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中卦还得归功于明朝的来知德,我们以前说过,来知德老夫子的《周易集注》对于《易经》六十四卦的注解相当详细,每一卦每一爻都有象,有时候会觉得太繁琐,可这些都是《易经》不能偏离的基本的象。辞生于象,《易经》所有的文字(卦辞、爻辞),就是根据象写出来的;先有那八卦、六十四卦的“无字天书”,后来才有卦爻辞这些“有字天书”。学过《系辞传》就知道,先循着象去了解那些卦爻辞;等到学通了,还要想办法不受象的束缚,也就是“得意忘象”、“得象忘辞”。人先有“意”——意象,然后才有象,根据象出来的文字说明叫“辞”,如果拘泥于文辞本身,忘了它基本的象——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那也是不行的。观象很重要,可是也不能执著于象。“象”后面还有一个诚意正心的“意”——创意、意象,就如佛祖西来意、圣人之意,那才是所有言辞要掌握的部分;层层剥落,最后还要摆脱象的束缚。所以得“象”就要把“言”忘掉,得了“意”,就要把“象”忘掉。这都是《系辞传》的提醒。
来知德潜心研易,一辈子也没做官,在深山修了二十九年,把《易经》每一卦的错卦、综卦、上下交易的卦,以及每一个爻的爻变,包括卦中卦,统统都列出来,整理得特别周全。这对我们后世学《易》特别有帮助。比卦的六个单爻变我们已经讲过了,综卦为师卦,师比两卦相综,在“师卦”一章已详细讲述。错卦也讲过了,比卦的错卦为大有卦。
好,我们来看比卦的卦中卦。先看第一个卦——二、三、四、五爻,构成山地剥,剥卦是“不利有攸往”,表示在“比”的时候可能造成资源大量丧失。外交一定有风险,交朋友、买美金、买联动债,都有风险,比卦不就是“联动”吗?它一动你也跟着动,所以“比”中有“剥”象,要小心,不能乱“比”。
第二个卦是三、四、五、上爻构成的水山蹇。上面我们提到比卦第三爻爻变也是蹇卦,故比卦“六三”可谓“蹇中蹇”,“蹇”的特性特别强;从比卦三爻以上到上爻的高层,都是风雨同舟。就像现在世界各国政要高层积极地穿梭往来,G20高峰会就是因为共同面临非常困难的局面,统统套牢、动弹不得,所以一定要寻求和解,因为蹇卦下一卦就是解卦,蹇的时候当然要借助国际合作解决共同的问题。这是在同一条船上,被“蹇”逼出来的和解。所以三、四、五、上爻结成一个患难同盟。
第三个卦中卦是初、二、三、四爻构成的坤卦,还是顺势用柔、广土众民。
第四个是初、二、三、四、五爻构成的剥卦,比卦里面有两个剥卦的象。所以交朋友的时候要知道当中有两个剥的可能,当然要小心;对于交往的对象,有密切联系互动的关系,都要认真评估,包括诚信调查,实力的差距,以及风险承担的能力等等。可见,不能随便“比”,因为里面有两个“剥”的象,扒一次皮不够,还得扒两次皮。
最后一个卦是二、三、四、五、上爻构成的比卦。比中有比,大圈子的联盟中还有好多小圈子,本来就是这样。朋友之中还有朋友,就像“师”中有“师”一样,大战之中还有小战,不只有一次。
这就是比卦的五个卦中卦,有了这一层了解,在卦辞、爻辞的总体预测前提下,可以使我们对每一卦看得更深远,对问题的结构也有更深入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