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3辑)
11254100000020

第20章 卜筮也是一种观

卜筮就是一种观,要观你所“临”的是什么处境?或者你想观察的对象在一个什么状况之中?甚至要观察你内心的念头。以我过去的经验来说,个人的小事、军国大事,该想的、该问的都问完了,也可以问卜筮是迷信吗?不是。因为人难免主观,大家都认为对的,可能是共同利益所向,所以不客观,这也是民主制度的弱点。九成民意支持就代表这个决策是合理的吗?不一定。说不定这个决策只是满足了这一圈投票人的利益,却伤害到自然环境和其他人的利益。像美国发动海湾战争,如果让那些金融大肥猫投票表决,很可能会全数通过;布什攻打伊拉克,得到那么高的民意支持,经过几年的检验下来,才发现是一个很糟糕的、很造孽的决策。“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不讲话,但它的能量和影响力不可忽视,当人逾越了天意所能容忍的界线,就得接受“八月之凶”,因为你当时没有征询它的意见。卜筮就是古人征询天意的接口,看有没有超脱利益、个人感情、私欲包袱或集团欲望的客观看法,好“观”得更清楚。

如此说来,卜筮如同一个小型的祭祀,你也不知道跟谁对话,是鬼神、是天地?还是你自己的内心?都不一定。卜筮若是一种“观”,“观”的结果就能帮助我们决定怎么“临”;若“观”的时候能把人以外、利益圈子之外的自然天地鬼神统统考虑进去,就能帮助我们“咸临、至临”。

《系辞上传》第十章云:“《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这些话都不是空讲的,然后还有:“《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整个《易经》的功能就是“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絜静精微”。初发心没有私欲,“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这就是“观”。借由《易经》特有的卜筮法门进行“观”,然后做判断,“设卦观象系辞焉”,就可以定其吉凶,然后影响到“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