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全歼日军的15场血战(二)
11650800000003

第3章 数万生命换取战略 轰炸支点 硫磺岛“绞肉机”(1)

文/章骞

由于在贝里琉岛的占领过程中,美军遇到了出乎意料的严重损失,因此,美军对于以后的攻击战略进行了修正,决定更为彻底地实施“越岛战略”,极力避免不必要的攻坚作战,将“蛙跳”的幅度进一步扩展。于是,原来计划对棉兰老岛及台湾的登陆行动被放弃。1944年10月3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进攻日本本土前的三个战略目标。首先是1944年12月20日对吕宋岛,其次是1945年1月20日对小笠原群岛一个以上岛屿的登陆作战,最后则是1945年3月1日对琉球群岛一个以上岛屿的登陆作战。1944年10月9日,太平洋舰队海军陆战队司令官霍兰·史密斯接到了尼米兹将军的密电,命令他对小笠原群岛的登陆目标定为硫磺岛。

空袭日本本土的眼中钉

当时美国已经将马里亚纳群岛作为B-29的主要基地,开始对日本本土实施空袭。硫磺岛北距东京1200余公里,南距塞班岛1100余公里,恰好处于中间点的位置,岛上设置的雷达站以及机场对于空袭日本本土的机群而言恰如眼中钉、肉中刺。硫磺岛一旦被美军夺取而加以利用,不但能够提供护航战斗机的基地,还能为因故障而无法返回马里亚纳的轰炸机提供应急机场,其战略价值之大无法估量。

硫磺岛位于小笠原群岛岛链的南部,海岸线长约22公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岛上很多地区为较厚的火山岩所覆盖。火山灰要轻于沙,不但人员难行,各种车辆更须铺上垫板才能通过。由于美军开始逼近,日军在1944年5月新设第109师团加强防守,由陆军中将栗林忠道为师团长,并兼任小笠原地区集团的指挥官。下辖步兵第145联队、第2独立混成旅团、战车第26联队以及独立混成第17联队等作战部队,陆军部队兵力为13449人。装备的炮火几乎相当于日军一个师团炮兵火力的4倍,尤其是其中巨大的火箭炮和臼炮,威力相当于大型航空炸弹,但是由于只有简易的发射架,可以迅速从放列状态退避到地下阵地。除了陆军部队以外,在岛上还有海军少将市丸利之助指挥下的第27航空战队以及硫磺岛防备队等力量,总计人员为7703名。这支部队也被置于栗林忠道的指挥下,总计兵力达到两万以上。

栗林上任之后立即将司令部从父岛转移到硫磺岛,亲自四处巡查硫磺岛各处,了解实情,撤走居民,重新制定新的防御规划,并替换掉固执地坚持歼敌于水际战术的指挥官。在内陆部分聘请矿业工程师,开始计划建设总长28公里的地下坑道,彻底贯彻在坚固的地下阵地进行长期持久战、游击战的作战方针。他向全体将士发布自己起草的《敢斗誓言》以及《胆兵战斗心得》,提倡“不消灭十个敌人就不能去死”“就算剩下我一个,也用游击战术让敌人坐立不安”等做法,针对日军士兵一旦绝望便经常发起自杀式突击或者干脆自杀的情况进行作战指导。而且,栗林用极为务实的方针进行备战,要求士兵用七成时间训练、三成时间构筑工事。甚至为了在土木作业中尽量节省时间,规定即便见到他也不用敬礼。

在防御部署方面,以折钵山为核心构成南部阵地。由于这里完全在舰炮的打击范围之内,因此仅仅作为牵制用。而以中部的大阪山、天山、两个飞机场及元山地区构成硫磺岛的主要防御地带;以永备发射点和支撑点为骨干构成东、西滩岸防御阵地。有些主要工事和大型坑道掩蔽部以及天然岩洞都有网状地下坑道相连接,通信照明设施齐备。各阵地间火力能互相支援,炮火可以控制全岛及滩头。

最猛烈的直接火力准备

早在1944年10月7日,美军已经计划攻占硫磺岛。为此,美军集中了两栖第5军的第3、4、5海军陆战师,登陆部队为70647人,火炮168门、坦克150辆,进行运载的两栖作战舰艇达到485艘。进行支援的有17艘航空母舰、15艘战列舰、8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92艘驱逐舰、32艘潜艇、11艘护航航空母舰等,参战舰艇高达800余艘,占当时美军舰艇总量的69%。飞机则有2000余架,总兵力约111308人,如果将间接支援的高速特混舰队算入其中的话,全部兵力则达到22万以上。指挥这场战役的最高司令官为第5舰队司令官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两栖部队的总指挥官为联合远征军司令特纳中将,登陆部队则由霍兰·史密斯中将指挥。

这次作战的开展时间正好处于吕宋与冲绳登陆之间,因此,即便是当时工业实力超群的美国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各种准备工作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登陆部队中的坦克以及火炮等支援部队无法完全满足前线的需要,史密斯中将要求给予10天舰炮支援最终也只能减为3天。

在作战开始以前,美军首先对硫磺岛进行了长达74天的连续轰炸,到了1945年2月16日,登陆舰队到达硫磺岛海域,开始对全岛滩岸和纵深防御阵地进行3天的舰炮火力准备。同时掩护扫雷舰进行外围扫雷,水下爆破队对海滩进行侦察和设置灯标。19日,舰队对硫磺岛发射炮弹3855万余发,据称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猛烈的一次直接火力准备。随后,美国海军陆战第4与第5师最初5个登陆部队由履带登陆车载运上陆。9时45分,一共8个营的突击梯队按原定计划顺利上陆。在这个过程中,岛上没有射来一发子弹。

到了上午10时40分,正当美军的第三波登陆部队完成上陆后不久,隐蔽在半地下的日军炮兵阵地忽然一齐开火了。100毫米加农炮和120毫米榴弹炮连续不断地射来炮弹,47毫米速射炮则将一辆辆两栖作战车辆打得烈火熊熊,天上不时还有一发发巨大的有翼火箭弹拖着白烟飞来,并伴随着奇特的声响在滩头阵地纷纷爆炸。美国海军陆战队最险恶的战斗打响了。

依托于强有力的地下工事,日军的阵地在美军的炮击空袭之下几乎没有受到损失,位于岛屿南端的折钵山炮火观察站在山头被炮火削去七分之一的情况下依然完好,并不断提供正确的炮击方位。美军上陆后,陆战第5师即分兵进攻折钵山和一号机场;陆战第4师一部向一号机场进攻,另一部沿海岸向北进发。这一天美军约有3万人登上硫磺岛,得到的滩头阵地只不过是宽3.6公里、深900米的狭窄地区,但却付出了战死548人、负伤1755人的惨重代价。入夜后,日军也并未实行大规模的夜袭,仅仅进行了骚扰性袭击,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拔掉火力点的基本步骤

第二天起,在战列舰“华盛顿”号长达一个小时左右的猛烈射击下,在改装为喷火坦克的谢尔曼型坦克的支援下,第5陆战师麾下第28团开始向折钵山发起进攻。但是在日军的顽强抵抗下,到了21日傍晚,该团丧失了所有坦克,残余兵力只剩下了四分之一,美军不得不将作为预备队的第3海军陆战师投入登陆。就在这一天,日军航空队对美国舰队发动了这次战役中唯一的一次空袭。这次空袭的主力是20架装有炸弹的零式战斗机。这支机群对美军支援舰队发起了神风特攻,击沉了护航航空母舰“俾斯麦海”号,重创了大型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同时还击伤了“伦加角”号护航航空母舰以及一艘货船。

22日,美军对日军地下阵地投入了黄磷发烟弹,通过冒出地面的烟来确认日军坑道的出入口,用推土机堵住出入口并在坑道顶部凿洞灌入汽油火攻,一举摧毁了折钵山的日军阵地。23日,在观战的海军部长福雷斯特眼前,美军将星条旗插在了折钵山顶。

随着折钵山的攻陷,美军的三个陆战师可以全力向北,攻击日军在岛上的主要阵地。截止到24日,向北进攻的陆战第4师和第5师向前推进了约700米,并夺取了中部元山机场中心附近的一个据点。美军还是采用类似在折钵山的战术,逐一摧毁日军的地下阵地。经过激战,美军终于在27日完全占领元山机场。至此,美军已经付出了死伤8000人的代价,而日本守军的伤亡也已经过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