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时间直指深处
《乌托邦》(Utopia)作者托马斯·摩尔(Sir Thomas More)曾说:“通过故事循环,反复咀嚼经验,在不断的讲述中,发现更深层的含义。讲故事是陶冶心灵的好方式,帮助我们发现生活中循环出现的主题——那些深刻的、揭露人生迷思的主题。”童话是既收藏又展现人类心灵发展历史丰富面向的载体,流传久远、充满着象征的故事不仅牵引我们经历和穿越一个个险境、神秘难测的深林、水域、高山,遇见不可思议的动物、自然与精灵,以及遭遇随时可能翻转的惊人情节,故事也能带着我们深刻领会时间与集体的传承。
集体无意识是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总和,这个总和并非一蹴而成,而是经由时间之河的冲刷,过往的人、事、物不断地堆砌出一层又一层的集体记忆,心灵深处就是祖先之地,其中有荣格学派看重的历史与传承。当我们面对时间所冲刷出的刻痕与其所代表的“当世”形成联结之后,我们可能会感受到一种超越的经验。比方说,走进博物馆或美术馆,我们可能会被一件存在了千百年的作品所吸引,凝视的瞬间,我们会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同在与无时间差的永恒。自我被集体无意识所捕获,卷入一个洪流般的传承里,感受到与之一体、与所有人类加总的生命经验共振。这经验会让我们深刻明白,时间并非线性的存在,日出日落、春去秋来,无尽循环的永恒同在,才是心灵的真实。
《睡美人》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故事典型,早在第10世纪就有口传版本,1300年前后出现法文版,1528年出现纸本版。键入“睡美人”这三个字,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无数语言与各种情节。1636年的意大利文版和1697年的法文版,是我们现今耳熟能详版本的源头。这个章节使用的是删减改写过的版本,被收录于《格林童话》第六版的《小荆棘玫瑰姑娘》。《格林童话》总共增修七次,多次修改是有原因的。格林兄弟起初并未料到这些童话会如此受欢迎,所以故事越收越多,从德语区扩大到非德语区;也越修越干净,以符合读给小孩听的标准。《睡美人》这三个字,从题目就可以推知这是个关于美人在睡觉的故事,但它在《格林童话》里叫作《小荆棘玫瑰姑娘》,意味着故事还有另外一处重点,就是荆棘跟玫瑰。
LITTLE BRIAR-ROSE
睡美人
很久很久以前,国王和皇后一直没有孩子,为此伤心苦恼。有一天,皇后在洗澡,一只青蛙跳出水面对她说:“你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不久你就会生下一个女儿。”
过了一段时间,皇后果真生下非常漂亮的女儿。国王高兴得不得了,举行大型宴会,不仅邀请亲朋好友和外宾,也决定把王国里面所有的女巫师都邀来,让她们为他的女儿送上善良美好的祝愿。王国里一共有十三位女巫师,但是他只有十二个金盘子可供用餐,所以他邀了十二位女巫师,留下一位没有邀请。
盛大宴会结束之后,所有来宾都送给小公主最好的礼物。一位女巫师送给她美德,另一位送给她美貌,还有一位送给她富有……女巫师们把世人所希冀的、世上所有的优点和期盼都送给了小公主。但是,就在第十一位女巫师送上祝福之后,第十三位女巫师走了进来,她对于自己没有被邀请非常愤怒,打算献上恶毒的咒语作为报复,所以她大声喊叫:“国王的女儿,在十五岁时,会被一个纺锤弄伤,最后死去。”
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这时,还没有献上礼物的第十二位女巫师走上前来说:“这个凶险的咒语确实会应验,但是公主能够化险为夷。她不会死去,但会昏睡,昏睡整整一百年。”
国王为了防止女儿遭到不幸,下命令没收王国里所有的纺锤,并下令悉数销毁。随着时光流逝,女巫师们的祝福都在公主身上应验了:她聪明美丽,性格温柔,举止优雅,人见人爱。公主十五岁生日那天,国王和皇后都不在,公主一个人在皇宫里走来走去,大房间小房间都玩完了,最后来到一座老旧的塔楼前,塔楼里有条蜿蜒而上的狭窄楼梯,楼梯尽头有扇门,门上插着一把生锈的钥匙。公主伸手转动那把钥匙,门一下子就弹开了,里面坐着一位正忙着纺纱的老太婆。公主说:“老妈妈您好!您这在做什么呀?”老太婆回答说:“纺纱呀。”
公主指着从来没有看过的纺锤:“这小东西转起来真有意思!”说着说着,公主也想上前纺纱,手才碰到纺锤,立即就倒在地上失去知觉,第十三位女巫师的咒语应验了。
然而公主并没有死,只是倒在那里沉沉地睡着了。此时,从外面回来,刚走进大厅的国王和皇后也跟着睡着了;马厩的马、院子的狗、屋顶的鸽子、墙上的苍蝇,也都跟着睡着了;甚至,火炉的火也停止燃烧,烤架上的肉也不再吱吱作响;厨师抓住一个做错事仆役的头发,正要给他一耳光,叫他滚出去,连他们两个也定在那儿睡着了。一切都动也不动,全部都沉沉睡去。
不久之后,皇宫四周长出了一道由荆棘组成的大篱笆,年复一年越长越高、越长越密,最后竟将整座宫殿都完全覆盖了。玫瑰公主的故事开始流传,传说中有位国王的女儿,漂亮的公主正在荆棘掩盖之处沉睡,故事吸引了不少王子前来一探究竟,他们披荆斩棘,试图穿越树篱走进皇宫,但都没有成功;他们不是被荆棘缠住,就是被树丛绊倒,仿佛被无数只手牢牢地抓住,完全无法脱身,最终痛苦地死去。
好多好多年过去,某天,又有王子来到这里。一位老爷爷向他提起荆棘之内有座漂亮的皇宫,皇宫里有位美丽的女孩,名字叫作玫瑰公主,她和整座皇宫都睡着了。老爷爷还说,他曾听他的爷爷谈起许多的王子都来过这儿,都想穿过树篱,但都被缠住绊倒了。听到这里,王子说:“这些都吓不倒我,我要去看玫瑰公主!”老人劝他不要试,可他却坚持要试一试。
这天,恰好过了一百年,当王子来到树丛时,他遇见的已不是荆棘,而是开满花朵的灌木,轻轻松松地就穿越了,才刚走过,他身后的树篱又密密地合拢。当王子抵达皇宫时,院子的狗沉睡着,马厩的马沉睡着,屋顶的鸽子把头埋在翅膀下沉睡着;当他走进皇宫时,墙上的苍蝇沉睡着,厨房的厨师举起手正要赏仆役一个耳光,女仆手里抓着一只准备要拔毛的黑母鸡。
王子继续往前走,一切安静得出奇,连自己的呼吸声都听得到。最后,他来到古老的塔楼,沿着楼梯往上走,推开了那扇门,看见玫瑰公主睡得正香甜,那么美丽动人,王子瞪大眼睛,眨也舍不得眨,看着看着,忍不住俯身吻了她。就这一吻,公主醒过来,张开双眼,微笑地看着眼前的王子,于是,王子抱着公主,一起走出塔楼。
就在此时,国王和皇后也醒过来了,皇宫里的一切都醒过来了。他们怀着好奇左瞧右瞧,搞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马儿站起来,摇摆着身体;狗儿蹦蹦跳跳,汪汪吠叫;鸽子把头从翅膀下抬起来,四处张望了一会儿,振翅飞向田野;墙上的苍蝇,嗡嗡地飞开;炉子又蹿出火苗,烤架上的肉吱吱作响;厨师怒打仆役一个耳光;女仆继续拔鸡毛,一切都恢复了往日的模样。最后,王子和玫瑰公主举行了盛大的结婚典礼,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直到永远。
公主彻夜未醒
虽然是童话,睡美人呼应了一个更古老的神话,有关女孩进入地底,于是地表万物停止生长的故事。希腊神话里,大地谷物之神德墨忒尔(Demeter)之女珀尔塞福涅(Persephone)被冥王掳到地底,遍寻不着女儿的母亲伤心欲绝,使得谷物凋萎了无生机。后来,在众神的协助之下,女儿珀尔塞福涅终于可以离开地府,但就在离开之前,她被诱骗吃了七颗石榴籽,于是一年之中必须回到地府三个月(亦有一说为六个月)。这是希腊神话中有关四季的由来,当女儿进入地底,是大地死寂的冬季,当女儿回到地上世界,妈妈开心极了,于是,万物也跟着春暖花开,欣欣向荣。
西方神话不乏这类把女性放入阴暗之处的情节,为了某些缘故,女性必须进入一种类似沉睡或死亡的状态,然后又苏醒过来,在德墨忒尔与珀尔塞福涅的神话里,如果没有被冥王诱拐掳掠,珀尔塞福涅永远只能作为妈妈的女儿,一旦被抓到地底,成为地底国王的女人,也就变成了冥府之后。尽管母亲对女儿的情欲发展极为抗拒,伤心欲绝,可是年轻女性被男性诱拐却是情欲爆发常见的一种隐喻,显见这个进入地底的景象,在女性性能量的苏醒、开启与掌握是极有意义的关键。
我们的传统里也有女孩消失然后再出现的故事,明朝汤显祖笔下《牡丹亭》(又名《还魂记》)的主角杜丽娘就是一例。大家闺秀杜丽娘,在梦里与美男子柳梦梅相遇并交欢,醒来以后,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交代家人把自己埋在梅树之下,等待柳梦梅的出现,后来杜丽娘死而复活,有情人终成眷属。只是《牡丹亭》里的杜丽娘的死亡、沉睡与进入地底是不一样的指涉,它不是暗地的情欲发展而是将情欲封存,以死亡的方式在地底等待被唤醒。在中国文学里指出传统社会对自发的女性情感、欲望,仿佛必须以死亡进入黑暗地底处理。年轻女性的春思是一种禁制,情欲必须被封存,进入沉睡,等候适当时机再出土或苏醒,这与睡美人的故事有近似的母题,不管生命的欲力需要在暗处方能滋长如德墨忒尔神话,或是需要被放入地底才能保存如《牡丹亭》,女性在发展情感欲望的历程中都可能经验到死亡与等待重生的过程。
睡美人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可能正是因为它触碰了女性沉睡与苏醒的原型,这样的“下降”意象,是另一种普遍的女性经验,就是生命力停滞。有些女性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完好地扮演了妻子、母亲、员工的人格角色,可是却觉得无法从那些倾其一生所付出的角色中得到成就感与满足感,觉得生活没有趣味,所以需要四处寻求新鲜感,旅行、美食或许是最容易的,但是鲜活的感受稍纵即逝,忧郁无趣则成了生活的主调,家人孩子常会觉得她们难以取悦。这其实也是女性生命力沉睡的一种状态,我们不禁要问,有多少以忧郁病症为生活主调的女人其实正是隐性的睡美人,她们活跃的生命被封在精神地底世界或是荆棘满布的城堡,或许这正是女性在世界各个国家都是罹患忧郁症的主要患者的原因,因为女性集体的心灵仍未苏醒。
青蛙善于传话
故事一开始,国王与皇后是一对好夫妻,可是没有孩子,一直盼望着可以得到孩子。这个开场,指出了一个缺乏的状态,一个需要经由等待与孕育才能创造出来的新生命,被赋予高度的期待。
在某些版本里,是由鱼来宣告小孩即将出生的消息,在《格林童话》里担任起这个任务的则是青蛙。青蛙是两栖动物,可以在水里,也可以在陆上。水经常被视为潜意识的象征,刚开始接受心理分析的人,常常会梦到水,好比跳进水里游泳,或者一波波的浪在眼前涌现,或者水一直涌上来漫过全身,象征着潜意识的内容推挤着往意识靠近。
青蛙有生殖与性的象征意涵,因为它产量丰富,一次可以下很多颗蛋;青蛙还善于变形,从小小的蝌蚪可以转变为四只脚的青蛙;青蛙的脚掌有点像小孩,象征着人类意识尚未发展完成的状态;在西方的故事里,青蛙经常在女巫脚边跳来跳去,调配魔法的锅子里也总少不了一只晒干的青蛙,所以它也有邪恶的意涵,或者代表从潜意识冒出来的某样东西。
作为陆地与水生的两栖动物,青蛙代表了可以在两种状态里来去自如的传信者,如同通信官,所以在童话里扮演捡金球,或者前来跟王子或公主报信的角色。《睡美人》故事里的这只青蛙,从潜意识里捎给皇后一个信息:“你的愿望就会实现了,不久你就会生下一个女儿。”公主的诞生,可以被视为新的阴性质地被创造出来、被盛大欢迎。国王跟皇后是掌管王国的大老板,代表着人内在心灵中掌握主控权的价值系统,“男性的”和“女性的”两位老板决定我们该按什么样的准则生活,让我们清楚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社会允许、他人赞成的行为与价值,国王与皇后,就是地面意识的两位主宰,他们知道王位需要传承,所以期待公主的诞生,公主代表着一股新的阴性能量将要从人类集体无意识里现身。
被忽略压制的13
欢乐开场,被期待的孩子如愿诞生,也获得礼物、祝福与赞美,但如果只是这样,就无法成就一个好故事了。冯·法兰兹提醒我们特别留意童话里的数字,《睡美人》是一个12加1的故事。12这个数字,让人想起12个月、12星座、12生肖,以及手表或时钟上时间的刻度。12给人一种走完一圈的圆满印象,一旦一切走完了且圆满了,就没有再前进的动力了,难免会感觉停滞,但是生命需要继续前行,渴望传承,所以需要来自13的动能,如果不是第13个女巫负气出现,《睡美人》这个故事根本无法存在,那么,这位要角13到底是谁?
在一切完美的世界里,谁被我们忘记了、忽略了?跟其他女巫师同为智者与疗愈者,为什么第13位女巫师没有得到同样的重视,获邀参加盛大庆典?在我们以为已经发展得很完整的女性内在,她代表了集体阴性心灵当中被摒弃的面向。
冯·法兰兹曾说,当故事里某位神祇被遗忘,就代表个人或集体心灵的某个部分需要却没有被看到,我们不妨称第13位女巫师代表的是“被遗忘的女神”。她是一股被集体人类心灵忽略或者被社会文化压制的女性能量,因为我们总只把关注放在那12位女巫师身上,邀请她们、发展她们而遗漏了第13位的存在。我们可以说这个遗忘就如同福柯所说的“文化规驯”,社会的权力结构对个体的塑造,12位女巫师与被排除的那一位结合起来,就形成了父权社会对女性刻意的规范驯化,确立了何者纳入、何者排除。当第13位女巫所代表的能量被忽略被压制达到一个程度时,她会现出对压抑的反扑与对抗,要求祭献,要求被注意。
“你没有邀请我,所以我要惩罚你!”第13位女巫师如是说。惩罚的方式是让女孩碰到纺锤,然后受伤之后死去。纺锤这东西,长长的、尖尖的,一旦碰到会刺出血。诅咒被设定在公主十五岁生日那天生效,十五岁的公主,正好进入青春期,月经来了,性交与怀孕变得可能,女孩进入成为女人的阶段。出血与受惊,然后被放倒沉睡,就是第13位女巫师给予的惩罚。刚刚可以进入性与女人的阶段,就被禁止、关闭与沉睡,这个故事的一种理解是,把这位被遗忘的女神当作被女性忽略的“身体与性”。所以,《睡美人》不仅经常被荣格学派引用,也很受弗洛伊德学派喜爱。
阿尼姆斯附身
除了关注公主、关注女性的身体与性,我们可以把第13位女巫师看得再仔细些。她的内在状态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给出这样的惩罚?从故事情节的发展路径来看,这位女巫师起初是因为被忽略、被排挤,变得失望,出于怨恨,感到苦楚,转而愤怒,于是说出了咒语,我们几乎可以感受到被压制被遗忘的情绪逐步在她的身体里形成酸苦的情感。
冯·法兰兹曾提出一个观念:当集体女性能量被压制的时候,个别女性也无法顺利地发展成完整的女性。换言之,当女孩不被允许以活泼且流动的方式自然长成女人,这个理所当然、自然而然的路径被压制了,心灵里原本该由阴性质地填满之处出现了一个空洞,这个空洞会被其他的心灵能量侵占。冯·法兰兹认为,当女性自我被压制时,阳性能量就会乘虚而入,掌控原本该由阴性能量主导的女性自我样貌,她把这个女性被男性能量占据的现象称为“阿尼姆斯附身”(animus possession),意指成年女性心灵里被压倒性的阳性动能主导了她的思考与行动。这样的心灵结构下发展出的成年女性人格,还是可以读书、工作、做事,但是那里面总是带着一种酸苦的滋味。《睡美人》里第13位负气的女巫师,跟常见宫廷戏剧里互斗的后宫女性相同,她们的人格被黑暗的阳性能量所扭曲,以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姿态对年轻女性狂吼:“因为我被排挤,所以要惩罚你!”
女神的复仇多半像是大自然的反扑,有吞噬的力量,宛如地震、土石流或者大海啸。第13位女巫师酸苦到了极致,转化为一种极为黑暗的吞噬:“你这样忽略我,我一定要报复,我就是要你死!”童话提醒我们,集体心灵里面就是有这些黑暗的存在,就是无可回避,即使大家在一起日日是好日,这些被忽略压制的势力还是会现身,以无可忽视的力量反扑。
既然无可回避,就挺身相向吧,因为推动着《睡美人》故事发展的,以及在我们真实人生催逼出新的可能性的,正是生命里的那些残缺、痛苦与酸楚。
漫长沉睡宛如死亡
第13位女巫师发出的死咒太强大、太黑暗,无法取消,只能转成百年沉睡取代。希腊神话里,死神塔纳托斯(Thanatos)是睡神修普诺斯(Hypnos)的兄弟,漫长的沉睡宛如死亡,我们可以把故事里的沉睡与死亡等同看待。
荣格学派分析童话的脉络与梦的分析一样,童话中每个场景、人物与意象,都可以视为主体内在精神世界的某个部分,所以当故事出现死亡,无论死的是主角本人或者其他角色,其实都指向主体某个面向的死亡时,只是角度或内涵不同。《睡美人》故事里的死亡与沉睡,仿佛提示我们,内在心灵的某个部分被忽略或被压制,被我们推挤到另外一个又暗又深的世界里去,如同死亡或沉睡了。这个推落、倒下与埋藏发生在十五岁,青春期,原本是生命力初发、萌芽、激昂发展的时期,然而这个诅咒却压制了这个萌发,使它沉睡或死亡。
青春期代表性能量的萌发,身形会改变,毛发长出来,月经初潮,加上纺锤的意象,我们可以解读《睡美人》是一个关于年轻女性正要自由发展阴性爱欲质地的时候,被一位巨大、酸苦且长久以来被忽略的年长女性所压制,进入停滞,直到代表阳性能量的王子出现,才得以复苏的故事。
可以以此说明许多小女孩进入青春期的改变,曾经小女孩也跟男同学一样活泼好动,打球、跑跳、喊叫,充满了活力与自信,但是一旦进入青春期,突然就变得安静,那些活泼的、流动的、自发的特质消失了,她还是每天去上学,但是那个主动迎向未知与兴奋地投入世界的动能降低了,好像能量收缩起来,人进入一个被动的状态。
这个现象,跟青春期女孩对于自己迸发的爱欲本能(Eros),和对这个汹涌力量的恐惧有关。爱欲不只是在关系里发生,也是一种自我发展与创造的能量,女性青春期的自我发展在此达到一个关键点,集体性价值介入了女孩在自我确立与被爱关系的冲突里,而来自家庭、学校、媒体与社会的教导训诲也在推波助澜,于是沉睡成为许多女性在青春期抗拒内在迸发的应对方式,原本嚣张的、突出的、大胆的,慢慢变得安静、沉默、随和,让男生往前排去,自己在后排当个乖女孩跟乖学生就好。这样的女性长大之后,也常会习惯性地觉得应该帮助所爱的男人成功、发光,自己做副手就好,会习惯性地说“我不要!我不会!我没有能力”或者“他比我适合!我可以帮他”。
在进入成年的那个时刻,女孩的部分自我进入了沉睡,这是我们从童话故事里可以得到的,关于女性自我发展停滞的洞察。
刺
在人类历史上纺织通常是属于女性的工作,希腊神话中的命运三女神,一位纺纱,一位丈量,一位剪断;在中国有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天界纺织也是女性的责任;台湾的排湾族织女们织出来的布巾,是用在迎接诞生、结婚欢庆和死亡葬礼三个最重要的生命节点上。女性与编织的关系至关重大,它不只是女性务实的功能,它也代表女性守护生命与灵魂发展的象征。但是纺锤的尖锐却有很强的男性意象,在编织的过程里,具备阳具象征意涵的纺锤,被用来穿梭与创造,是把线织成布的关键,也就是说,虽然是女性在纺织,象征着女性的自我发展历程,仍需结合阳性与阴性的元素才能完成。
纺锤的尖锐作为负向男性能量的象征,伤害了好奇的年轻女孩,所有关于女孩的事物都进入沉睡,只有一样东西猛烈地生长出来,这是取代原有的生命动能,另一个尖锐扎人的玫瑰之刺。玫瑰让人联想到爱情,西方有句形容爱情的俗谚“玫瑰必有刺”(No rose without thorns)。刺,就是爱情必要的质地,有时候,男性被女性的质地刺到了;有时候,女性被男性的质地伤到了,情人之间的争吵,就像有刺的玫瑰,没有刺的玫瑰就不像玫瑰,没有伤的爱情就不是爱情。《睡美人》里的公主被封在玫瑰荆棘树丛深处,这个意象在故事里的重要性仅次于被轻忽压制的女巫师。
被玫瑰荆棘团团围绕的公主,究竟呈现什么样的女性质地?我们有时会说:“这句话好刺人”或者“这个人好多刺哦”。有些人的性格,就像玫瑰荆棘,她们很敏感,甚至自以为心思细腻,但那个过度敏感的性格经常带给身边的人极大压力,跟她们相处,必须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因为害怕无心的言语会伤到她们,而她们确实也很容易感觉受伤,一旦受伤,就会升起如同玫瑰荆棘般的防护罩,充满了攻击性。如果把这种互动发生在爱情关系里,即便知道对方内在是善良、美丽、温柔,可是那些因为过度敏感而随时可能被撩起的攻击性,终究还是让人退避三舍,说出“这个关系就算了吧,虽然她很美丽,但实在太敏感、心思太难懂,太难取悦了”之类的话。就像《睡美人》里公主的刺变成了一种暴力,那些想要进去拯救公主的王子,全都被玫瑰荆棘给刺死了,然后公主只能继续沉睡在玫瑰荆棘树丛之内。女孩的阿尼姆斯能量是带引她进入世界,发展自我的必需动能,它有着爱欲的创造性质地,在《睡美人》里,我们看到被封存的爱欲,纺锤的创造力变成玫瑰的荆棘,在关系中刺伤对方,强迫自己武装起来,此时阿尼姆斯的样貌极其凶恶,成为女性巨大的负面人格特质,一个刻薄、刺人的防卫机制。
环顾周遭,我们总不难发现玫瑰公主。她们常常会说:“大家都不知道我的内心有多么孤单,多么渴望,我需要别人的爱跟陪伴!”但她的外在却像玫瑰荆棘,发展出极度敏感的特质,以及伴随而来的巨大攻击性。在女性个人成长的路上,我们终究还是要回去找到那个刺的源头,弄清楚自己到底在何处受了伤,以至于要长出这么厚的荆棘围篱,把所有的人挡在外面,甚至逼上绝路,但自己却仍被困在其中孤单寂寞,被迫继续沉睡百年。
王子什么也不用做
读完《睡美人》的故事,有人可能会感到不解,因为最后这位王子好像什么也没做,刚好在百年期满时,荆棘树丛就为他打开,然后王子走进去吻了公主,之后一切就幸福美满了。因为这本来就是公主的而不是王子的故事,重点在于如何发展女性内在完整的真我,而这王子的无作为也在告诉我们“不是不报、时间未到”。在此之前,用再大的力气也砍不断层层包覆的荆棘树丛,阳性力量什么也不能做,一定要等时间到了、阴性能量准备好了,花就会盛开,荆棘就会让路,邀请有耐心、愿意等待,以及适合的阳性能量进来。
在关系里,等待是重要的,守在旁边、不冲撞,时间到了,外层的围篱就会自动脱落;在个人内在转化的历程里,等待也是重要的,当我们往内看得够深刻,找到被割伤、长出刺的源头,然后给出时间与空间,安静等待,到某个时刻,包覆于外的荆棘就会脱落,从内绽放的玫瑰就会出现。
现在女性都认识自己内在的阳性能量,职场升迁、事业有成,靠的就是意志力、纪律、毅力、有秩序的阳性动能,但是这个阳性却始终没有与内在沉睡的公主、未被发展的阴性能量相遇。这个相遇,在《睡美人》里需时一百年,在真实人生里,女性要从与外在事物拼斗转向寻回来的路,跟内在那位众人期待、受到祝福、接受献礼、拥有所有美好特质的公主重新相遇,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需要的不是外面的王子,而是时间、洞察以及耐心。
母亲的暗面
用另一个角度,我们可以将《睡美人》解读为一个女性能量沉睡与复苏的故事,从其中的主要情节与人物女巫师、玫瑰与荆棘的意象可以明显看出,这里面隐含着女性惩罚女性,或许可以被称之为自恨或厌女的内在纠结。冯·法兰兹曾问:我们为什么如此排斥或抗拒女性质地?这些排斥或抗拒究竟从谁那儿学习或承接而来?答案明显地指向我们的母亲、我们的母性传承。
常听人说起严苛的婆婆与委屈的媳妇,这些婆婆明明也曾经是人家的媳妇,为什么当了婆婆之后却不能将心比心?《睡美人》告诉我们,受伤的、愤怒的母亲,会带出女性的阴暗面,以之压制女性的发展,我们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一场女性之间传承的战争,放在婆媳关系里,此刻被压制的媳妇正是当初被驱赶跟排斥的自己;放在自性化历程里,被压制的女性跟被封住沉睡的女性,就是女性自我认同的负面内容。经由母女代代传递的负向信息,对女性质地的否认、排斥与压制,在我们发展成为完整女性的路上,内在有时候会出现的负向母亲,就像那位受伤的女巫师,因为被忽略,突然跑出来惩罚自己,以致这个受伤与惩罚、惩罚与受伤反复发生在我们内在。
《睡美人》故事里十三个女巫都是母性原型,其中大多数是正向的,只有一位代表母亲的负向性,她代表一位女性质地被轻忽与被压制的集体母亲,又把这个有所缺损的自我认同传给了集体女儿,这是人类集体意识发展的过程里女人必须共同面对的议题。将自我的创造力投射给身边的男性,或是让受伤的阳性能量占据自身,成为易怒、带着恶意的女性,都无法解决女性无法成就完整自身的问题。这时,我们需要的不是被外在的白马王子拯救,而是内在阳性能量的帮忙。领会了,体悟了,时间到了,藩篱卸下、繁花盛开,阿尼姆斯走进来,亲吻公主,唤醒了沉睡百年的阴柔质地,让女性的自我完整。
婚礼意味着生命内在的阴性与阳性两极终于相遇,终于完整,终于契合。王子与玫瑰公主的盛大婚礼,让《睡美人》欢乐收场,百年荆棘,换来“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直到永远”。永远幸福快乐,只在童话故事里存在,但我们对于完整自身生命发展的渴求,就是如玫瑰般美丽的永恒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