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卦传》云:“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物稚不可不养也”,就是说在蒙卦的童稚阶段,小孩要长大,当然需要养育,“故受之以需”,他一定有很多自然需求,“需者,饮食之道也”,就这么直接进入主题,民以食为天,国计民生这个基本需求一定要满足,不然什么政权都会垮台,什么朝代都会被推翻。所谓“食色性也”、“饮食男女”通常只强调饮食的重要性,进一步推扩,其实需卦既讲饮食之道,也讲男女之道。“雨”不只是粮食等生存资源,也是阴阳交合的象。当然,《易经》当中,文字表达的内容非常有限,因此,说需卦为饮食之道,只是最表层的含义,当然也是第一重要的事,但进一步深化,就是男女自然的生理需求,也有传宗接代这种生命的自然欲望驱迫力。所以,从男欢女爱的观点去看整个需卦,也是通的;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同样有无上的风险,可是那个需求绝对存在,故需考虑如何满足、如何才能既不太过,又非不及的问题。
从一个幼小生命呱呱坠地开始,张嘴就要吃,父母亲就要负责喂他,他才能生存长大。这是“需”,是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自然反应和需求。换句话说,这与生俱来的本能无关罪恶,问题是后天的发展很可能造成“讼”和“师”的风险。所以要借助文化教养,以及公平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体制,使各种需求得到满足。古语云“衣食足而后知荣辱”,如果社会上太多旷男怨女,一样会出问题。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就是“需”。那么怎么解决饮食男女的问题?佛教经典《楞严经》一开始就提到饮食男女这些最基本的人生问题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没解决之前就不必谈佛法。《楞严经》就提到佛陀的大弟子阿难遭遇色欲的诱惑: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
我们看到,佛陀带着大家去化缘,先吃饱肚子,才能坐下来讲经。饮食问题解决了,正要开始讲经,就出现阿难遭遇天魔女,面临男女问题的诱惑跟挑战。这些问题都大致摆平,佛陀才能开讲佛经。这就透露出最重要的问题: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都是“需”。
再看,“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如果吵架都谈不成,大家都想找人帮忙,操起棍棒开打,那就是“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劳师动众,打仗不就是这样吗?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从两大阵营演变成世界大战。“讼必有众起”,为了避免自己形单势孤,就得依靠群众力量互相对抗,所以“讼”极可能引发成“师”,因此“讼”的卦序之后“故受之以师”。这个道理讲起来非常简单,但只有深彻了解其间的因果关系,才可能在每一个卦的变化环节中掌握正确的对应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