战”,那是筹码,最重要的还是外交战场。这就是《易经》中比卦的运用。《鬼谷子》是中国外交理论思想的鼻祖,在战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在不止是在中国,在全世界,其应用也将更为广泛。比卦也是比较的意思,以师卦对抗的实力作为根底。但是它真正着重的是不动手,动口就把问题解决。这是一门艺术。西方的外交理论、案例当然有很多,但是中国传统的外交思想、谋略,西方人要搞清楚并不容易。在日寇侵华时期,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以及战后的大桥武夫,都成立了专门研究鬼谷子的机构。鬼谷子的思想、学说在公关场合,小到商战,大到外交,都有极大的用处。

鬼谷子的神秘性不亚于道家的老子,中国的民间有时候把他作为一个宗教人物来崇拜。

我们今天讲解《鬼谷子》,再配合《孙子兵法》《战国策》里面的案例,就是为了将古人的智慧运用到21世纪。现在的世界问题层出不穷,恐怖事件不时发生。天灾人祸、惨绝人寰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地发生。恐怖袭击完全是非理性的,再强大的军警力量、太空卫星一天到晚地监控都没有用,要从根本上解决,还得靠政府、社会的传播、沟通和谈判。我们面对的这个时代不管是大事、小事,只要有人际接触,都会面临说服、沟通、谈判、传播、企划的问题,这些领域比兵法的领域要广得多,兵法主要解决的就是冲突。东方兵法以《孙子兵法》为首,主要还是化解冲突,不战而屈人之兵,但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连孙武本身都没有办法做到。外交的手段是用讲的方式,只要了解人的特殊心理,甚至包括集体的心理,就可以说服一个实力雄厚的人,化解很多的争端。这种方法和理论当然值得我们去了解,也值得我们去开发。而且,我们讲《鬼谷子》、讲兵法比其他民族要多一个工具,那就是《易经》。

美国、欧洲谈公关、外交、管理、传播、企划的话术,不够精到。欧美一些商学院讲得很火的课程,都是大牌教授主讲,吸引不少中国大中型企业的CEO去修习,可是我觉得其中并没有什么高论,那些案例我们也不感觉亲切,而且反映的是欧美社会,与我们何干?美国社会的企业发展理论,并不一定适应中国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能够吸收的其实有限。

和平之道

中国一本重要的经书《周礼》,即《周官》,对王道进行了制度化的设计。《周礼》是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制度设计,但这种制度恐怕没有在周朝出现,只是一个理想,就像《春秋》中“新王”革命的理想。任何理想要发挥实际效用一定要制度化,到最后一定要归结成“制数度、议德行”(《易经·节卦》)才能圆满。没有制度保障,理想就是空架子。很多人认为《周礼》依据《易经》《春秋》的王道思想,进行了制度化的设计。《周礼》不只谈政治,里面有“六官”,天、地二官,还有春、夏、秋、冬四官。在《周礼·秋官》中就有外交官的事迹。以前的外交官称“行人”,有小行人、大行人之分,就像后来的使节、外交官。行人一天到晚出差,进行外交活动。《秋官》对于这些外事活动,也设立了具体的规范。我们如果有主权意识、独立自主的空间,不管是个人、小团体,还是整个社会国家,一定要有门禁,不可以随便让行人来去自如。《易经》中无妄卦的无妄之灾怎么来的?就是因为行人来去自如。他要走,你留不下来;他要来,你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行人进来,他占了便宜就走了,他造成的后遗症、灾祸,就得由本国人承担。换句话说,在这个世界还没有完全大同、和平之前,在邦国林立、组织林立的状态下,一定要有内控管理,外人不可以随便进来出去。国人的权益是要受保障的,行人没有身份证,没有居留权,不可以来去自如,需要征求同意才可以进来,不能像国人一样一视同仁。另外,我们对于行人,对于这种从外地跑来跟我们谈判或者做生意的人,要有一定的戒心,不要对他有太高的期望,因为他代表的是不同的利益集团。就像井卦第三爻(原文为:“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一样,大家开发出一个好的东西来,可是卖不掉。如果卖不出去就暴殄天物,那就要懂得营销。营销要找谁?如果找过路人,他怎么会帮你忙呢?这就叫“筑室道谋”,你家里盖房子,与过路的人商量,岂不是开玩笑?跟他有什么关系?就像卖房子一样,一个路过的人就是肯定你产品的品质,也不代表他能够帮你推销,你还得靠自己。既然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就要说服人家,这就需要说服术。怎么可以把希望寄托在一个过路人对你的赞美呢?当然,一旦找到好的支持者,千万要注意,是“并受其福”,千万不要自己独拿,他受福,你也受福。但是行人绝对帮不上忙,你唯一能够得到的只是一个陌生人对你产品的肯定,其他都得靠自己,如此而已。

一个企业,在像旅卦一样到处漂的时候,它一定要想办法落地生根,不然就是失时、失势、失位:好不容易租到一个房子暂住又被烧掉,跟班的也完蛋。必须落地生根,融入当地。不要像旅卦一样四处乱跑,一定要找到一个最适合发展的东西,安定下来,这就是巽卦的功夫,要下功夫。苏秦离开鬼谷子之后,传说他游说列国时到处碰壁,尤其是在秦国。后来他潦倒回家,老婆不下机,嫂嫂不下厨。最后他不得不独居茅屋,悬梁刺股地苦读,深入了解了纵横之道后,马上就脱胎换骨。下面就是兑卦的功夫施展:他的话术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可以让死人回魂说话,让活人忘劳忘死,还可以合纵六国,一争天下,与张仪一起建立以外交为主的体制,开创一个纵横家主宰的战国时代。

先秦的时候有所谓的九流十家,列名在十家之中的就有纵横家。中国的纵横家就是来自行人之官,也就是外交官,这是他们的源头。这些纵横家开始都是民间的人,一朝说服成功,就可以为布衣卿相。我们熟悉的兵家反而没有列在十家之中,看起来比卦还是比师卦重要,能谈就不要打。战国时期,和平是最宝贵的,因为和平才能换来国家富国强兵的宝贵时间。

说服话术——柔性兵法

《鬼谷子》一书共十四篇,传下来的只有十二篇,再加上《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共八千多字,比《孙子兵法》篇幅多一点。

我们常说“动手不如动口”,兵家是动手,纵横家则是动口;“斗力不如斗智”,兵家既斗力又斗智,纵横家则是斗智。我们都知道孔门里面有一个特强的外交人才,就是子贡。《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为了救鲁国,孔老夫子派子贡出使齐国、吴国。子贡走了一趟,所有目的都达成了。他保全了鲁国,使其不受齐国的威胁。春秋末年的国际形势因子贡的外交斡旋整个都变了,司马迁评价说:“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换句话说,子贡动口的本事确实不一般。他的本领就是预测行情、揣摩人心特别准。孔子评价他说“亿则屡中”(《论语先进篇》),预测屡屡正确。对于揣摩人家的心思、钻形势的空子,他都很精通,而且先拜访谁,再拜访谁,都有其考量。

《论语》中屡次谈及外交活动,孔老夫子认为纸上谈外交是不可行的,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如果派你去处理内政,搞不好,派你去做外交使节,也不能独当一面,三百篇的《诗经》都会背了也没有用。外交使节有时就像作战的大将,不能事事请示,尤其是以前交通不方便的时候,必须要随着外交谈判的形势临机应变,那就叫“专对”。“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外交官在外面,也是“君命有所不受”。国君只能给你一个底线和大致的原则,你不能事事请示,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做主。

在《易经》中,兑卦是最能代表动口的。兑卦的经文是最少的,很精简,卦辞只有“亨利贞”三个字,这样谈能不能谈得大家都满意呢?“亨者,嘉之会也”,没有偏离大原则。爻辞才二十六个字。兑卦讲那么少,居然可以感动那么多人。我们有时啰里啰唆讲一大堆,也没有感动任何人,伤元气不说,还白赔了笑脸。人家用最精简的言词,得到了最好的说服效果。兑卦这种话术是怎么来的呢?经过前面巽卦深入揣摩的功夫而来,巽卦“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懂得随机应变。战场是瞬息万变的,外交的沟通也是瞬息万变的。只有下了巽的功夫,对天命、对人事、对藏得很深的人的心思掌握了,你才能脱胎换骨,下面才能有兑卦精确的话术。领导人的心思超难揣测,兑卦的领导人“九五”偏偏没有兑了,很难说服,而且他不真正相信你,你也不敢随便就相信他,故曰“孚于剥,有厉”,风险极高,一不小心就被砍头,所以君位是很难说服、取悦的,可谓是阴阳不测。战国时期那些纵横家,主要说服的对象都是君主,兑卦的君位就告诉你“孚于剥”,不能随便推心置腹,不研究清楚,就不要轻易与君王见面。《韩非子·说难》称:“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人君就像龙一样,你要顺着鳞摸,大家都相亲相爱,可是你要批了逆鳞,他马上就跳起来杀人。“逆鳞”,就是君王的罩门、痛点。任何人都有忌讳,君王也不例外,你不要轻易触碰。平常你可以骑在龙的头上,若它突然变脸杀人,一定是你碰到不能碰的东西了。这就有无上的风险。从《易经》来讲,不讲批逆鳞,而是谈“履虎尾”,尾巴是老虎最敏感的痛点,只要你不踩到老虎尾巴就没事。兑卦的君位就有这么高的风险,“孚于剥”是信任的基础太低。要知道古代居于最高权位的人,大部分精神不正常,但是他“位正当也”,你没有办法说服,就没有办法达到你的目的。君王是最重要的人,最重要的人偏偏最难面对,所以你能不能说服他,就看你的本事。面对这种人尤其不能急,你要是急了,就是死路一条,因为兑卦第五爻一变就是归妹卦,最后可能鱼死网破一场空。

纵横家们对付这样的人,胆子要够大,要把对象彻头彻尾地研究透彻。光是研究透彻还不行,还得看临场表现。韩非就是临场表现不好,说话不利索,旁边就有人说他坏话,所以思想再活跃,准备再周到,说得结结巴巴也不行。从兑卦来看,怎么对付“孚于剥,有厉”呢?那就是跟兑卦第五爻相应的第二爻。第二爻“孚兑”,就是要绝对地展现你的孚,千万不能撒谎欺骗。“九五”有“孚于剥”的特权,“九二”可没有,就要用孚去兑、去说,就有可能“吉,悔亡”。兑卦第二爻爻变就是随机应变的随卦,灵活得很,一看风向不对,马上就转。随卦也是一个说服术很高的境界,上卦是兑,满脸堆欢,展现温暖,下卦是震,心中有主张,但主张绝不干扰到外面的兑,懂得随。

兑卦第四爻是经营管理阶层,也很重要,第五爻终端决策者如果同意了,最后还是靠第四爻来执行。执行的团队本身不能拍板定案,但是影响很大,他们谁也不敢擅自做决定,一定要大家商量讨论,这就是“商兑”。在没有建立共识、消除不确定的风险前,它们都是“未宁”的状态,还没有定案,都很焦躁。下面就告诉你,还是要讨论出一个结果——“介疾有喜”。第五爻可能就是第四爻的疾,老板难伺候,君威不可测,也可能是共同讨论的政策有很多没想通,就得一次又一次地商量讨论,最后把疾治好,并且能够预防,进行有效隔离,这样才有喜。兑卦第四爻爻变为节卦,“制数度,议德行”,一切恰到好处,制度合理,能够很好地实施政策。所以任何一个施政的单位、管理的阶层,一定要经过“商兑,未宁”这个程序。假如兑卦的政府阶层、经营管理阶层开会讨论是必经的一关,那么跟它相对的就是初爻,初爻就得和颜悦色,故曰“和兑,吉”。“和兑”去面对“商兑”,中间没有疙瘩,不会招致怀疑。谈事情就得以和为贵,如果基层抗争,始终没有办法“和兑”,五爻就不会跟你“商兑”。很多的冲突都是这样,所以“和”很重要。换句话说,“和”这个字也是我们想要说服别人的第一个功夫,你是来求和的,是要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从和为贵的原则出发,对方就能感觉到你的诚意、善意,他才会“商兑”。初爻不可能很快就通天,得通过第四爻,所以我们要说服人家,第一要和,第二要展现诚意,双方在一个很好的氛围之中,才可以谈具体的内容。

还有兑卦上爻的“引兑”,我以前提过,真正影响王的人,是在上爻,因为那是上卦兑的开口,有无穷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对大人物来讲这就是他的弱点。对于一般君王来说,可以跟他讲体己话、无拘无束谈问题的人不是那么多,绝不是第四爻,而是上爻。他可以是各种身份或者可以是某种事物,能突破君王的心防。真正能够产生效力的,就是“引兑”。“引兑”这一爻变为履卦,履就是付诸实际行动。如果能够说服上爻,大致来讲,就能够说服第五爻,因为投其所好。找到能够影响他的人,这是在游说君王时永远都不会变的有利条件,一旦那一关过了,马上就可以付诸实行。由第六爻和第三爻呼应的关系,成败对照就出来了。“引兑”到底是谁,或者代表什么,千万不能判断错。如果你判断失误,那就变成了第三爻,就非死不可。第三爻“来兑,凶”,急着想逼人家签约,马上凶。“引兑”是“未光”的,不容易发现。“来兑”是直接摊牌,必败。

可见,整个说服的过程,除非你们真的有缘,第一次见面就达到目的,一般来说是不容易的。事前的准备工作要全面彻底,临场的表现要恰到好处,在有限的时间中,打动人家的心坎,突破人家的心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知道要绕多久,才可以判断准确,才能够达到目的、满足需求。这也像需卦经过“需于郊”(准备阶段)、“需于沙”(确定大方向)、“需于泥”(小心)、“需于血”(更小心)、“需于酒食”,最后才“不速之客三人来”。每个人心中都有所需,你要说服他,你有你的需要,他有他的需要,看你们能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各取所需。

我们从《易经》这些卦象来看,兑卦、比卦,有坎、有坤、有兑,要说服人家、圆满解决难题的话,是不是女生比较合适?像兑是少女,人家看着就赏心悦目。以兑和坤的性质来说,基本上不是逞强斗狠,大部分是顺势用柔、以柔克刚,也有人称之为柔性兵法,以说服为目的的比卦亦复如是。随着大趋势的发展,可能女人越来越抬头,男人越来越没落。在外交这个领域,女性还可以发挥沟通的长才。没有人希望看到一张扑克脸,动不动就要教训人。

概述

《鬼谷子》第一篇称为《捭阖篇》,纵横捭阖就是这么来的。为什么不叫“开合”,而叫“捭阖”呢?因为“捭”比“开”更值得玩味。任何东西都是一开一合的,像门户一样。人家愿意说,心门打开,嘴巴也打开,跟你沟通交流是开放的;对你有戒心、敌意了,就把它关起来。阖的时候就像坤卦的阴柔发挥作用,开的时候就像乾卦的阳刚畅所欲言。“捭”字,就不止是开的意思,还有想办法让它开的意思。你想保密,不想跟我谈,但是到时候你不知不觉地跟我谈了。“捭”就有拨动人家心弦的意思,是用手操作的。很多人保护自己,甚至连自己都不敢面对,这样的人是不会轻易跟你交心的,但是只要你能够创造某种氛围,在不知不觉中,他就会放松,打开心防,跟你讲很多的心里话。原先关闭的心门,在我“捭”的操作下,它居然开了。这就叫诱之使开。大部分人不见得会和你处在一个完全开放交流的状态,但是通过“捭”就可以打开僵局。当然,《捭阖篇》不讲这个,它讲的是一些大原则,整个世界就是一阴一阳,一开一合。

《捭阖第一》之后,第二篇就是《反应篇》(也有的叫《反覆篇》),这一篇强调的是知彼知己。任何说服的过程一定是有双方的互动,兵法讲知彼也要知己,要通过沟通交流的过程、对方可能的反应,检讨自己原先的计划是不是要修正,这是一个动态互动的过程,故称为“反应”或“反覆”。在敌我双方互动交流的时候,有很多随机的调整,不能闷着头往前冲。机智的人,能够体会到说服过程充满了变化。有很多事情不给你时间考虑,需要马上想通,立刻调整话锋。所以,说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在进行变化。尤其是在你的身份和对方不平等,对方地位比你高很多的情况下,你想说服他,有时只有几分钟时间,就要打动对方。大老板绝不会等你扯半天,还在唧唧歪歪、吞吞吐吐,这就需要事前的准备功夫,也就是《捭阖篇》所说的先要想办法让人家“开”,掌握那些必要的信息。让他开就开,让他关就关,有时候把自己关起来让对方开,我暗敌明。所有这些都是在动态中进行的,也就是“反应”,要不断地随机应变。

第三篇叫《内揵》,针对的是重要的对象,把你们的关系套得牢牢的,让他对你深感兴趣,然后双方能够固结交情,而这个揵是早就下了功夫的,外人都不知道。你们交情很好,可是外人看不出来,不知道你已经下了这么久的功夫。这样的局面要有本事才能搞定。有一些人外表关系很疏远,几天也不见一面,但是交情深得很,早就是一家人。交浅不能言深,一定要交深,才有机会深入谈话。这就看你平常怎么下功夫,研究你所要结交的对象。

第四篇《抵巇》,“巇”就是山沟,等于一段地势、地形突然陷落下去,有一条大的缝,那就是间隙。人跟人之间是有间的,任何组织都有组织结构连接最脆弱的地方,这些都是瑕疵,统统叫巇。人跟人之间表面看着是和,其实是互相嫉妒、互相斗争,你想要进去,就要利用那个裂缝,在裂缝中运作。“抵”就是一定要有缝,才能下功夫。就像战国时期一些国家面临复杂的攻守形势,如何化解、处理那个危机?于是就需要人去谈判,补上那个危机的大破洞,用各种方法把危机化解。《易经》的姤卦就是专讲危机防治的,其卦象就是五阳下一阴生,那个一阴就是脆弱点,把它填实、稳固了,就可以化解危机。但是,危机发展很快,或者危机超过想象,万一补不上了,怎么办呢?另外一种“抵巇”的方法就是不补了,顺便把它摧毁,取而代之。这就是纵横家,他没有说要愚忠愚孝,能救就救,不能救,那就干脆让它减少痛苦,一刀毙命。俗话说,“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如果是绝症,你救他是虚耗资源,为什么要救?所以,《抵巇篇》没有说一定要替哪一个集团奋斗到底,能救就救,不能救,还不如痛快一点结束,不要填补无底洞。就像管仲可以归降政敌,当政敌的宰相,而没有说要自杀殉主。也就是说,任何事物结构上一旦有弱点了,我们能救就救,救不了时,干脆就让它撞墙,让它毁了之后再造新生。鬼谷子的理论就是这样,他所教的学生,奔走游说于列国,这些国家的君王看到他们也挺头疼的:要是把问题都告诉他,不严重的还可以帮助君王改正,如果发现是不治之症,那就只有灭国了。我们这个时代,人心也有很多破洞,能不能补?补不上的话,与其去补,还不如统统拆掉重建,可能还快一点。人总是要有一个未来,“抵巇”不会死心眼的,人际关系有时候要破镜重圆,要缝补那个破洞,如果缝不了,为什么还要缝呢?

“抵巇”完了,另外一招就很损,那就是第五篇《飞箝》,“箝”就是钳子的钳,拿一个东西夹死你,让你动不了,受制于人,居然还是用“飞”过去的箝。不像发射导弹,而是有时候给你戴高帽,把你抬得高高的,说你是大师,如何如何,弄得你飘飘然的时候,你就有很多弱点可供利用了。喜欢被人戴高帽子的毛病,连关羽都躲不过。据说,关羽死后成了天上的神。一次,他正在天庭散步,突然看到一个挑着一担帽子的散仙走过来。关羽喝道:“你是干什么的?”这人答道:“小的是去凡间卖高帽子的。”关羽怒斥道:“你们这种人最可恨,许多人就是因为喜欢戴高帽子才犯了致命的错误。”这人恭敬地答道:“关老爷您说得没错,世上有几个人能像您一样刚正不阿,对这种高帽子深恶痛绝呢?”关羽心中大喜,便放他走了。走远后,这人回头看了下担子,发现上面的高帽子少了一顶。你看,关羽说对戴高帽深恶痛绝,但是当别人给他戴高帽时他还是很高兴,不自觉地接受了。“飞箝”就是这样,用各种推崇或者打压你的手段,把你从原来应该在的位置打开来,如此一来,你就会失去重心,那就好对付你了。所以,当很多人称赞你时,即拍马屁、灌迷魂汤,可能会要你的命。“飞箝”就是这样让人忘乎所以,失去原有的重心。有些人不太喜欢柴米油盐的事情,你要是跟他谈一些云山雾罩的事情,他就特别喜欢听,这种人就是《易经》升卦所说的“升虚邑”。海市蜃楼他喜欢,谈得特别爽,谁知谈的人后面有很毒辣的招式在准备着。这就叫“飞箝”,让人防不胜防。他运用自如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他在“飞箝”。真正会拍马屁的人,拍完人家也不知道他在拍马屁,还满心温暖、桃花满脸。

第六篇《忤合》,“忤”就是有抵触,“合”就是没有抵触。对说服者、传播者跟听的一方的关系要随时考察,一有不对,马上调整。第七篇《揣篇》,第八篇《摩篇》,就是揣摩上意。“揣”跟“摩”还不同,一定得先“揣”再“摩”。揣摩人家的心意是最难的,知人知面不知心。下面就设权衡,定谋略。这都是细密功夫,先揣,试探,再定位,用“摩”把里面的弯弯绕绕统统搞清楚。接着就是第九篇《权篇》,权衡一下。再谋,也就是第十篇《谋篇》。然后可以下决断了,到底应该怎么做,就进入第十一篇《决篇》。前面下的基本功夫都有了,第十二篇《符言》就是对君主的要求了,这一篇与《管子·九守篇》很多是重复的。后面的十三、十四两篇只有篇名,没有内容了。附录中是《本经阴符七术》和《持枢》《中经》。

综观《鬼谷子》一书,其结构也是循序渐进,从宏观讲到微观,但是大部分偏于“术”的层面,就是话术,讲表达的重要性,并没有涉及宏观的政治经济的分析,跟《管子》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