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做事做官:老子的智慧
1165700000010

第10章 做人有道(5)

1940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为革命老人吴玉章60岁生日举行庆祝会,毛泽东出席并致贺词。在贺词中,毛泽东说了这样一句至理名言:"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这就是说,一个人一定要将一件好的事情坚持做到底,是很难的。老子所说的"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也是类似的意思,就是说人做事的时候,一开始刚接触,可能小心谨慎,但是在将要完成的时候,可能会放松警惕或骄傲自满,最后把事情搞砸,早期付出的心血也许会付之流水。

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说做一件事情,实际上最后冲刺阶段非常重要,在冲刺之前所做的事情,即使已经花了90%的力气,也要看作只花了50%,用剩下的50%,把最后这个冲刺做好。

2008年7月,习近平副主席在香港访问。一次,他和香港记者茶聚。在结束之前,习近平对大家说,他一天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因为需要和其他代表团的成员开会,虽然四个国家的访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做事情一定要从头到尾都要好好准备,所以他需要总结一下已经完成的行程,再为接下来的最后一站,也门做好准备。这时,他用"行百里者半九十"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做法。

"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一种做事的态度,真正做到,还需要坚持不懈的恒心。古希腊著名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智慧超群,又关爱他人,因此深受当时雅典人的尊重。他深邃的思想,敏捷的思维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许多人慕名前来向他请教,都期望能够成为像他那样的哲人。这些人天资聪颖,天赋很高,大家济济一堂,聆听苏格拉底有什么高见。一次,苏格拉底竟然对学生们说:"我们今天只学习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情,大家都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苏格拉底当众示范了一遍,然后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都能做到么?"学生们忍俊不禁,心想这么简单的事情又有什么难的,谁会做不到呢?

到了第二天,苏格拉底问学生:"谁昨天甩胳膊300下?做到的举手!"学生们都齐刷刷的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微笑着点点头。一个星期过去了,苏格拉底又问学生,有一大半学生举起了手。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学生时,只有一小半学生举起了手。一年之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全部学生中只有一个举起了手,他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的柏拉图。

可见,老子让人们善始慎终的做法不是能轻易做到的,就拿苏格拉底最简单的甩胳膊的简单事情来看,只有柏拉图一个人坚持了下来,那是因为他们做不到么?不是的,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老子告诫为政者要善始慎终,也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法国一位政治家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行字:"他的晚年不如他的早年。"这既是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暴露出这位政治家的弱点,人民感谢他早年的贡献,也遗憾他晚年的差错。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看到这样的诗句,你会联想到谁?一个慷慨赴义的革命志士。是的,此人写这首诗的时候确实是革命志士,但是他的晚年却遭人唾骂。这首诗的作者是汪精卫,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著名汉奸之一。汪精卫早年也曾经一腔热血,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1910年,面对同盟会发动多次反清起义的失败,汪精卫决意刺杀当时清朝皇帝的父亲,掌握实权的摄政王载沣,来振奋革命阵营的人心士气。然而刺杀行动没有成功,汪精卫被捕。在狱中,他认为一定会被判处死刑,但是全无畏惧,写下了这传诵一时的诗。当然,他后来没有被处死,否则也就成了烈士而不是汉奸了。

汪精卫出狱后,仍然是孙中山的一个重要的追随者,参与了多次重大行动。孙中山去世时,汪精卫还是孙中山遗嘱的执笔人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光荣革命经历的人,却在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之后,投靠了日本侵略者,做了一个傀儡,沦为令人不齿的汉奸。可以说,他有一个"善始",却没有做到"慎终",终于留下了千古骂名。

现在,常有一些勤奋、清廉了大半辈子的领导干部,在临近退休之际违法违纪,甚至身陷囹圄,或被判极刑,一生清名毁于一旦,媒体把这种现象称为"59现象",又称"最后捞一把"现象。因为根据国家规定,领导干部要在60岁退休,有些领导干部在即将退下来之前,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态,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兰州市原市长张玉舜因受贿而受审期间,就将自己的腐败行为归结为"59"现象:跌落到如此悲惨的地步,根本原因是自己长期身居领导岗位,失去了拒腐防变的免疫力,特别是在快退下来的时候,"59"思想比较严重,在金钱和糖衣炮弹面前打了败仗。

上面说的是从一个人的一生来看,要善始,更要注意慎终。就是从我们日常做事情方面来说,善始慎终也非常重要。有个成语叫做"功败垂成",就是说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别人只能惋惜,但是自己却要承受失败的后果。有时候,一个人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去做,若是这一次做不好,便是永远做不好了。所以吗,在做事情的的时候需要尽心尽力,一直保持事情开始时的热情和慎终,才能把事情做好。老子所言的善始慎终,需要的不仅仅是毅力,更需要的是智谋。如果做到了善始慎终者,才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也是大家做事所追求的。

深藏不露者成功

【老子说】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第70章)

意译:理解我的人很少,效法我的人就愈加珍贵。所以,有"道"的圣人只能穿着粗衣,却怀抱着美玉。

【解读】

老子是一位看透世间万象的哲人,他的想法总是高屋建瓴,但他的想法也不为众人理解,不为人接受,这恰恰像今天我们所常说的一句话:"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在老子看来,"圣人"掌握了真理,但是并不是到处炫耀,而是把真理像美玉一样藏在怀中,身上却穿着粗布的衣服。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些有才能的人并不卖弄自己的才能,而喜欢卖弄才能的人,往往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

著名的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就是明显的例子。中世纪的教会一直统治者整个科学界,在那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占据了主导,教会用自己的权威宣布,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个观点一直统治了一千多年。1499年,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哥白尼担任天主教士,后来他回到波兰与叔父一块工作。哥白尼住在教堂的顶楼,可以很方便的观测天文。

在观测期间,哥白尼发现托勒密的学说并不正确,发现太阳的周年变化不明显,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到了1543年,哥白尼发表了这个学说,教会以及其他大学机构甚至天文学家纷纷蔑视嘲笑他,但是哥白尼不为所动。直到60年后,开普勒通过观察才证实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之前,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布鲁诺进一步发挥了哥白尼的学说,他提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没有中心,而被欧洲天主教活活烧死。

在中国古代普通老百姓穿衣服是有严格限制的,他们一般只穿粗布衣服,至于绫罗绸缎是贵族的特权,老子说圣人被褐怀玉,褐就是粗布衣服的代名词,但是就在这个粗布衣服里面却有美玉,这是深藏不露呀。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被秦国军队团团围住,危在旦夕。为了解救邯郸,赵王就想联合强大的楚国来对抗秦国。因此,他就派平原君赵胜到楚国游说。我们都知道,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门下都养了一批门客,这些门客都由一技之长,甚至有的会鸡鸣狗盗的本领。当时各个诸侯国中,就有著名的战国四公子最为著名,赵国平原君赵胜就是四公子之一,他手下据说有门客三千多人,很多人对此都心存畏惧。平原君身负使命后,打算在自己门客中挑选20名,可是挑来挑去只挑了19名,就这样一名门客不请自到了,自己推荐说,既然找不到合适的,那就把我加上吧。平原君仔细打量了一下他就问:"你是什么人?"毛遂说:"我叫毛遂,听说为了救邯郸,你要到楚国游说,我愿意随您前往。"平原君又问:"你在我这里多长时间了?"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三年的时间不短,可是你在我府上,我也没有听说过你有什么样的才能?我这次肩负着求援兵,救社稷的重任,你要是没有什么才能就最好留下来吧。"

毛遂却充满自信的说,你说得不对,并不是因为我没有才能,而是你没有把我装在囊中。若是早把我装在囊中,我的才能早就显露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