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毓老师说孙子兵法
11251000000002

第2章 前言

师尊幼承慈训,博综经子,周览史集。十三岁,留学日本,赴德国学军事,游历世界十二载,自谓“听遍全世界,无一张文凭”。二十五岁,以冰雪情操,历“满洲国”沧桑。四十二岁,只身来台,奉元惟宗,以圣时自励,肇建“长白又一村”伟业,因中国以容天下,平天下之不平,以达人类大同、天下一家之理想。

师尊在台,谢绝一切俗务,闭门读书、讲学六十余载。自云“四十四年间经二帝五朝,历八雄十代”,然在“满洲国”时代不做汉奸,在国民党时期不做走狗,虽仓皇“辞庙”,历惊涛骇浪、颠沛流离,仍不改素志。吾人至今追慕,弥觉木铎天纵,高山仰止。

师尊望之俨然,然即之也温。讲学依经解经,通经致用,不尚空言,绝不同于三家村老儒饾饤之学,在“之乎者也、训诂考据”中打转;更有别于今日学府,以新为尚,中西掺杂,令学子真伪莫辨,无所适从。

师尊在台六十余年,将其峻节睿智,化作课堂教材,析理精当,气势磅礴,声洪如钟,振聋发聩。为拨乱反正,时而品评人物,指陈时弊;时而对弟子鸣鼓攻过,令其反躬自省。在师尊长年爱心、用心、细心地教诲下,不知启发多少莘莘学子心智,引导多少群生走向正轨,门生弟子遍及海内外,于学术政经各界,卓然有成者多矣!智泽所及,造福当代无穷。

然孔圣之学尚有三变,弟子闻道亦有先后进之别。以师尊之黾勉精进,传道之久,前后弟子所得自有不同。吾人尝试踏出第一步,但愿能解师尊真实义,以此作为抛砖引玉,与同门互勉切磋,进而致力于探讨师说,发心发愿修德、论道、讲学、济时,通志类情,智周道济,发扬师说,接续师尊“又一村”志业。

《孙子兵法》为战伐之书,十三篇始于“计”终于“间”,要人慎始用间。慎始,故要有万全的准备,不轻启战端,孔子亦慎战,“战则必克”。为免生灵涂炭,血流成河,以全为上,《孙子》“全”的观念,是止戈之书,保全人类,停止战争,求得和平,于此见仁者用兵,总期无兵。师尊以《孙子兵法》“全”的思想最为宝贵,有《庄子》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之意,但全书此意前后不太连贯,多所不足,要吾人再深入探讨,并接续发扬光大。

为了求全,攻心为上,故知敌为要。知敌在于间,贵乎用间,是知兵者之言,因为如有对待之敌,却不知敌之情,实不仁之至也;如预知敌情,可以减少多少损失。但为间、用间、使间均非易事,实非圣智不能,其至境为“聪明睿智,神武不杀”!

师尊重视《孙子兵法》,在使吾人懂得变局,知晓为人处世之道。要吾人有智慧,因为唯智永随,叮咛吾人:遇事要以智取,不可动辄使枪弄刀,致双方伤痕累累,因为战争不能解决问题,且后患无穷,胜负皆一也。更强调,凡事要留余地,得势时不可以赶尽杀绝,要为别人也为自己预留后路。

师尊讲学主旨,实自“元”出发,作为立论基础,一生尊生爱人,奉元行事。要吾人先奉元一家,以元培智,培智目的在为人类服务,智周道济,使人类和平,天下一家,所有人类都同一尊贵,应同等对待!如能用此一眼光读《孙子兵法》,相信人人皆可用智慧,为自己也为家人谋得一幸福的人生。如果社会因为智者多了,大家遇事能以智取,不作无谓之争,和睦相处,社会、国家也就日趋于安宁。大家共存共荣,互不侵害,最终才能达成天下一家的理想。

编辑委员会

谨识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