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说孟子
11254700000001

第1章 刘序:光大而远害

读仁图兄继《子曰论语》后,又完成《说孟子》一书,这也是他矢志撰写《中国哲学史》晚周诸子篇中论述孟子学的深入发挥之作。时乱滔滔,潜心著述,每年都有新构问世,令人羡慕而感佩。

诚如其自序中所言,本书跟《论语》尊孔不同,在发扬孟学精彩的同时,针对孟子虚矫自高的习气,以及大言难补时弊的弱处,极力批判。孟子称述先圣先贤,特尊孔子为出类拔萃的“圣之时者”,终生愿学,后世也如其所愿,奉为亚圣。然而我们实心体证,孔孟之别,至圣与亚圣间的差距真是超乎想象的巨大,是根器、资质不足?还是春秋到战国的时代风气也相应有了剧变呢?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似乎成了他的标签,也奠定了他在中华学术史上的地位。然而究之实际,并不尽然。内圣修为道性善,孔子虽未明言,《易传》中可窥意向:“元者,善之长也。”“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外王称尧舜,并不坚定主张天下为公的大道,人言至禹而德衰,孟子却以天命之说为之强辩,对舜的孝行,也多夸张渲染之处。熊十力将其归类于偏向小康制的儒者,确是透辟之论,没有冤枉他。

孟子全书未言《易》,对易理却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数章称道孔子作《春秋》,都是关键精到之语,对后世了解真正的孔学帮助甚大。《论语》称孔子五十以学《易》,又引恒卦“九三”爻辞强调“不卜而已矣”!廿篇从《学而》到《尧曰》,只字未提《春秋》,不少章节却隐含微言大义。《论》、《孟》同列《四书》,为后世中国人所必读,其与《大易》、《春秋》的关系,值得深入体察玩味。

仁图兄与我是奉元书院同门,有机遇从毓鋆先师处得窥华夏学术的门径,叹赏“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他于老师仙逝后埋首著作不断,本书中亦屡屡引述师说师承,感念意深,于我心有戚戚焉。观览完全书,得一占象与四方朋友共:涣卦四、上爻动。涣继兑卦朋友讲习之后,尝试传播大道于天下四方。“六四”爻辞云:“涣其群,元吉。”《小象传》解释:“光大也。”孟子尊孔之功,发扬光大至圣精微奥义,足以当此。“上九”爻辞云:“涣其血,去逖出,无咎。”《小象》解释:“远害也。”孟学的拘碍流弊亦须驳正,如针刺放血以活络体气一般。孔子主张“载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儒学正脉实在于此,愿与豪杰之士共勉之。

刘君祖 谨识于癸巳年芒种、夏至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