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1辑)
11253900000026

第26章 坤卦卦辞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元亨,利牝马之贞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坤卦,先看卦辞。这个处处都有老子思想源头的一个卦,有大地之母、包容无限的至柔之象,强调要处理好广土众民的人际关系。当然它是建构在乾卦自强不息的基础上,然后扩展到人群社会;秉持乾卦的天理,希望能突破山河大地的险阻,在现实人间开展。这就是坤卦的特点。因为真实的人生并没有那么顺利,在“理”上行得通的,在“势”上不一定行得通。

坤卦就教我们包容忍耐,要看得远,要如宰相肚里能撑船,不要在乎发展过程中是亨、利或不顺,因为终究会有善终的。说到“终”,我们看乾卦讲创始,可是有始无终的例子多得很,有权、有钱者,不得善终的几率超高。要“有终”不容易,而且要能终而复始:到你这儿虽然结束了,你却留下了一个典范,你的结束就可以带动新一代的开始。终而复始是《易经》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我们再继续看坤卦。坤卦的卦辞不像乾卦,乾卦卦辞简单明确,是没有任何条件但书的全德之卦。坤卦虽然也是“元亨利贞”,但有现实形势(如情欲等)的制约,必须突破这些限制,才能回归乾卦浑然一体的“元亨利贞”四德俱全;天理与地势合一,才有往下生生发展的力道。所以坤卦说“元亨,利牝马之贞”。“利牝马之贞”就是一个条件,提醒我们在坤卦的环境,就要以坤卦之道作为处事待人的基本法则。坤卦要固守坚持的“贞”,与乾卦的“贞”不完全一样。处于坤卦之中,就得面对坤卦的现实,表现坤卦的特性;山挡在前面,就得想办法越过;水拦在那里,就得想法子渡河。所以在坤卦伊始,就把“牝马”的概念提出来,你懂得牝马的行事方式,按照牝马的生态,重视与别人共事配合,不要争先恐后强出头,这就对你绝对有利,你就有可能回归乾卦的“元亨利贞”。如果你不懂得“牝马之贞”强调群性的特质,事事想要称雄做主,那么你绝对不会有好结果,更谈不上“元亨利贞”了;而且乾坤两卦之间如大小、强弱、刚柔、阴阳之间就会产生关系的紧张、对立,甚至两败俱伤,就如坤卦上爻“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结果,十分惨烈。

“牝马”是老子、也是道家最基本的意象。“牝”即阴柔的、雌性的,不甘雌伏,与之相对的是雄性的“牡”。老子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这段话出自《老子》第六章,在开宗明义开始不久就提出“牝”的概念,可见这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易经》的卦辞绝对在《老子》之先,可知老子的思想是直接从《易经》坤卦来的,只是坤卦讲“牝马之贞”,亦即母马如何配合公马的生态。老子讲“玄牝”,“玄”在第一章就出现了:“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意思是最后的无上真理。玄是一种带有一些光点、一点赤红色的黑,就像夜空的颜色,所以叫“天玄”。“地黄”则是大地的象征。天与地各有一个具有象征性的代表色:夜空中闪烁着一些星点,因为离我们太远了,很神秘,让人有无限的遐思,所以那个颜色就叫玄;地黄就非常现实了,就在我们脚下踩着,那种厚实、包容的感觉是触摸得到的。尤其是《易经》的诞生之地——黄河流域、黄土高原,遍地都是黄。老子讲的“玄牝”,与乾卦的“天玄”还是有关联的,把“牝”推高到一个极致。“玄牝”并不是讲什么神奇的事物,而是讲小婴儿的生理反应。婴儿离青春期还早,根本没有男女观念,他虽然不知道“牝牡之合”(即阴阳交合),但他一样具有自然的生理反应,这也叫“牝牡之合”。在六十四卦中,离卦是不太一样的,这两个不是偏上就偏下,“巽下断,兑上缺”,离卦刚好“离中虚”,是最中道、最恰当地继承了坤卦母亲包容宽厚的德行,所以离卦中也有“牝”的象。坤为牛,负重行远,任劳任怨,离卦就讲“畜牝牛”。

另外,利牝马之贞说明坤卦与乾卦千丝万缕的关系。乾为马、坤为牛,坤卦的卦辞还是没有脱离乾卦,因为马是乾卦的象。但这里强调母马要与公马配合;公马怎么领头跑,母马一定跟进,配合无间,而且绝不抢先。这才是“牝马之贞”。因为马是乾卦的象,坤就要懂得守柔、配合。这在上古时期的华北平原,可能就是最朴素自然的生态观察,因为那时有很多未驯服的野马,马群以群居为生,带头的一定是公马,后面一群母马跟进,绝不落后,也绝不抢先。这就是坤卦强调群性的德行,与公马配合无间,不会一天到晚争权内斗。正如老子所说的“不敢为天下先”,与世无争,才能得善终。这就是坤卦“利牝马之贞”的意思。能守住这一点,最终一定会得到正面的效益。这是和乾卦的“元亨利贞”不同的地方。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

前面是用马的意象谈坤卦如何舍己从人,后面就挑明了讲要如何落实到人世间了。“君子有攸往”,“攸”就是“所”,利益攸关,利害所关;“往”就是往前走,心中有主张、有坚持,不是漫无目标。毕竟坤卦也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然后择定乾卦,见贤思齐,跟着他走。君子是指有智慧、有上进心的人,要怎么“有所往”才能实践坤卦的精神呢?首先就要确定目标,然后培养建构人生的实力。

“先迷后得主”,世事不会那么顺利,刚开始可能会迷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原因就在于由乾入坤,入世渐深,碰到现实的利益,就像小孩子长大越来越不可爱,欲望越来越多;如此涉入人间,不免迷惑。这一迷惑,受到欲望的驱使,距离乾卦象征的天理越来越远,这叫“先迷”,迷途、目迷五色。可是坤卦还是有“元亨利贞”的基本良知良能,即使受到挫折,也会醒觉。迷途知返后,就会发现还是得接受乾卦所代表的天理、天道指挥,就像基督教讲“皈依我主”一样。所以,不要在欲望与现实纠缠的坤卦形势中迷失方向,浪子回头当及时。即使前面有一段迷失的过程,后面觉悟了、立刻改弦更张,又懂得奉乾卦的天道为主,甘心作从,信受奉行,中心又有主了,这就是“后得主”。一得主,乾与坤的矛盾解开,理与势的分离弥合了,天理、人欲慢慢又找到了平衡点。

“先迷后得主”说明什么呢?其一,坤卦缺乏乾卦的指导,偏离天理,常常会有迷惑,甚至一迷就回不了头。人生一定会犯错,若迷途知返,还是会被接纳的;只是中间度过一段荒唐岁月,这就是“先迷后得主”的第一个意思。

其二,与道家的处世哲学很接近了。乾卦是要带头往前冲的,坤卦则不是,坤卦绝不带头,绝不抢先;别人做对了,我就跟进、配合。这样一来,非但不必冒开拓的风险,甚至是捡现成的,正如人家研发产品获得专利,而你只要付一点权益金,就可以量产拷贝,虽然不是你的开创,但你照样可以获利。像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就是代工产业,那就是坤卦,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乾卦的创意,坤卦跟进。所以道家发现很多事情抢先反而没有任何好处,于是主张“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这样说,也不是认为人生永远没有抢先的机会。但是如果是资源有限的坤卦体制,就不要做自己做不来的事,量体裁衣,不敢为天下先。否则极可能什么也没搞出来,反而第一个牺牲。所以要有自知之明,让那些乾卦性格的人去搞创业,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他值得肯定,我就跟他配合;如果他出事了,那我当然不跟从了。这就是后来居上的概念,至少能够自保,所以不敢为天下先。“先”就是抢先的意思,抢先就迷,因为你是坤卦,你哪有开拓的能力?懂得居后,跟乾卦配合得很好,他需要你,你需要他,不但不冲突,反而会互利双赢。这就是“后得主”的第二个意思。

总之,《易经》教你看长远、看最后,因为得善终不容易,现实中有开始没结果的多得是。关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参考复卦。复卦是乾、坤之外最重要的卦,复卦第一爻是“不远复,无祗悔,元吉”,没有问题;第六爻是“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惨得很!又是一个大迷,“迷复,凶”,而且紧接着天灾人祸并至,然后长达十年一蹶不振。复卦刚开始时,有一点差错,但是迷途知返、及时修正,所以没问题;但接下来犯的错没人提醒,自己又不反省,越差越远,最后天灾人祸一起来,想回头也来不及了。从初爻错到第六爻,真是够糊涂了,而且积重难返,所以是《易经》中非常凶险的一个爻。换句话说,复卦第六爻就不是“先迷后得主”,因为他回不来了;初爻没问题,初爻是“得主”的。先得主而后迷,就会搞得很惨。复卦可以作为人生的警醒参考。坤卦基于慈母的爱心,在《易经》第二卦就告诉我们:人生都是要往前奋斗的,“君子有攸往”,不论男女老少、强的弱的、大的小的,刚开始难免迷途失道,但最后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乾卦《彖传》云:“……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从这句话可知,“时”居主导地位。除了“时”之外,还有“位”,而“位”要依“时”才能有所成就。在《易经》中讲的就是时与位,即时间空间的概念,并且时位一体,不能分开。既然乾卦讲了“时”,坤卦就开始讲“位”,从卦辞可以看到,东南西北的方位都点出来了。平时我们无论往何处去,事先都得弄清方位。这就好比人生过程中任何一个定点都要搞清楚方向,否则难免四处碰壁。

《易经》自然也涉及卦象的方位,如“先天方位”、“后天方位”;坤卦就有“西南”、“东北”。这就告诉我们,人生的罗盘要清楚,从哪里出发,希望最后到哪里,即使中间遇到什么形势状况,也要稳住、不能迷途。可见,有一个人生指南是何等重要。

“利西南得朋”,这句话有非常清晰的智慧在里面。刚刚讲“得主”,现在讲“得朋”,可见朋友很重要。“东北丧朋”,如果方向错误,不但没办法争取到朋友,还天天和人家吵架,甚至引起战争冲突。《易经》最大的智慧就是要求我们了解可能的敌友关系之后,逐步化敌为友。而坤卦的“东北丧朋”就给了警示,朋友关系没搞好,反而把朋友激成敌人,那是最可怕的。因为朋友对你总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蜜月期”一断,或者是离婚,或者是分手、散伙,他站在一个竞争者的立场,对你的虚实了如指掌,就会比陌生的敌人还可怕。坤卦这两句话就告诉我们:既然要重视人际关系,方向就一定要抓准;尤其是“位”,定位,个人的定位、组织的定位、国家的定位,都很重要,别搞错。一旦定位错误,与周遭关系恶化,天天冲突,你怎么做事?何况还是处在资源不足的坤卦中。

“丧朋”与“得朋”,一个“得”,一个“丧”,综观《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到处都在讲“得”与“丧”。因为在现实人生总不免得与失的计较,患得患失,有时候得而复失,有时候失而复得;得则皆大欢喜,一旦失去,就如丧考妣一样,所以叫“丧”。

如此看来,“丧朋”的后果相当严重。那么在本卦中,“朋”到底是讲什么呢?就是乾、坤为朋。注意,不是同性为朋,坤与坤不能生小孩,乾与乾也不能生小孩,一定要坤与乾做朋友,正如男女阴阳异性相吸互补,如此才能生生不息。所以站在坤的立场,一定要想办法和乾卦发展出一种朋友的关系,搞好关系,拉近关系,不要冲突,这个关系就要发挥坤卦的智慧,即不要争先抢做老大,不要对着干。

“得朋”就代表乾、坤关系好得很,两岸关系、朝野关系、世界各国各民族各文明之间的关系都好得很。大家都是朋友,一个世界大家一起办奥运会,大国小国都一样。正如《论语》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换一种说法就是:四海之内都“得朋”也。这是坤卦重点中的重点。

大多数人都认为,人生不能白干,因此在“迷惑不解”时,希望“得主”;“得主”之后,乾主、坤从,下面就是“得朋”;建立一个平行对等的关系,你需要我,我需要你。但是必须先掌握西、南方位,如果搞错方位,东、北方位就会导致“丧朋”,那是撕破脸的事,造成关系的对立紧张,不但不能生生不息,还可能带来灭亡。这种做法是最没有智慧的。

这就是坤卦中的“得朋”、“丧朋”。乾、坤互为朋,异性为朋,这一点千万不要搞错,因为《易经》中“朋”的概念,都是指阴阳之间的和合互补。如果是单纯的阴与阴、阳与阳,那就没有任何生机。所以人生要懂得辨识那些明显与自己不同的东西,然后积极的跟他合作、学习,这才有突破困境、开创新局的可能;否则路子会越走越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

“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后面还有一个结论,即“安贞吉”。“安”字的偏旁是宝盖头,是女阴之象。《易经》的阳爻是阳根的象,《易经》的阴爻是女阴的象。“安”字下面有一个“女”,这真是无比的安静。国家安全、安定、安静,安于利,固守坤卦该守的“牝马之贞”,就一定会吉,给你带来无限的福报,而不是毁灭的杀机。所以坤卦中“元亨,利牝马之贞”,中间当然有“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讲细一点,要尽量争取朋友,要维系朋友关系,不要制造敌人,更不要化友为敌。人生得与丧之间的关系,永远要有自知之明,要安于“牝马之贞”,才会获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