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5辑)
11254300000016

第16章 危机防治谁解决?

2008年9月15日纽约金融风暴爆发之后,英国经济重挫,局面比美国还惨。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虽为皇室,不应过问政事,但在风暴发生后,她还是在皇宫里设宴招待诺贝尔奖级的牛津、剑桥、伦敦政经学院的专家们。她在宴会中提了一个好问题,她说,你们都是国之精英,甚至是世界一流的权威,怎么没有一个人预测到金融风暴?这就是这位老女王的可爱之处,敢讲真话,而且提出很实际的问题。因为风暴之后,很多国家连起码的危机防治都来不及做,影响之大让人措手不及。2011年日本核灾也是如此。

如此看来,这些专家的学问到底是象牙塔的学问,还是方法上有什么问题?既然该预测的没有预测到,也无能解决问题,那么这些学问能得到那么大的光环吗?所以,西方文明其实不如想象中那么伟大,也不能算是人类文明的主流。那次风暴,我们在几年前就算出来了,但我们人微言轻,无法造成影响。当然,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像柏林围墙倒塌、“911”恐怖攻击,都没有人能先看出征兆;日本“311”大地震更是无人可以事先预测。

那么,这些事到底有没有改善空间?要知道,这不是宗教,宗教可以谈来世,这些关乎今生今世迫切需要解决的国计民生问题,世界一流专家不能预测、也束手无策,难怪伊丽莎白一问,无人可以响应。这些诺贝尔奖专家的专长就是解决问题、治国平天下,可如今,他们竟然连我们这些卖烧饼油条的都不如,这不是太奇怪了吗?

当然,我们也不是发牢骚,而是平心静气地把问题提出来,谁能解决问题、就有真本事,不要搞空谈。面对危机、进行危机防治,就得实事求是。记得曾有一位学企管的女教授对西方企业管理学MBA就有疑问:在华人世界的企业经营中,MBA到底有多少实用价值?华人在西方管理学发展之前早就有生意活动,他们那套方法可能不叫企管,但并不代表没有用处。既然引进西方理论,还是要考虑它具有多少实用性?对于培养民族创造力有多少启发意义?或者,这些理论其实早已在中国的商业行为中运用自如?甚至华人世界的游戏规则根本不一样,如果直接把西方模式套过来,岂不是成为企业发展的紧箍咒?这位女教授认为,既然英国女王都质疑那些顶尖专家的作用,我们更不要盲目地全盘吸收。试看华人世界的成功企业家,哪一个是因为精熟西方企管理论才赚大钱的?至于他们后来去镀金弄学位的,有听到他们说是因为精熟西方理论而脱胎换骨、赚大钱的吗?没有。

再者,我们好像不曾听过哪一个企管大师能成功地经营一家企业,他虽然是企管领域的专家,但哪个老板会放心把公司交给他经营?这都是很实际的问题。所以,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西方标榜的专家和顶尖理论,在实际解决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问题上,好像力量不够,或者预测不准?即便有一两次成功,也是瞎猫遇上死耗子。原因是什么?我曾就此占问过,结果就是益卦初爻、上爻动,而且关键就在上爻。不能让专业学问有效地服务世人,原因就在学问的有效性不够,无法做出精准预测,并且在问题发生之后防范不周,导致危机扩大,最后束手无策。益卦上爻“莫益之”,不但不能利益众生,而且“或击之”,任由不可测的天灾人祸袭击人类。这些伟大的学术不能解决问题,其实就是“立心勿恒,凶”,“偏辞也”。有很多理论、预测是偏颇、不正的,而且是片面的。偏就不正、不全,不但不能益,反而如益卦上爻所示,根据这些学问在益卦下一卦夬卦作决策时,根本无法有效降低灾难蔓延。那么,初爻“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就代表芸芸众生。上爻不能像第五爻无私无我,“有孚惠心”,反而自私自利。像西方列强很多研究机构就以国家或私人利益为优先,企图控制整个世界,于是拼命印钞票,造成粮价、油价、金价飙涨,以邻为壑,这样的做法绝对不是“有孚惠心”,当然会招致“莫益之,或击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