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做事做官:老子的智慧
1165700000030

第30章 走出困局(3)

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一系列合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新秩序。实际上,这一场会议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场分赃大会,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场分赃大会;它也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之间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对战败国的勒索,也为他们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当时的一位法国元帅事后评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果不其然,二十年后,*****德国东山再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世界大战就此展开。人类又经历了一场长久的磨难。

世界国际风云变幻,国内的政治舞台也曾经上演着一幕幕激荡人心的场景。邓小平在政治舞台上曾经有三起三落的经历,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邓小平就有两次沉浮。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以林彪、江青为首的一帮野心家,阴谋夺权,使国家和人民遭受了空前劫难。毛泽东在1966年5月16日发表了《炮打司令站--我的一张大字报》后,斗争的矛头很快就集中到了***和邓小平身上。当***被打成"党内最大的走资派"后,邓小平也被扣上"党内另一个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等帽子。在1968年10月召开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通过了决定,开除刘小奇党籍,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一年后,邓小平就被押到了江西省新建县,在那里度过了三个春秋。

当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阴谋暴露之后,就为邓小平第二次崛起提供了契机。1972年邓小平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阐述了对林彪问题的看法,毛泽东对这封信做出批示。不久,就回到北京恢复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协助周恩来主持日常工作。身患重病的周恩来已经不能再继续长期老累工作,于是邓小平此时成为文革中的顶梁柱,主持了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

可是,邓小平的复出,主张恢复生产,整顿由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混乱。在邓小平的极力整顿之后,全国的形势明显好转。但是,"四人帮"却不允许这一套做法,紧接着张春桥就找借口对邓小平发动进攻。1975年7月2日,《人民日报》号召"同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批判的走资派刮起的"右倾翻案凤"进行斗争。"将矛头指向了邓小平。1975年3月毛泽东支持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1976年4月5日,发生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支持邓小平的"天安门事件"。这场自发的群众运动为后来打倒"四人帮"奠定了基础,但也加速了邓小平的"下台"。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10月,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了,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了。在叶剑英、李先念等同志的积极努力下,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原来担任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经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

邓小平在政治舞台上的起落,都是他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坚持与恶势力作斗争,并且一直坚信狂风暴雨不会持久,真理一定会为大家所接受。在这方面,邓小平堪称表率。

切忌妄为与傲慢

【老子说】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第29章)

意译:世间万物,有前行则必有后随,有吸入则必有呼出,有强盛则必有衰弱,有上升则必有跌落。所以"圣人"放弃极端,放弃奢侈,放弃安泰。

【解读】

人间万象,无所不有,人们的行为各有不同,他们或争先或跟随,或轻嘘或急吹,或强硬或软弱,或高升或跌落。老子对为政者提出了许多忠告,让他们看清这个形势,理解这个现象,要顺应自然的规律行事。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是因为圣人没有过激的行为,没有奢侈的习惯,更没有过大的欲望。老子就是让我们效法圣人,让我们不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切莫妄为与傲慢。

为官者因为妄为傲慢落得身败名裂者不计其数,就拿汉代窦宪来说,他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官僚家族,曾祖父窦融就曾经帮助东汉光武帝平定了地方叛乱,并且为统一西北立下了赫赫战功,还被封侯拜相,极盛一时。祖父窦穆、父亲窦勋都曾经娶了皇室的公主,也称得上是皇亲国戚了。窦穆自认为权大就恣意妄为了,因此被汉明帝逐出京城,回到自己的老家居住了。窦勋虽然受到牵连,但是因为公主的缘故,也被捕入狱。窦家一时可以说是风光不在,但毕竟是大族,他的祖母与母亲都是公主,因为窦宪的姐姐也有机会被选入后宫,并得到了汉章帝的宠爱,被册立为皇后。窦家也因此兴盛,窦宪这个穷困潦倒的破落子弟也因此得到了恩宠,扶摇直上,平步青云。他由宫廷侍卫很快升到了近卫军的头目,权势一旦在手,窦宪也就开始恣意妄为,飘飘然起来了。

他是一个特别记仇的人,当年窦宪的父亲窦勋因为祖父贿赂而牵连入狱时,大臣韩纡曾经奉汉明帝的命令对窦勋审理,窦宪因此就怀恨在心了。当时韩纡已经去世了,可是他的儿子还在,窦宪就指使门客将韩纡的儿子杀死,割下他的头颅到父亲的坟前祭奠。

当时,与窦宪同朝的梁竦也是出身于仕宦之家,他有两个女儿都被选入宫里了,还被汉章帝册立为贵人。小女儿生了一个儿子,窦皇后没有孩子,就把这个孩子收为养子,还被册立为太子。窦宪此时非常害怕将来太子即位重用梁竦,这样他就失势了。于是窦宪就给朝廷写了一封匿名信,给梁竦捏造罪名,诬告他大逆不道,他又在汉章帝面前挑拨是非,最后梁竦被杀。梁竦的两个女儿则是伤心至极,不久先后去世了。如此一来,窦皇后则是控制了后宫,窦宪则在朝内,二人里应外合,恣意妄为。

窦宪成为国舅爷之后,获得的赏赐不计其数,但是他还是觉得不满足,还要利用权势强取豪夺。当时汉章帝的妹妹在洛阳的郊区有一处风景优美的庄园,其间奇花异草比比皆是,亭台楼阁林立,假山石凳随处可见,就是一个游玩休息的好去处。窦宪看见了,一直垂涎欲滴,想据为己有,就打算用最低的价钱购买。但是,这是皇帝妹妹最心爱的庄园,就是再高的价钱人家也舍不得卖掉,窦宪就利用自己的权势,迫使对方忍痛割爱,这件事情汉章帝竟然一点也不知晓。后来汉章帝到这里游玩,看见这里景色宜人就问身边的窦宪,这座庄园是谁家的?窦宪本来想说是皇帝妹妹的,可是现在已经自己的了。若是说自己的,又怕皇帝追问,因此只好支支吾吾的搪塞过去了。汉章帝觉得不对劲,就去查问,果不其然有问题,立刻诏窦宪进宫,训斥说:"你竟然背着我夺我妹妹的庄园,这与赵高指鹿为马有什么区别?你连皇室公主的庄园都敢霸占,对普通老百姓那不是更厉害么?你要知道朝廷抛弃你窦宪,不就像抛弃死老鼠一样容易么?"窦宪吓得面如土灰,跪在地上求饶,最后只得将霸占的庄园还给了皇室公主。

汉章帝死后,小皇帝即位时才十岁,窦皇后成了皇太后,窦宪也是位居一品。皇帝不能处理国事,就由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宪则被封为大将军,执掌朝政,,朝廷也成了窦氏家族的天下,窦宪的贪欲自然是跟着升级。北匈奴入侵,窦宪就亲自率领大军远征匈奴,为了保证大军的物资供应,朝廷付出了庞大的开支,可是当时国家并不怎么富裕,这场战争本来就是让朝廷感到拮据,此时窦宪的兄弟却正在大兴土木,修建宅院,他们强行征调民工,为之搬运木料,挖掘湖泊,修建园林,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修建的府第极尽华美,在洛阳堪称一绝,即使公主的府第也不能与之媲美。

窦宪自战胜北匈奴后归来,威名大振,他更加骄纵起来,根本不把汉和帝放在眼里,还擅权用事,独断专行,对那些不听话的大臣随意打击迫害。尚书仆射乐恹为人正直,不肯同流合污,窦宪的弟弟本来想拉拢他,就特意到他家中拜访,可是乐恹拒不相见。他的妻子就说:"别人都明哲保身,你又何必得罪权贵呢?"乐恹说:"我不愿意白拿俸禄却碌碌无为!"他又上书朝廷要求抑制窦宪兄弟的权力,可是朝廷并没有回音,乐恹就告老还乡。朝廷批准了他的要求,窦宪对乐恹十分不满,在他回乡之后还指使当地的官员逼迫乐恹自杀。

和帝的年龄渐渐大了,窦宪感觉到这对他专权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就与兄弟们暗中谋划准备杀掉和帝,另外册立新皇帝。汉和帝知道了阴谋之后,就与宦官们一块商量对策,打算诛灭窦氏兄弟。当窦宪第二次北伐匈奴归来,汉和帝派人到京郊迎接,大赏诸将。窦宪入城之后,和帝便派人将窦宪的党羽逮捕,收回了他的大将军印,解除其兵权。窦宪被迫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罪恶一生。

富贵而骄是通病

【老子说】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第9章)

意译:富贵而骄傲,是自己为自己的身家招来灾祸。

【解读】