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2辑)
11254000000009

第9章 “师 比”乃人生成败的关键

其实师、比两卦最重要的就是交界的那一个点,也就是从“师”慢慢转到“比”的阶段,堪称是人生成败的关键。纵横天下,赢得了胜仗,要确保战后的成果,就要借由“比”的智慧来维系长治久安的和平,而前提是没有私心地论功行赏——“建万国,亲诸侯”,这就考验人的智慧、手段、能耐、修为。从师卦过渡到比卦的就是师卦第六爻,不要蒙昧、不要头昏,若“开国承家”时酬庸不当,误用了小人,“必乱邦也”,这是不容有丝毫侥幸心理的。

这个道理又涉及自古以来改朝换代所共同面临的难题,那就是尾大不掉、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事情。汉高祖刘邦没有处理好,是大杀功臣最典型的例子。汉初受封的韩信、彭越、英布三王,只要他不姓刘,兄弟之间有再深的革命感情都没法长久相处,后来大概都死于非命,这就是“先王”或“大君”的手段够狠,或者是先王的老婆像吕后那样够厉害。他们是赢了,可是手上染满鲜血,那不是很遗憾吗?人家帮你打天下,结果共患难可,共安乐则不可。越王勾践杀文种也是如此,在师卦的时候好相处,到比卦分封利益的时候就窝里斗。如果是那些功臣赢了呢?或者他们坐大之后真的功高震主,为了自保而灭了大君、先王呢?搞得双方你死我活,无论如何都是遗憾。有没有更圆熟的智慧可以处理好这个问题呢?马上得天下的不一定能马上治天下,这是很明显的道理。在开拓业绩、草创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某种人才;在一切上轨道之后,进入管理时期,他们不一定能胜任。由师卦到比卦,会带兵打仗的不见得会纵横捭阖于国际外交谈判。他们是不同阶段的人才,那你怎么办呢?像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给功臣丰厚的赏赐,让那些打天下有功的将领们回家养老;东汉的光武帝刘秀也处理得不错,那些帮着刘秀扫除王莽、打天下的云台二十八将大部分也类似“杯酒释兵权”一样得到封赏退隐。一方面是刘秀的个性比较宽柔厚道,不像刘邦那么狠;另一方面也是记取前代人的前车之鉴,才没有出现兵戎相见、撕破脸皮的事。

可见在师卦最后一爻跟比卦的“建万国、亲诸侯”——战后的政府组织设计,都是智慧和修为的考验,绝不能感情用事。如果把不会治理朝政、只会帮着打天下的人赋予治国的重任,他一旦犯错,你们感情深厚,要不要处罚呢?要处罚他,人家说你对付功臣不讲情义;若不处罚,国有国法,怎么能徇私护短呢?所以刘秀就让战时的功臣风风光光地退隐,或者徒有爵位、封赏,但绝不让他们负责重大政务;一方面让治国之才进入政府各个部门,即使功臣犯过,也可以公正赏罚。如此一来,战功彪炳的人乐乐呵呵地退休了,君臣可以做一辈子的朋友;新上任的文官也可以依法论法,岂不是两全其美、皆大欢喜?所以古代帝王中,刘秀的治绩算是不错的,师卦最后一爻跟比卦的“建万国、亲诸侯”都做得不错。从另一面来说,像张良、范蠡这些有大智慧的人,帮着人家扫除暴政,建立新政权后,急流勇退,立刻归隐;不要封赏、不要名,不仅得其善终,也赢得千古好评。只是历史上这样的人确实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