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
11253100000023

第23章 《如来名号品》导读

从这一品始,又从世尊在摩竭提国始成正觉说起,开启另一段的胜会。所以一般称前六品为第一会,此品起为第二会。就总体而言,是应前面“名号海”之问而答的。

第二会的主要场所在“普光明殿”,此品由文殊菩萨来宣说。首先,与会的菩萨众心中思惟了三十八个问题。世尊知道菩萨心念,各随其类为诸菩萨示现神通。东方世界以文殊师利菩萨为首,另外九方世界亦分别由觉首、财首、宝首、功德首、目首、精进首、法首、智首、贤首菩萨为首,各从其世界带领菩萨众来拜诣佛陀。这十位带领的菩萨相当重要,因为此后经文中很多法要妙理,都由这些菩萨与文殊交互问答而成。接着,文殊师利菩萨承佛威力,来说此四天下以及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上、下等十方的各种如来名号。娑婆世界就有百亿四天下,这当中也有百亿万种种如来名号。除了娑婆世界外,它四周十方世界的如来名号又各各有别。

此品,众菩萨所思惟的问题分四大类:

一,佛刹、佛住、佛刹庄严、佛法性、佛刹清净、佛所说法、佛刹体性、佛威德、佛刹成就、佛大菩提;

二,菩萨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藏、十地、十愿、十定、十通、十顶;

三,如来地、如来境界、如来神力、如来所行、如来力、如来无畏、如来三昧、如来神通、如来自在、如来无碍;

四,如来眼、如来耳、如来鼻、如来舌、如来身、如来意、如来辩才、如来智慧、如来最胜。

这些问题与第一会所问的是大同小异,特别的是,前会以各种菩萨海来问菩萨之内涵,而此会则以菩萨的阶次来说明这内涵的种种差别相。有关菩萨的阶次,会分别在往后的经文中回答,这是相当重要的部分。

如来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名号呢?又代表什么意义呢?这可大略分为五种:

一,以法界自体根本智缘以成佛号。这是要令众生了知根本无明,而能随名入真如根本之智,如不动智佛、无碍智佛等等。

二,如来示成正觉,约自德缘以成佛号。这是指十方诸佛成正觉时,共同具备的十种名号,如调御丈夫、如来、应供等。

三,约如来利生方便缘,约位进修以成佛号。这是为了引导众生于某一法、某一阶次,或自得利之法门而命名,主要是契理契机而立的。如佛名中有“月”者,即指法身本源清凉、调柔如月。

四,明如来以一切众生随根所乐缘,以成佛号。这是以众生根类而有名号,为佛、为天、为神、为主等等,令众生不起恶、不作恶。

五,约法界体用平等缘,一切诸法总名佛号。以一切法及名言缘起无性、平等如如,所以一切法及名言皆是佛号。

前一会以如来和普贤为搭配,是显现已行佛果和已行之果,令众生生起信心。这一会是以如来和文殊来搭配,便是展示自己入信修行,成妙慧之本母。这是因为文殊代表自心简择、无相妙慧、诸佛之母,有创发启蒙之义,所以十信法上便以他为引缘。而且以名号的周遍无尽,各随众生知见而有,众生无尽佛名亦无尽,十方世界无有一名非佛名。佛名既是因应而有,所以一切佛名便也无所着了。虽以名号为主,但非单指名号而已,而是指如来的身、语、意业遍周一切。佛果海的身、语、意业既然如此广博无尽,而且皆是应众生而有,所以众生与佛三业应是非异,而同入如来性海,如此方能心生大信大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