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做事做官:老子的智慧
1165700000011

第11章 做人有道(6)

谈话中,平原君觉得毛遂说得有道理,因此就接受了他的自荐,凑足了二十名随从之后就奔赴楚国了。在路上,大家就商量对策,没有想到一经谈论,都对毛遂佩服的五体投地。到了楚国之后,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平原君自然是详尽的讲述了赵楚联合抗秦的必要性,并且要求楚王立刻出兵救援。可是,楚王并不出声。他们两个人从早上谈到下午,还是没有结果。可是,等在外面的二十个门客都着急了。其他的十九个上去游说之后,都是垂头丧气的回来了。最后,大家都让毛遂去。

毛遂欣然答应了,然后紧握腰中的宝剑,来到楚王面前说:"大王,本来赵楚联合抗秦迫在眉睫,这是几句话就能说完的。可是从早晨到现在还是商议不出个接过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毛遂的责问让楚王很不高兴,他不理睬毛遂,转身向平原君问道:"他是什么人?"平原君说:"他是我的随员。"

楚王气愤的说:"寡人与你的主人在一块商量事情,你算什么人。赶快下去!"

楚王的一席话激起了毛遂的满腔怒火,他抽出宝剑,然后逼近楚王大声说道:"您之所以敢如此训斥我,不就是倚仗着楚国是大国么?不就是倚仗着旁边这么多的侍卫么?不过,我告诉你,在十步之内,你国大没有用,人多势众也没有用。你的性命也就掌握在我手里。你还大吼大叫什么?"

毛遂这么一说,楚王立刻不语。毛遂又继续说道:"楚国现在是大国,本该称霸天下。但是,你们却害怕秦国。秦国曾经多次侵犯楚国,占领了楚国的众多土地,这是多大的耻辱呀!想到这些,连赵国人都觉得羞耻。如今,我们赵国来联合楚国一块抗击秦国,这也是为你们楚国报仇雪恨呀!可是,您却如此怯懦,难道就不感到羞愧?"

毛遂慷慨激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哑口无言,毛遂于是又说:"您愿不愿意与赵国一块抗秦呢?"

楚王当即表示愿意。接着,双方歃血为盟,签订盟约,平原君他们也很快回到了邯郸,见到赵王,平原君说:"我这一行,多亏了毛遂先生,他那三寸不烂之舌,致使我们赵国比九鼎大吕还要重,他真的是比百万雄兵还要强!"

毛遂这个深藏不露的人在关键时刻就显露出自己的才华,拯救了赵国。而那些平时夸耀自己才华的人,在关键时刻却是一无用处,确是鲜明的对比。老子所说褐衣怀玉的故事,很是令我们思索,不崇尚虚名,要在实实在在的本事以及扎扎实实的本领,一直是当今时代为政者所追求的。

不自大才能真的"大"

【老子说】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34章)

意译:"大道"普遍而广泛地存在,它可以在左,可以在右,无所不在。万物依赖它生存,而它并不宣扬自己,事情作成功它也并不会扬名,它养育万物却不自以为是主宰,可以称它作"极小"。万物归依于它而它不做主人,又可名为"极大"。正由于它不自居为大,所以它才是真正的至大。

【解读】

大道就像水一样泛滥,四处奔流,恣意汪洋,人力又怎么能够左右呢?就像追求幸福的生活一样,哪里是侯王个人的专利,凡是普通民众都有这种追求。追求天下安定、民众幸福的理想都有了,人民自然也就很容易的都向着那个方向用力。若是大家都处在安定的生活中,大家谁也感觉不出来人们所说的安定幸福理想,因为人们已经处于其中了。

那么,大道为什么会这样伟大呢?因为它有水的品格,前面我们早就说过"水为善下能成海"就是这个意思。水滋育着大地,他本身无所求,涵盖着世间的一切,包容了世间的一切,怎么能不让我们动容?它的谦卑与无穷无尽,"不舍昼夜",又怎能被任何人占有呢?

大道是这样,可是人是怎么样呢?现实中很多人喜欢自我夸耀,私心满腹,妄自尊大,这样的现象还真是不少。《三国演义》中的不可一世的关羽竟然被名不经传的吕蒙打得夜走麦城,不能不说是一笔遗憾。这其中也与关羽的自高自大有关。

关羽曾经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立下了赫赫威名,因此很多人就看不在眼里,更不用说是屈屈名不经传的吕蒙了。可是,吕蒙虽然出身低微,还是很上进的。据说有一次,孙权对他说:"你有空要多读点书。"吕蒙说:"现在行军打仗这么忙,哪里顾得上看书呢。"孙权就说:"你们忙,有我的事情忙么?曹操每天打仗都是手不释卷,你也要这样呀!"吕蒙从此以后也就坚持读书,吕蒙的学识也是逐渐提高,最后他与陆逊瞒过关羽白衣渡江,逼得关羽败走麦城,身首异处,实是可悲。

《三国演义》中马谡失街亭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在平定南中之后,就打算进攻魏国。他首先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传出消息要攻打郿城,并派赵云去进驻箕谷,还装出一副攻打郿城的样子,魏军得知消息之后,果然全力驻守郿城,诸葛亮攻其不备,亲自率领大军进攻祁山。魏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之下,自然是落荒而逃,剩下的人也纷纷背叛魏国,向诸葛亮请降。这时魏国魏文帝曹丕已经死了,魏国朝野一片惊慌,而刚刚即位的魏明帝曹睿则是镇定,他立刻起用了足智多谋的司马懿。司马懿即刻带兵去祁山抵抗。

诸葛亮到了祁山,就决定派出人马去占领街亭,这时他选中了马谡。马谡确实是读过不少兵书,诸葛亮也经常与他商量打仗的对策,就在征南蛮的时候,他提出攻心为上的策略,很受诸葛亮重视。但是,这个人刚愎自用,刘备在世的时候就看出他一点也不踏实,并在临终前说"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堪大用"。

诸葛亮驻守街亭的时候,竟然让他去当前锋。到了之后,马谡看了一下地形就对副将王平说:"这一带地形险要,旁边有座山,正好驻扎在山上。"

王平提醒他说:"丞相临走的时候,反复强调要当道扎营,这样驻扎在山上太冒险了。"马谡却说:"你知道什么,丞相在的时候都要问我!"结果,早就把诸葛亮的反复叮嘱抛在脑后,王平在反复请求之下,只给他一千兵马在山下临近的地方驻扎。

魏军到了之后,发现马谡竟然有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驻扎在山上,非常高兴,立刻下令把马谡的营寨包围起来,并切断水源。这样几天,蜀军在山上,自然什么也做不成了,只得纷纷逃散,马谡也只能杀出重围,往西逃跑。

街亭失守,蜀军失去了重要的据点,又丧失了不少人马。诸葛亮为了避免遭受更大损失,决定把人马全部撤退到汉中。诸葛亮回到汉中,经过详细查问,知道街亭失守完全是由于马谡违反了他的作战部署,于是毅然将马谡除以死罪。马谡为自己的自高自大尝到了苦果,后悔也晚了。

唐朝著名的皇帝李世民,执政十几年间,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虚心纳谏,还任用大批有才能的人,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尽管如此,他还是兢兢业业,教育自己的子孙,一定不能骄傲自大。他在《戒子通录》中对皇家子孙说:"我即位已经有十几年了,在外也是屏绝了游览观赏的爱好,在宫廷内也拒绝了歌舞的声色。你们出生在皇家,从小宫廷里长大,那么作为皇帝的孩子,首先就是要做到约束和克制自己。在穿上一件衣服的时候,就要想到蚕妇的辛劳,要对她们有怜悯之情。在吃饭的时候,也要想到农夫们耕田中的艰苦。"

连唐太宗这样的人,身为皇帝都一心克制自己,勤俭自勉,不自高自大,何况是普通的为政者呢?老子所说的,那种不自大,并不仅仅是让我们首先变成一个可以不自大的人,更高的要求是一个不刻意去做就能成为一个不自大的人。这种不自大经常浸透着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当为政者走上工作岗位后,那种 "勤劳智慧"、"乐善好施"、"尊老爱幼"、"循循善诱"、"艰苦朴素"、"纯朴善良"等等精神,都是"以其终不自大,故能成其大"的表现。

对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说,不自大就是要不放看低自己一点,清醒地认识自我。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自我,不断提高自己思想境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强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养成优良领导作风,赢得人民的拥护。

一些被查处的贪官,在落马后的自我检讨中,不少人都提到担任领导干部后的自大害了自己,给老子的"不自大"做出了一些活生生的注脚。2002年9月,江苏省盐城市交通局原局长陶超,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七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5万元。在纪检部门组织的一次警示教育活动中,陶超现身说法,他说:"受党教育多年的我,为什么会晚节不保,走上了犯罪道路?经过这几年狱中的学习改造,我认为导致自己走向犯罪深渊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思想蜕化,私欲膨胀;二是信奉金钱至上;三是骄傲自满,狂妄自大;四是心存侥幸。"他谈到自己思想蜕变的过程的时候说:"我之所以落得今天阶下囚这个下场,是骄傲自满、狂妄自大害了我。"

骄傲自满、狂妄自大,是走向堕落的第一步。如果没有足够的思想警惕,很可能一步步地走下去,直到完全堕落。陶超在现身说法的时候忏悔:"如果可重来,就是金山银山我都不会动心。"然而,一切都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